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多德與司馬遷
賀祥麟文 寄琴居士配圖
 

讀大學(xué),我們的“西洋通史”老師是西南聯(lián)大第一流的皮名舉先生,他不但學(xué)問淵博,而且講課藝術(shù)極高。當(dāng)時為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西洋通史”采用的教材是美國海斯和夢氏(Hays and Moon)二人合著的《世界歷史》,這教材連英文原文帶中譯本全校圖書館只有幾十冊,文科選修這門課的學(xué)生一百余人全靠去圖書館“搶書”,輪流閱讀,以解決課本奇缺的問題。就這樣我總算把教科書通讀了不止一遍。
    

(一 )
這里想談的是古代希臘偉大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30至420)。他所著的關(guān)于希臘與波斯戰(zhàn)爭的《歷史》一書是西方古代世界第一部記敘體的偉大史書。他的成就很大,舉世景仰,名垂千古。古羅馬政治家、雄辯家和哲學(xué)家西塞羅(Cicero,前106—前43)稱他為“歷史之父”,但是也有人稱他為“謊言之父”。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究竟哪種對呢?去年在智利,我認(rèn)真閱讀了希羅多德《歷史》的一些篇章,結(jié)論是:以上兩種說法都對,希羅多德既是西方“歷史之父”,同時又確實是不折不扣的“謊言之父”。他的偉大功績盡人皆知。這里,我想專門談?wù)勊?#8220;謊言”。首先,他喜歡夸張,最典型的例子是說薛西斯大帝(Xerxes,舊譯作澤爾斯大帝,(約前519—425)率領(lǐng)波斯500萬大軍遠征希臘,事實上,據(jù)后人認(rèn)真核對,估計實際人數(shù)只有36萬人。“歷史之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吹牛大王!其次,希羅多德寫《歷史》,所根據(jù)的絕大部分資料,既非史書,亦非文字記載,而是口頭傳說傳聞,這些資料的科學(xué)性和可信性便值得懷疑。第三,《歷史》里許多絕對荒謬不經(jīng)的故事,其神奇程度超過了我們?nèi)魏呜S富幻想。甚至連希羅多德本人都不得不承認(rèn),“我認(rèn)為自己的職責(zé)就是記錄下人們所說的(一切),可是我并不時常感到自己必須相信它們”。由此可見,希羅多德在獲得“歷史之父”的美名的同時,被稱為“謊言之父”決非冤假錯案,根本無反可平。


不過,凡事皆有兩面性:從另外一面來看,如果我們把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某些荒唐透頂?shù)墓适?,?dāng)作童話來讀,則它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童話,比《天方夜譚》還要天方夜譚。此類例子極多。我這里只舉一個最精彩的:在有一篇叫做《拉姆斯普尼都與竊賊》的文章里。希羅多德談到了一位古代埃及國王拉姆普西尼都,他富甲天下,舉世無雙,命令石匠在自己居室旁邊,緊靠他的墻建造一座石屋,以儲藏自己的財寶。石匠富于心計,筑墻時選了一個較輕的石塊,一兩個人即可搬動,將此石嵌在許多石頭中間,不露痕跡。石匠臨死前把這一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說,這塊石頭何在,距離兩邊多遠等,以便兒子需要錢時去偷,偷了保證可以終生富裕。兩兄弟后來去偷了幾次,順利異常。后來國王終于發(fā)現(xiàn)了寶庫丟失很多,乃命令下人在寶庫內(nèi)設(shè)置陷阱,以捕捉竊賊。一天晚上,兄弟二人又去偷盜,哥哥先鉆進去,掉進了陷阱。就對他的兄弟說,不行了,自己已經(jīng)陷入陷阱,無法逃脫,請弟弟進來,把自己的頭砍去帶走,這樣案發(fā)后誰也認(rèn)不出死者是誰,就救了弟弟。于是,弟弟在萬般無奈中只好鉆進去殺了哥哥,把活動石塊還原,帶著死者的頭溜了出去。次日國王發(fā)現(xiàn)了此事,勃然大怒,就下令把尸體懸掛在墻上示眾,派兵守衛(wèi),只要見到有來憑吊之人,或者臉上有悲哀的表情者,一律立即捉拿歸案。誰知那個弟弟手段非常高強,他于一天晚上趕了幾頭驢來,驢背上馱了許多皮囊的酒,走到這里。他把兩三個皮囊的繩子弄松,皮囊略微下垂,一些酒便流了出來。酒一流出,他便用力痛打自己腦袋,大哭大叫,裝著不知先搶救哪頭驢子背上的酒。衛(wèi)兵見此,立即去地上舀酒來喝。竊賊馬上假裝憤怒,大罵士兵不止。衛(wèi)兵趕快來安慰他,而他也裝作慢慢不生氣了。衛(wèi)兵進一步與他開玩笑,他也順?biāo)浦?,送了一皮囊酒給士兵。這一來衛(wèi)兵與小偷成了朋友,請他進房里一同痛飲。他乃再送一皮囊酒給士兵,終于士兵們?nèi)慌脿€醉如泥。竊賊先把哥哥的尸體取下,又開玩笑地把每個士兵的右臉用剃刀刮得干干凈凈,帶了尸體,趕著驢回家去了。次日國王發(fā)現(xiàn)了這一情況,下定決心,一定要捉住竊賊,就叫自己的女兒在房里接待一切男子,與之發(fā)生男女關(guān)系,條件是這個男子必須首先對公主交代自己畢生做過的最聰明、以及最惡毒的事各是什么。只要遇見這個竊賊,就抓住不放。公主遵命。誰知竊賊更加厲害,把一剛剛死去的人的臂膀割下,藏在斗篷中去見公主。公主提出上面的問題。他的回答是:“我最惡毒的一件事是割下了陷入國王寶庫里陷阱的親哥哥的頭;最聰明的事是讓衛(wèi)兵喝醉了酒,我偷偷搬走了哥哥的尸體。”公主立即抓住了他的手不放,誰知在黑暗中他早已把死人的手遞給公主,公主緊握不放,以為抓住了賊。他再次逃脫了。次日,國王一知道此事,大為震驚,同時極為佩服這個年輕人的智慧與膽量,在全國張貼布告,宣布赦免此竊賊之罪,只要他出來自首,當(dāng)給他一筆重獎。竊賊相信國王不會騙人,真的去見國王。國王對他極端欽敬,便把公主嫁給了他。國王說:“埃及人的聰明才智勝過其他一切人,而這個人的聰明才智則勝過一切埃及人。”這個故事當(dāng)然非常引人入勝,其情節(jié)之曲折離迷,令人拍案叫絕。把它放在《天方夜譚》中,決不比任何一篇遜色??墒?,作為歷史典籍,收入這樣的海外奇談,是否太過份了呢?

