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功效/山藥的做法/山藥食補大全
山藥"零脂肪"降血糖食補方案

春天多吃大棗山藥
山藥的模樣貌不驚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較細的圓柱狀,肉白而堅,咀嚼時口感微酸發(fā)粘。不過“藥不可貌相”,據(jù)古籍記載,多食山藥有“聰耳明目”、“不饑延年”的功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間也流傳山藥對于調理生理能力、病后虛弱體質、婦女產(chǎn)后調養(yǎng),小孩強健體魄都有顯著效果,因而被稱為“食物藥”。
山藥
祖國醫(yī)學認為,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并且對肺虛咳嗽、脾虛泄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等癥,都有一定的療補作用。而蓮藕中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礦物質,所以具有補血、助眠、清涼退火、止血散淤等功效,而且由于蓮藕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綜合作用,還可以對消除神經(jīng)疲勞,自律神經(jīng)失調、更年期障礙失眠等癥狀的恢復有所幫助。
山藥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nèi)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后血糖升高。
還能助消化、降血糖。用于糖尿病脾虛泄瀉,小便頻數(shù)。
控制進食欲望
作為高營養(yǎng)食品,山藥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堿(c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其中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有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藥對于MM們而言,更是一種天然的纖體美食。它含有足夠的纖維,食用后就會產(chǎn)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欲望。其次,山藥本身就是一種高營養(yǎng)、低熱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多加食用而不會有發(fā)胖的后顧之憂。
保存并不難
新鮮山藥容易跟空氣中的氧產(chǎn)生氧化作用,與鐵或金屬接觸也會形成褐化現(xiàn)象,所以切開山藥最好用竹刀或塑料刀片,先在皮上畫線后,再用手剝開成段。切口處容易氧化,可以先用米酒泡一泡,然后以吹風機吹干,促使傷口愈合,再用餐巾紙包好,外圍包幾層報紙,放在陰涼墻角處即可。
山藥別名又稱淮山、山薯、薯蕷。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山藥性味平、甘、無毒,有益腎氣、強筋骨、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治泄精健忘等功效,是一種上等的保健食品及中藥材料,在東南亞一帶自古被廣泛地作為醫(yī)療食補之材。
山藥的N種美食方案
作為食物,山藥也是一種不錯的食材,烹飪方法很多,而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滋補療效,看你怎么選擇啦。
a. 山藥酒
配方:鮮山藥350克、黃酒2000毫升、蜂蜜適量。
