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特效穴位搜集---附圖

 kushu xinya 2011-08-21
 目錄:1:便秘的穴位按摩治療:腹結(jié)穴、照海穴、人中穴
      2:反后絕穴
      3:腫脹都因積水留,復溜穴讓積水快流走
      4:你知道嗎?腳上有一個很靈的止咳穴位
      5:消腫急救一穴靈
      6: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附肓摹穴}、偏癱穴
      7:止痛靈穴
      8:一壓靈治愈坐骨神經(jīng)痛與坐骨神經(jīng)炎
      9:掌穎清穴----男人的寶穴
      10:一個治療腹瀉的特效新穴位
      11:下痢穴
      12:獨門的降壓方法
      13:消炎靈穴{包括背穴與指穴}
      14:治瘡靈穴
      15:行間{熒火穴}:善治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眼睛脹痛
      16:太沖{俞木穴}治療失眠的特效穴,降壓穴、平肝清熱

       1: 便秘的穴位按摩治療:腹結(jié)穴、照海穴、人中穴


    如果在大魚際上有一些像靜脈曲張,有一些顏色變紅變紫,都是代表脾胃不是很好,尤其可能是便秘的征兆。


     肺和大腸相表里,便秘就會反映在魚際上。


    中醫(yī)把便秘分虛性便秘和實性便秘。實性便秘有熱秘、有氣秘。虛性便秘有氣虛便秘、血虛便秘、陽虛便秘、陰虛便秘等等。
                      

    治療便秘通常選天樞、足三里、 中脘這樣一些穴位。今天推薦一個對便秘效果非常好的穴位。
                     

    腹結(jié)穴在肚臍兩側(cè)都有,選左側(cè)的腹結(jié)。腹結(jié)是腹氣聚集的穴位,也是脾經(jīng)的穴位。它有健脾化濕降逆促便的作用。

 

向脾胃要健康(2):腹結(jié)穴、照海穴、人中穴治便秘


     取穴方法:從乳頭向下做一垂直線,和肚臍平行線交叉點叫大橫穴。大橫穴下1.3寸就是左腹結(jié)穴。


     左腹結(jié)在降結(jié)腸的部位,通過刺激降結(jié)腸的這個穴位,對降結(jié)腸有一定的刺激,可以促進降結(jié)腸蠕動和收縮力,促進排便。多用于年輕人胃火比較大的熱性便秘。可以用小錘子捶打。


    虛性便秘是氣血虧虛了,推薦照海穴。
                       

向脾胃要健康(2):腹結(jié)穴、照海穴、人中穴治便秘

 

    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蹻,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下方凹陷處。主治咽喉干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shù),不寐,腳氣。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癥;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

  這個穴有補腎生精的作用。通調(diào)二陰,就是前陰、 后陰。對老年人便秘有很好的效果。取穴方法:內(nèi)踝尖向下摸到最

凹陷處,就是內(nèi)踝尖下1寸。用牙簽的另一頭按壓
每天按壓三次,一次按壓三五分鐘。不但對便秘有效,而且還補腎。點按

人中穴,不管你是虛秘還是實秘,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向脾胃要健康(2):腹結(jié)穴、照海穴、人中穴治便秘
           

    這是一個急救穴,除了急救之外,也可以用來急性的解決便秘。用拇指或中指指腹來點按按揉,一直點到有便意。


   
 2:  反后絕穴

反后絕穴

反后絕穴.JPG

反后絕穴治療肩關(guān)節(jié)疼痛不能后伸效果明顯。
反后絕穴在靈骨下一寸.拇指本節(jié)之前凹陷中,赤白肉際摸之有凹處取穴.下針深4-6分.留針30分鐘.主治:肩背痛.

3:腫脹都因積水留,復溜穴讓積水快流走


    針對疾?。核[

  適宜人群:腎虛型

  操作方法:先用30℃~40℃的水泡腳10分鐘,再用指腹用力按揉此復溜穴10分鐘。1個月見效。

  前幾日接診時遇到一位患者,是一位很漂亮的年輕女士,穿著十分考究。她剛一坐下就急切地說:“大夫,最近一段時間,我每天起床眼睛總是腫腫的,一點精神都沒有。我做公關(guān)工作,每天都要與客戶打交道,可這副樣子實在不敢出門。您快幫我想想辦法吧!”

  “你晚上臨睡之前是不是喜歡喝水?”我問。她搖了搖頭:“我就怕早起眼睛會腫,所以從來不會在晚上喝水??刹恢獮槭裁囱劬€是腫起來了。”她一臉焦急的樣子。

  我給她做了一下檢查:脈沉細,舌質(zhì)淡胖,舌邊有齒印。“是不是還有怕冷的癥狀?”

