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遺跡追蹤(二)——辛棄疾
辛棄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自號稼軒。山東濟南歷城人。南宋時,辛棄疾的家鄉(xiāng)淪為金的統(tǒng)治區(qū)。 早年起義,抗金歸宋 1161年,22歲的辛棄疾,率領2000余人起義抗金,并投奔耿京領導的山東最大的一支義軍隊伍,成為“掌書籍”(類似于機要秘書,或參謀)。 然而聽從辛棄疾勸告,同時投歸耿京的義端和尚,被敵人收買,盜走耿京的節(jié)度使大印逃脫。人是辛棄疾帶來的,印也是從他這里偷走的,耿京欲殺辛棄疾,辛棄疾則告:給我三天,若不手擒義端,甘愿就死。果然辛棄疾逮住了義端,提人頭報耿京。 在辛棄疾的力勸下,耿京據(jù)頂歸附南宋,受朝廷節(jié)制。然而在辛棄疾見到趙構,返回的路上,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耿京的副帥張安國被金人收買,殺害耿京,投降金國。辛棄疾只帶50人的親兵衛(wèi)隊,縱馬植入5萬人防守的金軍大營,活擒張安國,并招集數(shù)千名不愿做叛徒的將士,慷然南渡。從此,辛棄疾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仕宦生涯,并顯露出了出色的政治才干??上纤位实壑磺笃埌惨环?,辛棄疾只能帶著收復北方失地的愿望遺恨終生。 辛棄疾重要的遺跡 1、山東濟南是辛棄疾的故鄉(xiāng),如今在濟南的大明湖畔,建有辛棄疾的紀念祠、紀念祠的匾額由郭沫若題寫。 ![]() ![]() 2、辛棄疾墓坐落于江西省鉛山縣永平鎮(zhèn)陳家寨村顏家壟山坡上,此墓現(xiàn)處于一片荒草之中,簡樸蒼涼,墓前僅有兩根石柱,上鐫刻有郭沫若題寫的一幅對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 3、瓢泉在今天鉛山縣稼軒鄉(xiāng)蔣家峒,上分公路48公里右側瓜山下,山腳裸露出一塊40多平米整塊兒較平坦的花崗巖,巖上有兩穴泉水,其形如瓢。當年辛棄疾賦閑帶湖,訪泉于鉛山期思村,得周氏泉,后改名為“瓢泉”。并以此為中心,構建了一處規(guī)模巨大的莊園。
![]() 4、辛棄疾瓢泉莊園府堂舊址與瓢泉泉孔約七八百米距離,在今鉛山縣稼軒鄉(xiāng)橫畈自然村,現(xiàn)被稱為“吳氏宗祠”?!秴鞘献谧V》記載了,這塊地是吳家人從辛棄疾后代手中買來的。
![]() 5、五堡洲是鉛山河與紫溪河匯合處的三角洲,洲上樹林掩映處的居民點距瓢泉約1公里以上的距離。據(jù)專家考證,辛棄疾曾在此洲上建了一棟建筑——秋水堂,建廊時在河里安放石磉,石柱立于石磉之上,再在石柱上架設長廊,河水潺潺地從廊下流過,很是壯觀。辛棄疾有詞記述:秋水堂前的清水宛如明鏡,可清晰地照出須眉。
![]() 評論這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