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抗日戰(zhàn)爭中誕生的新中國的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這首歌激勵著億萬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每當中國國旗在世界體育平臺上飄揚、國歌奏響時刻,中國人都有一種自豪感,當中國的國旗出現(xiàn)在海外遇急危難的時刻,海外的華僑、華裔、中國人都有一種安全感。當國歌真正唱響時刻,大家心里也許會有一種幸福感,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中,中國在海外撤僑的事件中有所體現(xiàn)。 提起國歌中的“中華民族”一詞,大家既熟悉,也許會更陌生。熟悉的是國歌經(jīng)常在耳邊響起,陌生的是多少人知道中華民族的真正含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是因為人口眾多?還是民族血統(tǒng)單一或者復雜? 中國現(xiàn)在的人口是14億人之多,哪么多少人知道為什么自己是中華民族?為什么叫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名稱到現(xiàn)在有多少年? 一:什么是中華民族? 炎黃子孫謂之百姓,蚩尤后裔稱之黎民,合稱為黎民百姓。是中華民族形成的最早主體。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繁衍發(fā)展與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傊?,中華民族是生活在中華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華人的統(tǒng)稱。中華民族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中部。經(jīng)過民族識別,現(xiàn)今的中華民族共包括漢族和其他55個少數(shù)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shù)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確定的未識別民族,包括土生葡人、夏爾巴人、中國猶太人、摩梭人 克木人 圖瓦人 革家人 。 二:中華民族名稱是怎樣來的? “中華民族”是我們常用的詞,充滿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感,實際上,這個詞,或者說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區(qū)區(qū)一百余年的時間。 “中華”一詞,是公元300年魏晉時期鐘信“天人合一”觀念的哲人從“中國”和“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復合而成的。“中”側(cè)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華”側(cè)重民族(人),一般代指中國。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廣,只相當于今陜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目前中國可信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華夏二字并稱的,是《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1]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華夏族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歷史學家認為華是源于上古的華胥國(位于陜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說“華”是因華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漢水)得名。久而久之“中華”便成了中國,華夏的代名詞。 “中華民族”一詞是由歷史悠久的“中華”一詞和近代以來由西方傳入之“民族”一詞相互結(jié)合而成的。梁啟超,楊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較早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先驅(qū)。梁啟超最早使用“中華民族”。但是梁啟超也創(chuàng)造了東方民族一詞,他于1899年所撰之《東籍月旦》,中有“日本人十年前,大率翻譯西籍,襲用其體例名義,天野為之所著萬國歷史,其自序乃至謂東方民族”。 “中華民族”一詞,乃由近代的梁啟超首先提出。其意原只包括漢族,之后包括漢、滿、蒙、回、藏等大小族。 1912年,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說”:“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合為一體”。孫中山在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后,主張重提民族主義并揚棄五族的說法:“有人說,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義可以不要。這話實在錯了。……現(xiàn)在說五族共和,我們國內(nèi)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應該把我們中國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個中華民族。