  “是的,我平常就很怕冷。”

  “腿部有浮腫嗎?”我繼續(xù)問她。

  “那倒沒有。”我點了點頭。

  她見我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趕緊問:“大夫,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隨即告訴她:“你的眼睛之所以會腫,是因為腎虛而導致水液代謝失常。不過你的癥狀較輕,嚴重的話還會出現(xiàn)腳踝部浮腫,甚至全身性的浮腫。”

  “那我怎么辦呢?”她急切地問。

  我說不用擔心,你只要每天按照我的方法做,不用打針,不用吃藥,很快就能把病治好。她瞪大眼睛,“什么辦法,您快說吧!”

  我說你每天晚上用30℃~40℃的水泡一下腳,大約10分鐘后將腳擦干。然后把手放在腳踝內(nèi)側(cè)凸起的骨上,往上2指寬處,在脛骨與跟腱之間有一個穴位,你用指腹用力按揉此穴10分鐘即可。1個月后,即可消腫。

  她瞪大了眼睛:“就這樣簡單?”

  “對,就這樣簡單!”看她一副狐疑的樣子,我知道不打消她的疑慮,她是不會堅持下去的。所以,我們不妨從根源講起。

  人體為什么會出現(xiàn)腫脹呢?這是因為有水液積在那里,瘀住了,沒辦法再次流動。水管里的水若流不出去,就容易把水管脹裂。我們身體上的積液不流動了,反映在身上就是腫脹。水液又為什么會瘀積呢?這是因為腎功能失常,水液不能進行正常的代謝。水液積在哪里,哪里就會出現(xiàn)腫脹。我剛剛讓她按摩的地方,其實是腎經(jīng)上的重要穴位——復溜穴。從名字來看,“復溜”就是讓水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它相當于一道閘門,專門治療水液代謝失常。我們刺激此穴,就相當于把閘門打開,讓水重新流動起來。積液流動了,腫自然就消了。

  “原來是這樣!”聽完我的解釋之后,這位女士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那我回去一定試試。這個辦法好,既不用打針,也不用吃藥。真的很感謝您!” 

  其實,不僅是眼圈腫,其他的如腿部腫脹、水腫等,按摩此穴也有效果??梢赃@么說,凡是有腫的地方,您找它準沒錯。

  如果你以為復溜穴的功效僅是消腫這么簡單,那就錯了。它還有“司二便”的功效。二便無力通常是腎氣不足,氣血下不來,被堵住了,排便自然也就費力氣了。這時按按復溜穴,就可以就將堵塞的通路打通,氣血上來了,腎氣足了,您“方便”起來不也就方便了嗎?

  另外,再教您一個簡單的方法:先找準穴位,然后將米粒、綠豆等用膠布固定于此處,貼的時候順便壓一壓,刺激一下。平時閑暇之余,就可以經(jīng)常按壓此穴。綠豆粒或米粒因為有膠帶固定,所以不易移動,按壓下去,就會對穴位形成刺激,這比每次都找穴位省力氣多了。

  河渠淤積了,我們就得及時把它疏通,否則就會造成水災。身體的經(jīng)絡堵塞了,也要及時打通,否則身體就會出現(xiàn)病變。如果您的身體某個部位出現(xiàn)了腫脹,這就說明是那“堵”了,這時別忘了咱們的復溜穴,把“水閘”打開了,自然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你知道嗎,腳上有一個很靈的止咳穴位 (轉(zhuǎn)載)
 

回去過年,嫂子搞了一盆醬和豆腐皮,說這個卷上大蔥吃起來很香。恰好吾也比較喜歡吃大蔥,于是乎就卷了兩個吃,是比較過癮。可是人生就象一個茶幾,上面放滿了具杯。別人吃了好好的,吾吃了卻把嗓子咸了,不僅有大量的痰,有時還咳嗽。那感覺真是相當?shù)碾y過。晚上有時突然一陣劇烈的咳嗽,感覺就象沒有盡頭的“殘酷迫害”。怎么辦?

  

 

腳上有一個很靈的止咳穴位

  恰好吾看過幾期足保健的節(jié)目,說腳上有一個止咳點。于是憑記憶用指甲使勁一按那個穴位,真是神奇,果然就止住了咳嗽。  

    另外,網(wǎng)上找到的止咳穴位還有兩個: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陰俞”穴,只要在此處用力壓6秒鐘,不論是急性咳嗽或喉嚨有異物存在,會立即止咳。采用這種方法時,必須邊吐氣邊進行,只要重復三次就能見效。

  另一種方法是在鎖骨中間“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壓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顯著。如果小孩的話,不妨減輕壓力,增加次數(shù),也會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5:
消腫急救一穴靈

    最近一位患者又來門診特意的向我表示謝意,感謝我為他解決了困擾她十余年的病痛。為了使更多有類似疾病的患者能夠得到一些啟發(fā),現(xiàn)我將這位患者的病例做整理如下:

