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1)
米芾臨《褚摹蘭亭序》
米芾想入魏晉,但筆下太狠,未得魏晉風流。這主觀上是米芾之憾,客觀上是米芾之福。從書法史來看,得魏晉風流的米芾不可能比得上開有宋一派書風的米芾。當時米薛(紹彭)并稱,主要是在學習古人方面,得魏晉平和蘊藉之韻,薛還勝米一籌。但事實上,得魏晉風流的薛紹彭,畢竟不是劃時代的書法家。
米芾在他的論草書中寫道: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亞光尤可憎惡也。從這段米芾的書論中,可以說米芾把“晉人格”作為他一生書學的目標。米芾是在他什么時候開始關注晉人的書法的呢?至少在他三十二歲之前沒有過于關注,證據(jù)就是米芾在北宋元豐五年也就是他三十二歲時”謁東坡于黃岡,承其余論,始專學晉人”,之后才將晉人格作為他終生的書學追求,從他寫的一篇學書自敘中也可以知道,自敘中說:余初學,先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jīng),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禇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zhuǎn)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從這里可以得出:米芾在入“晉魏平淡”之前全學唐人,且以楷書為多。而他的行書還沒有形成.但此時有書才而無書學的他因此集到多種唐人書的特征:歐書的險絕,柳書的挑剔,顏書的雄肆,禇書的流轉(zhuǎn),他很聰明地把各種風格吸收在自己的筆下,同時暗合了時代的潮流,成為“集古字”的一代大家,但他的書寫習慣又成了他”入晉魏平淡”,“專學晉人”的最大障礙,使他最終沒能“入晉人格”。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為集古字,蓋取諸長,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其實這是他在隱瞞他的書學主張,東坡評他: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黃庭堅評他:如快劍斫陣,強駑射千里。米芾自稱:刷字。都是說米芾的字側(cè)鋒取勢,迅捷勁健,激厲亢奮的特點。但由于過分逞強,又不時出現(xiàn)了矯揉造作,極不痛快的一面。比如字腳拖沓,豎鉤左推過分,右上塌肩生硬等。正如黃庭堅指出的:然亦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指出其書有魯莽草率的情況。項穆說:米之猛放驕淫,是其短也。這些也是造成他未能達到“晉魏平淡”的書學目標,于是有時就發(fā)出了: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這是他內(nèi)心的追求與外在書學表現(xiàn)不能統(tǒng)一的一種矛盾心理的解讀。
“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這是米芾點評前人書法中可以說是最著名的一句豪言了,可是實際怎么看待這句話?米芾由于他的挺勁恣意,放任飄灑的書寫習慣,米芾在專學晉人之后,對王獻之的書法情有獨鐘,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米芾對王羲之的書法則更加崇拜,心悅誠服,并且傾力追慕。傾其所有獲得了《王略帖》,有時見到王羲之的書法不能得到時,巧取豪奪的故事流傳不少。他跋王羲之行書:鋒勢郁勃,揮霍濃淡,真如云煙,變怪多態(tài)。跋《蘭亭》:清潤有勁,秀氣轉(zhuǎn)摺,毫铓備至?,F(xiàn)存十幾首米芾的詠書詩中,有四首是歌詠王羲之的,“煙華淡濃動彷徉,一噫萬古稱天章”——贊《王略帖》,“猗歟元章,守之勿失”——跋《蘭亭》?!缎蜁V》說他:書學羲之……名其所藏為寶晉齋。他曾說《王略帖》為天下第一帖?!短m亭序》為:神助留為萬世法。并且有詩句夸自己:自任腕有羲之鬼。其實米芾在初學晉人的時候,主要學習的是《集王圣教序》,在黃岡受教后一年所書的《龍井方圓庵記》經(jīng)沈鵬先生進行排列比較,認為二者很近似。正如他壯歲之前學唐人后來再未擺脫一樣,《集王圣教序》的影子從此伴隨著他,清人王澍在跋《蜀素帖》中說:圣教自有院體之日,故有宋一代無稱道者,然蘇、米諸公往往隱用其筆法,而米老尤多,乃其平生絕未嘗一字道及。所謂“鴛鴦繡了從教看,不把金針度與人”也,此卷實筆筆從圣教來,余臨寫之次,悄然有契,特為拈出,不使千百后世為古人所欺,亦是一適。這段話明白告訴《蜀素帖》是學習《集王圣教序》的。雖然在形式上、結字上學有所得,但仍然不時露出米芾從前作書的刷筆和怒張之氣。有時為了蘊藏一些,用筆略就顯的猶豫不決,出現(xiàn)了一些滯筆。米芾學《集王圣教序》和王羲之又從不說與人,除了不傳之秘外還是因為“專學晉人”后雖然有大的進步,但始終沒有能夠做到“入晉人格”。
米芾的幾件名作均有刻畫太甚的筆病,而他的手札卻做到了以勢為主,使轉(zhuǎn)自如,無挑剔之病,米芾晚年似乎明白了這個道理,“老無他物適心目,天使殘年同筆硯”,書風較中年有所收斂,有晉魏平淡的趣味了。“既老始自成家”。米芾說“唐太宗學右軍不能至……故大罵子敬”,而他自己呢,由于用力學習王羲之而達不到那個“入晉人格”目標,晚年也就大罵“二王”了?!?/font>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2)
米芾《留簡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3)
米芾《篋中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4)
米芾《秋暑憩多景樓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5)
米芾《珊瑚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6)
米芾《適意帖》1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7)
米芾《適意帖》2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8)
米芾《歲豐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9)
米芾《逃署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image3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3017/18145337_10)
米芾《提刑殿院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米芾《新恩帖》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 [轉(zhuǎn)載]米芾晚年因何大罵鈥湺王鈥潱](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米芾《竹前槐后詩卷》
博主鏈接(一)
米芾論書《海岳名言》
歷觀前賢論書,征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是何等語?或遣辭求工,去法逾遠,無益學者。故吾所論要在入人,不為溢辭。
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江南吳皖、登州王子韶大隸題榜古意盎然,我兒尹仁大隸題榜與之等。又幼兒尹知代我名書碑及手大字更無辨。門下許侍郎尤愛其小楷,云:“每小簡可使令嗣書。”謂尹知也。
老杜作《薛程慧普寺》詩云:“郁郁三大字,蛟龍發(fā)相纏。”今有石本得視之,乃是橫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普”字如人握兩拳,伸臂而立,丑怪難狀。由是論之,古無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臺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歐陽詢“道林之寺”,寒儉無精神。柳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筋骨。裴休率意寫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真字甚易,唯有體勢難,謂不如畫算,勻,其勢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鐘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
