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功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學(xué)生通過學(xué)習(xí)和實踐,理解物理學(xué)中做功的含義。 2.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3.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培養(yǎng)學(xué)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觀察能力。 學(xué)習(xí)重點:對作功的兩個因素的理解,運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學(xué)習(xí)難點:判斷在何種情況下沒有對物體作功。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復(fù)習(xí)舊知識、引入新課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樣?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3.日常生活中的“工”和物理學(xué)里的“功它們的含義有何不同? 二、課堂活動 (一)探究做功的要素 探究實例一 (1)在水平方向上用力推箱子,使箱子運動了一段距離; (2)舉重運動員在豎直方向上將杠鈴舉過頭頂; 問:在這種情況下力對物體作了功嗎?(教師分析說明) 探究實例二 (1)提著一桶水靜止不動; (2)球被踢出去后在草地上自由滾動了一段距離; (3)背著一袋米沿水平方向運動。 以上三種情況,人對物體是否作功,請一一分析。 分析總結(jié):作功需要具備兩個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 想想做做: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1.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2.用手提著木塊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3.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拉動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當(dāng)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4.如圖,拉著木塊沿斜面向上運動,哪些力對木塊做了功? (二)功的計算。 演示與分析比較
2.乙與丙比較,哪種情況下力的成效大? 3.做功的多少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是什么關(guān)系? 小結(jié):可見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1)功的計算式:W=FS (2)力、距離、功的單位:牛、米、焦耳,1焦=1牛?米。1J=1N·m。1焦的物理意義。 (3)物體被舉高時,作用力所做的功可以表示為:W=Gh,G表示物體的重力,h表示物體在豎直高度上通過的距離。 理解功式 ①使用W=Fs,要注意使用國際制單位。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決定,跟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運動無關(guān)。 ③要明確是哪個力(哪個物體)做的功。 ④明確是哪個階段做的功、F與S的同時性。 ⑤S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三、課堂反饋與評價 1.王銘澤同學(xué)提著100N的重物在水平走廊上行走了10m,接著又上了兩層樓,每層樓高3m,求王銘澤同學(xué)在這個過程中共對重物做了多少功。 2.在地面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動重100N的箱子前進了10米,推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