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1979年那些事兒(二)

 昵稱1769601 2011-09-25

43,寬待俘虜,善待群眾的作用

步兵第121師363團1連在執(zhí)行團穿插尖刀連的任務中,堅持我軍瓦解敵軍的原則,執(zhí)行寬待俘虜政策,積極做群眾工作,為完成戰(zhàn)斗任務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2月18日清晨,連隊穿插到離三龍不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有15個民軍和一些群眾正在往山上跑,企圖利用有利地形阻擊我軍。當時地形不利,打起來必然造成傷亡,影響部隊向前穿插。連長朱景財一面派出尖兵班進行包圍,一面通過翻譯喊話。越民軍見已經被包圍,解放軍又宣傳不殺害俘虜,于是交槍投降。

2,下午,穿過三龍后進入一片山區(qū)。地形相當復雜,向導對路不熟悉,地圖和實地對照相差很大。連隊一時迷失了方向,正在為難的時候。尖兵班在前面抓到兩個俘虜,連干立即向俘虜交待寬大政策,并拿水和干糧給他們吃,使俘虜很快消除了恐懼情緒,接著為連隊帶路。沿途向越方群眾宣傳,中國軍隊不殺老百姓,你們不要害怕。老百姓聽了俘虜?shù)脑?,既不跑,也不搗亂。走到離那岸村不遠的地方,俘虜說那里有座橋,守橋的有七八個民兵,有1枝沖鋒槍,3支步槍。當時霧很大,連隊一邊隱蔽前進,一邊又叫俘虜邊走邊喊:我們是三龍村的民兵,你們守橋的快過來,有事商量。守橋的民兵就走了過來,一下子當了俘虜。就這樣,1連在不到兩小時時間里,順利通過10公里的難走山路,搞掉一個橋頭哨,無一傷亡。

3,3月3日,連隊從841高地轉移到班俊防御,途中發(fā)現(xiàn)一個越南婦女餓昏在路旁。戰(zhàn)士把她扶起來,送水給她喝,拿干糧給她吃。然后把她送到一個村子里護理了五六天。這名婦女深受感動,身體剛好就上山叫回了5個同村的老百姓,連隊同樣善待他們。第2天,有個群眾悄悄告訴戰(zhàn)士說有幾個特工來彈藥車附近觀察,你們要小心呀。果然,當天晚上就來了兩個特工隊員,由于我早有準備,當場打死一個,打傷一個。


44,萬炮轟諒山的背后

但凡對中越戰(zhàn)爭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對3月1日55軍萬發(fā)炮彈轟擊諒山的雄壯歷史感到陌生。今天繼續(xù)在這個問題上羅嗦幾句。

1,目的——諒山市位于我國廣西友誼關東南18公里處,為諒山省府所在地,是通往河內的門戶和越北戰(zhàn)略要地,是我軍戰(zhàn)役第二階段主攻目標。諒山市四面環(huán)山,坐落在一個長5公里、寬3公里的盆地底部,本身面積不大。況且越軍的防御特點是守衛(wèi)市區(qū)外圍要點和沿交通沿線要點,市區(qū)內并無有生力量。廣州軍區(qū)前指決心集中55軍所屬師以上炮兵,“打進萬發(fā)炮彈,把諒山市的軍政設施、通信、交通樞紐砸爛”,更多的是基于于政治上的考慮,打的是示威彈。即要通過這種排山倒海無可抵御的毀滅性炮擊,震撼越南人的心理,打擊瓦解其軍心士氣。

2,準備——根據(jù)一名歸國難僑(原為諒山省某副省長秘書)提供的諒山市軍政設施、通信、交通樞紐的具體位置,繪制了市區(qū)地圖,結合地圖量出具體坐標,進行分區(qū)劃片,給各個炮群區(qū)分射擊任務,將火力計劃下達到各群。各炮群白天偵察地形敵情、黃昏轉移、夜間做好射擊準備,適時調整了戰(zhàn)斗隊型。至3月1日4時前,除軍炮群和軍炮團122加農炮營、85加農炮營外,163師、165師炮群轉移至探某-關湖地域,164師炮群轉移至昆崩-波況地域,炮26團在同等-波保地域,有22個炮兵營的火力能夠達到諒山市南1-5公里。

3,實施——3月1日9時30分,55軍集中19個炮兵營按事先區(qū)分的目標,在軍炮指統(tǒng)一號令下,對諒山市內33個重要目標進行30分鐘火力急襲,發(fā)射炮彈9919發(fā),予以諒山市毀滅性打擊。越軍一不明單位向河內總參報告說:“敵人從上午8時30分(河內時間比北京時間早一個小時)開始炮擊,火力非常厲害,簡直不可想象,炮聲隆隆,從未見過這樣猛烈的炮火,炮彈一直不停地轟,數(shù)不清有多少發(fā),所有的道路都被他們封鎖了,我們簡直無法抵擋,要撤退只有爬山。”

4,問題——擔任主攻任務的163師向各團傳達軍2月28日晚指示:師屬以上火炮統(tǒng)一由軍指揮炮擊諒山市,團營屬火炮不參加炮火準備。這樣就造成了誤會,師以為各團會自己安排對各自進攻正面之敵前沿陣地進行炮火準備,就沒有對敵前沿計劃火力。團則以為炮火準備都由上級包了。結果炮火準備半個小時,市區(qū)內落了萬發(fā)炮彈,但外圍工事依然完好無損,師的主攻團489團攻擊一發(fā)起就遭到敵猛烈火力壓制,進攻受阻。師團營只得重新進行炮火準備,延長了時間,增加了傷亡。