    這位患者姓王,六十三歲,初診時間是2010年7月22日?;颊咦允?001年行乳腺癌(右)全乳切除術(shù),02年出現(xiàn)右上肢腫脹,一月前出現(xiàn)右眼腫脹、流淚,約一周前右眼出現(xiàn)飛蚊癥狀,胃脹、脅肋脹,食欲差,眠可,二便可。2010年5月24日查血糖為6.32mmol/L,血壓高,血脂高。舌體胖,舌根有瘀點,舌質(zhì)淡,有裂紋,舌苔薄白。左側(cè)寸部細,關(guān)部弦細,尺部沉細。乳腺癌清掃手術(shù)后,因腋窩淋巴結(jié)摘除,使淋巴管和小分支血管受到破壞而造成上肢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礙,從而使很多的患者出現(xiàn)上肢腫脹,活動障礙。

    于是我為此患者制定的治療方案為祛濕利水,通利三焦。選取心經(jīng)穴位極泉、青靈、心包經(jīng)郄門、三焦經(jīng)外關(guān)、中渚等穴位,以通利其上肢經(jīng)脈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回流,進而達到祛濕利水,三焦通利的目的。在經(jīng)過四次的治療以后,患者即告知感覺手臂腫脹的程度減輕了,不像以前那么脹、硬了。在治療十余次后,第七次復診時,手臂腫脹已經(jīng)明顯減輕,以手按壓,也不再僵硬,但是在活動后腫脹感又會加重。鑒于病情已經(jīng)緩解,需要進行長期的調(diào)護,方能使疾病痊愈。故改為中藥治療,給予補氣養(yǎng)陰、祛濕利水、活血化瘀藥物治療,中間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在10月10日第十次復診時,已經(jīng)基本不腫,原來僵硬不能夠運用的右手,已經(jīng)可以抓握東西了。

    極泉,顧名思義,是上肢內(nèi)側(cè)最高地方一個“泉眼”,所以在此治療,對于上肢的水腫,有良好的消腫效果。有類似癥狀的朋友,可以自己操作一下試試。


    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彈撥時,一人一手托起被治者左側(cè)上肢,使其腋窩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攏,伸入腋窩內(nèi),用力彈撥位于腋窩頂點的極泉穴,此處腋神經(jīng)、腋動脈、腋靜脈集合成束,彈撥時手指下會有條索感,注意彈撥時手指要用力向內(nèi)勾按,彈撥的速度不要過急,被治者會有明顯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

    另外,彈撥極泉,還可以治療心悸胸悶,是心臟缺血的一個急救穴位。

    一天晚上十一點多,我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按我的經(jīng)驗,這么晚給我打電話的人,一定是求助者。果不其然,一位大姐從外地打來電話,說自己胸悶,喘上氣來,前胸象壓了一塊大石頭,問我需不需要打急救中心的求助電話。

    這位大姐四十出頭,打拼在房地產(chǎn)界,在當?shù)匾菜銈€響當當?shù)娜宋?,家里也沒有這個病的家族史,估計是商戰(zhàn)累心累的吧。不過她也真有意思,如此地相信我,竟然先給我打電話求助,而不是直接打給急救中心,勸大家以后可不要這樣做喲。

    我忙問她家里有什么急救的藥,象速效救心丸啦,硝酸甘油什么的。由于以前從未有過類似的情況,家族中又沒有遺傳病史,她家里什么藥也沒準備。怎么辦呢?聽起來她有點著急。

“別著急,”我安慰她“其實你身體上有自備的速效救心丸!”

    我當然指的是身體上的經(jīng)絡、穴位,哪條經(jīng)呢,當然是手少陰心經(jīng),哪個穴呢,當然是手少陰心經(jīng)上離心最近的一個穴位——極泉。極者,高也。極泉者,形容經(jīng)脈中的氣血象泉水一樣自高處流下。因為人體正常的姿式是雙手自然下垂,此時極泉位于心經(jīng)的最高處,也是心經(jīng)由內(nèi)而外出于體表的第一個穴位。

    這個方法我已經(jīng)在講座中試驗過多次,現(xiàn)場征集有胸悶、心悸癥狀的人,彈撥三五下后,癥狀即刻緩解,而沒有上來接受我治療的其他觀眾,邊看邊學我的手法,只要出現(xiàn)左前臂麻的人,都感受到了前胸部放松的感覺。

    于是,我在電話里就把這個“自備的速救心丸”的操作方法教給了這位大姐,然后還叮囑了半天,放下電話一定要一邊彈撥極泉,一邊打急救電話求助,誰讓她家里人都沒在呢,還是小心一點別出意外啊。

    第二天中午時,我突然想起她的這件事來,心想應該在醫(yī)院了吧,就打過去問候一下,誰知這位姐姐語出驚人:“我昨晚沒去醫(yī)院啊,用了你教我的‘速效救心丸’,沒3分鐘,我癥狀完全緩解啦!
 