……并且要把中華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義乃為完了。 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tǒng)袁世凱,此時也在涵蓋中國境內(nèi)所有民族意義上“率先”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而這一較早使用,也恰恰示發(fā)生在處理此次蒙古分裂行徑過程中,他致書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尼寫道:“外蒙同為中華民族,數(shù)百年來,儼如一家”。 并通電全國申明:“數(shù)百年來,漢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華民族,自當一體出力,維持民國”這示第一次在政治文件中,少數(shù)民族代表人物共同決議宣告自己的民族屬于中華民族。 此后,“中華民族”一詞時已不在專指漢族,而是泛指中華各個民族的觀念已經(jīng)開始普及。 中華民族范圍大形成:《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代稱黃河流域一帶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后來,中華民族經(jīng)過不斷擴大,“中華”也就借指“中國”了。 中華民族還有兩個"別稱",一是"中華兒女",二是"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的子孫,或者只說"黃帝子孫")。這兩種稱呼有時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 是一個比一般民族高一檔次的民族共同體。長期以來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民族。其中包括漢族(無論居于國內(nèi)還是國外)、居于國內(nèi)的各少數(shù)民族、以及海外華人(包括華僑與華裔)。 中華民族雖然有民族之名,但在概念上與國族較為接近,如孫中山于民族主義第六講中提到的“結(jié)成了國族團體”。因為中華民族實際上是中國境內(nèi)各民族的統(tǒng)稱,但中國56民族之間的有的是黃種人有的是白種人,而之間在宗教、語言、文化、習俗與傳統(tǒng)皆不盡相同,若以“民族”來理解甚不合理。此外,于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民的范圍已經(jīng)包含所有中國境內(nèi)的各民族,在意思上其實就是等于中國人,在性質(zhì)上偏國族而非民族。 因此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做為中國民族國家的稱謂,乃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族、國族、與國家三種認同的合為一體。芮逸夫曾詮釋孫中山先生之說,將中華國族、中華民族和中華國家三個稱謂,說是‘三位一體’。” 三:中華民族被識別的是56個民族 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大部分是漢族。其它少數(shù)民族有:阿昌族、白 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鮮族、達斡爾族、傣族、德昂族、侗族、東鄉(xiāng)族、獨龍族、鄂倫春族 、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薩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諾族、京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滿族、毛南族、門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納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畬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錫伯族 、瑤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壯族。 四:中國未被識別的是22個民族 中國未識別民族(Undistinguish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統(tǒng)計里,是指所有因人數(shù)太少或者是已被漢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還未被正式確認的民族或族群,也可能是民族問題未明而未被中國政府所承認的少數(shù)民族?,F(xiàn)時,在全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人口大約有73萬人。 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的中國國民,其居民身份證上民族欄目會填上人群(未識別民族)的名稱。例如僜人在居民身份證上民族欄目為:僜人Dengren。 未識別民族中包括以下的民族或族群: 名稱 官方分類 現(xiàn)狀 1)艾努人 歸為維吾爾族 說艾努語。 2)八甲人 未識別民族 3)穿青人 中國西南地區(qū)60多萬的族群,民族成分未定。 4)僜人 未識別民族 僜人現(xiàn)多住在西藏自治區(qū)南部近麥克馬洪線邊界附近,人口大約2000人。他們積極向中國政府申請重新識別,成為獨立民族,但因為中國結(jié)束民族識別政策以及該人群人數(shù)過少,計劃最終告吹。 5)革家人 歸為苗族,黃平縣稱之為未識別民族 約五、六萬人。人群民族問題未明,他們?nèi)苑e極請求政府承認為獨立民族。 