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16:09 華文報摘
今年把書市主題訂為“晨讀十分鐘,啟動閱讀風”,是在臺北書展遇到一本書,當天晩上翻讀之后實時作出的決定。 《晨讀10分鐘》是一本由韓國閱讀專家南美英博士撰寫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專著。此書之令我手不釋卷,除了作者羅列的七十八個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策略,確很獨到和令人信服之外,韓國的教育狀況,某方面同我們的頗相似:學生課后補習非常普遍,每天花在課業(yè)上的時間很長,“沒有時間”和興趣閱讀,沉迷視聽和電玩。面對這種狀況,韓國教育部門在有心的教育家推動下,在全國開展自愿性的學校晨讀十分鐘運動。我期望澳門也出現(xiàn)這樣的閱讀運動。 要改變一種長期存在的慣性力量,韓國推動晨讀的困難,即使只是用十分鐘時間,阻力之大,難以想象,這阻力源頭往往來自教師。但是,愿意試行,而且一直持之以恒的學校和班級,學生上課的精神狀態(tài),甚而師生關系,都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搗亂的次數(shù)減少,師生關系好轉(zhuǎn),學生學習態(tài)度趨于積極。這種良性改變使有些同校而沒有實行晨讀班級的家長親到學校投訴,要求自己孩子的班級也進行早上閱讀。原來晨讀對學習有大幫助是有科學理據(jù)的:對大腦活動的檢測顯示,晨讀等于腦部晨操,是起動大腦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準備運動。 想起我家老么小時候喜歡用故事書來送早餐:每天早上一邊吃早餐一邊讀課外書。我是個上夜班的人,對此全不知情,直到她患了近視,我才知她每天蒙蒙亮便迷頭迷腦看書,但保母為了省電不開燈,結(jié)果孩子二年班便要戴眼鏡。不知是否晨讀的威力,這孩子讀書不費氣力,有太多空閑時間,于是看更多的書,成就更佳的學習能力……很慶幸孩子成長期的社會沒有今天那么多視聽娛樂及電玩誘惑,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孩子們都愛上書,并成為終身讀者——包括弱智的兒子在內(nèi)。當然,父母本身也閱讀,是最實際的教育。
韓國的閱讀專家指出,晨讀時間定在十分鐘,是因為小孩子最大專注力限度,在十分鐘左右。而每天十分鐘比一星期定出某時間閱讀,或者星期六下午連讀兩個鐘,更能培養(yǎng)出閱讀習慣。因為每天都做,同偶爾多做,是兩碼子事,前者形成習慣,后者容易一曝十寒。 據(jù)知澳門有個別學校默默地推行晨讀已一段時間,學生的閱讀狀況確出現(xiàn)了變化,希望未來加入的學校會愈來愈多,形成一股閱讀風氣,則澳門下一代的人文質(zhì)素,一定會出現(xiàn)變化。 (摘編自《澳門日報》 文/沈尚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