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27日阿里山發(fā)生的小火車翻車事故,是因為列車前進方向的車廂上方闊葉樹干斷裂,與車廂拉扯,進而大樹倒下來砸中了車廂,導致了兩節(jié)車廂翻覆,兩節(jié)車廂脫軌,造成慘劇。
巧的是,在上月中旬,我恰好前往阿里山一游,并恰好乘坐了小火車。今天就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一下,阿里山小火車的美麗與驚險。
舉世聞名的阿里山山脈,位于中臺灣的嘉義和南投境內(nèi),從嘉義可以乘坐小火車上阿里山主峰,全程71.4公里,從途中要經(jīng)過47個隧道,72座橋梁,翻越獨立山,爬上2216 公尺的阿里山沼平車站,總共停靠17個車站,全程時間約為3小時20分鐘。
從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上世紀初,阿里山鐵路與印度大吉嶺到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阿根廷到安地斯山鐵路,并列為世界三大登山鐵路,由此成為吸引全世界各地游客的項目。
小火車開始爬山,通常是一個火車頭帶著四節(jié)車廂,有時候多掛四個車廂,再增加一個火車頭。由于崇山峻嶺,山高坡陡,小火車頭不是拖掛著車廂前進,而是推著車廂前進的,據(jù)說這樣的行駛方法,就是為了車廂不會意外脫鉤產(chǎn)生危險。
我們知道盤山公路,是以蛇形盤旋的方式爬上高山,而阿里山的盤山鐵路,比一般公路更為險要,在爬山途中,不僅有8字型的回旋爬坡鐵路設計,更有之字形的爬坡鐵路設計,小火車一來一往地就像做俯沖,一段一段地沖上更高的坡頂。
路途中有時會遇到上千年的大樹,有些大樹經(jīng)常被雨季的雷電擊中,形成張牙舞爪之勢,頗為嚇人。有的大樹就轟然倒下,在阿里山中得到永生。我們就看到一棵倒地的號稱上千年的神木,至今還橫臥在阿里山的鐵道旁,上面長滿了綠色的青苔。
從山底下一直到山頂,最茂密的就是阿里山墨綠色的原始森林,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樹林品種的變化演繹了從熱帶到亞熱帶,從溫帶再到寒帶的不同,層巒疊嶂郁郁蔥蔥,從橫交錯變化無窮,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導致小火車事故的發(fā)生。
由于森林的繁茂,樹杈也成為威脅小火車安全營運的危險因素,看來阿里山的有關部門,為小火車的安全運營起見,必須對沿途的樹杈和樹木進行休整和清理,以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fā)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