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
[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
中國抗戰(zhàn)簡介: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zhàn)爭,西方國家多數(shù)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zhàn)爭(把甲午戰(zhàn)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是指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fā)的戰(zhàn)爭,主戰(zhàn)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zhàn)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推薦詞:
因為珍惜和平,我們不忘戰(zhàn)爭,回顧歷史,勿忘國恥,鄭重推薦?。?!
導(dǎo)演: 陳國富 / 高群書 編劇: 麥家(原著) / 張家魯 主演: 周迅 / 李冰冰 / 張涵予 / 王志文 / 黃曉明 / 蘇有朋 / 英達 / 石兆琪 / 倪大紅 / 段奕宏 / 朱旭 / 劉威葳 / 張一白 / 吳剛 / 鄧家佳 / 劉蕓 / 愛戴 類型: 犯罪 / 劇情 / 驚悚 / 戰(zhàn)爭 官方網(wǎng)站: http://message./ 制片國家/地區(qū):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日語 上映日期: 2009-09-29(中國大陸) 又名: The Message
風聲的獲獎情況
2009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女主角 李冰冰 2009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女主角(提名) 周迅 2009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Best Screenplay, Adaptation(提名) 陳國富
風聲的劇情簡介 · · · · · ·
1942年10月10日,汪偽政權(quán)舉行了盛大的國民政府慶典。然而,一系列的軍政要員遇刺事件,讓身為特務(wù)處長王田香(王志文 飾)如坐針氈。在對女刺客(劉威葳 飾)的酷刑審問中,他獲得了一條關(guān)鍵的情報——代號為老鬼的地下黨已經(jīng)混入了剿匪司令部。立功心切的王田香立刻向日本皇軍特務(wù)機關(guān)長武田(黃曉明 飾)做了匯報。二人隨即在裘莊布下了一個圈套,意圖通過放出假消息逼老鬼現(xiàn)身。 在被懷疑的對象中,有司令的侍從官白小年(蘇有朋 飾)、軍機處長金生火(英達 飾)、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張涵予 飾)、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李冰冰 飾)以及行政收發(fā)專員顧曉夢(周迅 飾)。在懷疑與排查中,武田與王田香不擇手段軟硬兼施,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卻出乎意料……
[精彩影評]
我是先看的原著。07年《人民文學》第10期。懸疑小說不少,諜戰(zhàn)題材也挺多,可這本書把兩者揉到一起,而且憋足了勁把懸疑進行到底,直到一切都塵埃落定,湮沒于歷史中,答案的揭曉讓人恍然大悟。一口氣讀完只覺酣暢淋漓,回腸蕩氣。后來聽說得了“茅盾文學獎”,吃驚之余也為這獎項不帶有色眼鏡來看這部通俗味道的確很濃的作品的“不拘一格”深感慶幸。然后就聽說拍了電影。 昨天看過之后,覺得電影和原著相比,遜色太多。 最大的敗筆就是過早揭露謎底。這是懸疑片。導(dǎo)演在前面鋪墊工夫作得十足十的前提下賽程過半就急于抖包袱。有嫌疑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我這時還期待著讓所有人都慘烈地不動聲色地死去,讓觀眾在一團迷霧中最后真相大白。多《無人生還》??!