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妙”。是20多年前在cctv流行的“正大綜藝”節(jié)目里,主持人和導游用“獵奇”的目光掃視在非洲、南美洲及東南亞等落后地區(qū)的一句歇后語。那個時代雖然我們自己的日子也過的緊緊巴巴,但那個節(jié)目卻能夠把所見的世界各地諸如食人生番一般落后的境況向國人推出,以表明我們的生活比起人家來,“還是優(yōu)越得多”!沒想到,這句話用在初到湛江的外地客對這個城市的觀后感上,也是恰如其分。在廣東這樣一個富可敵國的省份,竟藏著這樣一個比內陸同類地級市還要落后好多年的城市。 孩子今年考上了廣東海洋大學,送她入學報到的這兩天,順便領略了湛江的“奇妙”之處。 在列車上熬過十多個小時后,駛到湛江附近已經是天亮時分,看著車外一片片綠色水稻田與未經過修飾的粗獷農舍,與珠三角遍地鋼筋水泥建筑和密如蛛網般的公路相比,感覺粵西的自然環(huán)境還比較“原生態(tài)”。正欣賞著窗外風景時刻,卻聽到廣播傳出“本次列車已抵達湛江”的消息——不會吧?!難道這個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鐵路樞紐站,竟然是緊貼著農田而建?在內陸,哪怕是窮得叮當響的破城市,火車站建到哪,哪就有開發(fā)商如蒼蠅逐臭般聞風而至,忙著圈地蓋樓,而在湛江車站方圓幾里地內,雖然遍布著破舊低矮的老式筒子樓(說明火車站建在此地已經不是幾年或十幾年的功夫了),卻很難找出一幢像樣子的高樓。如果湛江人在這個商品經濟大本營的省份里,還堅守著如此安貧樂道般的淡定,那倒也讓人欽佩,可是出站口滿目瘡痍中的“臟亂差”,卻讓人對這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與智商,實在是不敢恭維。 很難想像,在內陸落后省份的地級市都在張羅著禁摩的時候,湛江主要的市內交通工具,竟然還是“摩的”與三輪摩托,行人在路邊走著,時刻就要當心“騎士”們的坐騎在前后左右穿越橫行。晚上漫步到著名的海濱公園,正想感受一下“軍港之夜”里海風的絲絲涼爽,不料聞著的卻是一股股炭燒食物的糊臭味,順著氣味飄來的源頭一看,原來就在公園里樹蔭下、草地旁,堂而皇之地排列著數十個燒烤爐,數百人各自圍坐在爐邊,一邊海喝著啤酒、一邊撕咬著烤雞翅之類的玩意。也許,當看到摩托、三輪滿大街跑,排檔、攤檔隨意擺放,有人會認為是市政府為民生著想,以便讓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各有生計,但在街頭不時出現疑似城管的“制服男”,對小販大聲呵斥與追趕,分明又表示市政當局并沒有搞“無為而治”。 的士大佬對待外地客,也有一套,上車跟他講國語,他就給你講白話,你跟他改講白話,他立馬又轉換成講雷州話,總之,要講到你聽不懂為止,當乘客聽不懂時,就只能隨他怎么轉圈了。 84年湛江被國家列為14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當時的湛江,與大連、青島、寧波、廈門等處于同一起跑線,即便在廣東省,也以“廣老二”自居,還自大到不屑與深圳、珠海、汕頭去比。二三十年的功夫,人家忙著招商引資,搞工業(yè)加工,這邊卻執(zhí)迷于“二水一牧”(顧名思義,可能是水產、水利和畜牧吧);人家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換代,進入資金和知識密集型社會時,這邊卻還停留在大搞對蝦養(yǎng)殖的階段;結果,人家不僅自己實現了經濟騰飛,而且?guī)又苓叧青l(xiāng)一道“雞犬升天”。這邊卻山水依舊,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當年參加高考補習班,語 好在廣東海洋大學還算不錯,雖遠離市區(qū),但學校面積寬廣、校園和校舍都很整潔,接待人員對待新生也熱情到令人感動,多少也彌補了一些此行的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