      6: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附:肓摹穴}、偏癱穴
 
    

降糖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側(cè),腕關(guān)節(jié)至肘關(guān)節(jié)的下三分之一處。

【取穴原則】左右交替取穴。

【功能】益氣安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氣。降糖、降脂、降壓,消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免疫機能。

【主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臨床還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jīng)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潰瘍,胃癌,膈肌痙攣,神經(jīng)衰弱,低血壓,失眠等。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


升陽穴

【定位】位于頭頂正中,雙耳尖聯(lián)機的中點再往上二公分,即百會穴前方二公分處。

【功能】升陽固托,益氣固本,助陽止瀉,補腎健脾,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抗衰老,增加免疫機能。

【主治】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中氣下陷性疾病為主。臨床還可用于治療陽痿、早泄、遺精、遺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腸炎、慢性腸炎、低血壓、子宮頸發(fā)炎、陰道炎、過敏性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體質(zhì)過敏、偏癱等。

【行針指要】臨床主要以治療內(nèi)臟下垂、中氣下陷性疾病為主,對生殖、泌尿、運動、呼吸、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均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一般均作為益氣壯陽的首選穴位,亦適用于一切虛癥,因此作為一切慢性疾病的輔助穴位。

此外,在改善抑郁癥等情感性疾病的療效也頗令人滿意,手術(shù)后傷口愈合不佳時亦可應用??偠灾彩翘摪Y、精神或情感、心神有關(guān)的疾病皆可應用(或配用)本穴。其它如治療泄瀉(虛癥、實癥皆可),或體質(zhì)虛弱與中年以上者的保健方面都可以應用。

本穴可以留針十二小時,最長四十八小時。結(jié)合“補虛穴”一起運用,保健、療疾的效果更佳。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


補虛穴

【定位】本穴為三間穴(手陽明大腸經(jīng))與靈骨穴(人體奇穴)的對穴。

【功能】調(diào)氣通經(jīng),溫陽補氣。

 

三間穴的取法:微握拳(拇指彎曲,抵住食指第一節(jié)后,握拳),則食指本節(jié)(第二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橈側(cè)凹陷中就是本穴。

【功能】清熱、止痛、利咽。

【主治】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手指腫痛,肩周炎,青光眼,急性結(jié)膜炎等。

 

靈骨穴取法:在手背拇指與食指的骨頭交會處,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的援合處。

【功能】消炎止痛、補氣通經(jīn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腰痛,腳痛,腸痛,背痛,偏頭痛,耳鳴,耳聾,頭昏腦脹,臉部神經(jīng)麻痹,半身不遂,婦女經(jīng)脈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等。

 

【行針指要】三間穴、靈骨穴為對穴,有極強的調(diào)氣、補氣、溫陽作用。尤其在針刺“升陽穴”后留針,再配合本穴,效果更佳。“頭針”后再針本穴,則可通調(diào)腦部氣血,強化頭針功效。

本穴以“靈骨穴”為主,須重刺、深刺,針深可以透過對側(cè)。“三間穴”為輔,針剌五分至一寸。

如果針刺身體健側(cè),在治療腦血管意外的后遺癥方面有特效,尤其配合“偏癱穴”使用的效果更佳。此外,在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方面也有特效。

若因應出現(xiàn)腿腳抬舉困難、無力,腹脹,尿頻,小便時疼痛,或食欲不振,脫肛,頭暈,耳鳴,下陰脹痛,脊柱肩背腰膝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


附:肓募穴

此穴為“經(jīng)外奇穴”。凡是病后極度虛弱,而采用各種藥補、食補之后的效果均不明顯,甚至出現(xiàn)腹中積塊疼痛,萎黃病,或因邪氣侵入臟腑深處,而藥力不濟、針灸不及者,選用此穴,并以灸法施治,即可收到奇效。

【取穴法】位于胸部。取乳頭與臍的聯(lián)機一半的長度,一端從乳頭垂直向下量,另一端點即是肓募穴。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


偏癱穴

【定位】位于耳尖上方三公分處。

【功能】益氣壯骨,化痰袪風,醒腦開竅,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擴張血管,消炎止痛,降壓降脂,解痙,調(diào)節(jié)人體的平衡功能。

【主治】腦血管意外引起的昏迷,以及中風后遺癥。

【行針指要】應用時宜交叉取穴,但向太陽穴方向針刺,刺入約四公分。臨床上還可用于治療偏頭痛、顏面神經(jīng)麻痹,或面癱后遺癥、顏面肌肉痙攣、三叉神經(jīng)痛等癥。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
 

                  7: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止痛 靈穴1(陰穴)

【定位】位于曲池前下約一寸,距手三里后下約二寸,三穴正好構(gòu)成三角形。此處的表淺層為橈側(cè)腕長伸肌,深層則屬橈神經(jīng)經(jīng)肘部分分布區(qū)。