45,“伙頭軍”也能當戰(zhàn)斗英雄

1979年2月20日16時許,42軍124師370團8連進至高平博山地區(qū)17號高地山腳時,突然遭到竹林中越軍暗火力點射擊。擔任連救護組組長的炊事班副班長潘衛(wèi)國奮不顧身地把負傷的戰(zhàn)友鄺衛(wèi)明背到隱蔽處包扎,接著又搶救了2名戰(zhàn)友,并把傷員的手榴彈收集起來分給火力組。沖在最前面的9班遭敵暗堡射擊,輕機槍射手儲宏銀犧牲,副射手羅川左臂負傷,機槍掉落在地上。這時一名越軍從暗堡里鉆出來,企圖奪走機槍。潘衛(wèi)國眼明手快,一個箭步沖上去,在敵抓住槍管的同時雙手緊緊抓住槍托。在爭奪中,他趁勢把子彈推上膛,扣動扳機將其擊斃。就當他準備繼續(xù)給羅川包扎時,又有3名敵人從左側草房向他射擊。他迅速將羅川轉移到附近草叢中,替他包扎好傷口后,端著機槍利用地形地物繞到草房后側20米處射擊,將3名敵人全部擊斃。潘衛(wèi)國在這次戰(zhàn)斗中,救護戰(zhàn)友4名,擊斃敵人4名,榮立一等功。1979年4月,廣州軍區(qū)授予他“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46,英雄炊事班

1979年3月10日,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回撤,陸軍第43軍第128師第383團3營7連奉命在營的編成內,配屬重機槍3挺,在612高地地域組織防御,阻殲敵338師460團的進攻。具體部署如下:2排堅守612高地東南山腿南端、3排堅守612高地南側山腿、1排堅守主峰、炊事班堅守612高地東南山腿北端、連指揮所位于東南山腿中部。

11日19時30分,營用步談機通報7連,越軍一個加強連避開我防御正面,繞過2、3排陣地,利用夜暗沿山溝向炊事班陣地迂回。很明顯,這股越軍的企圖是打開缺口,割裂我防御體系,將全連攔腰斬斷,而后各個擊破。指導員蔡寧隨即帶通信員到炊事班陣地組織防御,將炊事班分為三個戰(zhàn)斗小組:司務長管國清帶侯振元、黎雪鋼、侯保平、李合伏據(jù)守第一道塹壕右側約60米的地段;副班長劉建華帶

崔旭成、李建標據(jù)守第一道塹壕左側約50米的地段;班長帶陳全國、王幸福據(jù)守第二道塹壕;指導員帶通信員在第二道塹壕中間指揮。其間3排長鐘福才帶7班副班長黃吳榮、機槍射手王子靈、常禮標趕來增援(途中遭敵60炮和高機射擊,兩名機槍射手犧牲,3排長雙腿負傷6處仍然堅持爬到炊事班陣地參加戰(zhàn)斗)。

從11日20時許到12日2時許,7連炊事班在指導員指揮下,英勇頑強、機智靈活,不斷變換射擊位置,用半自動步槍、沖鋒槍、手槍、手榴彈和繳獲的輕機槍,彈藥,打退越軍8次沖擊,殲敵70余人(其中黃吳榮只身殲敵近30名),自身無一犧牲。1979年4月,廣州軍區(qū)授予該班“英雄炊事班”榮譽稱號。9月,中央軍委授予黃吳榮“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PS:這次戰(zhàn)斗中,越軍喊出的口號是“中軍繳槍不殺。”


47,組織邊民爭取越方民軍一例

我方邊民和越方邊民雖然隔界而居,但是民族相同、語言相同、風俗習慣相同,在歷史上互相幫助、通婚互市、友好往來。我參戰(zhàn)部隊充分發(fā)揮邊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組織他們利用各種關系和越方武裝內部矛盾進行分化瓦解工作,以爭取越方民軍、獲取所需情報,為作戰(zh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云南省馬關縣小壩子公社半坡鄉(xiāng)武裝民兵權忠義,主動請命為41師121團反擊發(fā)隆之敵執(zhí)行偵察敵情和分化瓦解任務。他利用和越方愛頭寨民兵分隊長楊興華的朋友關系,一方面宣傳解放軍打的是黎筍集團,不是老百姓。越南政府把少數(shù)民族民兵放在第一線當替死鬼,還派來公安兵來監(jiān)視,我們都是苗家,何必為他們賣命。另一方面給予其一些物質實惠,買來電池、鋤頭、鹽巴、花布等送給他們,幫助解決生活困難。經過權忠義8次做工作,部隊和地方領導親自接見,解除了楊光華等民軍干部的顧慮,保證我軍打過去后不向我開槍,萬一公安逼著打,就往天上放;在我軍運動路線上不埋設地雷,并給我軍帶路。楊光華回去后還走了5個寨子、9個民軍哨所、同22個民軍干部接上了頭,共同約定給解放軍讓路,保持中立。2月16日晚,權忠義帶領執(zhí)行穿插任務的121團1營渡過大梁河,在楊光華的接應下,通過7個民軍哨卡,前進10公里,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于17日6時10分順利提前插至尼記、恩星一線,切斷了發(fā)隆至孟康的公路,保證了團主力全殲發(fā)隆之敵。戰(zhàn)后,權忠義榮立二等功,獲獎沖鋒槍一枝。1979年6月,云南省革委、省軍區(qū)授予他“民兵英雄”榮譽稱號。


48,爭取越方基層干部和群眾兩例

周登寨農會副主席農文來,是個沙族,他一方面對越南當局推行大京族主義,欺壓少數(shù)民族不滿;一方面又曾經跟越軍襲擊過解放軍,擔心解放軍不會放過他。39師115團群眾工作組多次進村做他的工作,反復說明我軍的政策是區(qū)別對待(把黎筍集團骨干分子和一般工作人員區(qū)別開來),和他擺談沙族受當局迫害的事情,以引起共鳴,還派人給他的老婆治病,使農文來消除了思想顧慮,向我主動交代了越軍潛藏人員名單和武器埋藏地點。115團根據(jù)他提供的情況組織清剿,兩天清查出越軍27名(其中情報中隊長一名),繳獲步槍19枝,子彈595發(fā)。(風牌575將會在《橡膠林的回憶》中提到這個事情)

