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家里來了客人,孩子往往連個招呼都不打;院子里碰到街坊鄰居、老奶奶老爺爺,從來不說一句話…… ②日常生活中,乘公共汽車,不給老弱病殘、孕婦小孩讓座…… ③亂丟垃圾,在公共場所吐痰、扔空飲料瓶、廢紙片和食品包裝袋…… ④語言不美,說話便帶臟字,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受到制止時,往往惡語傷人,庸俗不堪。 ⑤行為不雅,在公共場合亂喊亂叫,互相打鬧…… 車到站,上來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兒,身后跟著一位顫顫巍巍的老大爺,手里提著一個大書包。一位乘客站起來給老人讓座。男孩兒卻搶先坐了。那位乘客說:“我是給這位大爺讓的座,不是給你讓的,請你起來。”誰知,男孩說:“他是我爺爺。”乘客對大爺說:“大爺,你可不能這樣慣孩子,孩子已經(jīng)不小了!”不料大爺聞言氣呼呼地說:“你是誰?不讓座也就算了,讓個座就想教訓人是怎的?” 文明禮貌是做人處事的起點??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認為,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應(yīng)特別小心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梢?,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禮貌看得很重。 無論是上述諸多行為,還是這個10歲男孩,他們的無禮無節(jié)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而是多年前的幼兒期,家長教育不當所致。 有的家長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格,對孩子蠻橫粗暴、斥責打罵,這也會使孩子也用這種不文明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待他人;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說粗話,孩子受其影響,也學會了說粗話。家長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嚴于律己,從頭做起,為孩子營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huán)境。 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教會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果家長偶爾犯說粗話的毛病,就應(yīng)該坦誠的跟孩子檢討。 教育孩子懂得文明禮貌是對他人的尊重,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與孩子共同體會。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知道等大家坐下之后再動筷子,一般家長可能不太理會這一點,而有教育意識的家長就會啟發(fā)孩子從他人的感受上想想,讓孩子懂得不等人坐齊就動筷子,是不尊重他人的舉動。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體會與別人談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感覺;一起體會見了人要表示問候,得到他人關(guān)心幫助要表示感謝的心情。讓孩子認識到禮貌是一種情感的溝通,講究禮貌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