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要將士拼命 戰(zhàn)爭要武器裝備 74年前爆發(fā)的那場關系民族存亡的大血戰(zhàn)中,中國兵器是什么狀況? 第一,悲慘。中國軍人幾乎是尸山血海以死相拼。第二,可憐。中國軍隊的炮火,不及日軍十分之一!”軍事史專家李意志告訴記者,”七七事變”后,日軍之所以能快速推進,除蓄謀已久的侵略野心外,”其火力兇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按說,抗戰(zhàn)初期中國軍隊人數(shù)并不少,有作戰(zhàn)師180個(包括歸入建制的八路軍3個師),但??哲娏α繎沂?,”特別是陸軍火炮,更是差一大截。”抗戰(zhàn) 爆發(fā)前,陳誠曾主持炮兵督導整訓,全國可用火炮僅457門,有的作戰(zhàn)師根本沒炮! 而進攻的日軍以師團為作戰(zhàn)單位,一個甲種師團(如進攻平型關的坂垣第5師團),下轄4至9個步兵聯(lián)隊(團)及1個野炮聯(lián)隊,兵力達2.5萬人,擁有火炮 120門,包括54門75毫米野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等,且每個步兵聯(lián)隊還有300余人的炮兵大隊,擁有數(shù)十門迫擊炮和反坦克炮?!?/p> 日軍兇狠的炮火,讓初期參戰(zhàn)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如淞滬會戰(zhàn)時,中國軍隊為堅守大場、寶山、羅店等要地,與敵反復拉鋸,日軍炮火將陣地打成一片火 海,大炮成了中國軍人的絞肉機!”中方先后投入的71個正規(guī)師約75萬人,傷亡竟高達30萬,”有些師和團,開上去幾千人,撤下來只剩幾百人!” 唯一的例外是當時中國陸軍炮兵第10團曾大顯神威?!痹搱F擁有從德國進口的150毫米重榴彈炮,最大射程15公里,彈重42公斤,全炮重約6噸,用汽車牽引,是全國唯一的機械化炮兵部隊?!崩钜庵菊f,這批大炮的監(jiān)督購買者,就是國民政府當時的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俞大維。 重炮10團參加了淞滬會戰(zhàn),先后對日軍野戰(zhàn)機場和虹口司令部進行猛烈轟擊,打得對手鬼哭狼嚎,”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中國軍隊竟擁有射程超過10公里的 火炮, 曾派漢奸到處打探,終無結果?!贝撕螅嘏?0團先后參加臺兒莊、武漢會戰(zhàn),江陰保衛(wèi)戰(zhàn),長沙和緬甸會戰(zhàn),一路血雨腥風,竟建制不亂、裝備不少,” 如今, 在錦州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和北京軍博,還各自保存了一門當年從德國進口的重炮,它們在亞洲已是炮中珍品?!?/p> 抗日救亡兵工強 沒有槍炮自己造 紅歌唱道: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看歷史這簡直就是扯蛋!對于中日長達14年的戰(zhàn)爭,大規(guī)模8年的抗戰(zhàn),我們能僅僅靠奪取敵人的槍炮成功嗎?日白宣傳侮辱了人們的智商,抹殺了中國兵工的艱難工作,忽視了國民政府為中國建立壯大的軍事工業(yè)基礎。 早在清末,張之洞就在廣東清遠縣建立浥江炮廠,這座兵工廠辛亥革命后轉到孫中山先生手上、后由陳濟棠管理,陳反蔣被打敗后,余漢謀控制廣州,廣東兵工廠為國民政府控制, 據(jù)市檔案局局長陸大鋮介紹,”七七事變”前,中國兵工的”西遷”已經(jīng)開始,事變加快了這一進程,” 自1937年7月27日,該廠連續(xù)遭敵機6次轟炸,”不遷不行!” 據(jù)《望江廠志》載,當時全廠機器設備達2000噸,得先乘粵漢鐵路陸運,再經(jīng)湘江、洞庭湖、長江水運,分四站才遷到重慶,”當時的廠長是海歸火炮專家江 杓,上海人,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畢業(yè)。他帶領全廠600工人和技術人員,無反顧地上路了,爬山涉水經(jīng)歷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把兵工廠搬到重慶郭家沱。”