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茶言壺語

 深邃練達 2011-07-17

茶言壺語--品茶,猶如品讀一知已,品人,猶如品嘗一杯茶
                   茶言壺語--品茶,猶如品讀一知已,品人,猶如品嘗一
  品茶與人生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茶的原產(chǎn)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古時人們就對品茶充盈著熟悉和熱愛,對茶賦予了很多的文化。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以品茶為高雅!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載體。

  喝茶是為了解渴、品茶是為了怡情。生活里,有時像在喝茶,是為滿足生存的需要。有時像在品茗,卻是為調(diào)節(jié)心靈的需求。從苦到甜、從濃到淡,其實只是一個過程。酸甜苦澀、波瀾起伏......,具在其中。
  喝茶時通常會覺得第一口很苦、一直喝下去才會品出深藏其中的清香。之所以一直喝下去,僅僅只為忘記第一口的苦澀。品茶要有一個好的心境、人生要有一個好心情。
  品茶,須靜下心來細細把玩品味,才不辜負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
  在未落子之前便已然敲定了整個棋盤輸贏的棋局,就猶如人生游戲!雖然,有些事情,在無聲地展開和淡然的收尾之中,都已注定了生生世世、恩恩怨怨的纏繞。當(dāng)你無法去推斷、詮釋或者解決時,你便只能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纏繞著的緣份了。

  人生猶如品茶。別虛度了此生,錯過了茶香!
泡一杯清茶,細細品味
  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坐在燈下,泡一杯清茶,細細品味,任清香孤傲的茶花在水中輕舞飛揚,仿佛尋找生命的奧秘,未知的命運都早已在冥冥之中融入清茶中。
  飲茶是一種藝術(shù),如和尚飲茶是講究禪,道士飲茶是講究道,學(xué)者飲茶是講究文化,商人飲茶是一種應(yīng)酬,不同的品位道出人生的不同追求。有人喝茶言苦,有人品茶說香。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聞香,香中蘊苦.
  打開飛揚的思緒,抖落積淀的塵埃,小心地翻開心靈最低層的一頁,溫習(xí)全身心的付出,追逐夢想。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小得只裝得下自己,不愿告訴別人自己的心情,也不想了解別人太多,就這樣寧可讓自己孤獨,也讓別人寂寞……
  在生命拐彎處,我飲清茶而不喝咖啡。清茶是恬淡的,散發(fā)著清雅的芳香,如絲如縷的清香縈繞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流連忘返而又欲罷不能。
  與快樂同行,悲傷也會改變。曾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紅塵有愛,這顆火熱的心不變;紅塵有愛,今生的宿命相連。也許,真的有它的道理所在吧。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有過經(jīng)歷的生命才會厚重,才會有承載,不管生活中是喜、是悲,把清茶默默地放在唇間,我們不說傷痛不說累,坦然接受生活給我們的一切,此時的自己才是生命中的花季。我們不再年少輕狂,我們懂得愛、懂得珍惜。明白生命中有許多是我們要努力追求不應(yīng)輕言放棄的。
  暗淡的茶味包含了人生的滄桑,它宛如一只小手,能伸進人的心靈深處,輕輕地撫摸,讓激動平靜,讓思念沉醉,讓煩躁消退,讓人漸漸進入一種境界,這是一種寬容而且大度的境界。
  痛也好,樂也罷,一切的一切都讓它悄悄流到心田,在生命街口任苦味、香味交融。
  清茶的薈萃告訴我,坦然就是快樂。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我平常不怎么喝茶,一來整天忙忙碌碌,有點空閑也沒心思擺弄;二來總覺得茶比較苦,偶爾喝一次,也總是放很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喝茶不能叫喝茶,應(yīng)該是品茶。而品茶,就需要有心情,需要心中有天地,就需要用心、用情細細地品,所以,我總覺得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于我這個算是有點文化的半個知識分子就沒多少瓜葛了。
  真正的品茶,有特有的茶道,比如,用什么質(zhì)地的壺沏什么類型的茶,水要燒到多少度最好,茶要泡多長時間等等,而我對茶道卻一無所知,對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就不敢妄談品茶的學(xué)問了。但,門外漢也有門外漢的理解,雖然不一定合茶道,但能品出點自己的味道,不也是樂事一件嗎。偶爾的品茶,讓我體味到,茶有三個層次,或者說三種境界,第一層是苦,也就是第一遍茶。第二層是香,也就是第二遍茶。第三層是淡,也就是第三遍茶。茶的三個層次,正好詮釋了人生的三層境界。茶要認(rèn)真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人生也要認(rèn)真走過,才能品出生活的味道。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旅途上的溝溝坎坎總讓人覺得活一輩子不容易,人生有太多的磨難和挫折,仿佛人活著就是為了受苦的,這就像喝第一遍茶的感覺,苦。這時,我們應(yīng)該還很年輕。但是,當(dāng)我們經(jīng)歷了,拼搏了,成長了,為了生活,哭過,笑過,酸甜苦辣咸都嘗遍后,我們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就是生活。成功和失敗,歡樂和痛苦,笑容和淚水,順利和挫折,光明和黑暗,共同構(gòu)成了人生天空的色彩。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淚花中跳動的是笑容,失敗中蘊藏的是成功,黑暗中閃耀的是光明。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是美的。這就是第二遍茶的感覺,苦后的香。這時,我們應(yīng)該是人到中年。但是,只有當(dāng)我們經(jīng)歷了一輩子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我們才可能真正地發(fā)現(xiàn)人生的真諦。不是我們成功了多少次,失敗了多少次,有多少歡笑,又有幾多淚水。而是,不管什么境況下,都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認(rèn)認(rèn)真真辦事,快快樂樂生活,老老實實做人。這時,我們才真正體味到,人生就是一杯白開水,好像沒有味道,但卻包容了一切味道;好像非常平淡,但卻溶解著所有波瀾。這就是第三遍茶的感覺,香后的淡。這時,我們應(yīng)該處于人生的反芻階段了。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可以像人生一樣品,人生卻不能像品茶一樣過。因為,人生百年,一杯茶的功夫,倏忽已逝。

  

  
品茶,有如品讀一知已,品讀一篇深邃的文章

  茶,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喜歡上喝茶,是在幾年前,也是我愛上你之后每天的必修課,那時只是或濃或淡地喝一些,還談不上品茶,更談不上品出其中滋味,只是在喝茶中尋找那種天涯共此時的美麗,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把這樣的思念之情稱之為美麗,我卻這樣認(rèn)為。對茶的喜愛就象愛上一個人那樣,朝思暮想。而他喜茶,甚喜苦,不用嘗就知那苦澀,尤為不解。漸漸地,無論是白天和夜晚,就象是對他的思慕,總是習(xí)慣地沏一杯清茶,迷醉在茶香中,在思念中,也在品茶的過程中尋找那份澀澀的清苦而帶來的無窮的回味,更是在回味中去感受那種心靈相惜的默契。漸漸的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懷念,懂得了那份在深邃平靜中流露出的熱情和真實,這份在思念中升華了的情感,你不知,可我知,茶知。無數(shù)個這樣的日子,就這樣淡淡的離去,任時光飛逝,事事變遷,離開的只是腳步,唯有不變的是停留在我心里的你。

  杯水如名淡,雅興自然濃。細細觀去那一彎彎的碧綠,或清新高雅,或芬芳馥郁。香飄屋內(nèi)外,味醇一杯中。端起茶杯,輕吹杯口,水面輕波微浮,茶葉沉沉浮浮,聚聚聚散散,忽而簇擁,時而分離,象是幽雅的輕舞,又象是對命運的抗橫,慢慢飲嗜,淺淺的苦澀在唇間蕩漾,輕輕咽下,甘醇爽口,茶香浸入肺腑蕩滌一切沉埃,洗去浮躁,沉淀思想,純凈心靈,真可謂飲一盞新綠,染滿身清香。品出一份寧靜,一份淡雅,一份激情,一份浪漫。

  觀一杯清茶,猶如人的一生。輕輕搖動手中的茶杯,那淡綠色的茶葉或曲或卷宛如云云眾生,沉浮與凡事間,喜怒哀樂呈現(xiàn)其中。如剛沖泡時的翻滾沸騰到葉沉杯靜,不正如我們在凡事中漂浮掙扎到年事漸長,閱歷漸豐嗎。如靜臥杯底的茶葉,沉穩(wěn)中報以微笑,寵辱不驚,淡泊飄逸。因此,在生活中與其用人生本苦來麻木我們生命的觸角,倒不如用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好好的珍惜、接納并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