可是他竟然就把誰是老鬼就那么輕輕松松地抖了出來。然后還莫名其妙地加了“老槍”這個人物。呵呵,我覺得這明顯是為了加戲,或者不甘心就這么讓顧曉夢和吳志國當路人甲,擔心浪費了周迅的苦情戲和張涵予的一臉正氣。 其二是人物設(shè)置的變化。李寧玉是老鬼,原著里把這個人物設(shè)置得合情合理,也震撼人心。而電影預(yù)告片一出來我就心說“壞了”,周迅不論是在預(yù)告片里占的比重和打的燈光亮度就讓我認識到周迅絕對是主角,她絕對不會只演一個軍統(tǒng)女特務(wù)。果不出所料。原著里的顧曉夢背景是B+C,李寧玉是A+C,到電影里就變成了周迅是A+B,李冰冰是C+C了。為了映襯女地下黨的高大形象而把所有光環(huán)都加在她身上。而這才顯得她的犧牲尤其不值。 其三,原著里老鬼想放出去的情報是真情報。因為被敵人截獲,并且情報內(nèi)容非常重要(共產(chǎn)黨組織代表集會的時間地點暴露了,必須取消),所以才如此迫切地不顧一切地寧肯犧牲生命也要把情報送出去,這里面有很多不得已。而電影里是因為周迅送了假情報,覺得對不起同志,所以犧牲了自己。這兩件事不能相提并論。顧曉夢是花了一架飛機的重額賄賂才得以被安插進司令部的一個小干事。如此高昂的代價最終只換來了暗殺行動中一名同志的犧牲得以避免。我覺得這絕對是意氣用事。這說明她缺乏一個深謀遠慮的共產(chǎn)黨員的素質(zhì),“你很重要,花了這么大心血才安插下去的棋子,為了避免一次刺殺行動的失敗就徹底斷了這條線,我覺得顧曉夢的死不太值得。她留在司令部絕對比吳志國更有價值(因為吳根本沒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接觸到情報)。為了理想光榮地死和屈辱地活哪個更崇高。同志犧牲保全自己,自己也奮不顧身地去死還是眼睜睜看著同志的犧牲把指甲掐斷可臉上還神色如常哪個更讓人震憾?不能因為周迅就得拍感情戲,不能因為她演技好就自動亂了陣腳。 原著里顧曉夢是軍統(tǒng)特務(wù),那一架飛機是戴笠拿錢的。最后所有人里只顧曉夢全身而退。我覺得這個有說服力。而顧和李的情誼也可以理解為國共面對日偽時的敵愾同仇。那多好。 其四,小細節(jié)的問題。原著中李寧玉的衣袋里插了一支鋼筆讓那個送情報的清潔工不靠近她。而電影里沒有絲毫這樣的暗示。那兩個地下黨因為故意不看他還引發(fā)了日本人的懷疑。還有就是筆跡的問題。我覺得彩票上傳遞情報的文字不可能是老鬼親筆。原著里說情報是從老鬼手里送出的傳遞過程中被截獲,這才有了老鬼的筆跡。唉,電影里的筆跡鑒定沒有來由。 還有就是刑具的設(shè)置,很血腥。而且占據(jù)了相當大的篇幅,可導(dǎo)演顯然在這方面很有偏好。可你的牌是懸疑啊,不是血腥恐怖啊。怎么能放著自己的好牌被生生浪費呢?懸疑啊,如果能拍成中國諜戰(zhàn)版《無人生還》那得多牛X啊!可是導(dǎo)演放棄了成為一個牛X的機會,低估了觀眾的智商(不過這也說不定。昨天看完電影出來在洗手間里聽到有人問,到底誰是老鬼?。慨攬鰰炈溃┰偌由线^高估計了觀眾對重口味的期待。唉。 這片整體看來還行。沖著那么多明星賣力出演,沖著給黃曉明終于找了個配音,沖著電影場景、道具、氛圍、音樂,還有蘇有朋的演技,都值得一進電影院。但是可能我看過原著對它期待太高。平心而論,它也算一部很好的國產(chǎn)類型片了。 PS. 一部真正的好電影,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明星,靠的絕對是劇本劇情。導(dǎo)演很重要,明星也很重要,投資當然更重要。但沒有好劇本,那就是南轅北轍。
《風聲》:SM式革命
毛主席教導(dǎo)我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zhì)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边@話鞭辟,搞國內(nèi)革命如此,搞民族獨立革命也是如此——《風聲》的抗日戰(zhàn)爭背景當然也是一場民族獨立革命運動。 于是在《風聲》里看到了大量的SM式暴力,我毫不懷疑此片在政治上的正確,但是充斥銀幕的血腥讓我難以釋懷——蘇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體,張涵予腦袋上插滿的細針,英達直挺挺的舉槍自盡,電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飯。