今年上大學的王勇,最近被學校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五花八門的納新活動攪亂了心思。在中學做過班長的他,一直希望在大學校園里大顯身手。還沒報名,在另一所大學讀大四的表哥就潑了冷水,“那地方太官僚了,你可混不開。” 可以說,作為大學里學生們參與熱情最高的組織,學生會以及學生社團存在較大爭議。有學生認為它是最能鍛煉能力的地方,也有人認為這里風氣不正,不過是為了“撈取”各種好處。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偉發(fā)表博客文章《學生會:大學最陰暗的一角》引發(fā)熱議。這位從教6年的老師寫給大學新生的建議書里稱:“大學的團委和學生會,早已成為高校的藏垢納污之地。”大學生們?yōu)槭裁醇尤雽W生會?參加了學生會能力就強?是否有付出就應有回報?是否為將來早作打算無可厚非?……記者近日對高校學生會進行調查。 保研、獎學金、人脈、好工作 “剛開始加入學生會,真想鍛煉自己,后來到了大二、大三,逐漸發(fā)現(xiàn)在這里能得到更多機會,”小周今年讀大四,大一在校學生會當普通干事,后來升到了校學生會副主席。他并不諱言在學生會得到的“好處”——除了鍛煉能力,最近被學校推薦到了一家世界500強的外資企業(yè)。“你知道這種機會推薦不推薦還是由學校說了算的。” “我覺得沒人抱著單純的目的加入學生會。”讀中文的馬艷在院學生會文藝部工作了兩年多,今年開學負責起了納新工作。談到現(xiàn)在大學生加入學生會的原因,這位文靜的女孩總結道:“一是為自己的簡歷上添上一筆;二是在評獎學金的時候可以加績點;三是可以認識很多以后有可能成功的人,早早建立人脈網(wǎng);最后是跟老師接觸多,混個臉熟,以后沒準在推薦中獲得優(yōu)勢。至于興趣、鍛煉自己這些理由,我覺得都是場面話。” 采訪中,加入過學生會或者學生社團的同學都表示,在這里確實鍛煉各方面的能力,但與普通學生相比,這里也能更早、更多地接觸各種信息,和老師建立更好的關系,“享受”額外機會。因此,一些普通學生對學生會人員“頗有微詞”。 “保研和留校機會有兩種。要么努力學習,靠成績說話,要么曲線保研,包括去西部做一年志愿者或留校做兩年輔導員后保研,學生會干部明顯有優(yōu)勢。你看看我們學校每年保送生的名單就知道,幾乎沒有不掛著‘官銜’的。”去年,計算機專業(yè)的小康在獎學金評選中敗下陣來,他把原因歸結于“學生會”的加分制度,“按照成績,我可以拿三等獎學金,另外兩個在學院學生會任職的同學,考試成績排名靠后,但每次加上學生會、各種活動加分,就能一下跑到我前面。誰都知道,他們所在的部門,除了平時值班,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活動,他們的能力怎么就比我們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