  以品茶的心得去品味人生,會發(fā)現(xiàn)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茶,種類繁多;人生,也豐富多彩。茶,有優(yōu)劣之分;人生,有艷陽天和陰暗天之別。茶,先苦后甘;人生,需經(jīng)歷風(fēng)雨,方可見彩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詩人對人生的感悟,那貌似柔弱的枝條,在寒風(fēng)中綻放出如此燦爛的花朵,是對生命的執(zhí)著與熱愛。植物尚且如此,做人何敢輕言放棄。而做人,如果做到有一定深度”——在最初接觸時,只給人一點淡淡的印象,深交以后才能完全體會出其內(nèi)涵,也許,才真正叫做成熟,也只有成熟的人,才是完美的,如你。

  茶是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瑰寶,而你,則是上天贈予我的厚禮。因為有你,我的生命才變得靈動,充滿了陽光的奔放;因為有你,我的生命才變得豐富,充滿了詩意的浪漫;因為有你,我才變得如此執(zhí)著,不輕言放棄;也因為有你,我才有了品茶的經(jīng)歷,愛一個人的幸福。

  

  
人與茶一樣,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品茶一般來說要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選擇清靜淡雅之處,最好是蔭萠之下、花園之中、書房之內(nèi)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欲的人。所謂清心寡欲就是性情隨和心地善良,不用心機,清淡處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為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中,配上這樣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來,才能于品茶中得到樂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悅鼻,頓覺神清氣爽。細啜慢飲,回味無窮。博古論今,談天說地,憂煩盡去。吟詩作畫,聽琴對弈,雅趣橫生。

  可以肯定的說內(nèi)心趨于浮燥的人是不會去品茶的。他們受不了這種寂寞,也沒有這份耐心和細心,便無法領(lǐng)略這清雅的樂趣。他們喜歡的是酒桌上的喧囂和牌桌上的爭斗。如果他們?nèi)テ凡枇?,十之八九也是迫于無奈的應(yīng)酬。較之于茶,他們比較喜歡的是煙和酒。那些玩意有較強的刺激感,符合他們的心里需求。當(dāng)然他們也需要茶,但那是用來解渴、用來牛飲的,而絕不是用來品的?;ㄉ蠋装僭I條煙,上千元買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錢買茶,他們是舍不得的。話又說回來,即使好茶到了他們的手上,也只是體現(xiàn)了茶的商品價值,卻難以體現(xiàn)其使用價值。

  品茶對泡茶的器皿和水質(zhì)的要求也比較嚴(yán)格。《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妙玉用貯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來泡茶,招待貴客黛玉、寶釵和寶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質(zhì)的古玩珍寶。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上說到泡茶用水時,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之說。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論。水和器是茶的幫襯,沒有這種幫襯,再好的茶也難品出什么好味來。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條件是不行的,還要有相應(yīng)的外部環(huán)境,才能如魚得水,發(fā)揮自如。就我們的國情而言,一個人要想成功以下條件好像必不可少,即:才貌、機遇、位置、人緣。這里面,人緣似乎還要擺在首位。為什么?不必細說,大家一定都知道的。

  茶有六大類,即綠茶、紅茶、黃茶、青茶、白茶、黑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質(zhì)特點。綠茶香醇,紅茶鮮爽、黃茶醇厚、青茶馥郁、白茶清亮、黑茶爽口。各具特色。但不管是什么茶,品茶一般要從色澤、香氣、滋味和形狀四個方面來品。比如綠茶,一般來說要求色綠、香郁、味醇、形美??雌饋聿硼B(yǎng)眼,喝起來才上口。有一個方面欠缺就不能算好茶,其檔次就要大打折扣。

  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經(jīng)驗的人,能從一個人的氣質(zhì)、談吐,愛好和行為上分辨出這個人的檔次。比如說出口惡言惡語的人,至少說明他缺少修養(yǎng)。就像做紅茶發(fā)酵沒有發(fā)好一樣,做出的茶必然是紅不紅,綠不綠的?;蛘甙l(fā)黑發(fā)臭的也有。

  茶有優(yōu)劣。喝好的茶是一種享受,喝不好的茶簡直是受罪。有時去別人家做客,主人熱情的泡上一杯茶來。不經(jīng)意間喝上一口,一股陳味、輕微的霉味、其它東西的串味直撲肺腑,真是難受。含在口里,進不得,出不得甚是尷尬。

  與人相交也有類似的感覺。交上一個好朋友,一個知已,總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與正直的人打交道,心里也很受用。尚或不慎結(jié)識了一個不好的人,那也是件煩人的事。對于那些奸惡之人,人們往往是要避而遠之的。

  像愛抽煙、愛喝酒一樣,愛茶的人也有不少。其愛法和喝法也各不相同,大可不必強求一致。但是學(xué)學(xué)品茶,于品茶中品出知識,品出韻味,品出快樂。最好是于品茶中交上幾個豁達大度,性情平和的朋友。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品茗談道,議論人生

  清明節(jié)后一日,幾個文友相約于.”水清木華茶莊,品茗談道,議論人生。

  對于我這個大海碗喝慣了冷水的過來人說,提起茶道,幾乎是個白癡。

  許多人對我都曾有過誤解,常以名茶相贈。他們?nèi)f沒有想到,我是不喝,老婆是亂扔亂送。

  去年七夕,我應(yīng)邀參加湖北武漢的姻緣大會。走之前,我想給那里的文友帶些茶葉。老婆卻大罵:你不想要的東西人家就想要嗎?你給人家增加什么負擔(dān)。我考慮再三,最后決定還是茶,只不過是武安特產(chǎn)的長壽茶。誰知道到了武漢后,文友只怪我長壽茶帶的太少。還拿出普洱”“鐵觀音”“苦丁等讓我品嘗,并一邊給我講著沏茶泡茶品茶等許多茶道甚或藥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覺得茶好喝,而且很有學(xué)問,諸如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等。

  回后,我將殘留的的好茶又重新珍藏,準(zhǔn)備自己慢慢享用。武漢的文友電話質(zhì)問:你不是要清倉處理給我茶葉嗎?為什么還不寄?我回答說:你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不該讓我懂得了茶。

  這一次到武安.”水清木華茶莊品茶,體會更深了。小苦丁泡茶后果然是青山綠水,品著品著就有了感覺。一個女同志多次向我示意想要。我沒吭,她最終還是厚著臉皮自己要了。

  普洱泡茶后殘陽般的血紅,品一品先苦后香,真如人生苦盡甜來。

  茶莊主,這個厚道的中年人,提起茶來侃侃而談。他懂得真多,讓我們都望塵莫及。從他的描繪中,我們眼前再現(xiàn)出當(dāng)年馬幫販運茶葉的艱辛。茶葉發(fā)酵的傳奇,原來是長期運送過程中的意外發(fā)現(xiàn)。所以有人總結(jié)說,普洱是能喝的古董,越陳越好。

  其保健和藥理作用更是驚人:清人趙學(xué)敏本草鋼目拾遺云: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隨著現(xiàn)代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致癌因子無處不在,現(xiàn)代人可說是身處在癌癥陰影中,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經(jīng)云南昆明醫(yī)學(xué)院腫瘤研究所證實,并在1991年亞太地區(qū)國際腫瘤學(xué)術(shù)會議上獲得舉世認(rèn)可。

  好家伙!果真如此,神了!對于開始注重健康的中老年人,它太誘惑了。由此,我聯(lián)想到一次專家講座,3000多元一箱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竟然是茶、三七、山楂。怪不得神農(nóng)嘗百草,身中七十二毒,飲茗解之,真是名副其實。

  在喝到云南的滇紅茶時,別人說話,我沒吭。我在品茶。這是二泡后的茶,我感覺舌根微辣,兩耳發(fā)熱。問那個女的,她說,你看我,臉都紅了。這是我第二次品茶,并且品出了味道。我因此悟出:人生如品茶,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說起人生,我們不禁又討論起茶道來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rèn)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xué)習(xí)禮法,是很受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dāng)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dāng)深刻的認(rèn)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rèn)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武夷山茶癡林治先生認(rèn)為和、靜、怡、真應(yīng)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是中國這茶道哲學(xué)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修習(xí)的方法。是中國茶道修習(xí)的心靈感受。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期間,有文友講了一個故事:有個老干部卸任后,在路上遇到了過去給他開車的司機。司機沒和他打招呼一扭臉走了。就因為這個,老干部一氣之下,沒過多久就死了。我當(dāng)時就說,他如果來和我們一塊品茶,或許死不了。品茶能使人克服浮躁,品茶能使人淡泊名利,品茶能使人先知禍福。臺上時,要想到下臺時;輝煌時,要想到頹廢時。成功時要夾起尾巴做人,失敗時要挺起胸膛走路。這是我從品茶中悟出的道理。臺灣中華茶藝協(xié)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清、敬、怡、真。

  

  清潔、清廉、清靜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jǐn)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tài)度應(yīng)專誠一意,其顯現(xiàn)于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tài),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于一體。

  

  據(jù)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字含意廣博。調(diào)和之意味,在于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于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fā)生活情趣,培養(yǎng)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于形,怡悅的精神,在于不矯飾自負,處身于溫和之中,養(yǎng)成謙恭之行為。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jié)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xué)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fā)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基于品茶的多種好處,我們又對茶莊主提出一個設(shè)想:除了多設(shè)茶座外,再注入一些文化的內(nèi)涵,比如把我們當(dāng)?shù)匚娜撕凸に嚰业鹊臅ɡL畫根雕奇石剪紙窗花甚至用雪糕棒做成的大塔城樓等一并在這里展覽,讓來這里的人一邊欣賞文化,一邊品嘗茶葉,既健康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還純潔了心靈,那將是多么高雅和諧的好事情啊。

  人生如品茶,酸甜和苦辣,參透四字經(jīng),長壽且豁達。且以此詩做結(jié),望人們向茶靠攏,向文化牢籠,正確面對人生,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生活的質(zhì)量。

  

  
人生淡淡,茶水清清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濾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艷同窟熱鬧后的落寞。

  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慵懶的陽光。獨自坐在房間里,沏上一杯茶,看著茶葉的翻滾,心中浮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滾燙以后才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jīng)磨煉后才能坦然。

  無論是誰,如果經(jīng)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只怕是品不到人生的好茶。平日歷經(jīng)過了人情冷暖,就像那滾燙后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來作為唯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溫暖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nèi)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表情。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如癡如醉,不勝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nèi)融融的爐火,悠閑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哉!