165師493團勤務排在那模村時,對20多名越南老百姓反復觀察鑒別,發(fā)現(xiàn)60多歲的農民農祿貴對我態(tài)度友好真實,就重點做他的工作。戰(zhàn)士們看到他的孫子餓得哭喊不停,就把自己的干糧、罐頭送給小孩吃。農祿貴深受感動,隨即說服兒子為我軍帶路。在一個山洞里活捉了混在群眾中的6名越軍,繳獲沖鋒槍3枝,輕機槍1挺,手榴彈32枚,步、機槍子彈2400多發(fā)及其他軍用物資一批。


49,以一殲十的王息坤小組

1979年3月1日12時,集結于高平市的陸軍第54軍162師受領了攻打廣淵的任務。師決心以徒步和乘車相結合的方式,趁夜暗奔襲廣淵,采取穿插迂回,南北夾擊的戰(zhàn)術手段殲滅廣淵之敵。485團由南向北打,486團由北向南攻,484團為預備隊,在485團后跟進。

3月2日11時30分,485團6連進至同厄西南谷地時遭越軍伏擊,三面受敵,進攻受阻。6連臨危不懼,在師炮團85加農炮8連和團高機連1排支援下,以1排正面牽制,2排和9班搶占公路右側高地,迅速向越軍展開反擊。副指導員呂順金和代理副連長方應超命令2排代理排長王息坤帶領4班長潘細臘、副班長申占軍、正副機槍手王亞腰、鄭太銀搶占5號高地,占領從敵側背實施攻擊的有利地形。

王息坤帶領小組披荊斬棘搭人梯登絕壁,于12時30分左右進到5號高地北坡距山頂20米處,發(fā)現(xiàn)5號高地和7號高地之間的山埡口處有十幾個敵人攜帶4具火箭筒正準備向我85加農炮陣地射擊,當即將敵擊退,同時令機槍手在山頂占領射擊位置。這時,發(fā)現(xiàn)山下小竹林和石墻后面還有60多名敵人。小組隨即居高臨下依托有利地形,分為兩組輪換向敵射擊。雙方交火約兩個小時,越軍地形不利,數(shù)次進攻均被打退,槍聲逐漸沉寂。王息坤聽取潘細臘的建議,將機槍留在山頂監(jiān)視敵情并擔任掩護,自己率潘細臘、申占軍(鄭太銀返回連隊報告,請求支援)主動出擊,3人交替前進,沿山埡口向下搜索殘敵,其間王息坤中彈犧牲。

在這次約四個小時的戰(zhàn)斗中,王息坤小組以一敵十,共殲敵63名,其中王息坤殲敵11名,潘細臘殲敵22名,1979年9月17日,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授予他二人“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50,越軍為什么強調獨立作戰(zhàn)

越共四屆四中全會上確立了南攻北防的軍事戰(zhàn)略總方針,決心盡快“奪取西南邊境政治和軍事上的勝利”,因此將軍隊主力集中部署于越柬邊境,于1978年12月25日發(fā)動了全面侵柬戰(zhàn)爭,由此導致北部地區(qū)兵力不足[1979年中越戰(zhàn)爭爆發(fā)時,越軍在河內附近和北部一共部署了9個作戰(zhàn)師、8個生產師、2個訓練師、30多個獨立團和1個空軍師。直接位于我進攻正面的有6作戰(zhàn)師:316A師位于平盧 345師位于柑糖 3師位于諒山 346師位于高平 338師位于亭立 325B師位于先安(戰(zhàn)中327師、337師、197團、46旅獨立營向諒山增援),15個獨立團,30余個獨立營,54個公安屯,約十萬余人(不含數(shù)量龐大,但無法統(tǒng)計的民兵)],加之防御地域廣大,山岳叢林地區(qū)交通不便,部隊難于機動,所以使用兵力小群分散,強調獨立作戰(zhàn),以營為基本作戰(zhàn)單位,組織約3-5公里的防御正面,以連分兵扼守據(jù)點群,一般支撐點和山頭多為一個班,至多一個排,有時僅3-5人。營主陣地和重要支撐點兵力最多為一個加強連。紅河西岸230、387、332等高地,東岸391高地、小曹東北無名高地、班繞散西北1661高地等主陣地均是如此。營控制有一個排至一個連的預備隊,用于機動支援、設伏及反沖擊。由于越軍防御任務區(qū)分極為嚴格,加上兵力不足,不敢脫離既設陣地作戰(zhàn),所以除了主要方向,很少實施反沖擊,而是分片包干,各自為戰(zhàn)。必要時多用火力支援而不是派兵力支援。如我11軍北克西羅樓、南攻封土時,中間的班繞散之敵按兵不動;55軍進攻同登打敵12團主力時,其5營在班莊,距離同登5公里,不出一兵一卒增援。總體來講,越軍處處分兵,節(jié)節(jié)阻擊,雖然能夠暫時阻滯我軍前進,但必將被各個擊破。