不過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女一號周迅被迫騎跨在一根粗大的麻繩上讓人拉著來回摩擦——然后便是那里汩汩涌出血水(當然沒有直接拍攝)。 麥家自己改編了自己的小說,原著我沒看過,單從影片來看,SM味十足。我甚至把《風聲》看作中國版的《無恥混蛋》——頂了一個“政治正確”的名頭,便開始大開殺戒。當然本片的技術(shù)含量勿庸置疑:當一群人被帶到古堡狀的建筑物接受甄別時,我立馬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本格味十足的推理氣息撲面而來。須知現(xiàn)在的國內(nèi)電影往往流于奇觀畫面的展示,演員一露臉觀眾就猜得出誰是壞蛋,《風聲》卻要實打?qū)嵉脑谥橇τ螒蛏献鑫恼?,可見還是有兩把金剛鉆的。 可惜人物死得太快,按我的設(shè)想,拖到最后幾個人都在,然后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空里讓劇情爆發(fā)到高潮,揭發(fā)出“老鬼”的真實身份,再來一個善惡大對決,豈不快哉?可惜到接近九十分鐘時,周迅對李冰冰來了番真情告白,我就知道春光乍瀉了。當然最后肯定會通過人物對白把整個迷局明白無誤的交待給觀眾,不然還不太適應(yīng)推理片的中國觀眾會一頭霧水的走出影院,這對電影的口碑宣傳猶為不利——果然張涵予承擔起了這個職責,而最后的包袱在于:張本人就是周迅的上司“老槍”。 這就有點故弄玄虛了,可勁往玄上造,還不如把王志文飾演的汪偽特務(wù)處長編成“老槍”。而周迅借尸體傳遞消息的說法也有點靠不?。ㄈ毡竟碜硬粫偈瑴幺E?);至于張涵予通過哼唱戲曲來傳遞信息,操作性也很成問題(人都被折騰昏了還能邊哼邊掌握曲調(diào)的細微變化?);整部《風聲》看下來,其實主要還是在拿摩爾斯電碼說事——這東西,難免有炒冷飯的嫌疑,有些可惜。要是我,就把日軍通過家人逼迫周迅就范的一幕編成傳遞情報的過程——周美女早就料到了敵人會拿家人威脅她,就在她跟母親通話的一瞬間,她通過暗語傳遞了信息:在整部《風聲》中,這是情報員與外界聯(lián)系的唯一通路。而張涵予的角色,則可以編成中統(tǒng)情報員,國共兩黨的情報員起先互不知曉,然后在對日斗爭中巧妙的結(jié)成聯(lián)盟,最后我黨情報員犧牲、助國民黨情報員送出情報。最后再加個引子,幾十年后,白發(fā)蒼蒼的前國民黨中統(tǒng)情報員來到大陸,給當年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掃墓…… 當然拍成這樣,《風聲》已經(jīng)是國產(chǎn)電影中的翹楚了。事實證明,主要依靠大陸演員也能撐起一部像模像樣的類型片(蘇有朋飾演的男妾也很出彩)。而已經(jīng)久違了的諜戰(zhàn)題材重回大陸觀眾視野,這本身也是國產(chǎn)電影強勢復(fù)蘇的一個跡象——但問題也出在這里,我們的電影票房勃起了,但影片的文化價值似乎有些陽痿。須知我們國家是沒有分級制的,《風聲》還趕在六十年大慶的當口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影片,孩子們看這樣的影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放在MPAA那里,《風聲》至少是個R級的! 自從Lust, Caution被禁后,身體與革命的關(guān)系不再被國內(nèi)電影藝術(shù)家們廣泛討論,不過《風聲》卻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文本。當黃曉明扮演的日本軍官剝光李冰冰的衣服時(這又是個少兒不宜的場景),他說,摧毀一個人的意志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屬于自己而屬于敵人。 在那一瞬間,我突然出現(xiàn)了??略偈赖幕秀保荷眢w與革命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關(guān)系,竟被一個日寇先知般的一語道破。革命需要暴力,革命也需要革命者的身體,所以,SM式的酷刑才是對付革命者的最好辦法——而對女性來說,性權(quán)力的淪喪變成了身體主權(quán)喪失時的副產(chǎn)品。 從這個意義上講,“老鬼”,無非是一個保全了晚節(jié)的王佳芝罷了。
編輯于2011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