穴位切面解剖分析:針經(jīng)皮膚、皮下組織,穿過橈側(cè)腕長伸肌、肱肌下端。淺層分布了頭靜脈屬支和前臂背側(cè)皮神經(jīng),深層有橈返動、靜脈和橈神經(jīng)。進針一點五寸,以針后有酸脹感向手指端或肩峰放射為佳(即針灸到正確位置時,患者可以感覺到有點酸,而且患部脹脹的,這種酸脹感還會傳達到手指末端,甚至傳到肩膀的最高點)。

補充:曲池在肘橫紋外側(cè)端,屈肘時肘橫紋終點與肱骨外上髁聯(lián)機中點。曲肘90度,先找到肘橫紋終點,再找到肱骨外上髁,兩者聯(lián)機中點處,即為曲池穴。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cè),當陽溪穴與曲池穴的聯(lián)機上,從曲池穴向下量2寸處。

【功用】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清熱鎮(zhèn)痛。

【主治】主治身體內(nèi)外的各種痛癥。

【臨床應用】不論急、慢性疼痛,還是肢體痛,內(nèi)臟痛,只要取穴準確,就能獲得立竿見影之效。臨床上可用以治療多種痛癥,如頭痛、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肩周炎、頸肩綜合癥、胃痛、膽道蛔蟲癥、腹痛、坐骨神經(jīng)痛、關(guān)節(jié)痛等二十多種。

【行針指要】此穴是治療各種痛癥的經(jīng)驗穴,如能加上“五雷催氣”手法,療效更加令人滿意。臨床證實具有疏通經(jīng)格、調(diào)和氣血、清熱鎮(zhèn)痛功能,能有效緩解早期或原發(fā)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它如改善頭面疼痛、急性內(nèi)臟疼痛方面,療效顯著而快速。而且經(jīng)過觀察后證實,在改善疼痛的遠期療效方面也十分令人滿意。

若能在直刺止痛靈穴時,配合數(shù)術(shù)針法及時間取穴,療效更加顯著。亦可從整體辦證,再配合其它穴位治療,不過要先刺主穴(止痛靈穴),再刺輔穴或?qū)ΠY穴。

 

降糖穴、升陽穴、補虛穴、偏癱穴、止痛靈穴止痛靈穴2(陽穴)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間,就在掌指關(guān)節(jié)后一寸處。

【取穴方法】同側(cè)取穴或雙側(cè)同取。

【主治】身體內(nèi)外各種痛癥。

【刺法】直刺。

【行針指要】臨床應用此穴治療內(nèi)臟及身體外部的各類痛癥,如頸肩、腰腿痛等;而且有時作為主穴,亦可作配穴使用均有佳效。

【操作】用一寸毫針,靠近第二掌骨緣,直刺進針五分左右,應用瀉法,拇指向后、以極輕微的手法燃轉(zhuǎn)片刻,即可改善全身各部的疼痛癥狀??梢酝瑐?cè)取穴或雙側(cè)同取。

注意:取穴時,陽日取陽穴、陰日取陰穴的療效更佳;也可以交替取穴。如為重病患者,則可雙穴同取。


 
                               8:一壓靈治愈坐骨神經(jīng)痛與坐骨神經(jīng)炎 
 肩下的坐骨神經(jīng)高升點(來源:周淳提供)
  本病乃是古今中外中西醫(yī)都難治愈的最為頑固的慢性病,痛苦異常,而且致殘率高,尤其不易根治。如何迅速根治該病,已成為中西醫(yī)最迫切的問題
  本法乃是古今中外最簡單、容易、安全、速效、長效治療該病的方法,具有普遍推廣與使用的價值,會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
  取穴要領(lǐng):左側(cè)坐骨神經(jīng)痛取右肩,右側(cè)取左肩,以手心緊貼肩頭,大拇指到處的肩后下側(cè)是穴,可壓痛取穴,以最敏感最痛點為準。
  按摩要領(lǐng):一般自壓不易發(fā)力,有待于他人幫助按壓;但合肥秦先生以木棍抵在墻上,以肩后就棍頭而壓,以一周時間,治好了自己的坐骨神經(jīng)痛,應是創(chuàng)舉。一般壓穴半小時以上,不限時間與療程,以壓穴時間長、痛感強為最有效,愈后要做較長期的保健按摩以鞏固療效。本法亦可用于股骨骨折止痛、股骨壞死止痛、股部受各種外傷、瘡癤、膿腫、燙、凍傷、皮膚病,即可通治股部諸疾。
                   9:張穎清穴-男人的寶穴