51,公安邊防參加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概況

在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中,廣西、云南兩?。▍^(qū))沿邊的公安邊防站、公安邊防派出所,積極支援邊防部隊的作戰(zhàn)行動,共摧毀越方公安屯和公安屯執(zhí)勤點17個,殲敵1019人,繳獲82迫擊炮、60炮7門,40火箭筒2具,輕重機槍6挺,沖鋒槍、步槍117支,彈藥和其他物資一批,繳獲越方文件3000余份。除此之外,還積極為邊防部隊提供情報、介紹情況;在邊境地區(qū)抓特務、拔釘子;配合部隊在邊境口岸實行軍事檢查;主動幫助部隊解決困難,保證部隊順利出擊;加強社會全面控制,保衛(wèi)要害部位的安全。據(jù)統(tǒng)計,兩?。▍^(qū))1-3月份供挖出越南特務46名,發(fā)現(xiàn)蘇、越和臺灣特務嫌疑線索148起。參戰(zhàn)公安干警中有5人犧牲、17人受傷;有48人榮立二等功,391人榮立三等功,685人受嘉獎,26個班榮立集體二等功。


52,步兵第113團參加對越作戰(zhàn)情況簡介

197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3軍第38師第113團奉命在師的編成內參加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先在個舊地區(qū)集結,后改向河口方向機動,進至壩灑農場一隊待機,戰(zhàn)前準備時間約一個半月,時任團長李懷保,政委孫升堂,全團參戰(zhàn)人員共2718人,另有翻譯13人,支前民兵316人參加作戰(zhàn)。從2月17日至3月12日,連續(xù)奮戰(zhàn)24天,經歷了攻打壩灑、突擊柑塘、堅守外波河三個階段,共轉戰(zhàn)102公里,攻克高地43個,消滅火力點155個,摧毀坑道工事120個,斃敵585名,傷敵96名,俘敵51名,繳獲和擊毀越軍一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全團犧牲94人(其中干部1人,戰(zhàn)士67人,民兵23人),負傷227人,配屬的師直工兵和噴火兵犧牲1人,負傷7人。


53,廣西上林縣支前情況簡介: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中,廣西上林縣為前線調運了大批物資,包括大米580萬斤,稻谷220萬斤,棉胎、蚊帳、膠鞋、行軍鍋等生活用品3萬余件,生豬2791頭,活鴨2900只,雞蛋788斤,木柴4000多擔,干、鮮菜20.5萬余斤,果蔗、香蕉1.1萬多斤。還組建民兵擔架隊4個營2866人,從2月14日下午到27日凌晨,分3批到龍州縣、憑祥市、寧明縣,配屬野戰(zhàn)部隊出境參戰(zhàn),執(zhí)行保障勤務。完成任務后于3月11日至18日分5批返回上林。有1個連榮立集體二等功,5個排、4個班榮立集體三等功,5個連、9個排、22個班被評為先進單位;有1人(3連連長盧愈銘烈士)榮立一等功并被廣州軍區(qū)授予“民兵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9人(李中桂、吳超培、楊光啟、楊彥文、蘇景力、黎佳彬、黎佳新、黃時慶、梁任高)榮立二等功,560人榮立三等功,976人受嘉獎。


54,一位越南網(wǎng)友對越軍情況的介紹:

說明:以下文字是我2006年年初在軸心論壇和一位ID“gold star”的越南網(wǎng)友交流內容的節(jié)選:


Because our regular troops had to fight in Cambodia. However, we had used 3rd and 316th divisions, in most important fronts (Lang Son and Lao Cai). After PLAs captured Lang Son, VPA's command planned to counter-attack and retake Lang Son on Mar 6th or Mar 7th. They had moved 304th and 325th of 2nd corps from Cambodia to Lang Son, some armor and MRL regiments were also appointed. But before we finished all preparations, PLAs had retreated.

Our leaders didn't want to let the war develope. Three days after PLA attacked, VPAF deployed hundreds of fighter-ground-attacks. But our leaders didn't accept them to join battles.

因為我們的正規(guī)軍正在柬埔寨作戰(zhàn),然而我們還是將3師和316師使用在(北部邊境)主要方向上[諒山和老街]。在解放軍占領諒山市之后,越南人民軍指揮部計劃于3月6日或者7日發(fā)起反擊,奪回諒山市。為此,將第2軍的304師和325師從柬埔寨北調諒山,同時計劃投入一些裝甲部隊和多管火箭炮部隊參戰(zhàn)。但是在我們完成反擊準備之前,解放軍就撤退了。

我們的領導人不想擴大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爆發(fā)3天之后,越南人民空軍準備展開大規(guī)模的空中反擊,但是被領導人否決。


Of course, we've had many experience from the war. We had made many mistakes that we couldn't cause more casualties to the enemies or hold our land for more times. But both the regular and unregular troops had finished their duties with the best try. We Vietnamese don't complain anything about them.

當然,我們從戰(zhàn)爭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我們也犯了不少錯誤,以至沒能更多地消滅敵人和更長時間地堅守陣地。但是無論正規(guī)軍還是非正規(guī)軍,他們都盡最大的努力執(zhí)行了自己的任務。越南人民對他們沒有任何抱怨。


我的補充:55軍在回撤過程中對打敵反撲做了充分準備,從3月8日開始,在扣馬山一線專門等了3天也沒見越軍的大規(guī)模反擊,于是順利撤回國內。在回撤過程中,一旦越軍對我實施炮擊,我必以十倍以上的炮火反擊之,9日上午越軍向友誼關發(fā)射20余發(fā)炮彈,我當即還擊200余發(fā),打得越軍不敢輕易開炮,直至撤軍結束再未發(fā)現(xiàn)越軍炮擊我回撤部隊。


VPA' units in Lang Son :

- 3rd infantry division (consisted of 2rd, 12th, 141st infantry regiments and 68th artillery regiment).

- 337th infantry division (consisted of 4th and 52nd infantry regiments).

- 327th infantry division (only had 42nd infantry regiment).

- 12th border defense regiment (note that it's different from 12th regiment of 3rd division), organized as border police posts and independent companies.

- 1st batallion of 197th independent regiment.

- 3 local battalions of Lang Son provinces.

- 166th artillery regiment of 1st military region.

- 272nd air-defense regiment of 1st military region.