  如是,愛喝茶。說行隨心性也好,說附庸風(fēng)雅也罷,至今仍不敢稱而只稱,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到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在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欞,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里,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憂憂郁郁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含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后,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愿醒來。

  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在苦澀與清香中,慢慢感悟出人生亦如茶。

  

  
品茶,重在意境茶如人生,句短味長

  品茶,重在意境。以鑒別茶之香、味、形、色,謂之品。品者,細啜緩咽,注重精神享受。唐代詩人盧仝寄新茶詩堪稱千古絕唱。

  人在旅途,品茶亦為人生一大樂事。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南方的茶館,不光可以吃茶,還有醬瓜、小吃相佐,四小碟的花生、腌菜莧、煮大豆及醬菜一一擺上桌。游人在外,偷得浮生半日閑,茶館聊可一坐,享受愜意與閑情。小巧精致的紫砂茶具,再加絲絲古琴、幽幽茶香,心如湖水般寧靜,只有漣漪,沒有激蕩。

  品過南方的阿婆茶,滋味濃釅勝過紅茶,色碧綠醇賽過綠茶。古鎮(zhèn)小樓為清瓦明磚,遠眺河港里來來往往的小舟,慢品阿婆茶,再加上吃瓜與豆的閑情逸致,便沉醉于江南小鎮(zhèn)的茶文化了。尋古探幽的誘惑,擋不住阿婆茶的誘惑。此茶淳樸、淡泊、典雅,一如江南古鎮(zhèn)里那一位位淡泊淳樸的老阿婆。

  品鐵觀音,那琥珀色的茶湯,入口清香甘洌,留在舌尖的茶韻,散布四肢百骸,通體舒泰,至今回味無窮。

  情重寄觀音,茶夢醒不來。芳蹤韻路,藏于綠林中,滿布山水間,但欲解夢語,應(yīng)寄有夢人。有了夢,便可與觀音茶對話。獨坐也和怡,再坐可潸然。無端無心計時,眉頭心頭交茶事。觀湖上云來雨驟,問君家何處?抬眼望,高山云霧起處。

  普洱茶湯紅酒般晶瑩剔透,便疑是玫瑰花瓣浸出的瓊漿玉液。輕啜,韻味綿軟悠長,淡淡的陳香伴以柔滑之感,沁人心脾,其香醇甘美,使兩頰生津,怕品茗者要陶陶然醉意朦朧了。

  茶如人生,句短味長。普洱陳香愈濃愈醇,其味悠長耐尋,其質(zhì)甘滑醇厚順柔。品茶性情,因人而別,心境不同,大概茶的口感也不盡相同了。

  最難忘西湖一品。尋得西湖風(fēng)光中最存意境處,春天時燦爛繁花,冬日里曲情寫意,水天樓榭錯落映襯,伴隨古蝶斜陽的步影小意與幽雅寧靜,這樣的古意,讓人心動。在草木春深的清晨里或細雨霏霏的晚霽下,品茗中聽取花落聲音,可謂一人致幽二人致勝。

  茶中聚風(fēng)云,點點駐真氣。水木清華,佳茗無語,上善無言。如若古琴悠然飄來,茶品無歌也悠揚了。啜引當(dāng)有思,此時之思之想信馬由韁,縱橫馳騁,也便對人生生發(fā)許多的感喟。

  品茶,啜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份情調(diào)。幾枚盈綠,一身春色,在水中觀其上下沉浮,感悟人生榮辱。在沉沉浮浮的人生歷程,選擇清淡與超然、簡單而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則需一種境界。

  擎一盞清茶,任絲絲幽香沖淡了浮塵,沉淀了思緒。憩坐都市寧靜清雅一角,柔和的音樂若有似無。其實生活本就如此簡單,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緒,其實,太多的愁緒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寂寞時,恬恬然醉心于一盞綠茶,潔性不可污的綠茶,其品位如散文;而清奇非流俗的散文,則是色香味俱佳的清茶了。

  茶之歲月,壺里春秋,云卷云舒,演示著從容不迫、不驚不詫、不癲不狂,從而又澤蕩心靈,超塵拔俗。茶事是事,事到無心皆可樂;茗品須品,人非有品不能閑。

  品茶,品好茶,人生不亦快哉!

  

  
人生如茶

  說到品茶,品好茶,會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紅樓夢》里妙玉的三杯論。它出自這部文學(xué)巨著的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筆下的妙女士是以杯數(shù)來區(qū)分喝茶的雅俗,一杯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我以為,品茶之中所有體味到的感受,最為貼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種淡淡的滋味。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而乏味,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窮困及逸樂,因一切甘甜已經(jīng)遍嘗,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就會像漿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滿山珍海味,也不會有任何胃口。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又與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澀,才能醒腦提神。

  唐代的劉貞德曾經(jīng)總結(jié)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tài)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會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茶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jié)合,以茶藝表現(xiàn)人文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

  茶道的本質(zhì)是和,大道至簡,燒水煎茶,無非是道,飲茶即道。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隨心所欲,不必拘泥于程序、禮法、規(guī)則;貴在樸素、簡單,注意力集中,心到、眼到、手到。以真實心境寄情山水,以真摯情懷融入自然造化,在茶香、茶色、茶味中陶醉、品味、頓悟、修行。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許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品茶的快樂和樂趣如生命藝術(shù)

  飲茶,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覺乏味。如果窮極逸樂,一切甘甜皆因已經(jīng)遍嘗,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就像漿酒霍肉之徒,盡管眼前堆滿山珍海味,也不會有任何胃口。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紅塵滾滾,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又與品茶何其相似。

  品茶如品人生,我發(fā)覺不少茶聯(lián)也是勸人悟道,讓人看淡名利,崇尚恬靜的。如湖南名勝紫霞峒小涼亭內(nèi)的一聯(lián):紫氣玉碗盛含仙掌露;霞光金芽微帶碧泉珠。給人淡雅清遠的品味。

  廣東珠海南山山徑的茶亭也懸掛一副茶聯(lián):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則于言簡意賅中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聯(lián)更是別致有趣: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全聯(lián)上下縱橫,談古論今,樸實幽默,令人撫掌叫絕,使人有所啟悟。

  唐代劉貞德曾總結(jié)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山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jīng)不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tài)度。

  個人認(rèn)為;一個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對生活有感悟;對生活有感悟,自然對情感有真誠;對情感有真誠,對生命自然會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正如此,我才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人有萬象,茶有千面。茶可以分三六九等,人也是如此,這是品質(zhì)決定的,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真正的好茶經(jīng)得起沸騰熱水的考驗,真正有品質(zhì)的人同樣也要能承受塵世的侵蝕,眼明心清,始終保持著天賦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氣四溢,乍看上去平實無奇,若想分辨其優(yōu)劣,還得需用心去品。正如三毛說茶的一句話: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fēng)。若以此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人,滋味又豈止三道

  品茶之余,為茶所思,為茶所想。茶,不求酒的濃烈,卻也不甘于水的平淡,它與世無爭,自始自終保持著清香溢人和甘甜的本色,如果做人也同茶那樣,或許算是完美吧。

  品茶如同交友,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清香,才能品出感覺,才能品出默契,才能品出友情。茶雖清雅,卻能給與溫暖,這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或許有人會說,以茶來形容人,是否有點矯做甚至有點嘩眾取寵。世上盡管愛茶、品茶者人很多,但遺憾的是他們喝出了茶的味道,也感悟出一些人生的意味,卻沒能把茶的品質(zhì)滲透到自己的血液里。這也許就是一種悲哀吧。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茶入水便如人入世,生死之間從此有了說不完的故事。

  人生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為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人間;人也不必因為融入社會不被人關(guān)注而沮喪,當(dāng)你成就了他人,幫助了社會,貢獻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還要在意什么呢?茶樹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樹常青。

  茶葉的價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為茶水。多好的茶葉,無論是西子湖畔的龍井,還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絕壁的大紅袍,還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鐵觀音,如果不溶于水,不為人所品、所嘗、所飲,對于茶而言又有何用?

