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座系列(詞的兼類與次類)(第16節(jié))
學習要點:全面掌握詞類的切分方法,應用于詞的兼類與次類的分析。了解代表性助詞的用法。
詞的兼類與次類
(一)詞類的次類
我們所說的某類詞的語法特征指的是它的主要語法特征,即足以與其他詞類區(qū)別開來的語法特征,而不是它的全部特征。事實上,同一類詞內(nèi)部還有次類,各有自己的特征。下面以動詞為例加以說明。
動詞以“能用‘不'修飾,經(jīng)常作謂語”等特征與其他詞類相區(qū)別。動詞本身又可再分類。有的動詞能帶賓語,有的動詞不能帶賓語,據(jù)此,我們可以把動詞分為兩類:有賓(及物)動詞和無賓(不及物)動詞。如“吃、姓、當、開始、值得”等能帶賓語,“站崗、蘇醒、完畢”等不能帶賓語。
有賓動詞內(nèi)部在功能上也有差異,有的只能帶一個賓語,有的可以帶雙賓語,據(jù)此,我們又可以把有賓動詞分為兩類:單賓動詞和雙賓動詞。如“擦、造、保衛(wèi)、給以”等只能帶一個賓語;“給、送、借、告訴、問、欠”等可以帶雙賓語。
次類劃分的深淺程度,取決于進一步說明現(xiàn)象、進一步闡述有關(guān)語法規(guī)律的需要。 例如,“種(地)、拔(草)、壟斷(市場)”和“禁止(吸煙)、希望(他來)、渴望(自由)”都是單賓動詞,可是它們有明顯的區(qū)別:前者只能帶名詞性詞語作賓語,后者只能帶非名詞性詞語作賓語。如果要區(qū)別它們不同的語法功能的話,單賓動詞又需要往下分為:名賓動詞(體賓動詞)和非名賓動詞(謂賓動詞)。
詞類次類的劃分可以依據(jù)不同的標準。例如,動詞不但可以依據(jù)語法功能進行分類(見上例),還可以依據(jù)類別意義進行分類。依據(jù)類別意義,動詞至少可以分為如下九個次類:
1、行為動詞:表示行為動作。如“看、洗、睡、飛、飄”等。
2、心理活動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如“愛、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動詞:表示動作開始、進行或停止。如“開始、進行、繼續(xù)、停止”等。
4、使令動詞:表示使令或請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讓、請、請求”等。
5、有無動詞:表示事物的有無。包括“有、沒、沒有”。
6、比似動詞:表示事物間的比似關(guān)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斷動詞:表示對事物的判斷和肯定。只有一個“是”。
還有助動詞(能愿動詞)和趨向動詞,在動詞部分已經(jīng)討論過了,此不贅述。
(二)詞的兼類
詞的分類是以全體詞作對象的,得出的結(jié)果是詞類;歸類是以個別詞作對象的,得出的結(jié)果是詞性。從分類的角度看,各類詞都有自己的特征,類與類之間的區(qū)別是明顯的。從歸類的角度看,有的詞經(jīng)常具備兩類(或兩類以上)詞的語法特征,且詞義有聯(lián)系,這就是詞的兼類。例如:“報告”一詞它能受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修飾(一份報告),能出現(xiàn)在介詞后(把報告交上去),具有名詞的語法特征;它又能受“不”修飾,能帶賓語(不報告這件事),能帶動態(tài)助詞(報告了、報告過)具有動詞的語法特征。因而,“報告”是一個兼類詞,兼屬名詞和動詞兩種詞性。
常見的兼類詞有:
a、動/名兼類:領導、指示、計劃、翻譯、訪問、損失、代表、編輯、工作、報告、聯(lián)系、調(diào)查、決定等。
b、形/動兼類:端正、豐富、明白、團結(jié)、辛苦、密切、熱、緊、充實、低、突出、活躍、活、紅、方便、繁榮、便宜、明確、鞏固等。
c、形/名兼類:理想、精神、經(jīng)濟、道德、矛盾、科學、困難、幸福、標準等。
另外,還有介詞和動詞、介詞和連詞相兼的,前面已作了說明。
兼類詞與同形同音詞:
二者的共同點是:經(jīng)常具備兩類詞的語法特征;不同點是:兼類詞意義上有聯(lián)系,而同音詞意義上沒有聯(lián)系。如“科學”和“老”都經(jīng)常具備兩類詞的語法特征。
“科學”既可以是名詞(學科學),又可以是形容詞(很科學)。“老”既可以是形容詞(老科學家),又可以是副詞(老哭)。但是,“科學”是兼類詞,因為它所兼屬的兩類詞意義上有聯(lián)系,而“老”是同音詞,因為它所兼屬的兩類詞意義上沒有聯(lián)系。又如“打門”的“打”(動詞)和“打今天起”的“打”(介詞)是同音詞,不是兼類詞,兩個“打”在意義上沒有聯(lián)系。
兼類與活用:
二者的共同點是意義上有聯(lián)系,不同點是活用是臨時的,是由于修辭的需要把甲類詞臨時當作乙類詞來用;而兼類是經(jīng)常性的,經(jīng)常具備兩類詞的語法特征。例如:
A、這個連長太“軍閥”了!年紀不大,脾氣可不小。
B、那彈性的胖紳士早在我的空處胖開了他的右半身了。
“軍閥”是名詞臨時活用為形容詞。“胖開”中的“胖”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不屬兼類。
在詞的兼類問題上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僅同音詞不是兼類詞,同形詞也不是兼類詞。例如:
A、背上有一處刀傷
B、背了一捆干柴
C、傳給了子孫萬代
D、給將軍立傳
例A的“背”念去聲,是名詞,例B的“背”念陰平,是動詞。例C的“傳”念陽平,聲母為 ch,是動詞,例D的“傳”念去聲,聲母為zh,是名詞。A與B的“背”C與D的“傳”都只是同形詞。
第二、“兼類詞”是指在甲語境中具備甲類詞語法特點、在乙語境中又具備乙類詞的語法特點,不是指在同一語境中同時具備甲乙兩類詞的某些語法特點。例如:
A、群眾感到很方便/方便了群眾
B、他很同情/同情他/很同情他
例A的“方便”是兼類詞,在前個語境中是形容詞,在后個語境中是動詞。例B中的“同情”不是兼類詞,是心理活動動詞,“同情”在同一語境中既可受“很”修飾,又可帶賓語。例A的“方便”在同一語境中則不能這樣,例如不能說“很方便了群眾”。
第三,不要把句中的某種成分同某個詞類對等起來。例如:
A、他走了。
B、走是可以的。
C、他喜歡走。
例A中的“走”在句中做謂語,例B例C中的“走”在句中分別做主語和賓語。有人認為,既然名詞的語法功能在句子中主要是做主語和賓語,例B例C中的“走”就應該是名詞,因而A、B、C中的“走”應是兼類詞。不能這樣看。因為作主語和賓語并不是名詞獨有的功能,絕大部分動詞也都可以作主語、賓語,而且動詞在作主語和賓語時并沒有喪失動詞的特點,它仍可以受副詞“不”修飾,也可以帶賓語。例如:
D、不走也是可以的。
E、他喜歡走小路。
例D“不走”是主語,“走”受“不”修飾,例E“走小路”是賓語,“小路”是“走”的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