唐官誥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殊有不俗者。開元以來,緣明皇字體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時君所好,經(jīng)生字亦自此肥。開元以前古氣,無復有矣。
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也。僧虔、蕭子云傳鐘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徐浩為顏真卿辟客,書韻自張顛血脈來,教顏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如顏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會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廬山題名,題訖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無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顏出于褚也。又真跡皆無蠶頭燕尾之筆,與郭知運《爭坐位帖》,有篆箍氣,顏杰思也。柳與歐為丑怪惡札祖,其弟公綽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說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經(jīng)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提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自古乃今,余不敏,實得之。榜字固已滿世,自有識者知之。
石曼卿作佛號,都無回互轉(zhuǎn)折之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顛教顏真卿謬論。蓋字自有大小相稱,且如“太一之殿”,作四窠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字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余嘗書“天慶之觀”,“天”、“之”字皆四筆,“慶”、“觀”字多畫,在下各隨其相稱寫之,掛起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雖真有飛動之勢也。
書至隸興,大篆古法大壞矣。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隸乃始有展促之勢,而三代法亡矣。
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徐浩晚年力過,更無氣骨:皆不如作郎官時《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惡札,全無研媚,此自有識者知之。沈傳師變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御史蕭誠書太原題名,唐人無出其右。為司馬系《南岳真君觀碑》,極有鐘、王趣,馀皆不及矣。
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有真跡。自“顛沛”字起,在唐林夫處,他人所收不及也。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布置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tài)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
“少成若天性,習慣若自然”,茲古語也。吾夢古衣冠人授以折紙書,書法自此差進,寫與他人都不曉。蔡元長見而驚曰:“法何太遽異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獨稱我行草,欲我書如排算子,然真字須有體勢乃佳爾。
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尹仁等古人書,不知此學我書多。小兒作草書,大段有意思。
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若穿透,始到鐘、索也。可不勉之!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恒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半山莊臺上多文公書,今不知存否?文公學楊凝式書,人鮮知之,余語其故,公大賞其見鑒。
金陵幕山樓隸榜,乃關蔚宗二十一年前書,想六朝宮殿榜皆如是。
博主鏈接(二)
米芾趣聞軼事三則
裝癲索硯
米芾喜愛硯臺至深,為了一臺硯,即使在皇帝面前也可以不顧大雅。一次,宋徽宗讓米芾以兩韻詩草書御屏,實際上也想見識一下米芾的書法。米芾筆走龍蛇,從上而下其直如線。宋徽宗看后覺得果然名不虛傳,于是大加贊賞。米芾看到皇上高興,隨即將皇上心愛的硯臺裝入懷中,并告訴皇帝:“此硯臣已用過,皇上不能再用,請您就賜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愛此硯,又愛惜其書法,不覺大笑,將硯賜之。米芾常將硯比做自己的頭,抱著所愛之硯曾共眠數(shù)日。他愛硯不僅僅是為了賞硯,還為了不斷地加以研究。他對各種硯臺的產(chǎn)地、色澤、細潤、工藝都作了論述,并著有《硯史》一書,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 ?br> 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歡把玩異石硯臺,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據(jù)《梁溪漫志》記載:他在安徽無為做官時,聽說濡須河邊有一塊奇形怪石,當時人們出于迷信,以為神仙之石,不敢擅動,怕招來不測。米芾立刻派人將其搬進自己的寓所,擺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詞:“我想見到石兄已經(jīng)二十年了,相見恨晚。”后來,米芾就作了《拜石圖》。李東陽在《懷麓堂集》時說:“南州怪石不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兩膝不著地,石業(yè)受之無愧色。”從這里可以看出米芾對玩石的投入。米芾對奇石十分專注,總結出了鑒石的四大要訣:“瘦、秀、皺、透”,開創(chuàng)了玩石的先河?! ?br> 以假亂真
米芾的書畫水平很高,臨摹功夫尤其深。傳說,有一次,一個書畫商人拿著一幅唐人的真跡扣開了米芾的大門,有意要賣給米芾。米芾說:“你先放這里,五天后你再來。我若要,你把錢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畫拿走。”到了第七天,商人來了。米芾說:“畫我看了,不錯,價錢太高,你又不讓價,就請你把畫拿走吧。”說著,把畫打開,并說:“你看好,是不是這張畫。”商人客氣地答道:“沒錯,是是是……”第二天,商人拿著畫又來了。一見面,米芾就笑著說:“我知道你今天準來,有朋友請我我都沒去,就在這兒等你。”商人心里馬上明白了,說:“是我眼拙,把您的臨本拿走了,今天特來奉還。”米芾大笑道:”你不來找我,我也一定會去找你。你拿走了臨本,我心里特別高興,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臨本還給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跡,將臨本還給了米芾?! ?nbsp; (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