(二)

   這便使我想起了我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生于前145或135年,卒年不詳)。我認(rèn)為如果拿司馬遷和希羅多德二人在歷史學(xué)上的成就來比,司馬遷要偉大得多。理由如下:(1)司馬遷的巨著《史記》記敘的時間長,自黃帝至漢武帝天漢年間,前后共有3000多年的歷史。而希羅多德的《歷史》自傳說的特洛伊戰(zhàn)爭(大約為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寫起,至他生長之公元前五世紀(jì),包括著名的馬拉松戰(zhàn)役(前490)、薩拉米斯戰(zhàn)役(前480),和希臘聯(lián)軍大破波斯侵略者的普拉提亞戰(zhàn)役(前490),一共只有六、七百年時間。(2)司馬遷的《史記》為嚴(yán)格的史書,科學(xué)性強,他的治學(xué)態(tài)度也非常嚴(yán)謹(jǐn),忠于歷史事實。當(dāng)然,他的工作條件可能比希羅多德的好,他曾埋頭閱讀和整理“石室金匱”(皇家圖書館)的藏書,占有豐富史料,終于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赫赫功勛,彪炳千秋。至于希羅多德,當(dāng)然也是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開西方歷史學(xué)之先河,功不可沒。他在《歷史》中記敘了古代希臘、埃及等國的歷史、社會、風(fēng)習(xí)、宗教以至戰(zhàn)爭,博大精深。此外,他還寫了巴比倫與波斯的歷史,甚至還寫了巴爾干半島和南俄羅斯野蠻部落的活動。他既寫了古代,也寫了他所生長的當(dāng)代,既寫了他的故鄉(xiāng)希臘,也寫了埃及、巴比倫、與波斯的“東方文化”。但是,他的史學(xué)態(tài)度有時不夠嚴(yán)謹(jǐn),《歷史》里寫入了大量的傳說和聽聞,而不是歷史。如他在講述一些傳聞故事時,甚至說“連我自己也不相信此事”。那他這方面與司馬遷相比,差距很大。(3)希羅多德與司馬遷寫史書的著眼點不同:前者最初只想寫一部戰(zhàn)爭史,后來改為一部波斯帝國歷史。事實上以后希羅多德接觸到整個社會、文化,并總結(jié)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例如他從薛西斯遠征失敗中得出一個重要的歷史結(jié)論,即:驕者必敗。而《史記》呢?則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以傳記為主。它共包括十二“本紀(jì)”、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二“列傳”。這些內(nèi)容錯綜復(fù)雜的文章共同構(gòu)成了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巨著。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批判性的歷史著作,即使是對他當(dāng)時生長的漢朝歷史,他也是用冷峻的眼光來看待的。書里反映了他對人類與社會的獨到見解與獨特看法,很了不起。司馬遷寫歷史人物,慧眼獨具,他刻畫了不少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生龍活虎的歷史人物。今以《項羽本紀(jì)》為例,這一不朽名篇不但記敘了項羽一生的重大事件和他所建立的功勛,更重要的是,通過描寫項羽性格中的一些嚴(yán)重缺點、以及項羽在處理重要問題中的一系列不可原諒的失誤,終于用自己的手,鑄造了自己的滅亡。項羽“疏于戰(zhàn)略,黯于用人,剛愎自用卻又當(dāng)斷不斷,企圖以一夫之勇,一己之智來統(tǒng)一天下,終于不可避免地被雄才大略而機巧多詐的劉邦擊敗”(注1),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演出了歷史上震撼人心的巨大悲劇。司馬遷通過塑造項羽這一歷史人物,為我們揭示了項羽失敗的歷史必然性。太史公既是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又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他的《史記》里對眾多歷史人物的描繪,個個有聲有色,感人良深,因此,即使僅從兩部書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來比較,我認(rèn)為司馬遷的成就比希羅多德要更大些。
  
