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別怎么這樣大呢? 聆聽我校特級教師孫彥勛的報告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每一次聆聽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每一次聆聽也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自卑。俗話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跟孫老師比起來,有時候真的想跳樓。同樣是講學習方法,人家孫主任就講得條理清楚、深入有效,而自己只能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套話俗語;同樣是講非智力因素,孫主任就能旁征博引娓娓道來,而自己只會說“非智力因素很重要”;同樣講自強,絞盡腦汁的我大概只能想到張海迪,而孫主任卻能從萬里海外引來一條叫“Faith”的兩條腿直立行走的狗。 與學生講早戀的危害,我最多只能講出“早花無果”,“每一個階段都要做這個階段應該做的事”之類的話;而孫主任卻說,這些學生屬于思維混亂者,他用一個著名的故事來啟發(fā)學生。 某教授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在課上作了一個實驗。他先用石子裝滿一個容器,然后問學生還能繼續(xù)裝么。學生說不能,于是教授把一些沙子倒到了容器里,然后問學生還能裝么。有學生回答裝水。于是教授又把一些水灌到了里面,再問學生能不能裝了。在學生一片質(zhì)疑聲里,教授最后又把一些乙醇倒進了容器。 孫主任問學生,這個故事說明什么道理。有學生說,學無止境;有同學說要發(fā)揚釘子精神。這個時候,孫主任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想,剛才這個實驗的順序可以顛倒過來么? 不能,肯定不能!這說明什么?說明人類的行為是有一定順序的,什么階段做什么,什么階段不做什么是有規(guī)定的,一旦亂了,想彌補都難。僅以此故事獻給那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 瞧!這就是我們的孫主任。這樣的水平怎能不讓我等自卑? 附:高一學法淺談 孫彥勛 今天下午,我們請了科研處的孫彥勛主任為高一的學生做關于學習方法的報告。這是我們第二次聽孫主任報告。上一次是孫主任面對班主任做的報告,而這一次是面對所有的學生。從學生的現(xiàn)場及會后反應看,孫主任的這場報告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使得很多初入高中無所適從以至于內(nèi)心糾結(jié)的學生茅塞頓開:原來高中和初中有這么大的不同呀! 孫主任對學生說,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直接影響我們將來的生活品質(zhì)。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初高中的銜接階段,有很多學生感到不適應。這很正常,只要我們正視初中與高中的不同,并且堅持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學習,很快就會適應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 關于初中與高中不同,孫主任說,初中考試側(cè)重于知識考查,要求比較低,老師發(fā)揮的作用比較大。而高中不僅考查你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考查能力。相對于初中,高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許多,只依靠老師催逼的學生是很難在高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有些同學很迷戀初中的學習方法或初中老師教學方法,一進高中還用初中那一套,還希望老師什么都告訴,什么都要教,還以為背背記記就可以像初中那樣考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那就大錯特錯了。高中考查的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zhì),單純的背誦肯定不行,必須要去理解,做題時還要規(guī)范細心。只有把失誤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孫主任說,高中各科相對于初中,知識量大,系統(tǒng)性強,綜合性強,各學科相互貫通性強,這自然就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而且高中課程時間安排非常緊張,必須克服懶惰與粗心的不良習慣。只有把犄角旮旯的時間都充分合理利用上,才能跟得上高中的節(jié)奏。無數(shù)事實證明,只有惜墨如金的同學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脫穎而出。 關于學習方法,孫主任提出了“四先四后、兩小結(jié)”的基本模式?!八南人暮蟆本褪恰跋阮A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yè);先分析后解題;先理解后記憶”,“兩小結(jié)”就是“每周利用雙休日對一周所學內(nèi)容進行清理,每學完一個單元對本單元進行總結(jié)”。 關于預習,孫主任說要“先粗讀,后精讀”,粗讀基本內(nèi)容,精讀重點難點。他強調(diào),預習要有筆記,用批注法或圈點法標出教材的重點,找出新舊內(nèi)容的聯(lián)系之處,要記下預習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 關于聽課,孫主任強調(diào),聽課要聽三基: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思路;要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尤其是一節(jié)課的開頭和結(jié)尾要注意聽講,用孫主任的話說就是“傾聽開頭詳聽結(jié)尾”。 關于復習,孫主任說,復習要查缺補漏,不是簡單的補漏洞,而是要補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一定要注意復習課本,課本是基礎,萬變不離其宗。關于做題,孫主任強調(diào)一定要培養(yǎng)獨立解題的習慣,要擺正心態(tài),擺脫依賴,直面困難,莫要等待。須知高考是不允許你商量的。有問題不問不是好事,一有問題就問,更不是好事。 關于作業(yè),孫主任強調(diào)“作業(yè)考試化,考試作業(yè)化”,解題一定要規(guī)范,比如理科的計算題要像一首詩一樣整齊,一行就是一行,而不能像一篇散文那樣凌亂。作業(yè)不是簡單的做一遍,而是一條過程鏈,這個過程是:做、批、思、改、提高。認真去做,自己來批,思考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孫主任除了給學生介紹初中與高中的不同側(cè)重以及學習方法外,還特別強調(diào)了影響學生成績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非智力的因素”。 他說,一個人的智商的確很重要,這是人們賴于成功的基礎之一,但是,并不是智商高的人個個都是社會精英;相反一些在別人眼里并不怎么聰明的人卻可以做出超出常人的成就,這就充分說明,非智力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關于非智力因素,孫主任說,一個人要想超出別人,首先要自律,自律者就是智者。自律者一定會有自己的目標,他會把自己大目標分成個時期的小目標,他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最后成功。有了目標的自律者,當他有惰心的時候,他的目標就像鞭子一樣來警醒他,使他從懶惰的邊緣及時回身。自律者知道,馬虎是高分的大敵,低分的朋友,他會強迫自己認真的。 孫主任說,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除了嚴格自律外,還要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為什么有些同學成天到晚也是在學習,成天的忙忙碌碌看上去很勤奮卻成績不佳呢?這樣的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自我管理能力低。這些學生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一個人的習慣非常重要,習慣決定你的性格,性格決定你的命運,把小事做好就能成就大事,把平凡做好就能就不凡。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保持兩個習慣: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積極上進。 孫主任說,有些同學之所以成績不好,原因在于他思想混亂,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該想,什么事情不該想;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有一句話說的好:先做應該作的,再作想做的。應該做的還沒有做,就去做自己想做的,這就把順序顛倒了。孫主任特別指出,高中生戀愛就是思想混亂的具體表現(xiàn),當事學生把人生的順序給搞亂了。 孫主任最后強調(diào),一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一帆風順的人往往會一蹶不振,原因就是抗挫折能力太差。對于當前的高一學生而言,暫時的落后和不適應并不可怕,相反我們還應該為之高興,因為鍛煉我們抗挫折能力的機會來了。有句歌詞唱得好,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你們真的應該為自己暫時的挫折而感到高興。你們一定要擺平心態(tài),正視落差,找準位置,迎難而上,多總結(jié)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盡快適應高中的生活。 短短的一個小時的報告結(jié)束了,盡管聆聽報告的師生都感覺意猶未盡,但是他的真知灼見已經(jīng)像春雨一般播撒到了每一位認真聽講的同學的心田。相信這一場精彩報告一定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能動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