  作為一個人,學(xué)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于社會,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如果一味去追求生前的功名顯赫,富貴利祿,并為此窮盡一生,豈不是難有生活的快樂了?

  古人云:以有涯追無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淺嘗甘美,余味無窮。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與品茶是何其相似。

  唐代劉貞亮曾經(jīng)總結(jié)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

  由此可見,茶在中國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tài)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充滿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茶不濃不淡最好,濃到不苦淡到不簿也行。同樣的茶,十個人會泡出十種味。雖然只是些微差別,但那正是不同風(fēng)格。茶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的最大特點是變化。茶之奇妙,在于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捕捉茶最佳變化的過程中,心在不知不覺的恢復(fù)本能,這就是茶道的奧秘。凡有利于心,皆可謂之道。喝自然的茶,明自己的心。

  心靜身安,圍坐在小桌前煮茶喝。茶忍受煎熬升華成湯,最徹底的奉獻成就最高的價值。茶不煮如鋼不煉,怎能與醍醐甘露抗衡呢?古法之妙,用過方知。你一句贊語,我一份感激,都是茶的至高榮譽。深感天地之造化,茶之美妙,漸漸入道。

  如果喝茶無感無思無悟,那么就是在喝水。敬萬物如生命,才不愧為萬物之靈。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智慧越大越徹知萬物。反復(fù)琢磨,印證一二句茶經(jīng)。不明昔時茶,不知今日人,茶道難續(xù)。茶貴人賤,離道甚遠。

  杯中的茶水,是茶人的一份心意。茶美境美不如人美,人美在形更在心。借茶傳心以花示意,自然已具萬美,只需善用而已。茶洗去塵污,使心思純樸。茶道不厭其煩,以堅茶人之心,過后知大道至簡。喝茶只是喝茶,真功夫在茶外,在心內(nèi)。

  茶有滋味,有香味,有韻味。徹底釋放茶的底蘊,唯有煮茶。何時興煮茶,何時茶道興。泡茶如山坡,煮茶如山峰。茶之至高感人至深,仿佛品出幾世輪回。無不盛贊茶煮出來的韻味,好象醍醐甘露,心被徹底征服。好茶加上好法,才能留住人和心。

  煮陳年藏茶,清亮如泉,甘甜似糖,感受到雪域高原的純凈圣潔。之前泡過更好的藏茶喝,因為沒有泡出底蘊而被忽略。真愛茶就煮茶吧,其實喝茶是跟茶訣別??!看著桌上的插花,雖然美麗也很殘忍。失去身體的花容不忍多看,心靜感應(yīng)萬物都是生命。人類在大自然面前越謙卑,才越偉大。只有我們擺正位置,才能真正成為萬物之靈。

  茶可試水,試人,試心。聽說三千年的老茶樹,喝一口就會起一身雞皮疙瘩。確實太珍稀,不該再用來滿足口腹之欲。三千年茶樹值得敬畏,五千年歷史更應(yīng)該尊重。沒有兩棵相同的茶樹,沒有兩片相同們茶葉。用心品茶,領(lǐng)悟自然造化之道。

  茶藝茶道都是由心而發(fā),只是藝有形而道無形。茶藝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與其繁瑣不如簡練,與其勉強不如自然,與其濃妝不如素面。沒有形神合一,千萬不要上臺表演。茶水的流動可以表演,心靈的變化怎樣體現(xiàn)。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春茶美如春花,最美麗也最易失。藏著記憶走過四季,待到明春再品春茶。在大河邊喝茶,河水枯干見底,河底如人腳底。一只白鷺呆呆的站在淤泥里,它們的到來曾經(jīng)以為重歸自然,現(xiàn)在看來只是回光返照。河水泛濫還可以逃離,沒有河水了,逃都逃不掉了。喝水都沒有了,更別說喝茶。無窮的欲望,使我們失去了有限的資源。欲望的盡頭不是幸福,而是毀滅。珍惜茶,更應(yīng)珍惜水。不要注重末節(jié),更不要忽視根本。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與愿違。天道為公,大地?zé)o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問題,并沒有得到真?zhèn)?。摻茶倒水脫離不開生活環(huán)境,參憚悟道也脫離不開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樣無窮盡,人象杯一樣有極限。悟到道的無限,其實只是達到自身的極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徹底奉獻,飲茶也要與人分享。所謂修養(yǎng),就是為別人著想。

  花美在自然的色,茶美在自然的味。欣賞自然,如同贊美母親,一體相連。夜晚,萬家燈火,人們都在屋里看電視。我坐在朋友家的露臺上,喝茶聊天,仰望月亮的笑臉,星星的璀璨。一陣陣清風(fēng)送來涼爽,也使烏云卷走了天上的美景。在城市,自然的名字叫奢侈。

  炎炎夏日,一壺涼茶好象裝入體內(nèi)的空調(diào)。天越來越熱,地越來越干,人越來越急,一杯茶能解決什么問題?涼茶一杯接一杯的豪飲,人越來越清醒。人為的災(zāi)難,只有自然的恩賜才能挽救。江河比錢財更加寶貴,茶葉比時裝更有品味。人心千變?nèi)f化,茶心始終如一。喝著至真的茶,捫心自問,自己假不假?茶是大自然最樸素的藝術(shù)品,只要還有一點真心,人都會有感應(yīng)。茶是試真心的圣水,多多的喝吧!

  身體象碳,精神象灰,茶不能使人起死回生。一杯茶似一口井,水源在心。張開嘴茶水才會流進體內(nèi),打開心茶性才能滲入靈魂。生命完全開放與自然徹底交流,茶把好的洗凈,壞的沖走。小小的一杯茶,能夠運行大大的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不要小看了茶,更不要小看了自己。

  

  
茶色女人

  從來佳茗似佳人。

  我是個愛茶的人,在茶鄉(xiāng)浸泡了二十幾年,不曾深究,對茶文化的了解還停留在字面上。閑情閑字閑工夫,企圖喝出優(yōu)雅,閑來寫點小女人的文字,那么,這樣的日子就很滋潤,很滿足了。當(dāng)自己老成孩子的那一天,若能持煉成茶色女子,無論遇到什么,不計較,無驚無喜,一杯釋懷,也就足夠了。

  見到她后,我才明白,世間的華美,都深藏在微笑里。

  閑時,逛到一家茶莊,名字叫茶緣,茶莊的主人是一位40開外的龔姓阿姨,皮膚出奇的好,說到保養(yǎng),她說,如果說單單喝茶喝出好容顏,那是騙人的。心態(tài)好,休息足,湯水夠,也就差不多了。

  圣人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女人總是以一個難猜的謎穿插在世界里。眼前的她,讓我想到了茶色女人這個詞。無關(guān)相貌身材,無關(guān)學(xué)歷心智,只是一種心態(tài),等閑靜坐,或則信風(fēng)月,不惑,或則敬神明,不迷,把一切簡單化,流水一樣的從容,慧心做茶點,溫柔是水,十指余香。不是千嬌百媚,不是駿馬持鞭,也不是落筆驚風(fēng),更不是僅僅挽起袖口,熟女紅習(xí)烹調(diào)的相夫教子。她是那種無論乾坤怎么轉(zhuǎn),永遠都能淺笑微吟,倚樓起簫,風(fēng)起聽風(fēng),風(fēng)落聽心情,談笑有鴻儒,有白丁的女人。

  龔阿姨說,喝茶的女子喝的是氣質(zhì),純東方的。

  跟她閑聊,從花茶到茶道,到心態(tài),到人生,勝讀十年書。她杯子里盛的,分明是人生。

  凡塵外,百花深處,如此佳人,甚喜。

  淡雅,厚重,古樸,是我印象中茶莊的擺設(shè)。

  不然,茶莊正中擺了一個樹樁做成的大桌子,古味盡出,墻上掛著一副字的草書,筆鋒飄逸卻不失犀利。

  為我一一指出花茶的種類,功效。她說,女為悅己者容,只是世界變數(shù)太大,所以要盡量做到,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戀茶的女子,苦盡甘來。悲喜不亂,寵辱難驚,不是看穿,只是看淡,受的也就輕了,不急不躁,任山長水闊,世俗的紛擾都捏成手中一杯清茶,換盞低唱,離歌也好,歡歌也好,有的是平靜心,看茶色漸淺,順著水,茶色一點點淡下去了,身渡煩瑣外,以過往的心看世間的過往。

  微笑是最好的化妝品,這話沒錯。

  閑聊中,她給我最深的印象是那一臉的微笑。她說,人的一輩子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交朋友跟學(xué)東西,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是別人想幫都幫不了的。