制法:先將山藥洗凈、去皮,切片,備用;再將黃酒600毫升倒人砂鍋中煮沸,放入山藥,煮沸后將余酒慢慢地添入;山藥熟后取出,在酒汁中再加入蜂蜜,煮沸即成。特點:健脾益氣、主治虛勞咳嗽、痰濕咳嗽、脾虛咳嗽或泄瀉、小便頻數(shù)等癥。須注意:外感咳嗽忌服。
b. 冰糖山藥
配方:山藥0.75公斤、冰糖3/4碗、清水5-6碗制法:將皮削去并切成方塊,加進冰糖、清水先用大火煮滾,再改小火煮爛(約40分鐘)即可供食。特點:山藥軟嫩香甜,并有健脾、除濕、益肺固腎,益精補氣之功效。
c. 山藥藥膳湯
配方:山藥5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枸杞5克、鴿子1只制法:1.先將汆過的鴿子肉放入鍋中煎炒,然后加入高湯或開水;水煮沸后將肉撈至湯罐中,再把洗凈的藥料放入鍋中,煮熟后將湯倒進罐中,文火煮9分鐘;出鍋前加入鹽、味精、雞精等調味料,這道湯就大功告成。特點:中醫(y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而鴿子體內(nèi)吸收了大量的自然陽氣,故鴿肉可以治療腎精不足引起的的身體虛弱;而山藥、玉竹和麥冬的合用,又能起到滋養(yǎng)肺陰的作用,這道湯特別適合大病之后的病人。

山藥炒蝦仁
d. 鮮蝦山藥角
主料:新鮮山藥、蝦仁輔料:冬菇、豬肉、韭菜調料:鹽、糖、胡椒粉、雞精、料酒、油。
操作:
1、 山藥洗凈上籠蒸酥去皮,研成泥狀,水淀粉用適量沸水燙透后,同山藥泥一起和透,成坯皮。
2、 少量山藥洗凈切粒,蝦仁、冬菇、豬肉、韭菜同時切粒。用少許油煸炒,再加入適量鹽、糖、料酒、胡椒粉,用水淀粉勾芡后淋上少許麻油。
3、 坯皮切小段,壓扁后包入餡心,做成一頭大一頭小的角型,鍋內(nèi)放油燒熱,放入山藥角2-3分鐘,至黃色,撈出即可。
特點:這道點心香、酥、松。
e. 西紅柿炒山藥
材料:山藥、西紅柿、大蔥、植物油、糖、鹽、味精。
準備工作:將山藥去皮洗凈切片;西紅柿切塊。
做法:
1、鍋內(nèi)倒入適量植物油;
2、油燒開后放入蔥花爆鍋;
3、將切好的西紅柿倒入鍋內(nèi)煸炒;
4、炒至西紅柿成為漿狀,加入切好的山藥片煸炒幾下,然后加入適量的水,蓋上鍋蓋稍住片刻,開鍋后放入鹽,味精。根據(jù)個人口味適量添加糖。炒勻后即可出鍋。
f. 山藥蓮藕桂花湯
原料:山藥200g 蓮藕150g 桂花10g 冰糖50g 水1500ml
做法:
1、蓮藕和山藥去皮,然后斜切成薄片。
2、將山藥片、蓮藕片、桂花、冰糖一同放入鍋中,注入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再轉為小火慢慢熬煮30分鐘即可。
g. 山藥燉豬胰
山藥60克,豬胰1條,共燉熟,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胰,治糖尿病。豬胰能益肺、補脾、潤燥,“以臟補臟”。
h. 山藥粥
山藥粥:生山藥15克,研為細末,大米50克煮粥食用,每日1~2次。治糖尿病、腹瀉、消瘦。
山藥小麥粥:淮山藥60克,小麥60克,米30克,武火煮沸后,文火煮至小麥熟爛。
功用:養(yǎng)心陰,止煩渴。用于糖尿病心陰虛者,可見有心煩口渴、多飲多食、小便頻數(shù)量多等表現(xiàn)。小麥為高纖維食物,能明顯降低血糖。
i. 淮山黃芪茶
淮山30克,黃芪30克,煎水代茶。黃芪性味甘,微溫,能使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故能增強肌體的抵抗力,有補氣止汗、利水消腫作用,并能抑制糖元,與淮山同用,益氣生津、健脾補腎、降糖,對糖尿病脾胃虛弱者較為適宜。>>山藥治糖尿病
j. 山藥白鴿湯
淮山藥30克,玉竹30克,麥冬30克,白鴿1只(鴿肉)。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功用:滋補脾肺,生津止渴。適用于糖尿病脾肺虛損者,表現(xiàn)口渴引飲,神疲乏力,知饑不食,或食不知味,形體消瘦。玉竹和麥冬能益胃生津,又有潤肺養(yǎng)陰。白鴿性味甘咸、平。補益脾氣及補養(yǎng)脾陰。本藥膳治糖尿病飲水不知足者。有脾腎陽虛,有小便清長者不宜飲用。
k. 山藥熟地瘦肉湯