- A few of armor companies (6-10 vehicles each).


在諒山的越軍部隊:

步兵第3師(下轄步兵第2、12、141團,炮兵第68團)

步兵第337師(下轄步兵第4、52團)

步兵第327師(下轄步兵第42團)

邊防12團(非3師12團,由若干邊防公安屯和若干獨立連組成)

北太省197團1營

諒山省3個地方獨立營

第1軍區(qū)炮兵第166團

第1軍區(qū)高炮第272團

若干坦克連(每連6-10輛坦克)


我的補充:金星所提供的越軍資料和解放軍掌握的越軍情況大體相同,有些地方有出入,比如根據(jù)解放軍資料,越軍327師下轄步兵第42、155、540團,炮兵第120團。另外,金星把由武裝公安組成的12團稱為邊防團是不準確的,武裝公安部隊由內務部轉隸國防部,改編為邊防部隊,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是1979年中越戰(zhàn)爭之后的事。


12th regiment suffered the most casualties with 2 battalions were almost annihilated, so I think it had about 1,000 casualties. 2nd and 141st regiments suffered the lower casualties. Just my estimation, maybe right or wrong.


12團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有兩個營幾乎被殲滅,所以我想損失可能有1000人的傷亡。2團和141團的傷亡要小一些,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估計,不知道是否正確。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PAVN, each infantry battalion had 350-450 fighter men. Each infantry regiment had 1,800-2,500 men with about 1,200-1,500 fighters and each infantry division had 6,000-8,000 men with about 4,000-4,500 fighters (for example, PAVN 338th division had 3 infantry regiments, 1 artillery regiment and 6 support battalions and 1 company, total 6,600 men). So 3,000 casualties with a division was really high.


按照越南人民軍的編制,每個步兵營有350-450名戰(zhàn)斗兵;每個步兵團有1800-2500人,其中戰(zhàn)斗兵1200-1500人;每個步兵師有6000-8000人,其中戰(zhàn)斗兵4000-4500名(以338師為例,3步團1炮團6個直屬營1個直屬連,共6600人)。所以3000人的傷亡對一個師(他這里指的是第3師)來說已經是很高了。


55,那坡縣武裝民兵第一營參加對越作戰(zhàn)概況:

那坡縣武裝民兵第一營由四個公社的武裝民兵連組成,連以上干部由縣武裝部干部、專職武裝干部和地方干部擔任。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該營奉命開赴前線配合解放軍執(zhí)行堅守要點,搜剿殘敵,維護交通線運輸安全的任務。全營在二十多天的戰(zhàn)斗中,搜查村莊220個次,打、搜山洞437個次,出動搜剿9204人次,共摧毀敵據(jù)點1處,斃敵30人,俘敵20人,并繳獲各種槍械77支(挺),手榴彈115枚,雷管263個,各種地雷263個,子彈35917發(fā),各種炮彈74發(fā),各種軍用物資29件,糧食72000斤,其他物資696件。

全營在打擊敵人同時積極開展戰(zhàn)區(qū)群眾工作,共走訪了36個村屯,宣傳越南群眾135戶1178人,為群眾看病132人次,并把6000多斤大米、玉米分給51戶,347人。送給群眾食鹽150斤,火柴150盒。以實際行動爭取了越南群眾,不少越民主動檢舉揭發(fā)公安和武裝人員,為清剿部隊帶路,報告情況。

全營榮立集體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民兵營”的光榮稱號,另有1個集體立二等功,2個集體立三等功;4人立一等功,3人立二等功,67人立三等功,154人受獎勵,141人受表揚,39人入黨,71人入團。


56,37師谷柳、保勝地區(qū)進攻戰(zhàn)斗的物資儲備情況:

本著多帶糧彈、少帶其他的原則,對單兵負荷量進行了調整。彈藥:半自動步槍200發(fā)/支 沖鋒槍300發(fā)/支 班用機槍1000發(fā)/挺重機槍3000發(fā)/挺 40火箭筒4發(fā)/具 60迫擊炮12發(fā)/門 82迫擊炮30發(fā)/門 82無坐力炮20發(fā)/門 手榴彈4枚/人。給養(yǎng):部隊攜帶三日份(熟2 生1)。每人一個急救包。師、團加大儲備步、機彈0.25基數(shù),團炮彈0.75基數(shù),師炮彈0.5基數(shù)。儲備主副食四日份。師和各團派軍需干部各一人,民兵一個班,運輸車一臺協(xié)助地方供應點,計劃、籌措、分配作戰(zhàn)中部隊需要的糧、油、蔬菜。儲備戰(zhàn)救藥材13.5個營基數(shù),19個團基數(shù),15個師基數(shù)和一個月的常用藥材。每車按300元儲備了車材。油料儲備二個基數(shù)。武器備附件按標準基本配齊,并從四川軍工廠購買新裝備部隊的重機槍備件,多備鞍具101盤,光學器材461具。


57,步兵第123團參加1979對越作戰(zhàn)情況簡介

1978年12月14日,正在野營拉練途中的14軍41師123團接到準備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的預先號令,部隊立即返回營房,準備向戰(zhàn)區(qū)開進。12月19日凌晨5時,全團乘車分5個梯隊從貴州省修文縣馬家橋營區(qū)出發(fā),于23日抵達指定集結地域馬關縣木廠公社以及河口縣橋頭公社一帶展開,完成了部隊擴編、思想動員和臨戰(zhàn)訓練等各項戰(zhàn)前準備工作。全團共2756人,時任團長阮恒秀、政委賈廷虎、參謀長段學章、政治處主任王志學。從2月17日6時30分到3月12日15時30分,123團連續(xù)作戰(zhàn)24天,突入越境70公里,執(zhí)行了攻打孟康、扣周、東家、為麻等四次主要作戰(zhàn)任務,共殲敵515名,其中斃敵383名、俘敵17名、傷敵115名;繳獲各種火炮15門、高射機槍6挺、輕重機槍15挺,各種槍械500余支,彈藥17萬7千7百余發(fā),汽車5輛、推土機一臺、裝甲車1輛;以及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戰(zhàn)后,中央軍委授予8連火箭筒手甘在和以“英雄火箭筒手”榮譽稱號,昆明軍區(qū)授予1連以“鋼鐵英雄連”榮譽稱號,授予1連指導員張在田以“模范指導員”榮譽稱號。


