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A股低開震蕩,滬指再創(chuàng)31個月新低,報收于2317.17點。兩市個股普跌,近40家個股跌停。自2007年6124點巔峰墜落而來,四年多的時間,A股的漫漫熊途似乎未有結束之時,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瘋狂的熊市和似乎沒有底部的墜落中,無數(shù)股民錐心泣血,茫然無助。一位93年入市的老股民憤然清倉,宣布徹底告別中國股市。20多年間,這樣從A股市場傷痕累累、黯然離開的股民,早已數(shù)不勝數(shù)。 A股究竟怎么了? 21日晚間,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呂隨啟副主任在網易微博連發(fā)十多條微博,十問十答,拷問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20年來,為什么一直是漲少跌多? 呂隨啟教授認為,漲少跌多的根本原因,在于A股市場的制度設計把融資功能放在了第一位,投資功能放在了從屬地位;從而導致了融資功能的強化和投資功能的弱化;許多政策的出發(fā)點往往向融資方傾斜,投資者的利益被根本漠視。股市之所以被投資者質疑為“圈錢機制”也來源于此。 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股市掛牌股票達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時間,而中國股市僅僅只用了8年。2010年,A股市場融資總額達到了1.03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融資額的股票市場。 10年過去了,中國股市市值漲幅已達到4.5倍;但滬指10年僅"爬了"500點,漲幅只有25%。 呂隨啟教授認為,正是因為這種來源于制度設計缺陷導致的股市結構性畸形,使得中國股市形成了一種奇怪的局面。一方面,中國股市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走完了發(fā)達國家許多年走過的路。而另一方面,中國股市的過度擴張超過了經濟發(fā)展的步伐,二者的反差決定了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因此雖然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股市卻跌跌不休。 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制度性缺陷,使得在2008年、2011年兩次危機中,A股的下跌幅度遠遠大于處于危機中心的歐美股市。非但如此,股市制度設計的缺陷以及因此產生的企業(yè)造假、機構操縱市場、潛規(guī)則的尋租、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監(jiān)管缺位等因素都使中國證券市場嚴重不公,效率低下。 在這樣一個畸形的市場,投資者自然無法獲得正常的投資回報。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價總值264214.34億元,較去年底反而減少了 0.46%。這意味著上半年全體投資者損失約為1.45萬億元,按照6月底股票有效賬戶數(shù)13544.24萬戶測算,平均每個賬戶損失上萬元。 股市暴跌是否因為IPO? 與大部分股民認為股市下跌是因為管理層無限制的IPO不同,呂隨啟教授認為,擴容會導致流動性嚴重不足,市場當然會受到傷害;但是股市下跌的主因并不是來自于擴容壓力,而是來自于政策面偏緊、宏觀過熱、微觀業(yè)績下滑以及股市本身的結構性缺陷。2008年即使IPO暫停股市仍然下跌。 為何暴跌時管理層不救市,一旦上漲卻總要加以限制? 呂隨啟教授認為,如果股市大幅上漲,出現(xiàn)嚴重的股市泡沫,不僅股市本身不可持續(xù),對宏觀經濟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必須采取措施給股市適當降溫、抑制過度投機;而股市暴跌時,只要沒有崩盤的危險,監(jiān)管部門就沒有理由采取護盤。 呂隨啟教授表示,股市更多應該靠市場本身自發(fā)調節(jié),監(jiān)管層救市有可能會擾亂市場運行,短期內即使見效,長期內對于市場發(fā)展也無益;更何況,無論是政策救市還是資金救市,都超出了監(jiān)管層的能力。監(jiān)管層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發(fā)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通過加強監(jiān)管確保市場公平有效,良性運轉。 中國股市還有投資價值嗎? 呂隨啟教授認為,中國股市作為融資機制設立的出發(fā)點、上市公司和機構主導市場、普通投資者相對弱勢的利益分配格局、監(jiān)管層的政策取向和執(zhí)行力度這三大特點,使得在中國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有關的制度規(guī)定往往不起作用,而有利于上市公司發(fā)股票的卻很快會實行。 而中國股市作為融資機制設立的制度性缺陷必然導致投資功能的弱化或喪失,這決定了很少有投資者能夠賺取豐厚的投資收益,少部分人即使可以賺取收益也只是殘羹冷炙。 呂隨啟教授認為,中國股市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決定了,只有剔除了這些因素才有投資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股市雖然市盈率處于歷史低位,仍然有向下調整的空間;這就是為什么美國股市已經觸底反彈、中國股市仍然萎靡不振的原因。 |
|
來自: jackson1124 > 《財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