        在左右手第二掌骨的側(cè)面,如圖所法,最下面的地方,是骨結(jié)所在。按摩該處,對男人和女人的手太陽膀胱經(jīng)所患的毛病,有治療作用。
        有時候,當你覺得從腰向下,經(jīng)過大腿后面正中有一條線不舒適,那就是你的膀胱經(jīng)有問題了。如問題不大,可自行按摩左右手第二掌骨側(cè)最下端的小骨結(jié)。按法是死按著,左右旋轉(zhuǎn)按。因是骨頭,可用力稍大些。

580.jpg

         對尿頻、小便瀝瀝不凈,男人下身不舒適等,有一定療效。是男人或者成年男人,你自己慢慢體會吧。美女就更用不講了。和尿有關(guān)的病,可以一試。內(nèi)證的樣子是什么,我也不講了。
         因為這個方法,是張穎清先生最早提出來的,因此,我把這個穴位命名為張穎清穴,以示對這位中醫(yī)現(xiàn)代化的先驅(qū)的紀念。
         對我的觀點,有不同看法的,請批評。

                  10:一個治療腹瀉的特效新穴位

  幾十年中, 筆者發(fā)現(xiàn)該穴以來,凡遇瀉泄、腸炎之類的疾病;只采用本穴一穴點治、一般最多 1分鐘便治愈,幾十年來的經(jīng)驗證明,采用該穴治病,方法簡單,時間最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遠非任何藥物可比的!不怕病急亂投醫(yī);當患者腹痛腹瀉乘著車往醫(yī)院的途中,如果能自覺按揉這個“腹瀉特效穴”,嘻嘻,也許還沒到達大醫(yī)院,病就給自己的按揉攻克了。

  1. 臨 床資 料: dwb132轉(zhuǎn)藏

  所治病人中最大的為老人,最小的有未滿月的新生兒;有急性腹瀉1天達三、四十次的、有痢疾、腸炎數(shù)月的,有還未作過治療的,也有老是輸液、打針、吃藥無效的。

  2. 治療方法: ①穴位: 腹瀉穴位于足臨泣與地五會之間,(下圖)。大約于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便是此穴.以手食指輕按,凡腹瀉患者,該處壓痛。

  



  


  在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 dwb132轉(zhuǎn)藏

 ?、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腳,任取1個腳的穴即可。

  ③治療: 點穴或針灸。 dwb132轉(zhuǎn)藏

  點穴時 、醫(yī)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輕輕揉動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夠了,然后心里默默地邊揉邊數(shù),從1數(shù)到60即可?數(shù)數(shù)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鐘為限,即一分鐘揉60次。適當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鐘都沒關(guān)系。 如用針刺,以5分或1寸毫針直刺,深度為1分左右,進針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轉(zhuǎn),時間與點穴同? 點穴療法的療效并不次于針灸!所以,適合于患者(自我按摩)自療。

  3.療效觀察: dwb132轉(zhuǎn)藏

   ①療程 :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療程計,凡急癥或輕癥,一般1次可愈,特別重的和病程長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鐘,也不過數(shù)日可愈。

  ②療效:筆者專用此穴治療腹瀉病人幾十年、幾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療了3天,另有1例治療3日后其母說無效而改用它診。

  4.典型病例: dwb132轉(zhuǎn)藏

  劉某男 、男,1歲半,由父母帶領(lǐng)前來求治,其母代述,患兒上吐下瀉近1月,先在鄉(xiāng)幾個小診所治療,后又轉(zhuǎn)市人民醫(yī)院治療,一直吃藥、打針,輸液不見好轉(zhuǎn),每日腹瀉數(shù)十次。筆者在首次治療過程中也親見到患兒拉了1次。當日中午治后已見好轉(zhuǎn),次日僅拉4次,嘔吐也停,第3天僅解大便1次,大便也轉(zhuǎn)正常,經(jīng)3天治療,至第4日完全恢復正常而停治,隨訪2年,一切安好。

  5.腹瀉一般 在臨床上分為食物中毒性吐瀉,痢疾,腸炎等。食物中毒的情況引起腹瀉的比較多,有的是因食物變質(zhì),有的是佐料配伍有錯誤,有的是在熟的蔬萊中混雜有生冷,有的是食了油膩食物后誤喝生水,有的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生白礬或其它容易引起腹瀉的品種,這些情況發(fā)生的腹瀉,采用本穴治療,其是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而對腸炎、紅、白痢引起的腹瀉,本穴的療效照樣明顯。在腹瀉病患中,還有一種是并非因生冷或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的;比如平常素食為主的人突然大量食入高脂肪食物,農(nóng)村在秋糧剛熟時突然大量地貪口福嘗鮮等,這應該叫做更食性腹瀉。在農(nóng)村,一般叫做換肚皮,引起這種腹瀉的原因,是新食物的特殊成分與患病者的腸胃內(nèi)部環(huán)境不相適應,不一定都是什么細菌和病毒的問題。對于更食性腹瀉,用這個穴位治療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腹瀉穴的位置: dwb132轉(zhuǎn)藏