58,步兵第110團打敵炮兵陣地的經驗:

13軍37師110團在戰(zhàn)后總結時,針對如何攻擊越軍炮兵陣地,提出了從實戰(zhàn)中摸索出來的具有代表意義的有效戰(zhàn)法如下:“越軍火力集中,火器分散。從摧毀的各炮兵陣地現(xiàn)場看,炮兵配置,普遍是以一個連或一個排為一個陣地,每門榴炮之間相距50=70米,彈藥所在陣地中央。我步兵向敵炮兵陣地攻擊時,摧毀一門炮對整個陣地威脅并不大,如果摧毀陣地中央的彈藥所,就等于搗毀了整個陣地。針對這個特點,我對敵炮兵陣地的攻擊,是先打彈藥所后打單門火炮,或者對單炮和彈藥所同時攻擊。如3連在向332高地攻擊前,在264高地發(fā)現(xiàn)160高地南側敵榴炮正在向友鄰射擊,3連首先指揮無坐力炮向敵炮兵陣地射擊,當即摧毀敵榴炮一門,但其他榴炮仍繼續(xù)射擊。3連發(fā)現(xiàn)敵人向陣地中央的小屋子里送尸體,我無坐力炮立即向屋子射擊,一發(fā)命中,房屋摧垮,屋內彈藥爆炸,整個陣地的敵人都慌了手腳,丟掉火炮,紛紛逃命,3連立即組織火力,消滅了敵人,徹底摧毀了一個榴炮陣地,繳獲105榴炮4門,擊毀2門。”


59,41軍121師就地取給的若干情況介紹

作戰(zhàn)中出于種種原因,部隊會出現(xiàn)給養(yǎng)供應不上的情況,這個時候實施就地籌措是戰(zhàn)時給養(yǎng)補充的一個重要途徑。廣西方向由念井出境向越南高平省班莊、扣屯地區(qū)實施戰(zhàn)役穿插的41軍121師于2月19日進抵指定地域,當天晚上,部隊攜帶的3天干糧已經基本用完,而師、團后勤梯隊或因為越軍分割襲擊,或因為走錯路,均沒有能夠跟上部隊,無法實施后勤保障。直到23日,戰(zhàn)斗第7天才補上一日量的給養(yǎng)1萬5千2百斤。24日、25日,361團前送給養(yǎng)8千斤。從2月20日到26日的7天中,在后勤補給不足的情況下,該師采取就地取給,并利用在班俊、扣屯、亭檔繳獲的糧食補充部隊,保持了部隊戰(zhàn)斗力。戰(zhàn)中,121師共利用繳獲26萬6千6百斤,占戰(zhàn)中補充給養(yǎng)的36.9%。由于當時“左”的思想影響仍然較大,有的領導干部對取之于敵、補充自己與執(zhí)行所謂“政策、紀律”的關系認識嚴重片面。在失去后勤保障的情況下,越方有糧、有豬、有牛、有雞,特別是集體的東西也不準動,說是執(zhí)行“政策、紀律”,有的戰(zhàn)士拔兩根甘蔗也罵起來。這是錯誤的,讓部隊餓著肚子打仗是不應該的。


60,鐵道兵參加1979年對越作戰(zhàn)概況:

1979年1月27日,鐵道兵黨委根據(jù)中央軍委命令,決定抽調第1師、第2師部分部隊參戰(zhàn)執(zhí)行戰(zhàn)區(qū)鐵路保障任務。第1師指揮所率2團及5團2營共3728人于2月2日至5日從陜西白河地區(qū)分批出發(fā),2月10日到達云南開遠地區(qū),擔負開遠至河口段220公里鐵路保障任務,歸昆明軍區(qū)前指指揮。第2師指揮所率8團、10團共6226人,于2月1日至7日由山西太原分批出發(fā),2月11日到達廣西南寧地區(qū),擔負長塘至憑祥段262公里鐵路保障任務,歸廣州軍區(qū)前指指揮。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發(fā)起后,1師部隊先是于25日提前34小時搶通河口大橋,后又乘勝前進,于27日修復河口至柑塘、老街至鋪樓共37.2公里鐵路;2師部隊于3月1日開始搶修憑祥至諒山的32.6公里的鐵路,2日11時搶修至同登,18時搶修至諒山,及時有效地支援了作戰(zhàn)部隊向越軍縱深發(fā)展進攻,為圍殲柑塘、諒山之敵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為保證我軍順利回撤,又于3月2日至10日成功遮斷越南境內鐵路56.2公里。

61,戰(zhàn)爭初期廣西方向總結經驗最及時的122師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發(fā)起,陸軍第41軍第122師奉命攻殲朔江地區(qū)越軍。戰(zhàn)斗第一天,雖然部隊打得英勇頑強,但由于敵情、地形、道路不熟悉,對越軍的作戰(zhàn)特點不了解,戰(zhàn)術不夠靈活、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攻擊隊形也較密集,致使進展不順利,部隊傷亡也比較大。下午5時半,師長于新義、政委張登芳主持召開經驗教訓總結會議,根據(jù)作戰(zhàn)實踐提出了四條對策,迅速下發(fā)各團。