  嗯,只有天生的懶女人,沒有天生的丑女人,這話讓我想做一個懶于梳妝的女子的想法偏離軌道。

  眼前的她并不漂亮,將近徐娘,但舉手投足都散發(fā)出一種悅目的味道,也許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癡茶的女人,不是等時間,而是創(chuàng)造時間,無論多忙,有煩,都有辦法抽出時間靜坐片刻,品茶,品事,品人,品年華,天塌了當(dāng)被子蓋。

  我說,你可以寫寫美容心得出書了。

  她笑得很開心,扶了扶眼鏡說,會的,現(xiàn)在還沒到那個境界。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nèi)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細品生活的女人才是知性女人,美在于氣質(zhì),吐氣如蘭,眼如絲。

  龔樂曲,她的名字,這本身已經(jīng)是一道茶點了,玲瓏心,雅致情。

  養(yǎng)顏,其實主要是養(yǎng)神,養(yǎng)心態(tài)。像她的名片上寫著:一盞茶品人生沉浮,平凡心看大千世界。

  我拿起桌上攤開的一本書,叫《佛悅花草茶香》。

  她說,閑來無事,看風(fēng)亂翻書呢。不過,這書確實不錯,看后心會慢慢變靜,不易浮躁。

  佛、花、草、茶、香,我想起了《紅樓夢》,里邊的茶文化也足以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部分。

  自古有言,紅顏禍水,形形色色的女子,零零散散,行走于廚房與廳堂中,應(yīng)酬著,迎合著別人的喜惡。對立的就剩下香了,擰干了,剩下萬紅同悲的別樣淚河,看不到幸福的出口。

  茶與酒對立,醒酒,亦喜亦怒,似癡似嗔,只是一念間,看花前,望月下,兩袖清冷,在瀟湘竹的搖曳下,飄渺像煙,一個黛玉,一個妙玉,都是指下如花的女子,在所有女子中最為清幽,清水煮字,風(fēng)在翻書,只是古時,幸福的女子不寫字,所以,她們都是以悲傷終結(jié)。

  茶是一段緣的開始,禪是一段劫的結(jié)束。茶禪本一味,亦即亦離,品茶與參禪,講的都是修心,靜,清,閑,明心見性,不重結(jié)果,看的是歷程,隨環(huán)境隨心情而定,所謂的修行在個人也差不多這樣吧,領(lǐng)悟就在拐彎處,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龔阿姨說,茶葉要選好,像心態(tài),而水便是生活了,無論水質(zhì)跟茶葉多好,好喝與否,重在對待的心情。

  聽到這,我想起了妙玉,吃茶都要講究杯子,講究水質(zhì),取于梅花上收溶化的雪。雅潔,完美得一塵不染,那么她喝茶的心情卻是如何?行走在塵世邊緣,放不開,所以,無處度禪聲。

  茶色女子,放得開,把世間的浮躁都在茶水中過濾,怡然自得,偷得浮生半日閑,像壺中的茶葉,伸伸身子,慢慢舒展開來,釋放。把盞輕笑,順手間倒出一個美麗的故事,哪怕是荒唐的,哪怕只有一個眼神,一顰一笑,就足夠回味一世。

  茶莊一行,不得不說上了一堂課,買的不僅僅是花,帶回的是花仙子的心態(tài),收獲良多。細思量,有道是茶禪一味,很多東西都得慢慢揣度了,在悟,不在言傳。

  總在想,如今,茶類分化成各式各樣的點綴了。在某種特定的場合,迎合著某種身份,上午茶,下午茶,還有晚茶,在觥酬交錯中,失卻了那份靜寂的心情。誰人能屏息靜坐,聽泉煮茶,羽化成仙了?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著她,那個茶色的女子,就此衍生出的感覺也逐漸散開。

  茶色女子,閑不在多,有茶就行。

  

  
在茶肆中品茶

  茶肆,我走進玻璃門的時候,心中還在猶疑:要不要進去?女老板已經(jīng)拉開門笑臉迎上來。她不問我買什么茶葉,而是招呼我:請進,請座,喝杯茶。

  碩大的根雕型的木桌、木凳,在小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方,很容易令我想起當(dāng)年盧仙翁飲七碗茶詠七碗茶詩時是不是也憑這樣的幾。木桌上有一套白瓷的茶具和一把電茶壺。壺中沸騰的水彌漫成氤氳的濕氣。

  我告訴她:我要買鐵觀音。她像似沒有聽清,根本不回答我的詢問,只是一味地請我就座。她不似茶道藝女那般雍容、年輕、漂亮;也沒有茶道藝女的爾雅、溫琬、悠然。她是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極普通的女商販,中年,無飾無華,語中帶著魯腔。

  她已拎起小茶壺,雙手并用,嫻熟地沖洗茶碗、茶杯、洗茶、泡茶、斟茶,用一個竹鑷,將小茶杯送到我面前,說:你嘗嘗這味兒。我欣賞她利落的節(jié)奏,看得出她是個性格很爽快的女人。杯中茶水橙黃清亮爽目,這茶色不錯!我出口贊道,舉杯,才吻唇邊,一股濃濃的香味兒已沖進肺腑,緩緩喝下,香味兒還在。我一連喝了三杯,雖沒有盧仙翁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的境界,卻已滌去一天的勞累、疲乏和冬日的寒冷,心中已愉悅至極,點頭品道:不錯。

  她淺淺一笑,將碗中茶葉倒掉,又換上一種高品級的鐵觀音,仍似前般,在我欣賞的目光中,已將一杯新茶送到我面前。我端至唇前,味兒淡淡的,不似先前那種濃香味兒舒服,自然搖頭道:這個味兒淡。她仍是一笑。

  應(yīng)我的要求,她再換一種低品級的鐵觀音,如法炮制,只是那茶葉放的太多,我要求她:少放點兒,太浪費!她笑道:按理是應(yīng)該放幾粒的,可是我們山東人拿不出手。這杯茶,我?guī)缀跗凡怀鲇腥魏蜗阄秲?,由衷地說:我喜歡第一種茶。她露出開心的笑容,爽朗地說:我知道了,你喜歡濃香型的。

  以前買茶葉從來都是聞茶稱茶交錢,這回可享受到上帝的待遇了。我乘勢兒又品嘗了她肆中的碧螺春、銀針、隴南龍井,都不如鐵觀音。第一次品出的相味兒鼻前口中腑中繞著醞著縈懷不散。女老板這才說了一句世故的話:鐵觀音就是這樣霸道,你喝慣了,就不會接受其他的味兒。

  那股霸道的濃香味兒促使我下決心:就要第一種。她稱茶葉時,我看清包裝袋上寫著:福建安溪。

  

  
品茶如品人生

  茶如人生。安逸舒適的生活,容易消磨人們的斗志和情趣,讓人趨于懶惰與散漫,天長日久,就可能變成一個毫無情趣可言的凡夫俗子,俗不可耐;憂患重重的生活,容易讓人抖擻精神,不敢怠慢,時日一長,便可以讓人變得充實豐富,耐人尋味。這也正是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所在。但是,這樣也不是一無是處,前者可以提醒人們,使人警覺;后者可以告戒人們,使人清醒。就像春茶,可以使人品得歲月磨礪后的清醇美好一樣,秋茶,可以使人品味到生活的苦澀和艱難。春花秋月,各有所長。茶如活人。如果你生活在一帆風(fēng)順的陽春三月,就請你想一想,秋茶在一番熱烈后的苦澀吧!如果你生活在風(fēng)雪交加的寒冬,就請你想一想,春茶在幾經(jīng)苦難后的清醇吧!同樣是一棵茶樹上的葉子,在風(fēng)刀霜劍的威逼下,獲得的是鮮活與清香,而在和風(fēng)麗日的關(guān)愛中,得到的卻是苦澀與瘦弱。這的確是發(fā)人深省的自然現(xiàn)象。

  話又說回來了,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是大可不必過分較真的。任何事情只要一過頭,就容易將蟄伏在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勾引出來,人就容易變得難以平靜。茶亦如此。想當(dāng)初,在風(fēng)風(fēng)雨雨、冷冷熱熱、變化不定的春日里,她如果過分的守拙,過分的拘謹(jǐn),也就不會出落得嫩葉如翠,也就沒有了厚實香醇;同樣,在風(fēng)風(fēng)火火、轟轟烈烈、變幻莫測的夏日里,她如果過分的張揚,過分的支出,到最后可能連一縷纖瘦的細葉也不會留下,只有一根茶梗了。因此,我們說,即便是春茶留香,秋茶含苦,也都是各自對生活的積累所致,各得其所,大可不必懷恨在心,別人也無須指指點點,生活本來多姿多彩,何必要求整齊劃一呢?就如茶中情趣也各有所長一般:有人喜歡獅峰龍井,喜歡她光滑勻齊的茶形,嫩綠鮮活的茶色,黃綠剔透的湯色,高遠持久的香氣,甘醇潤澤的滋味;有人卻喜歡祁門烏龍,喜歡她烏黑油潤的色澤,紅艷明亮的湯色和那淡淡的蘭花香;有人喜歡君山的金鑲玉,喜歡她緊實挺直的條形,清新鮮活的香氣,淺黃清澈的湯色,尤其是在茶杯中三起三落的舞蹈;有人則喜歡黃山毛峰,喜歡她肥壯勻齊的芽葉,顯露密實的白毫,馥郁厚實的香氣和鮮濃醇和的味道,清澈微綠的湯色,尤其是那茶涼猶香的品德;有人喜歡太平猴魁,喜歡她的紅絲線,喜歡她的香高味醇,喜歡她的沖泡數(shù)次滋味不減;有人則喜歡茉莉花茶,喜歡她濃郁芬芳的花香與清爽雅潔的茶香的珠聯(lián)璧合……面對此情此景,你能說哪個茶葉不可愛,又能說喜歡什么是罪過?