  把東西方這兩位古代歷史學(xué)家的生平比較起來,司馬遷顯然是個很大的悲劇人物。希羅多德的一生比較平穩(wěn)安定,而司馬遷則否。他個人的遭遇非常悲慘,他所受到的挑戰(zhàn)和考驗之嚴(yán)重,是希羅多德所完全沒有的。大家都知道,由于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作了一些解釋,便被漢武帝誤認(rèn)為他在為李陵的投降匈奴辯解,一怒之下,判了司馬遷死刑。按當(dāng)時的慣例,犯死罪者有兩種情況可以免死,一為出錢贖罪;另一則為受腐刑即宮刑。司馬遷無錢贖罪,又因完成《史記》的責(zé)任心很強,不能自殺,乃接收了宮刑。刑余之人,他忍受了多大羞辱,含垢忍辱,終于完成了《史記》這一偉大著作。這些,他在《報任安書》中有詳細(xì)記述,寫出了他自己的巨大悲劇,以及他為了完成《史記》而忍辱負(fù)重,震撼了我們的靈魂。
 
  

也許,我寫得太嚴(yán)肅了,氣氛太沉悶了一些,為了變換氣氛,我愿意把希羅多德請出來給我們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呂迪亞國王羅伊斯(Croesus)建立了呂迪亞帝國,占領(lǐng)了許多地方后,認(rèn)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他把雅典政治家梭倫(Solon,前630—大約前560年,就是所謂雅典“七賢人”之一、著名的“梭倫改革的創(chuàng)始人”)請來參觀自己的寶藏,然后問梭倫:“誰是您所見過的最幸福的人?”梭倫答曰:“一個名叫忒爾斯(Tellus)的人”。“為什么?”“因為一,他所在的城市(雅典)非常繁榮,他有五個兒子,每個兒子又都有孩子,所有兒孫全部成人并健在;二,此人死得光榮。在與鄰國城邦戰(zhàn)斗中,他為同胞而戰(zhàn),英勇破敵,并英勇犧牲,成為英雄。雅典人民在他倒下的地方為他舉行了盛大葬禮,倍極哀榮。”“那么,您見過第二個幸福的人是誰呢?”“是阿戈斯(Argos)城邦的兩兄弟克勒奧庇斯(Cleobis)和庇同(Biton)”。這兄弟二人生活富裕舒適,孔武有力,不但在競技中獲勝,而且還有一件事更能說明問題:一天,阿戈斯人慶祝神后赫拉(Hera)節(jié),這兄弟二人必須乘牛車去神廟參加盛典,可是臨時因為牛在田里耕種,回來遲了,二人乃于匆忙間自己作牛,拉了車送媽媽去神廟。群眾看了敬佩之極,圍著二人贊美。群眾愈集愈多,母親在極度歡樂中祈禱神后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凡人能有的最大幸福”。祭神和歡宴之后,二人在廟里睡著了,雙目緊閉,再也沒有醒來—神后真顯靈了,給兄弟二人以凡人最大的幸福即在歡樂中不知不覺地睡著及死去。國王聽了大為失望,認(rèn)為梭倫根本就不懂得富人的幸福。梭倫回答說:“您誠然很富有,還統(tǒng)治了眾多人民,但我在確實知道您快樂死去前,不能回答您這一問題。”國王后來的遭遇非常悲慘。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殘廢人,另一個被人誤殺。他本人呢,在統(tǒng)治了14年后,被波斯軍包圍及俘虜。波斯人把他放在一堆干柴上準(zhǔn)備燒死他。臨死前他想起當(dāng)年梭倫的警告,追悔莫及,一連嘆了三口氣,然后不斷呼喊梭倫的名字。波斯王問他梭倫是何許人,他據(jù)實以告。波斯王聽了極為感動,乃命令滅火救人。熟料火已經(jīng)燒得很大,無法撲滅,克羅伊斯于惶急之中,熱淚滿面,大呼阿波羅救救自己,就在此時,天上突然烏云密布,暴風(fēng)雨立刻降臨,大雨很快熄滅了火。于是,克羅伊斯終于得救。
這類荒謬絕倫的故事,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中到處都是。“歷史之父”確實同時也是“謊言之父”。然而,希羅多德畢竟是西方第一個歷史學(xué)家,他的極端浪漫主義的寫作,被后人諒解了,西方“歷史之父”的這頂桂冠仍然一直牢牢地戴在他的頭上。他頭上的光環(huán)依然閃閃發(fā)亮,照耀萬里,雖說有人不服氣,又有什么辦法!
————————————————————————————————
(注1) 引自錢伯成主編:《古文觀止》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上冊P190
又:本文所有古代希臘人名地名譯名和人物生卒年代全部核對過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出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