“1、各部都必須十分重視排除地雷,敵在我必經之路線兩側設置不規(guī)則地雷場,對我進攻影響甚大,也是造成我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必須嚴密組織排雷,不可粗心大意。

2、敵行動特點是小群分散,利用山地洞穴,用冷槍、冷炮和倒打火力殺傷我軍。今后必須邊打邊搜索、邊肅清殘敵,切不能顧前不顧后。

3、對炮兵火力使用,通常不要搞整營整連射,而應以單炮實施破壞射擊,支援步兵行動為好。

4、山地作戰(zhàn)情況復雜,要重視集中兵力,采取包圍迂回戰(zhàn)術,盡量避免正面攻擊。”

這四條切合實際的指示下發(fā)部隊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月18日的戰(zhàn)斗雖然更加激烈,但是部隊的推進速度大大加快,傷亡也大大減少。364團、366團分別由第一天推進2、3公里,發(fā)展為推進8至13公里。365團的傷亡數(shù)字只是第一天的11%。


62,42軍對采取夜戰(zhàn)殲敵手段的總結

在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初期,由于對越北地形不熟,對越軍作戰(zhàn)特點不夠了解,為了便于組織各兵種協(xié)同動作,一般都是在白天進行戰(zhàn)斗。打了一段時間后,覺得總在白天打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受地形限制,我軍兵力不易展開;越軍可以利用險要地形,藏在山洞、草叢里觀察、射擊,增加我軍傷亡;白天進攻容易把越軍趕跑或者被其粘住,不能迅速發(fā)展進攻。同時,經過316高地進攻戰(zhàn)斗、673高地進攻戰(zhàn)斗、班占西側無名高地進攻戰(zhàn)斗幾次成功的夜戰(zhàn)實踐,使部隊認識到:越軍害怕夜戰(zhàn),尤其害怕夜間射擊暴露目標遭到壓制;而我軍夜間作戰(zhàn)可以隱蔽企圖,使用兵力少,進攻速度快,容易達成全殲,自己的傷亡相對說來也比較小。于是,對于依托既設工事組織防御的成股越軍,“白天看準,夜間進攻”,就成了部隊樂于采取的打法。從高平向茶靈發(fā)展進攻階段,各部隊廣泛運用夜戰(zhàn),接連取得了攻克弄壓、800高地、茶靈等戰(zhàn)斗的勝利。


63,42軍打敵阻擊戰(zhàn)術總結

在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中,越軍往往利用險要地形,構成火力圈,以阻擊手段阻止我軍進攻。其連以上單位的阻擊,火力一般分為三層配置:普通步兵火器和反坦克火器主要配置在第一層,利用山腳的草叢、竹林、亂石碓等隱蔽待機;第二層是利用半山腰天然洞穴或石縫,主要配置輕、重機槍;第三層是在山鞍部或山脊上主要配置高射機槍、高炮(均行平射)和迫擊炮。小股阻擊則是利用有利地形,以步兵火力組成交叉火網(wǎng)。越軍通常使用火力阻擊,較少使用兵力實施反沖擊。根據(jù)越軍的作戰(zhàn)特點,我軍大部隊沿公路發(fā)展進攻時,前衛(wèi)一般展開一個連,沿公路兩翼(距離公路500米左右)搜索前進。對付敵較大規(guī)模的阻擊,同樣也事先準備三層火力:加農炮、高射炮(平射)、迫擊炮打敵第三層火力;無坐力炮、高射機槍(平射)打敵第二層火力;其他火器集中打敵第一層火力。對于小股越軍的阻擊,采取搶占兩翼山頭,由上往下打的辦法。126師378團在打通廣淵至下瑯道路過程中,7次粉碎越軍兩個連和200多民軍組織的較大阻擊,9個小時推進28公里,殲敵92名。


64,步兵第385團1連參加對越作戰(zhàn)概況

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中,43軍129師385團1連先后擔任團的突擊連,掩護師直部分分隊和民工向前機動,護路及清剿殘敵等任務,先后進行大小戰(zhàn)斗6次,共殲滅敵人107名(斃敵98名、俘敵9名),繳獲82迫擊炮1門、82無坐力炮1門、60炮2門、40火箭筒2具、高射機槍2挺、重機槍7挺、輕機槍7挺、沖鋒槍和步槍24支、各種炮彈52箱零150發(fā)、槍彈31箱零2450發(fā)、手榴彈5箱、兩瓦電臺1部、步談機一部、越軍七溪以北作戰(zhàn)預案圖1份以及其他軍用物資一批。1連傷亡25人(其中亡2人),有3個排、10班榮立集體功(其中2個排、3個班榮立集體一等功),71名個人榮立戰(zhàn)功(其中中央軍委授予韓永民、廣州軍區(qū)授予廖明貴“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10人榮立一等功),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突擊英雄連”榮譽稱號。時任連長盧大堅,政治指導員廖明貴。


65,步兵第37師參加對越作戰(zhàn)概況:

1978年12月17日,37師奉命在13軍編成內開始向云南省屏邊地區(qū)開進,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部隊共編26個列車梯隊,沿川黔、成昆鐵路進抵昆明,爾后換乘米軌火車和汽車,沿昆河鐵路和昆河公路向中越邊境地區(qū)開進,于12月26日齊裝滿員到達屏邊地域集結,完成了部隊擴編、思想動員和臨戰(zhàn)訓練等各項戰(zhàn)前準備工作。全師總兵力15530人(含加強部[分]隊和民兵),時任師長王引生、政委明申昌、參謀長魏天培、政治部主任張英明。1979年2月17日凌晨,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開始,37師在軍的編成內,擔任戰(zhàn)役行動方向的左翼進攻任務,從瓦窯至北山地段突破紅河,攻克谷柳、保勝,圍殲了柑塘地區(qū)之敵,至3月9日全部撤離戰(zhàn)區(qū),進至蒙自地區(qū)總結、休整。在20天的戰(zhàn)斗中,37師在6公里正面上突入敵縱深25公里,攻克大小山頭112個,共計殲敵2243人(其中斃2166人,俘77人),繳獲各種火炮43門,各種炮彈11800余發(fā),地雷2000余個,手榴彈11000余枚,各種汽車39輛,電臺14部及大批軍用物資。該師傷706人,亡210人。戰(zhàn)后,中央軍委授予110團3連以“勇猛頑強英雄連”榮譽稱號,授予109團5連副連長劉保健、111團9連副班長吳勇(烈士)以“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66,14軍的戰(zhàn)績統(tǒng)計:

