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①。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②,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③,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注釋: ①無以易之:無可變易。 ②垢:污穢。受國之垢:意指心胸寬闊,能承受各種穢惡之事。 ③不祥:災禍。受國之不祥:意指意志堅強,能承受各種不幸之事。 ④正言若反:正面的說得好像反面,肯定的說得好像否定。 意譯: 天下沒有比水更為柔弱的東西了,但攻擊僵硬物體時卻沒有什么東西能勝過水,誰也代替不了它。弱能勝強,柔能勝剛,這個道理誰都懂得,但誰都不去做。所以圣人說:承受國家的屈辱,才稱得上一國之主;承受國家的災難,才稱得上天下之王。正話聽著像是反話。 點題: 老子在本章中把柔弱勝剛強的普遍規(guī)律應用到統(tǒng)治者治國的具體問題上來,最后又概括出正與反的辯證關系。從中可以看出老子從一般到個別、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法。 |
|
來自: 老子網(wǎng) > 《道德經(jīng)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