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二維碼的標準與市場
二維碼技術最早在美國誕生,但在移動領域應用最多的是日韓和臺灣地區(qū)。目前全球一、二維碼超過250 種,其中常見的有20
余種。而目前國內二維碼產(chǎn)品大多源自于國外的技術,如美國PDF417碼和日本的QR碼,應用最為廣泛的碼字為QR(Data
Matrix)碼和DM(Quick Response code)碼,它們的比較如表1所示。
國內來說,信息產(chǎn)業(yè)部規(guī)定了三個可遵循的手機二維碼標準:DM 和QR
標準屬國際標準,只有清華紫光的二維碼標準為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成果。其中QR碼在國際主流技術標準上推出了中文漢字的編解碼方式,得到中國移動的認可。QR
碼容量密度為16KB,一般信息量達到2KB以上,可以放1817個漢字、7089個數(shù)字或4200英文字母。在漢字信息處理上,QR碼比其他二維碼的效
率高20%。相對于QR碼,DM碼信息容量小、應用簡單,在漢字的應用種類也比較少。
可以根據(jù)商業(yè)模型和應用特點進行選擇,如主推封閉運營的商業(yè)應用可采用DM碼,若推廣個人應用可使用QR碼。
表1 QR和DM碼的比較

以下是手機二維碼在全球市場的應用概況:
(1)日本:QR碼
QR碼最初由夏浦等日系廠商共同制定,為了方便手機上網(wǎng)而開發(fā)。目前日本市場上已有很成熟的QR手機二維碼市場應
用,QR條形碼在日本得到相當規(guī)模的應用,日本的海報、游覽手冊、傳單、折扣券、電子票證,甚至連樹上都貼著二維碼,成為日本手機用戶登陸網(wǎng)站以及獲得廣
告商品信息的非常便捷的方式。如圖1所示,NTT Docomo推出的手機中將有超過90%具有QR編碼識別功能。
圖1 日本手機二維碼的市場占有率

?。?)韓國:DM碼
在韓國,DM碼則大行其道,最近用戶突破了千萬,也被證明是成功的模式。韓國的鈴聲下載和游戲已成最熱門DM讀碼服務,許多的游戲廠商和內容提供商,每天都會在報紙上刊出不同服務的二維條碼,讓消費者更快去找到使用的內容。
日韓手機二維碼的普及是有特定背景的。在這兩國市場上,都是運營商主導制,甚至用戶交話費運營商就有可能贈送部手機,運營商主推二維碼很快就能形成氣候。
表2 手機二維碼全球發(fā)展概況

(3)歐洲:DM碼
在歐洲,DM碼已在德國、烏克蘭、奧地利、瑞士、意大利等國家應用,尤其是在銷售足球賽門票時廣泛使用手機購買的電子票。而英國也計劃在2010年推出手機二維碼登機牌,乘客不需要機票和登機牌,只需要用手機上的登機二維碼掃描即可。
?。?)中國:QR和DM碼并行
中國目前用手機瀏覽WAP網(wǎng)頁的用戶還很少,手機上網(wǎng)多按照信息流量來收費,通信費都比較昂貴。但中國手機二維碼用戶量在未來幾年將呈現(xiàn)快速增長態(tài)勢,如圖2所示,2007年預計將有超過700萬用戶,到2010年有望達到2.7億人。
圖2 中國手機二維碼用戶數(shù)預測

目前中國移動采用的是矩陣式的QR和DM碼,繼2006年8月初DM碼識別系統(tǒng)正式開通后,中國移動針對個人服務的另一種手機二維條碼QR碼也已測試完畢。中國移動的DM碼和QR碼兩種分別與銀河傳媒和意銳新創(chuàng)公司展開了合作,推廣兩種碼制在各方面的運用。
目前在中國移動的二維碼業(yè)務中,DM碼和QR碼同時存在,這也說明了中國移動并不想冒險馬上做出決定,所以兩種碼
在中國目前來看都有機會。但與此同時,國內對DM條碼的使用處于未經(jīng)授權狀態(tài),一旦專利權利人發(fā)起侵權訴訟,將給整個產(chǎn)業(yè)帶來重大經(jīng)濟損失,所以QR碼在
這一方面更占優(yōu)勢。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