  腹瀉穴位于足臨泣與地五會之間,大約于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是穴.以手食指輕按,凡腹瀉患者,該處壓痛明現(xiàn)。

         11: 下痢 穴

百科名片

下痢穴是人體 穴位之一。取定穴位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主要治療下痢。

目錄

簡介
主治疾病
下痢的引發(fā)
醫(yī)學效應

編輯本段簡介

  是人體穴位之一。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

編輯本段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于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治療下痢的穴位,一處是位于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的下痢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復15次。 第二處是“天樞”。它位于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指壓時先放松筋肉,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出一面同時輕壓6秒鐘,氣吐盡時才將手離開,如此重復10次。

編輯本段下痢的引發(fā)

  1、飲用牛奶可能造成下痢,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
  
  

穴位

2、作乳糖耐受性測試
  3、小心使用藥品,以免帶來下痢的副作用
  4、飲食要清淡
  5、補充水分
  6、避免豆類、甘藍菜、面包、面條、蘋果、李子、梨子、玉米、燕麥、馬鈴薯及乳制品等食物
  7、避免飲用碳酸飲料
  8、遠離廚房,避免傳染
  9、如果可以,讓引發(fā)下痢的物質(zhì)自然的排出體外

編輯本段醫(yī)學效應

                                                         
  通常腹瀉是因為胃腸消化功能不良,吃下的食物在腸內(nèi)
  
  

穴位

發(fā)酵所致, 因此,欲止住腹瀉,必須很好地提高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具體治療方法: 下痢穴是特效穴中的特效穴, 用手指用力按壓此穴, 便意會立即消失。出現(xiàn)嚴重腹瀉時,刺激此穴,癥狀也會減輕。
  此外,食指的大腸穴, 小指的腎穴,手背的外勞宮穴,手掌的的健理三針區(qū)等對治療腹瀉也很有效。
  按摩的穴位: 外勞宮、 下痢點、 大腸、 健理三針區(qū)、 腎穴
  消化不良
 
 
 

            13:消炎靈穴(包括背穴與指穴兩種)

 

1.背穴為經(jīng)外奇穴

【主治】疔毒惡瘡及全身一切急性炎癥。

【取穴】背部阿是穴。病人端坐,患者以中指(男左女右)經(jīng)過對肩、伸向後背,延脊柱盡力向下伸,則中指尖所到之處,凡是在二公分內(nèi)的壓痛處,或有小紅點、黑色毛孔、丘疹、凹陷等變形汗毛孔均屬之。

【操作手法】用三稜針直刺一分,使之出血,不留針?;蛴煤玲槾倘疗叻?,平補平瀉,每日針一次,不提插,不留針。

【注意】此穴位於第三至第五胸椎間的脊柱之上,屬督脈。督脈為人體諸陽之會,與臟腑有密切聯(lián)繫,可條達一身之陽氣。因此凡是早期的急性瘡毒,用本穴治療可以很快使癥瘡消散而痊癒。晚期則效果較差,臨床上可與指穴配合施術(shù)。

 

2.指穴

【定位】本穴在大拇指背第一節(jié)的中線上,可以均分為三點,即共有三穴。

【功能】消炎止痛,去腐生肌,主治全身一切炎癥。

【主治】一切瘡瘍、惡瘤、刀傷、燙傷,或手術(shù)後傷口潰瘍出水,久不收口。

【行針指要】以三稜針點刺出黑血。


           14:治瘡靈穴

【定位】本穴為經(jīng)外奇穴,位於肩部背側(cè),直對上臂伸側(cè)正中線,約在肩峰下二寸處。

【主治】全身各處的疔瘡、癤腫、癰腫、臁瘡等,包括偏口瘡、對口瘡、斬頭瘟、跨馬疽、發(fā)背、腰疽、疔毒等癥,凡在未化膿前治療均可痊癒,已化膿者無效。

【操作】採坐位,兩臂下垂,肘關(guān)節(jié)屈肘九十度,掌心向上。則在肩峰下方大約一節(jié)中指的長度(即同身寸),大約是在三角肌後緣(相當於臑會穴)。施針前可以手指按壓局部,於感到比較酸麻處下針(稍上或稍下都無妨,但一定要有酸麻感),深度為零點五至一寸,一般人以零點七寸為宜。若希望加強療效,可於本穴上方約一寸處(以中指中節(jié)外側(cè)測量,即同身寸)再刺一針,深度同上。