后來更 名為50 兵工廠,主要生產(chǎn)各種火炮,炮彈。當時50兵工廠聚集了一批同濟大學畢業(yè)的工程師,蜜蜂婆子她祖父即是其中之一。 火炮被譽為“戰(zhàn)爭之神”,中國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國家之一,早在1332年的元朝時就裝備了金屬火炮。但近代中國的火炮卻遠遠落后于西方,雖說自洋務 運動起就“設局制炮”,但由于長期軍閥混戰(zhàn),不能滿足國家防衛(wèi)的需要。這一亂局直到“七·七事變”后,才有了重大改觀。改觀源于抗戰(zhàn)初期“中國工業(yè)命脈西 遷”。 大批兵工廠遷渝,使重慶不僅成為大后方的兵工基地,也成為后來中國火炮的生產(chǎn)基地。在內遷重慶的13家大型兵工廠中, 炮廠員工約1.5萬人,他們生產(chǎn)的火炮主要有60、82、120毫米迫擊炮和37戰(zhàn)防炮、75步榴炮、100榴彈炮等,重點廠家包括兵工署第10工廠(以 內遷的株洲炮兵研究所為主,后改名江陵機器廠),第21工廠(以內遷的金陵兵工廠為主,后改名長安機器廠)和第50兵工廠(以廣東浥江炮廠為主, 后改名望江機器廠), 3家工廠8年抗戰(zhàn)期間,共生產(chǎn)火炮1.5萬門,炮彈598萬顆,裝備國軍參加幾十次大會戰(zhàn)和上千次大小戰(zhàn)斗作出了不可埋沒的貢獻,為拯救民族危亡建立了豐功偉績,是真正的兵工偉業(yè)! 1938年,這個廠搬遷到重慶后,廠址設在郭家沱。它的自然地理位置很有意思,正好在重慶下游的長江隘口銅鑼峽口,古往今來這里打了無數(shù)的仗,漂泊 著無數(shù)倒霉鬼幽怨的魂靈,在蔽日的峽谷里,常有猿猴的哀啼。長江水嘩嘩地流淌,侵蝕著江底的巖石,卻全不知自己淘盡了世間的風流。 郭家沱50兵工是當時重慶最大兵工廠,占地13.5平方公里,到今天都為重慶占地最廣工廠。土地從制藥九廠接近并且包含了鐵山坪森林公園一半。地處長江銅鑼峽口,距市中心20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50兵工廠的工人和廠長都是好樣的 “我是1939年10月5日進50兵工廠的。”家住郭家沱望江村4棟18號的何興元,年逾九旬,仍清楚記得進廠的日子。何是長壽葛蘭人,生于1918 年,”當初我正在城里干挑水工,聽說郭家沱的兵工廠在招人,丟了扁擔就往這邊跑。” 其時,50兵工廠剛從廣東遷來,不少機器設備正缺人搬運,”管事的一見我,就收下了,說,抬東西去!” 從進廠到上世紀80年代退休,何興元和炮打了40年交道。 最早教何興元造炮的是廣東師傅丁貴林,”他是個技師,有本事,見我人勤快,就問想不想跟他學技術,我可巴心不得呀!”于是拜丁為師,學造炮,”那是1940年前后的事。” 何興元先后干過60炮底座、37戰(zhàn)防炮熱處理等工種,” 當時沒電爐,37炮要開炮管膛線,得先用柴火將炮管燒軟再開,有時上面半截開出來了,下半截卻冷凝 了,炮管就得報廢,真心痛?。 ?他還記得,50兵工廠外地人特別多,”他們大多是技師或技工。 但不管來自哪里,大家很團結,一心想著多造炮?!?941年8月11日,日機襲擊50兵工廠,炸死員工28人,”全廠憤怒了,大伙邊建廠房邊造 炮?!睋?jù)《望江廠志》載,50兵工廠在1939年恢復生產(chǎn),當年就修造出86門150毫米迫擊炮,制造炮彈41800發(fā);1941年研制出中國第一門37 戰(zhàn)防炮,并大量生產(chǎn)60迫擊炮。 “50兵工廠能迅速復工,與專家治廠有關?!?/p> 現(xiàn)任國家59所正研級高工鄭光宇告訴記者,”解放前我在50兵工廠干過。它的歷任廠長都是火炮專家?!逼┤绲谝蝗螐S長江杓,上海人,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畢業(yè),任50兵工廠廠長時佩陸軍中將軍銜,”當年重慶兵工廠的廠長一般只是少將,可見當時對火炮之重視?!?/p> 何興元記得,”江廠長身材高大,腦殼頂頂長一撮白毛,人有本事,就是脾氣糙。每天晚上,他都要騎腳踏車到各個車間轉,只要看見誰不認真干活,他抬手 就打, 說是要那人長記性!現(xiàn)在想來,戰(zhàn)時軍品任務重,江廠長壓力大,脾氣也大呀!” 