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江陰市第二中學》
新課程教育下呼喚和諧課堂。那么,什么是和諧課堂?和諧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xié)調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tài),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利用各種條件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信息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信息氛圍”。學生在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形成個性化發(fā)展,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chuàng)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對于我這個成長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名青年教師,也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和摸索著邁向信息技術和諧課堂的這條道路。
和諧第一步----營造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學自然好辦!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交流活動,最好是“由興趣到能力,先動手后明理,由熟練到創(chuàng)新,先起步再放眼”。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是教師感到難講,學生感到抽象、枯燥、難懂。在面對這些內容時該如何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這就需要開一個好頭----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Excel的公式、函數(shù)時,如果單純的講解,學生學習時就比較被動甚至不太愿意去理會的。為此,我事先在Excel中準備了一份上千人的學生成績表,上課時先拋出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能想辦法幫我整理這上千人的成績的總分、平均分和排名。同學們很積極的討論著各種方法。于是我又拋出了一個問題,希望這些處理過程在幾分鐘內解決。同學們此時都流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粗鴮W生驚訝的表情,我拿起鼠標熟練地完成了總分、均分、排名的處理,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并讓學生驗證其準確性。此刻同學們都非常感慨,他們有點難以想象,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上千人、上萬人的成績是怎樣算出來的。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就提高了,這個時候我及時的引出課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和諧第二步----處理好教學中的人際關系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施和諧教育過程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那么,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的主體。師與生的和諧--真愛。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總體相比較而言,來自城鎮(zhèn)的孩子因為接觸計算機比較早,所以對計算機操作的比較熟練而且興趣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孩子因為計算機、網(wǎng)絡的接觸比較晚,比較少,操作能力較自然要弱一點而且有“畏懼”感。針對這種情況,不管是對于能力強的學生還是能力弱的學生,老師都應該用自己最誠摯的方式去對待。對于能力強一點的學生,要鼓勵、激發(fā)更上層樓,而對于能力弱的同學要給予尊重、鼓勵和關愛。正是這種細小的真愛,最能感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教學中,教師融入到學生之中,了解他們,欣賞他們,鼓勵他們,和他們一起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使教學活動充滿師生共同的激情,心靈的交流。例如課堂上,講解的時候,面對學生我會面帶誠摯的微笑,盡可能采取站姿,并走到學生中間去,以便于目光接觸和體態(tài)語言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提問過程中,盡量用學生姓名稱呼學生,而不是機位。又如:部分學生基礎薄弱,不敢獨立操作,總要等待別人指點幫助。這時,我就會去鼓勵這些學生大膽嘗試,充分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因為真愛,所以學生能毫不保留地敞開心扉;因為愉悅,所以每個人都在享受這一份和諧。生與生的和諧一一合作。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合作學習進展情況的關心,共同分擔任務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之體會到學習的挑戰(zhàn)性和成功感;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和不受威脅的環(huán)境,學生不用擔心犯錯誤。合作學習中的組長不僅要自己學會,還要教好組里的其它成員,因此他必須尋找合適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進行,這樣,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因而,多種形式的協(xié)作探究,可以完成生與生的和諧。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化為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和諧第三步----對學生做好實時評價
以往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是結果性評價,如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測試等。在新課程理念下,僅僅有這種評價顯然不完善、不科學。所以我們在實施新教材時就應該引入多元化的立體評價體系,把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真實有效的評價學生。所以我采用給學生實時打分的評價方法,這會使他們很有成就感,從而激勵著學生在不斷的積極學習中完善自己。例如:講授小報制作時,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實時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動手能力、自主學習、合作精神作出評價;制作完畢后讓學生把作品通過教學軟件提交給教師,再對以下各方面作出評價:小報內容、整體布局、技巧處理、藝術效果、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教師在評價時,對拔尖生要多給予啟迪,對中等生要誠摯地欣賞,對特困生要熱切地鼓勵。而在教師作出評價的時候,還要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和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說明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教學語言。所以教師要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溫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tài)度來有效的調控整個評價的過程。另外,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要學生積極參與,完成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和自我點評。恰當運用課堂評價,相信課堂一定能充滿生機,最終達到“以評促學”。
“風箏本無力,東風送上天”。伴著和諧三步曲,我會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和諧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讓教師在和諧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更快地成長,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華,為建設和諧的社會貢獻一份綿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