  人生在世,關(guān)鍵是要學(xué)會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悲與歡,得與失,甚至是生與死。一旦有了這種心境,一旦有了這種情致,苦也樂,悲也歡,失也得,甚至死也與生無異。因此,人生,說到底,活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情趣,一種理念。

  
人生得意多品茶

  人的一生,總是會充滿各種各樣的情感,無奈、失落、難過、憂愁、高興、喜悅……憂愁的時候,我們喜歡抱一壺老酒,就著三兩種小菜,麻醉自己。而喜悅的時候,我們卻可以找到多種多樣的休閑方式,有的喜歡約上幾個好友,到某個飯店、酒吧縱情狂歡;有的則喜歡獨自一人,泡上一壺?zé)岵?,在茶香裊裊中,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

  是的,人的一生雖然不如意事遠遠多過讓人喜悅之事,但終歸有喜悅的。

  比如事業(yè)小成。

  你盡可以撇開那些祝賀你的人群,選一個安靜的地方,泡上一壺?zé)岵?。茶自然要好,鐵觀音大紅袍皆可,萬萬不可的是帶著你的那些喜歡喧囂的朋友,喝茶,要的是安靜的氛圍和恬然的心情。茶泡好了,先不要急著喝,先聞聞那些溫暖的芬芳,先看看那飄然的霧氣,再握握那滾燙的紫砂壺,你的心自然就更加地安寧。然后,你細細地抿一口茶,那沁人心脾的茶香,讓你滿足,讓你快樂。于是,那茶,就那樣柔軟地讓你擁有了茶的氣質(zhì)。

  比如人生安逸。

  你自然有了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你的快樂生活,你的生活空間很廣闊,你的休閑時間很充裕。這時,你不妨多看看書,多品品茶。因為,看書可以讓你成為心靈的富翁,而喝茶,則可以讓你在成為心靈富翁的時候,不斷地愉悅你的心情。當(dāng)夜色朦朧,當(dāng)圓月當(dāng)空,擰開一盞明亮的臺燈,聽著一曲低柔的古典樂曲,再泡上一壺茉莉花茶,于是,你盡可以坐下來了。這時的你,或隨手打開一本《讀書》,或細讀幾首唐詩宋詞,在飄渺的樂曲聲中,任憑茉莉花飄香,你的思緒卻早已經(jīng)進入了那種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境界。此時,再多的物質(zhì)擁有,再多的世俗享樂,似乎都不再重要。

  再比如,你擁有甜蜜的愛情。

  此時,你不妨邀上你的愛人,一起來到一個安靜的茶屋,一邊小口小口地品嘗讓你叫不上名來的茶,一邊和你的愛人喃喃低語。這時喝茶,已經(jīng)不在乎茶的質(zhì)量和口感,這時,你們是在喝著你們甜蜜的愛情啊。

  是啊,茶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可以安逸人的心情。我們活在這個世俗的紅塵,難免會遇到許多不開心的事情,有些事情,你如果執(zhí)著地進入,只會徒增你的煩惱,此時的你,是沒有好心情來喝茶的。相反,當(dāng)你人生得意,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你也不妨讓自己趕快快樂起來,去泡上一杯芬芳的熱茶,在氤氳的茶香中,忘記一切煩惱。

  
品茶如品人

  我一直覺得飲茶應(yīng)該是上了年紀(jì)的人做的事情。飲茶就像賞字,沒有恬然淡定之心品不出其中滋味。我對茶無甚講究,更無陸羽一樣兩腋之下習(xí)習(xí)生風(fēng)的經(jīng)驗;喝茶皆因雙親愛茶。

  茉莉花茶濃郁且富貴;

  雨前毛尖香高味濃,卻是先苦后甜;

  東山碧螺春最正宗,入水之后葉片慢慢舒展,碧透澄澈,暗香浮動,真如白銀盤里一青螺;

  西湖龍井清新甘甜,從不霸氣,卻在無知無覺中覆蓋你的耳鼻喉舌,待發(fā)現(xiàn)時,早已乖乖地做了它的俘虜;

  烏龍鐵觀音要襯上好的紫砂壺,熬制要火候,更要耐心。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半日浮閑抵十年塵夢。

  最愛卻是明前茶。明前茶乃清明節(jié)前采摘的茶葉,因其鮮嫩而身價衿貴。明前茶種類眾多,我只嘗過明前龍井,便足以縈懷不忘。那年初春爸爸南過江浙,返鄉(xiāng)時正好路訪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重重疊疊山,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的九曲十八澗,遂帶回新采摘的西湖龍井。人稱品茶一曰看,二月聞,三曰嘗,但看色澤已是綠意盈盈欲滴,沁透心脾;拆開后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如懵懂人生之初開化,一切塵事皆蕩滌。只是清明一過,飲新茶的好時節(jié)就又過去了。

  陸羽講《茶經(jīng)》,二十四式茶器無異陽春白雪,凡世塵囂之中甚少再用;幸而茶文化由雅到俗,不曾失傳。四川人愛坐茶館,擺龍門陣,采菊東籬瓦屋紙窗也是自在得意;北京人臺下喝茶,臺上做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若到香港吃茶,推薦一個好去處,赤柱美利樓,望不到逼仄的馬路,洶涌的人潮,唯有背山面海,春暖花開。以前聽過一個說法,說閩粵一帶嫁女兒時,丈人要為難一下未來的女婿,其中一條就是泡功夫茶給女婿喝:壺小如拳,茶葉卻占了半壁江山;且泡的是烏龍茶,宜細呷細品,初初入口實在是苦澀不堪言。若對方能一口喝下,便說明是個能吃得了苦的人,這樣才放心把女兒嫁出去。

  品茶如品人;閱茶可以無數(shù),但最后發(fā)現(xiàn)真正對胃口的,其實還是那樣一兩類。曾有密友,窈窕淑女卻一直待字閨中,后經(jīng)人介紹與一男子相識繼而熱戀。誰人看來都是天造地設(shè)極登對:一個才子,一個佳人,一個重情,一個有義,可不出半年即勞燕分飛,各奔東西。其實不奇怪。女孩嶺南人,蕙質(zhì)蘭心,婉約細膩;男孩中原人,卻是威猛有余,體貼不足。沒辦法,他不是我那碗茶。

  沒錯,這個將就不得。誰讓他們不是彼此的那碗茶

  
人生百態(tài),各不相同,正如茶的種類不同一般

  茶有紅茶、綠茶、花茶、白茶等之分,人生亦有悲、歡、離、合等之別。如同品茶,人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需要細細品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領(lǐng)悟出人生中各階段的酸、甜、苦、辣,才能夠銘記一生中容易忽略的美麗風(fēng)景。

  我自知對茶不甚了解,更不用說去細細地品茶。然而,每聞茶之清香,每見葉之沉浮,我心亦變得淡然,從容。香茶在手,獨坐于天地之間,沐浴在山谷寧靜之中,任時光之悠悠、社會之嘈雜,我自細品美茶之香,縱覽自然之美景,忘卻俗世之煩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是何等愜意之生活、何等豁達之胸懷!

