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相配有六種情況: 相須:可相互促進,加強效果,如知母配黃柏,可增強滋陰降火之功。 相使:配伍后可直達病所,如附子以茯苓為使,真武湯、附子湯即是。 相畏:二藥相克,減低烈性,如半夏畏生姜,故半夏以姜制,姜可解半夏毒。 相惡:配合后降低效能,如生姜惡黃芩,配后降低姜的溫性。 相殺:一藥消另一藥的毒性,如防風(fēng)殺砒毒,綠豆殺巴豆毒。 相反:配合后有劇烈毒副作用,如烏頭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相反、相畏的藥物有歌訣如下: 相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諸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反藜蘆。 相畏:硫黃本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烈性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荊三稜,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煴炙煿莫相依。 墮胎藥如下: 大戟、巴豆、藜蘆、丹皮、牛膝、桂心、皂莢、苡仁、瞿麥、附子、烏頭、牽牛、半夏、南星、桃仁、芫花、槐實、茜根、紅花、茅根、大麥蘗、三稜、干姜、厚樸、通草、蘇木、葵子、常山、生姜、牛黃、蜈蚣、斑蝥、水蛭、虻蟲、螻蛄、猥皮、蜥蜴、蛇蛻、射香、雄黃、芒硝、代赭、硇砂、砒石。宜謹慎從事,但不必以此拘約。 藥物配合十分細致,如配合適當(dāng)可取較高療效: 肉桂配黃連:治心腎不交 吳萸配黃連:平肝制酸 干姜配黃連:除胸中寒熱邪結(jié) 半夏配黃連:化痰濁濕郁結(jié)、寬胸 厚樸配黃芩:化脾胃濕熱 桂枝配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 當(dāng)歸配白芍:養(yǎng)血 當(dāng)歸配川芎:行血活血 蒲黃配五靈脂:祛瘀止痛 桃仁配紅花:行血通經(jīng) 柴胡配黃芩:清肝膽熱 柴胡配白芍:疏肝和肝 桑葉配菊花:清頭目風(fēng)熱 高良姜配香附:止胃痛 延胡索配金鈴子:治腹痛 附子配肉桂:溫下元 黃柏配知母:清下焦?jié)駸?/span> 黃柏配蒼術(shù):治濕熱成痿 杏仁配貝母:化痰止咳 半夏配陳皮:化濕痰 神曲配山楂:消肉食積滯 豆蔻配砂仁:健脾胃 常山配草果:止瘧疾 龍骨配牡蠣:澀精氣 杜仲配續(xù)斷:治腰膝酸痛 天冬配麥冬:清養(yǎng)肺腎 半夏配硫黃:虛冷便閉 女貞子配旱蓮草:補腎陰 桑葉配黑芝麻:治肝陽頭昏 山藥配扁豆:補脾止瀉 升麻配柴胡:提升下陷中氣 鱉甲配青蒿:滋陰退蒸 烏梅配甘草:生津止渴 蒼術(shù)配厚樸:能逐濕濁 豆鼓配蔥白:通陽發(fā)汗 皂角配白礬:能吐風(fēng)痰 木香配檳榔:疏腸止痛 三稜配莪術(shù):消堅化積 枳實配竹茹:和胃止嘔 丹皮配山梔:清血熱 旋副花配代赭石:平噫氣 丁香配柿蒂:止呃逆 補骨脂配肉果:止脾腎泄瀉 桑皮配地骨皮:瀉肺火 知母配貝母:清肺熱 木香配黃連:止赤白痢 白礬配郁金:治癲狂 枳實配白術(shù):健脾消痞 赤石脂配禹余糧:澀大腸 金櫻子配芡實:止遺精 枸杞配菊花:能明目 生姜配紅棗:和氣血 用量上也很重要,如桂枝配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桂枝重偏于衛(wèi),白芍重偏于營。氣味雄厚峻烈用量少,平淡藥用量大,質(zhì)重用量大,質(zhì)輕用量少;主藥用量重,助藥用量輕,藥少用量重,藥多用量少;病重用量重,病輕用量輕;體實用量重,體弱用量輕;西北方一般大于東南方;成年人用量重,年齡大、年齡小用量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