50兵工廠還有一位著名廠長叫李式白,同濟大學畢業(yè),曾主持研制60炮和57毫米無后坐力炮,” 50兵工廠工務處長王國章,也是同濟畢業(yè),當時還有許多位同濟大學畢業(yè)的工程師,他們從38年起在50兵工廠工作, 這樣的大批人才,為重慶成為造火炮基地奠定了基礎。即使到今天,重慶仍然是國家的軍工和火炮基地。 如何制造方便適用的火炮裝備中國軍隊,成為當時的一個生產(chǎn)計劃課題。重炮雖厲害,但對中國軍隊來說并不完全適用。李意志分析,”幾次大會戰(zhàn)后,中方 轉入防御作戰(zhàn),軍隊急需適合山地作戰(zhàn)的迫擊炮?!编嵐庥顝募夹g上解釋:”造重炮的技術要求更高,戰(zhàn)前只有沈陽兵工廠和山西兵工廠能造重炮,但它們都被日軍 占領了。 因此,重慶擔當起制造迫擊炮的重任!” 這是抗戰(zhàn)歷史對重慶的選擇。任重慶50兵工廠廠長的江杓、李式白和工務處長王國章等。帶領幾千工人,生產(chǎn)出上萬門火炮。當年日機對重慶狂轟濫炸,目的之一 就是要摧毀兵工廠。 何興元記得,為避日機,50廠的許多機器就藏在山洞里,生產(chǎn)車間設置在人工開鑿的隧道中,”當時工人肯拼死命,都知道是在為抗戰(zhàn)奮斗。” 工人奮斗拼死命 造槍造炮為抗戰(zhàn) 沿江一帶至唐家沱,夜夜燈火通明,機械轉動之聲轟鳴于峽谷,甚為壯觀。鄭光宇說,這期間生產(chǎn)的火炮主要是仿法國布朗德式60、82、120毫米迫擊炮,50兵工廠還生產(chǎn)了少量戰(zhàn)防炮和野炮。 1941年7月,兵工署令50兵工廠籌造60迫擊炮,工廠參照布朗德式炮重新設計,于同年9月造出第一門,次年投入批量生產(chǎn),1942年-1945 年共 造3400門,加上第10兵工廠造的2770門,重慶共生產(chǎn)6100多門60炮裝備前線,大大增強了中國軍隊的火力?!边@種炮的特點是輕,”參加過滇西松 山大血戰(zhàn)的重慶老兵楊克南說,”它的射速達每分鐘18發(fā),最大射程1400米,但全重僅18公斤,一人可背負行走?!? 當時前線最大的威脅是日軍頻繁出動的裝甲車和輕型戰(zhàn)車,其裝甲厚度為16毫米-25毫米,”戰(zhàn)防炮是它的克星!”1938年5月兵工署令50兵工廠試制37炮,并派李式白率員赴德國克蘭公司購買100門戰(zhàn)防炮的原材料。 因受戰(zhàn)爭影響,1941年50兵工廠才試制成功中國第一門37炮,”這是當時最優(yōu)良的戰(zhàn)車防御武器,最大射程6000米,400米內可擊穿40毫米的鋼板!”由于原材料受限,50兵工廠只生產(chǎn)出94門,另外還修造了281門150毫米迫擊炮,”它們是迫擊炮之王!” 重慶火炮威名遠揚,8年抗戰(zhàn)中,重慶生產(chǎn)的1.5萬門火炮,在前線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意志說,由于西遷后復工及時,重慶火炮最先的立功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中。1941年12月,日軍調集5個師團對長沙發(fā)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以13個軍進行防御。 是役從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歷時23天,50兵工廠生產(chǎn)的150炮和21兵工廠生產(chǎn)的82炮大批送上前線,”中國守軍將 這些炮放置岳麓山上,加上原重炮10團的榴彈炮,給予日軍毀滅性打擊。會戰(zhàn)共消滅日軍5萬余人,這是自太平洋戰(zhàn)爭開始后盟國的第一次大捷,引起強烈的國際 反響。 參戰(zhàn)的10萬川軍也配備了重慶炮,如楊森的20軍有了火炮支持,打得兇狠,以至日軍多年不敢再犯長沙!” 鄭光宇說50兵工廠的火炮在滇緬戰(zhàn)場上也打得很好,這與參戰(zhàn)老兵楊克南的記憶相互印證,”我當時所在的第8軍,60炮已裝備到連隊,每連4門,火力超過了日軍。” 事實是,為收復云南失地、打通滇緬公路,20萬遠征軍配備的上千門重慶火炮,無論在松山、騰沖、龍陵、芒市、遮放、畹町,都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它是重慶兵工人的驕傲!” 到今天,望江廠仍是中國最重要火炮制造廠。 (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