  然而,社會的發(fā)展已經(jīng)打破了古了那種田園般的生活方式??萍紴槲覀儙砹宋拿鳎瑤砹吮憷?,也帶來現(xiàn)代人越來越多的煩惱。追名逐利,只重結(jié)果不顧過程的人生,就像一口喝完杯中茶,全然不知其滋味一樣。人們一輩子為名利而生存,為聲譽而忙碌,忘記了身邊的親人,忽略了世界之美景,更是永久地失去了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之人,如同隱居于山水之中的悠閑老者恬然品茶,于濃或淡、清或澀的茶水中品味出那份清香,在悲、歡、離、合的人生中領(lǐng)悟出生活之幸福,生命之偉大……

  人生在世,難免失意與痛苦。這點與品茶再相像不過。不同的人會對同一種茶品出不同的滋味,對人生的失意也會持不同的態(tài)度。庸俗之輩只會整天埋怨與失意之中,沉湎于痛苦之淵;胸懷寬大之人則會微笑地正視各種失意與痛苦,永遠的那么淡定、從容。正是這種淡然、豁達的心態(tài)樹立了他們高尚的人生觀。生、老、病、死等等這些不幸,人的一生中會多次碰到,聰明的人一直能夠做到不為物喜,不以已悲,活的永遠是那么的自然、瀟灑。正如一篇歌詞中的兩句話:讓它自然地來吧,讓它悄然地去吧……”

  時光匆匆,人生幾何?消逝的光陰一去不返,我們不應(yīng)一味去感慨;剩余的時間我們要學(xué)會好好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自然,珍惜身邊每一邊,每一事物,在珍惜中細細品人生這杯集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等人生百態(tài)于一體的香茶

  
不同的茶,泡出不同的口味,溢出不同的茶香

  泡一杯濃茶,細細地品味一下人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有人說,生活是一本打開的書,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讀法,那么人生則是一幅展開的畫,一百個人,自然也就有一百種感受。但是正如品茶要品出滋味一樣,讀書也要讀出品味。品味人生,總不免有所感觸,或長嘆,或欣然,感觸愈多,收獲愈多?!度纸?jīng)》、《增廣賢文》便是無數(shù)人,經(jīng)過數(shù)代的經(jīng)驗品味出來的人生哲理。

  所謂仁者愛人,智者知人。一杯濃茶,品味人生,在這里,就成為了一種智慧:退一步海闊天空,是忍讓,是寬心;知足者常樂,是平衡,是清心;滴水穿石、鐵杵成針,是專心、是耐心。其實,無論這世間事物如何變化,只有這人,才是最有品賞價值的,而品賞出來的人性,更是永恒的。

  不同的茶,泡出不同的口味,溢出不同的茶香,猶如人之愛心、虛心、清心、誠心、信心、專心、耐心、寬心八種心性,蘊含人之一生的哲理。

  在陰沉而窒息的空氣里,泡一杯茶,坐在窗臺下。五月的柳樹,幽淡、素潔!

  泡一杯茶,透過玻璃,看被開水沖騰地上下翻滾的茶葉。正如人,為生活而到處勞碌的人!如父母日漸深陷的眼睛,如我們?nèi)諠u粗糙的手,……

  小雨下得淅淅瀝瀝,涼意浸濕了疲憊的身心,涌出了酸楚的眼眶!喝一口色濃味苦的茶!慢慢咽下,咽下!咽下!!

  沒有吸煙的習(xí)慣,可我喜歡品茶,尤其是釅茶。端起杯,輕輕吹去漂浮的茶葉,望著那濃濃的湯液,看著那冉冉升起的縷縷白氣,仿佛進入了一個飄然的夢境;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如同一杯濃濃的茶。少年,初識愁滋味的季節(jié),成長的歲月浸透了淡淡的苦澀;青年,一段如火如荼的季節(jié),亮麗的青春總有那么幾抹灰色;中年,閱歷人生的坎坷,趨向成熟的歲月,雙肩扛起沉重的包裹;老年,飽嘗了歲月的風(fēng)霜雨雪,懷念已逝的青春韶華總難免酸澀。人生,不正如那一杯捧在手里的茶嗎?或許唯有天真無邪的童年才如同一掬可人的清泉吧!

  是的,今天有今天的煩惱,明天又有明天的困惑,或許沒有這些就沒有人生了。人生的苦不是酒,酒讓人沉醉不解愁;人生的苦恰如茶,痛苦中給你警醒,給你希望,淡淡的苦澀蘊蓄著清香。

  有人說,錯過的即使是太陽也別懊悔,悔時月亮也會錯過,再悔時,你將連星星一并錯過。既然走過,就別再徘徊,別再為閃在背后的風(fēng)景懊悔,多向前看,更美的風(fēng)景還在眼前!

  瞧!太陽又出來了,天不是又放晴了嗎?你的那方天空難道會永遠陰云密布?生活就要為了生存和進取而努力。別拒絕人生給予的那份苦澀,因為這苦澀中孕育著成功的希望。

  人生就是一杯濃茶:端起杯來,有輪旭日,有彎新月,有滿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兒,滿口的太陽味兒、月亮味兒、星星味兒!

  人生之旅是一段磨煉性格的路,人生之旅是一杯茶,把真誠與執(zhí)著揮灑在人生路上,浸泡進人生這杯茶里,那苦澀何嘗不是滿口的清香呢?

  陰晴圓缺,是月的輪回;悲歡離合,是人生的糾葛。既然要生活,我們就不拒絕人生的苦澀,既然要生活,我們就繼續(xù)擁抱那份執(zhí)著!

  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人生如舞臺。在人生這個舞臺上,有前臺有后臺,前臺看起來是那么的漂亮,卻不知道后臺的辛酸!前臺,該唱的唱得五音不亂,該說的說得字正腔圓,該演的演得淋漓盡致……卻不知道后臺,脫下那一身的假面具,又是一副什么樣的面孔,那才是人的真面孔……品味心境,品味人生……

  人生如同獨酌一杯濃濃的、釅釅的茶,意味深長悠遠……

  
品茶如品詩,真正的妙處是說不出的

  幾天沒喝茶了,突然想在這個清靜的上午為自己泡一杯茶喝,找到了一盒臺灣的杉林溪,層層包裹,急切地打開來,原來是一粒粒的茶珠,還沒泡呢,就有一股香氣襲來。嗯,心想這茶應(yīng)該不錯吧。

  上午停電,用煤爐燒水,水開了電也來了,先燙過茶具,再泡上一杯,茶湯黃琥珀色,看著就有想喝的欲望。果然是好茶。

  這茶好像是一朋友臺灣的同事送他的,他轉(zhuǎn)送給了我們。我看了無數(shù)茶包裝上的廣告語,有些是名不符實,這次不看介紹,我先品嘗過再說,沒想到真的把我吸引住了,然后引我再來看盒上的介紹。都是繁體字,有點看不懂。

  杉林溪高山茶:產(chǎn)于臺灣海拔1600~2000公尺之杉林溪鳳峽地區(qū)的原始森林,此查區(qū)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山區(qū)終年云霧繚繞,是孕育高山茶之絕佳環(huán)境,經(jīng)雨霧滋養(yǎng),其制成之茶葉香氣高雅,余韻渾厚,喉韻無窮,其乃臺灣茶葉中之珍品,名氣遠播,馳名中外。

  先不管它夸張了多少,但是的確是入口感覺渾厚香純,喝罷,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既不像鐵觀音那般濃烈刺激,也不像碧螺春那么淡雅清香。就如一種渾厚深沉的男重音,繞梁三日,久久回味!

  詩寫梅花月,茶剪谷雨春,品茶如品詩,真正的妙處是說不出的。

  品茶更如品人,具說:10的人像海馬宮茶,淡淡的青澀,回味甘甜,似茶又似淡淡溪水;20歲的人像茉莉花茶初識情懷,至真至純,滋味清香而氣色鮮亮;30歲的人像碧螺春,閱盡人生去粗取精,去除浮躁又保持了香味,具有了獨特的風(fēng)格;40歲的人像西湖龍井簡單中體現(xiàn)了完美,成熟中體現(xiàn)了高貴,而這高貴又是如此可以親近;50歲的人像凍頂茶經(jīng)歷了風(fēng)月的磨難,開始磨煉歲月,事過萬千,真情自然涌出;60歲的人像白蘭花茶,經(jīng)自然調(diào)和,收日月精華,滋味濃厚;70歲的人像銀針白毫,已經(jīng)不必看見全人,只見其一點一滴,便可以勾勒出全部風(fēng)華,人性已飄蕩其身形之外,與天地山水合一……

  也許是到了愛感悟人生,愛旁觀的年齡了,昨日給兒子收拾書桌,看見一本易中天的《品人錄》,就留下來,原來易中天品的是古人,先品項羽,再品劉邦與韓信。他這是根據(jù)歷史資料品人,而我喜歡根據(jù)自己的眼睛品周圍的人。

  比如昨日一幫同事聚餐,落座就抽煙的男士,這種應(yīng)該有些大男子主義,和小自私,不管空調(diào)房間里有多少不抽煙的女士在,自管自己抽得舒服。

  也有上菜上湯都先照顧身邊女士的,我還隔了一MM坐,但MM旁邊的一男士自始至終都照顧我們兩個MM,湯來了端湯,飯來了端飯,這樣的男士應(yīng)該是比較細心的,在家也是一位體貼太太的老公。我就一直享受這位帥哥的服務(wù),還享受另一邊的MM為我夾菜。

  其實我是一個很會照顧別人的,但當(dāng)遇到另一個更愿意照顧別人的人,就享受起來。

  跟我一起工作的合作伙伴一MM,她每天早上為我打好早餐,她經(jīng)常笑著說:皇后來了。還不快點吃早餐。我說:丫頭,過來給我捶捶腿!你不是說是我的丫頭嘛而她在家里,全是她老公下班還煮飯,照顧她。我常常說她嫁了一個好老公。