癰疽疔癤:音 yōng jū dīng jīe
     
       癰 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易潰易斂,因熱毒熏蒸、氣血淤滯所致
  疽 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因寒邪郁結(jié)、氣血凝滯所致
  疔 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狀如針,頂白而痛,因邪毒侵襲、氣血凝滯而致
  癤 淺表局限,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易潰易斂,反復發(fā)作,因濕熱蘊結(jié)所致
  癰、疽、疔、癤,是四種發(fā)生于體表各有不同病理變化和形狀特征的外科疾患。
  癰是感染毒邪,氣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膿性疾病。發(fā)病迅速,易膿,易潰,易斂。初起局部光軟無頭,很快結(jié)塊,表皮焮紅腫脹、疼痛,逐漸擴大高腫而硬,觸之灼熱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發(fā)布]。
  疽是為毒邪阻滯而致的化膿性疾病。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發(fā)熱脹痛,易向四周擴大。潰爛之后,狀如蜂窩,發(fā)于肌肉之間,凡皮膚厚而堅韌的地方都可發(fā)生,但多發(fā)于項后及背部。
  疔,名疔瘡,發(fā)病迅速,而且病情較重,因其堅硬而根腳如釘,故名。疔瘡發(fā)無定所,隨處可生,一般以頭面及四肢較為多見。其命名亦隨所生部位不同而異,如生于人中的,名人中疔;生于口角而口不能張開的,名鎖口疔;生于手指各處的名指疔,生于足趾的名趾疔。疔初起有栗米樣小泡,形如釘狀,其根較深,或癢或麻,或焮赤腫痛,然后腫勢逐漸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劇烈,約經(jīng)5-7天,潰出膿栓,腫消痛止。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發(fā)布]
  癤,名癤瘡,發(fā)于皮膚淺表,隨處可生,多生于頭、面、頸、項及臂臀等處。癤初起局部肌膚紅腫,繼則灼熱疼痛,突起無根,腫勢局限,有黃白色膿頭,隨后疼痛增劇,自潰,流出膿水,腫痛逐漸減輕或結(jié)塊無頭,紅腫疼硬,根盤較大,寒熱甚微,來勢緩慢。
  【診斷要點】
  癰和疽癥狀大不相同,應予區(qū)別。一般來說,癰為陽證,患部多紅腫熱痛,根腳高,寒熱交作,來勢兇猛。而疽則為陰證,患部多木痛,約2-3天即能收口。癰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癰易消、易潰、易斂;疽難消、難潰、難斂。二者比較如下表44。
  癤和疔雖然同是一種類型的疾病,但有區(qū)別,不可不辨,二者比較如下表45。
  在這里還應指出,須知癤與癰不同,癰不發(fā)生于頭面,數(shù)目單純,局部頂高色赤,表皮緊張有光,起初無膿頭白點,漫腫范圍較大,這些應與癤有所區(qū)別。
     15:行間(滎火穴):善治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眼睛脹痛 (轉(zhuǎn)載)
 {同下圖}
穴位名稱:行間(滎火穴)

穴位位置:在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間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側(cè)之處,在腳的表面交接處上就是行間穴。

主治疾?。?#8220;滎主身熱”,行間屬火,為肝經(jīng)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等,

          眼睛脹痛掐此穴尤為顯效?!额惤?jīng)·圖翼》“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木氣自下。”

          還治心里煩熱,燥咳失眠。

          因肝經(jīng)環(huán)繞陰器,行間還善治生殖器的熱癥,如陰囊溫疹、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

          對痛風引起的膝踝腫痛,點掐行間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最佳方法:

使用體會:施壓,會強痛。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則用香煙或艾柱每天炙20欠。

          16:太沖(俞木穴):治療失眠的特效穴、降血壓、平肝清熱| (轉(zhuǎn)載)
 

穴位名稱:太沖(俞木穴)

穴位位置:在行間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結(jié)合部的凹陷中。

獨特功能:肝為人體異常重要的器官,而太沖官尤如保肝護肝的將軍,時時保護著我們的身體,而且是有求必應。當我們感到頭暈腦脹(如高血壓),太沖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感到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沖穴會給我們補充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沖天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它不怒而威,能量無窮。

主治疾?。褐委熓叩淖罴蜒ㄎ?。

          也是治療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

          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

          發(fā)燒上火,太沖能去熱﹔身體虛寒,太沖可增溫﹔月經(jīng)不調(diào),太沖善調(diào)理﹔

陽瘺遺精,太沖能改善。

慢性肝病的調(diào)理,太沖也是首選,同時還治咳喘、感冒和各種炎癥

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

特效人群: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里咽的人,還有那些郁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

使用體會:揉太沖穴,從太沖穴揉到行間,將痛點從太沖轉(zhuǎn)到行間,效果會更好一些。

案例集錦:見上文對失眼“魂不守神”的解釋。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很多女性月經(jīng)總是提前或者延長,老沒規(guī)律,月經(jīng)的顏色深紅,而且莫名發(fā)熱,經(jīng)前幾天特別煩躁不安,想發(fā)脾氣。這是因為肝臟的問題,肝有熱所致。治療方法點揉太沖穴,每次3-5分鐘,時間是在經(jīng)期來臨之前5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