將淮山藥30克,熟地黃24克,澤瀉9克,小茴香3克洗凈;豬瘦肉60克洗凈,切塊。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功用:滋陰固腎、補脾。適用于糖尿病脾腎俱虛者,癥狀有小便頻數(shù)量多,尿濁如米泔水樣,困倦乏力,便溏。熟地功能生精髓,滋陰固腎。用于糖尿病腎虛者。藥理證實本品有降血糖作用。澤瀉有利水不傷腎,藥理證實其有降血糖作用。小茴香辛香,功能開胃,與熟地配伍,防熟地之呆胃及甜膩。
l. 山藥黃芪豬胰湯
豬胰1只,洗凈切片,加黃芪9克,生地和山藥各40克,加水適量,文火燉煮,熟后食用。豬胰和黃芪都有健脾潤肺、養(yǎng)胃益腎的作用。豬胰與人胰具有相似的組織結構、化學成分和生理功能,這是以臟補臟,豬胰直接作用于人體,調節(jié)人體的胰腺功能,產(chǎn)生“同氣相求”補虛和引經(jīng)的效果,達到扶正祛邪和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m. 山藥炒蝦仁
材料:山藥150克、蝦仁150克、紅辣椒1根、香菇2朵、蔥1根。
調味料:酒、鹽各半茶匙、高湯2大匙、太白粉水1茶匙、香油少許。
營養(yǎng)分析:熱量97.6卡、蛋白質8.9克、脂肪5.1克、醣類4.6克、纖維0.3克、膽固醇58.9毫克、鈣3.6毫克、鐵0.2毫克、鋅0.8毫克、維生素C2.5毫克。
做法:
1、將蝦仁去腸泥,切開背部,山藥、香菇切丁,紅辣椒切片備用。
2、燒一鍋水,除了紅辣椒,將所有材料分別燙熟。鍋中放一大匙橄欖油將辣椒、蔥爆香,再放入材料及調味炒拌均勻即可。

素炒雙脆
n. 素炒雙脆
主料:山藥、蘆筍
輔料:泡椒、香蔥
調料:鹽、雞精、高湯、芝麻油、食用油
做法:
1、將山藥洗凈后去掉皮切成一字條塊,再將蘆筍洗凈去掉根部老皮切成段,香蔥摘洗干凈切段,泡椒切絲待用;
2、坐鍋點火加入清水燒開后,把山藥、蘆筍分別焯水過涼待用;
3、坐鍋點火入油至4成熱時,投入泡椒絲、香蔥段炒香后下山藥、蘆筍炒均勻后下鹽、雞精、高湯炒至收汁,至熟時淋上芝麻油起鍋入盤即可。
特點:色澤明亮,咸鮮爽口。
提示:山藥性味甘、平,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強筋骨之功效。
山藥芡石薏米粥好處多多
這還得感謝中里老師,如果不是讀了他的《求醫(yī)不如求己》,俺到現(xiàn)在也不會知道山藥、薏米和芡實這三樣好東西,特別是山藥,那可真是神仙之食,似乎明白中里老師的論壇為什么起名叫山藥社區(qū)了?!?shy;
在山藥社區(qū)論壇上瀏覽,看到許多朋友分享關于山藥薏米芡實粥的做法,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朋友都說要把三樣東西打成粉然后再煮粥,我至今不明白為什么要打粉,有什么特別的用處嗎?不打粉會降低療效嗎?期待知道的朋友能跟帖給俺解惑。
我和老公都不喜歡糊糊類的粥,所以我們煮山藥薏米粥的方法是這樣的:山藥和芡實是從我們當?shù)氐乃幍昀镔I的,我不喜歡網(wǎng)上購物,覺得自己親眼所見親手觸摸買著才踏實。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隨緣最好。我買到的芡實沒有如山藥社區(qū)許多朋友說的那種臭味什么的,芡實被藥店加工了一下,打成了類似玉米碴子一樣的形狀。薏米是在我們這里的超市買的,也沒有許多朋友說的酸味什么的。這三樣東西買回來后,沒有打粉,一開始我們是與八寶粥和在一起煮的,早晨把原料放進紫砂煲然后去上班,晚上回家打開鍋就能喝到香噴噴的粥了,由于煲的時間長,各種原料都煮的很爛,非常好喝,一點沒有怪味,唯有一點不足的是,芡實的皮比較硬,能吃出點硬殼。我與老公商量,以后再煮的時候,就把芡實用九陽豆?jié){機打成干粉,其它二樣不用打粉,這樣就吃不出硬殼了?,F(xiàn)在我們煮粥基本是只用這三樣原料煮,不和別的原料,同樣好喝,我覺得這與用紫砂煲煲粥有關,紫砂煲功不可沒。喝粥后的感覺不錯,沒有任何不良反應。我突然想到,許多朋友說要打粉煮,可能都是不能煮很長時間之故,在很短的時間里這三樣東西不容易煮爛,我的理解也不知對否?