6)格魯人 說嘉絨語,分布在四川阿壩州的馬爾康、黑水、理縣、汶川、金、川、小金等縣,雅安地區(qū)的寶興縣,甘孜州的丹巴縣。使用嘉絨語的人口約11.69萬人。 7)顧羌人 說貴瓊語,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縣的舍聯(lián)、時濟、前溪、麥笨、三合等鄉(xiāng),瀘定縣的長征、烹壩、瀘橋鄉(xiāng)以及雅安地區(qū)寶興縣磽磧鄉(xiāng)的部分村寨,人口約6千人。 8)克木人 未確定族稱 現(xiàn)有二千余人,居住在云南省。 苦聰人 9)土生葡人 歸為葡萄牙后裔居民(《澳門基本法》第42條)是一個由多種族群混合而成的群體,難以分類。土生葡人在中國澳門特區(qū)通常為葡萄牙人或其人于東南亞各地的后裔與澳門當?shù)氐臐h人結(jié)婚后生下來的人群。現(xiàn)時大多數(shù)人只在澳門及東南亞生活。中國澳門特區(qū)政府把土生葡人法律確定為澳門少數(shù)族群,享有法律認證的政治權(quán)利;中國大陸把土生葡人定為未識別民族。土生葡人主要說葡萄牙語,一些人說中文;他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土生葡文,作為自己的語言。 10)莽人 未確定族系 居住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平縣,1985年統(tǒng)計有82戶,568人。 11)摩梭人 云南歸納為納西族,四川歸納為蒙古族 中國唯一一個母系社會為主的人群,人口約數(shù)萬人,民族識別問題未明。部分摩梭人實行走婚制度,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曾經(jīng)被“強迫”一夫一妻。 12)茂族人 說扎貝語。分布在四川甘孜州道孚縣的亞卓鄉(xiāng)、紅頂鄉(xiāng)、仲尼鄉(xiāng)、扎拖鄉(xiāng)、下拖鄉(xiāng)和雅江縣的瓦多鄉(xiāng)、木絨鄉(xiāng),人口約8千人。 13)撣族 部分人被歸納為布依族或壯族,也有人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與壯族及布依族同源,語言可互相溝通。人群分布在中緬邊境附近,通用緬甸語。緬甸的撣族為獨立民族。 14)夏爾巴人 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nèi),部分散居在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山上,民族問題未明。人口大約二千人,通常以登山向?qū)樯?/p> 15)圖瓦人 歸為蒙古族 主要居住在中國新疆阿勒泰喀納斯湖附近。圖瓦人現(xiàn)為蒙古族的分支。 16)布里亞特人 歸為蒙古族 主要居住在中國新疆和內(nèi)蒙古附近。布里亞特人定為蒙古族。 17)馬來人 歸為回族 18)西家人 歸為苗族 19)羿人 未識別民族 有人口約300余人。 20)猶太 有部份被劃為回族,有部份被劃為未識別民族 傳統(tǒng)上被稱為“藍帽回回”,所以被劃為回族的一部份;但實際上,其民族組成與回族無關,盡管猶太人跟回族的組成部份阿拉伯人是兄弟民族。中國的猶太人散居于中國大陸各處,尤其是在黑龍江省和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連接的中俄邊境附近。 21)者來寨人 歸為漢族 居住在甘肅永昌縣境內(nèi)的者來寨,有人口200-400余人。 22)亻革族地域分布、人口結(jié)構(gòu)、主要村寨: 革家約五、六萬人,自稱“哥摩”(革語),革家的分布,主要在黃平、凱里、麻江、關嶺、甕安、福泉、鎮(zhèn)寧、興仁、黔西等地,以重安江兩岸的黃平、凱里最多,黃平縣有2.1萬人,占全國亻革家人口的43.2%.主要居住在重興鄉(xiāng)和附近的重安鎮(zhèn)、黃飄鄉(xiāng)、谷隴鎮(zhèn)、崇仁鄉(xiāng)、新州鎮(zhèn)、浪洞鄉(xiāng)的89個村寨,黃平亻革家第一大寨的是楓香寨有700多戶、3700多余人,第二大寨是塘都寨400多 戶、2000余人。”還有望壩村等。居住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境內(nèi)的有近萬人,主要居住在龍場鎮(zhèn)麻塘一帶,麻塘是最典型的寨子之一,有98戶,450人多人。光緒四年(1879),革家人高貴富、羅廷相、羅文海等20人“勒石定章”立碑于龍場泡木寨,刻有“新寨、干巖、楊家山、老鴉山、華界、洛棉、流水、魚洞、高幫坡、老鷹巖、一碗井、干田、小泡木、杉木坳、馬坪、看牛坪、下院、江禾”18寨和頭人姓名。 作者在網(wǎng)上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成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中華大民族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實際上生活在中國區(qū)域的民族是78個民族,被識別的民族是56個,未被識別的民族是22個。按作者的判斷應該是78個民族,或者更多才對。 通過在在網(wǎng)上、書籍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現(xiàn)在把個人認為的觀點和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共享!作為中國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中國人,中國是怎么來的?哪些人是中國人?這樣才能夠理解中華民族的真正含義。 2011年8月15日黑馬建雄/意志建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轉(zhuǎn)載須注明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