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西陵 末代皇帝溥儀葬地之謎
末代皇帝溥儀,皇帝做了沒幾年就下臺了。有人說他在任期間曾經(jīng)興建過陵墓,還沒建好就下臺了。這聽起來也挺滑稽的,一個幾歲的小孩在為萬年之后的事情作打算了。清朝被推翻,溥儀下臺,他的生活就頗不尋常起來。1967年死后火化,骨灰安放在八寶山公墓。然而最后溥儀骨灰還是進了西陵,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身份在歷史滄桑中不斷變化,許多人都略知一二。溥儀是慈禧太后臨終前冊立的一個小皇帝,當時年僅3歲,其父載灃是光緒帝的弟弟,以攝政王監(jiān)國。武昌起義后,溥儀于1912年2月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立國267年的清王朝宣告滅亡。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在活著的時候就有人為他選擇陵地了。但大家在什么時候選擇陵地的問題上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
一種意見認為,早在溥儀登極稱帝之時,清王室就在西陵的泰陵之北2公里旺隆村,為其選擇了萬年吉地,與光緒崇陵相守相望。破土施工一年有余,基礎工程接近完成之際,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倒臺,宣統(tǒng)陵寢工程被迫停止,從此荒廢。
另一種意見認為,選擇陵地是在1915年溥儀10歲時。當時帝室決定為溥儀選擇“萬年吉地”,具體任務落實在精通風水的原廣東廉州知府李青身上。李青等人踏遍了河北省易縣西陵的山山水水,經(jīng)過勘測與計算,認為泰陵旺隆村北是一處上吉佳壤,陵穴定在西北的山坡上,與崇陵遙遙相對。清皇室經(jīng)過討論,并派人實地驗證后,認為可以選用,馬上將此地圈禁起來。但據(jù)徐廣源《清朝皇陵探奇》記載,當時溥儀小朝廷沒有自己的經(jīng)濟來源,更何況時局不穩(wěn),小朝廷自身難保,所以陵址雖已選定,但一直未能興工。
到底是哪一年選擇陵地的,筆者比較傾向前一種觀點,因為只有清王室未倒臺時,還能隨意圈土筑陵。如果是辛亥革命后,蝸居在故宮里的小朝廷似乎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樣擇陵、圈地,搞得熱熱鬧鬧。據(jù)說溥儀選定的萬年吉地俗名叫狐仙樓,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塊方圓3里的平坦盆地。墓室選在盆地西北角的半山坡上,對面5里處是兩山相間的山口,與崇陵遙遙相對。山口這邊是易水河,河水清澈透明。墓地周圍綠柳青禾,滿山的槐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四處飄溢著使人陶醉的清香,令后人贊嘆不絕。
至于這個寢宮當時是否破土動工,上面兩種意見是相互對立的。據(jù)在西陵文物保管處工作過的陳寶蓉先生編寫的《清西陵縱橫》一書,陵寢于宣統(tǒng)二年破土修建,采取了先地下后地上,由后向前逐步施工的辦法。施工一年有余,完成了地宮開槽奠基和明樓寶城等基礎工程。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便倒臺了。至此宣統(tǒng)陵寢工程被迫停止,再也沒有恢復興建。兩種不同說法,孰是孰非,有待進一步考證。
光緒皇帝是清朝入關后的第九個皇帝,宣統(tǒng)帝溥儀是第十個。按照乾隆帝開創(chuàng)的東陵西陵喪葬制度,皇陵按昭穆在東西陵中輪流安放。由于光緒帝的皇陵在西陵,溥儀的陵寢按制度應該放到東陵,但結果是在西陵建陵寢,這是什么原因?專家認為,同治與光緒是兄弟輩,同治帝按乾隆皇帝制定的昭穆制度應該陪伴他的祖父道光葬到西陵去,但慈禧太后置祖宗成規(guī)不顧,決定將同治的陵墓緊隨其父葬到東陵的雙山峪。光緒總不能一直錯下去,所以按昭穆將崇陵建在清西陵。宣統(tǒng)與光緒是叔侄,與同治也是父子輩,從繼承關系上講溥儀是承嗣同治、兼祧光緒而繼統(tǒng)的,這樣溥儀的陵寢選擇在西陵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溥儀于1912年2月下臺后,仍然居住在北京皇宮內(nèi),享受民國臨時政府議定的清室退位優(yōu)待條件。1917年張勛復辟,曾擁立溥儀當了12天皇帝。1924年,馮玉祥等發(fā)動北京政變,溥儀被廢除大清皇帝稱號,遷出皇宮。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人策劃在東北成立滿洲國,溥儀先是任執(zhí)政,后就任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被蘇聯(lián)紅軍俘虜,1950年移交中國政府,1959年大赦被釋放,回到北京。1963年開始,在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職,1967年10月,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
溥儀死后葬于何處?是土葬還是火化?據(jù)溥儀的夫人李淑賢說,溥儀病逝后,愛新覺羅家族聚會商定,將溥儀的遺體火化,時間是1967年10月19日。對于骨灰如何處理,周恩來總理當時作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八寶山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10月20日,家屬聚會進行討論,經(jīng)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后移至安放國家領導人的第一副室。
北京西郊的八寶山革命公墓,原為明朝永樂初年皇帝敕建的“褒忠護國祠”,20世紀50年代初改為國家公墓,是中國規(guī)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死后骨灰就安放在公墓骨灰堂西副一室東側(cè)26號位。
今天溥儀的骨灰在哪里?
溥儀之弟溥杰曾撰文說,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對溥儀的后事非常關心,曾對我說,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為一個市民,我明確拒絕了”。由于溥儀在“文革”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為了祭奠他,1980年5月29日,在政協(xié)禮堂為溥儀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后根據(jù)中央指示,將溥儀的骨灰重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副室。
至1994年,溥儀葬地發(fā)生了變化。據(jù)《清室皇陵探奇》一書記載: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知名度,張世義經(jīng)過不懈努力,勸動了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遷葬西陵。安放儀式于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筑的“槨”內(nèi)。面南朝北,蓋上“槨”蓋,最后澆上混凝土。
末代皇帝終于魂歸西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