  其實,為別人付出也是種幸福,有時候要留給別人這種幸福的機會。

  

  
茶的最高極限是用來表現(xiàn)東方文化的

  濟南人應(yīng)該是對茶情有獨鐘的,因為即使是在茶文化中有較高聲譽的惠山泉水,也不過是撈了個天下第二泉的位子。但是,即使是濟南有天下第一泉的說法,濟南人的品茶文化卻不是天下最有名的,昔日有濟南趵突泉畔的茶社,那是用一品的泉水來沏茶的。但是在茶業(yè)界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在眾多的泉水資源中被稱為天下第一泉的泉水還有很多,而按好水比有好茶相伴的規(guī)矩中,在一些名茶產(chǎn)地,也是多有好水相伴的。如,在龍井茶的產(chǎn)地有跑虎水與之相配,在顧渚紫筍的故鄉(xiāng)有金沙泉相伴。而我們的濟南就沒有好茶可產(chǎn)的,但是我們濟南人品茗的水平卻不低,尤其是濟南人對花茶的嗜好與銷量的確是一個正比關(guān)系。但是,即使如此濟南人多年以來并沒有讓我們的泉與茶成為一道散發(fā)獨特魅力的風(fēng)景,我現(xiàn)在唯一所存遺憾的是,盡管我有過在趵突泉茶社品茗的經(jīng)歷,但是缺沒有很好的品出好茶的味道。

  因為,那時心不靜。現(xiàn)在心倒是靜下來了,但是泉水沒有了。沒有泉水的品茶就會大大地打折扣。所以再說品茶的時候品品人品,這就會更加不容易。

  再說品人之前,就要先說說這濟南人愛喝的花茶。中國的茶葉結(jié)構(gòu)中有綠茶、花茶、烏龍茶、紅茶之分,還有黑茶、白茶等茶類。花茶是在明代之后才有的,而當(dāng)時花茶的制作也是文人雅士的清玩,當(dāng)時并沒有普及。到了清代,蘇州開始生產(chǎn)茉莉花茶,并大量銷往北方各省,而從這之后就形成了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習(xí)慣?!堵犛陞舱劇氛f:今京師人又喜以蘭惠、茉莉、玫瑰熏襲成芬者,漸流通于海內(nèi),唯吳越專尚新茶,不嗜花熏,因是出產(chǎn)之地,易得嫩葉耳。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習(xí)慣就逐漸形成了。

  我對茶文化的認(rèn)識和了解是多虧了原來濟南的一位老茶人,從他那里我知道了不少有關(guān)茶葉的知識,而且為了寫一篇關(guān)于茶葉的報道,我也曾下了一番功夫,好好讀了些有關(guān)茶葉的通史和傳說等等。許是當(dāng)時所關(guān)注的是茶葉的知識和歷史的發(fā)展變化等等,所有不曾把對茶文化的認(rèn)識放在讀人生和品味人生上。而現(xiàn)在當(dāng)我那天和一些并不懂什么茶葉發(fā)展沿革的人一起品茗時,卻發(fā)現(xiàn)人品的品味其實是和這不同種類的茶葉有大關(guān)系的。

  茶圣陸羽的經(jīng)歷就頗能說明問題,陸羽,唐復(fù)州竟陵人(今天的湖北天門),他是個孤兒,當(dāng)年被竟陵的智積和尚收留,陸羽天性聰慧,身得智積喜愛,但陸羽沒有去作一個禪師,而是在強烈的求知欲趨勢下,走出了山門,幾經(jīng)周折最后專心研究茶經(jīng),并寫成《茶經(jīng)》一書,,后來被人們尊稱為茶圣。當(dāng)年讀《茶經(jīng)》沒有上升到對于人品的論述上,也沒有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學(xué)內(nèi)涵。陸羽有一首寫茶的詩就表現(xiàn)了他的人品和品性。

  不慕黃金甿,不慕白玉杯。

  不慕朝入省,不慕暮入臺。

  唯慕江西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不慕黃金寶物,高官榮華,所慕的只是用江西的流水來浸泡一壺好茶。而這些也就構(gòu)成了茶經(jīng)的對于茶人的品格、思想情操的見識,把飲茶和人的精神操守聯(lián)系在一起,使品茶稱為一種精神的修養(yǎng)和歷練。而今天看來依舊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靜下心來品茶,也許在物欲橫流之時,會免除那些以后的牢蜮之苦。

  人們對茶與酒的關(guān)系這樣分析,二者是一隱一俠之物,是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的。茶使人內(nèi)省和保持心境的常態(tài),而且還能使你浮躁的心態(tài)得以調(diào)整,因此,茶也和人的獨處有關(guān)系,一些人整天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不會有這樣的心情的,那些整天功于心計,算計別人的人也不能是好的茶客,唯有具有純一無雜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那襲在心頭的茶香,或是一種山川靈秀之氣,與茶香一起涌來(峻青)。

  茶的最高極限是用來表現(xiàn)東方文化的,它是一種內(nèi)省的功夫和表達方式,這在傳統(tǒng)的中國古典人物描寫、刻畫中時常可見,現(xiàn)在的人不大從這樣的角度來論茶,也不會用這樣的心境來品茶,而只是為了解渴而喝茶,因此便少了許多冷靜和沉靜的東西;茶的地位往往交給了酒神來完成,有了那種熱烈、張揚的東西,茶的沉浸的作用就在酒神的亢奮中消逝了。

  現(xiàn)在的文人,尤其是現(xiàn)在寫暢銷書的作者,這些新生代人的的作品,她們都是喝咖啡來寫作的,是在大賓館的燈紅酒綠中的開始寫作的,這就難免沒有了品茶的功夫。加上現(xiàn)在的快速的飲茶方式,也包括那些四川人在一些飯店的開設(shè)的用大銅壺沖三炮臺那樣的飲茶方式,也全然沒有了飲茶時的那種意境。

  那年到西湖去龍井村,當(dāng)年并沒有生出許多感悟,過了多年之后,忽生許多關(guān)于茶的感慨,而這種感覺似乎是可以在文震亨的《長物志》(香茗)中體察出來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可以清心悅神;初陽薄暝,興味蕭騷,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拓帖,揮塵閑吟,篝燈夜讀,可以遠辟睡魔;坐雨閉窗,飯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煩。醉宴醒客,夜雨逢窗,長嘯空樓,冰弦戛指,可以佐歡解渴。

  仔細品味,這些感悟已經(jīng)足夠了。至于我們在《金瓶梅》中所見的說到茶的600多處,以及說到《紅樓夢》中寫道茶的260多處,已經(jīng)使得茶成為了真正的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所寫之處都有獨到的寓意。因此,說傳統(tǒng)的文化就一定要說到茶和茶的文化,而現(xiàn)在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先靜心,然后再品茶。

  
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平生煙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飲茶。只要有空閑,便喜愛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放松一下勞累的身心。透過裊裊上升的水霧,人不知不覺會陷入一種無際的遐思,一種入禪的意境,閑夢江南梅熟時,夜船吹笛雨瀟瀟,入語驛邊橋。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生出許多感嘆,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茶入水便如人入世,生死之間從此有了說不完的故事。

  人生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為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人間;人也不必因為融入社會不被人關(guān)注而沮喪,當(dāng)你成就了他人,幫助了社會,貢獻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還要在意什么呢?茶樹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樹常青。

  茶葉的價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為茶水。多好的茶葉,無論是西子湖畔的龍井,還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絕壁的大紅袍,還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鐵觀音,如果不溶于水,不為人所品、所嘗、所飲,對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為一個人,學(xué)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于社會,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如果一味去追求生前的功名顯赫,富貴利祿,并為此窮盡一生,豈不是難有生活的快樂了?

  古人云:以有涯追無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淺嘗甘美,余味無窮。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與品茶是何其相似。

  唐代劉貞亮曾經(jīng)總結(jié)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由此可見,茶在中國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tài)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充滿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感悟人生,人生如茶

  每天沏上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一邊放松身心,一邊靜神欣賞杯中那帶給人愉悅的茶趣。茶葉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變幻,深淺呈。鵝黃清澈,淡雅素凈,恰似久藏琥珀;湯明色綠,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在輕盈升騰的水霧中觀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杯中的茶葉沉浮不定,茶香也隨之飄飄渺渺,在空中悄悄彌漫。茶香好似深谷幽蘭,若隱若現(xiàn)。用力嗅之,不留痕跡;不經(jīng)意間,卻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地?zé)o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地微妙。當(dāng)它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完成了自己的全部價值。雖說沒有茶葉便不會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guān)注、所品味的已經(jīng)不再是那片片茶葉,而是這杯中之水了。這一切又何嘗不像人的一生。在滄海人世之中,每人個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溶入這變化紛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