喜歡喝粥的我,知道了山藥的功效,就準備把喝山藥薏米芡實粥進行到底,讓它們陪伴我們今后的人生。當然別的營養(yǎng)粥也不會放棄,比如老師推薦的五色養(yǎng)顏粥,還有我知道的一些養(yǎng)生粥等,變換著喝?! ?shy;
附中里老師一篇文章以備時常溫習:
善補氣血,山藥薏米芡實粥
很多朋友患慢性病,從頭到腳好像就沒有舒服之處,病雖不是很危重,但總是遷延不愈,時好時壞,令人煩惱不堪。其實這些朋友的當務之急是要培補氣血,氣血充足了才有抵御疾病的資本。
如何補氣血才最快捷、最有效呢?中醫(yī)說: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想氣血充沛,必須首先把脾胃調養(yǎng)好。有些人吃一點東西就飽脹不適;還有人吃了東西不能很好地吸收,或腹瀉,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諸般問題,皆因脾不健運而成,所以補益脾胃是改善體質的前提和關鍵。
有些人因腎虛而吃補腎的藥,但補腎藥多味厚而難于消化,通常腎沒補上,卻造成了脾胃的沉重負擔,所謂“虛不受補”便有脾胃虛而難于消化之意。還有人心肝火旺,常要服用寒涼之藥以清熱解毒,豈不知寒涼之藥最傷脾胃。而山藥、薏米、芡實則能給我們持久、平和的幫助。它們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都被尊為上品,“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與五谷之養(yǎng)人相佐,以臻壽考”。
對于衰弱高齡的老人、先天不足的幼兒,還有那些身染重病的患者,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喝山藥薏米芡實粥。
先說說山藥,山藥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歷來就被眾醫(yī)家大加贊譽?!侗静菥V目》云其:“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景岳全書》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清末大醫(yī)家張錫純對此藥更是推崇備至,在其醫(yī)學專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屢用大劑量生山藥一味,治療了許多諸如大喘欲絕、滑瀉無度等危急重癥。其言:“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山藥以河南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市)所產(chǎn)的品質最好,故山藥也叫懷山。藥用時通常要干燥切片。
再談談薏米,如果體內(nèi)有濕,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與體內(nèi)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薏米性微涼,脾胃過于虛寒,四肢怕冷較重的人,則不太適宜。薏米的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祛濕。健脾可以補肺,祛濕可以化痰。常用于治療肺熱、肺癰、肺痿之癥,和山藥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補缺失。“山藥、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于黏膩,單用薏米,久則失于淡滲,唯等份并用乃久服無弊。”
近代醫(yī)家曾指出,用山藥、薏米各50克,每日熬粥,對肝硬化腹水有明顯療效。
最后再說芡實。芡實更有其與眾不同的絕妙之處。有人長期腹瀉,下利清谷;有人遺精滑脫,其勢難禁;有人夜尿頻多,無法安睡,這種情況下就會發(fā)現(xiàn)芡實的神奇了。清代醫(yī)家陳士鐸說得好:“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濕痰,即生腎中之真水。”所以說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若與山藥同用,補益效果就更佳了。
山藥、薏米、芡實是同氣相求的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時也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yǎng)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將三藥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棗,以治療貧血之癥,療效顯著。
山藥薏米芡實粥雖然好處很多,但也有人無福消受。體內(nèi)濁氣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飽脹難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悶不適;瘀血阻滯的人,必疼痛加劇。還有津枯血燥、風寒實喘、小便短赤、熱結便秘者都不適宜。還有不喜歡此粥味道的人,也是與此無緣。不如去找
脾胃氣虛食療方-茯苓大棗山藥粥
心海
〖 原 料 〗: 獲苓20克,大棗10克,山藥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 做 法 〗: 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 用 法 〗: 分3次佐餐食用。
〖 作 用 〗: 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jīng)常食用。
〖 評 注 〗: 茯苓甘平,淡滲利水去濕,補脾益胃,與山藥、大棗佐用,藥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治脾胃氣虛、術后體弱、飲食欠佳:胡蘿卜500克,生魚1條 (約300克),豬瘦肉100克,紅棗10枚,陳皮1片。將全部用料放入鍋內(nèi),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時,調味佐膳。
2、參棗糯米飯:糯米250克加適量水,蒸成飯,倒扣盤中;黨參、大棗鋪在糯米飯上面,藥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濃汁倒在糯米飯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氣作用,適用于體虛氣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