第14軍及其加強部(分)隊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中,在紅河東岸連續(xù)作戰(zhàn)25天,進攻正面80余公里,突入越境縱深40-80公里,先后攻占越南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孟康、鋪樓等重要城鎮(zhèn)以及發(fā)隆、班老、拔坡、坂甘、郭參、朗中等35個軍事要點,全殲越軍黃連山省254團、獨立第3營、特工第21營、發(fā)隆公安大隊和老街、滿鎂、發(fā)隆、那老、孟康等公安屯,基本殲滅越軍345師124團,大部殲滅118團,部分殲滅黃連山省192團和永富省194團。斃敵3875名,俘敵271名,共計殲敵4146名(不含傷敵數(shù)和32師殲敵數(shù))。繳獲60口徑以上火炮127門,輕機槍140挺,重機槍99挺,高射機槍57挺,其他槍支2607支,汽車42輛,摩托車11輛,望遠鏡33具,電臺22部,彈藥和軍用物資一批,徹底摧毀了戰(zhàn)區(qū)的越軍軍事設施。時任軍長張景華,政委范新友。


67,工程器材保障的若干情況:

在對越作戰(zhàn)準備階段,廣西方向在崇左地區(qū),云南方向在金平、河口地區(qū),從機關和后方倉庫等單位抽調403人,開設了3個野戰(zhàn)補給倉庫,接受戰(zhàn)略倉庫前運的各種機械823部,炸藥2516噸,地雷、爆破筒126000余件,鋼材829噸,木材8250立方米,水泥2000噸,各種工具、配件80余萬件,其他器材3000余噸,總重量達33000余噸,及時補充到作戰(zhàn)部隊,使所有參戰(zhàn)部隊的主要工程機械裝備達到按編齊裝。兩區(qū)同時增加了工程器材的儲備量,工具器材達到按編制攜行量的1-4倍,炸藥達到17倍。廣西方向實施爆破作業(yè)前,3月1日至5日,平均每天給前線作戰(zhàn)部隊運送炸藥100噸以上。


68、云南方向后勤保障的一些數(shù)據(jù)

在作戰(zhàn)中,云南方向共出車61700多臺次,行駛2427萬車公里,運送人員37萬多人次,運送物資187000多噸。共消耗油料38780噸,彈藥7761噸。供應部隊干糧220萬斤,肉罐頭886570斤,菜罐頭435272斤,蘋果146000斤,汽水745000瓶,加工汽水粉50萬包。救治傷員8000余人。云南省共投入汽車4000多臺,騾馬2450匹。共供應部隊糧油2720萬斤,肉374萬斤,菜1435萬斤,水果107萬斤,汽水1175箱。云南、貴州兩省共獻血362000多毫升。有1572個單位榮立集體功(其中一等功10,二等功114,三等功1448),有14901人立功(其中一等功18,二等功299,三等功14584)


69,31師防敵炮襲的做法:

31師在戰(zhàn)中為防敵炮火襲擊,對陣地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A:對人員、車輛、軍馬疏散隱蔽,沒有任務的零星人員禁止在陣地上走動。B:嚴格燈火管制,野炊一律挖散煙、避光灶,夜間照明、抽煙嚴格避光。C:禁止在陣地上晾曬衣物,及時清理餅干紙和罐頭盒,防止反光。要求部隊每到一地立即構筑工事,做到人員有掩體,車炮能隱蔽。戰(zhàn)中全師共構筑各種掩體5500余個,車炮隱蔽工事300余個,指揮所、觀察所20余個,減少了因遭炮擊造成的損失。2月17日凌晨,91團2營穿插到船頭后,遭敵火箭炮襲擊,由于該營構筑工事及時,避免了傷亡。3月6、7日,越軍每天兩次向師指和炮團2營陣地進行炮襲,每次達15-20分鐘。由于預有工事,除少量器材物資有損失外,人員無一傷亡,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


70,高平戰(zhàn)區(qū)兵要地理

越南高平地區(qū)系山岳叢林地,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除高平、復和、東溪、七溪等城鎮(zhèn)附近為土山外,其余多為石山。山高坡陡,地勢險要,天然石洞、巖縫多。山上叢林茂密,道路稀少,僅有3號公路從我國水口經復和、廣淵、高平通往太原、河內和4號公路從芒街連接七溪、東溪至高平,其余為鄉(xiāng)村土路和山間小路;道路多沿山腳、河邊、峽谷穿行,橋梁涵洞多、路面窄、坡度大、曲半徑小、質量差,路旁溝深壁陡,沿途隘口多。戰(zhàn)時正值雨季前夕,氣候多變,雨綿霧濃,晝夜、晴雨溫差較大。

高平市四面環(huán)山,平江繞市區(qū)流向東南,3、4號公路經該市通往越西北各邊境城鎮(zhèn)及內陸,是越北戰(zhàn)略要地。其南部的東溪是越北邊境重鎮(zhèn),4號公路經此北至高平南達七溪,并有鄉(xiāng)村土路與復和及我境布局相通。嫩金山口的弄梅隧道緊扼4號公路,地勢十分險要,是東溪通高平的咽喉,整個地形易守難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