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添加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自動修改,原來很簡單。畢業(yè)了才發(fā)現(xiàn),不過以后還是用的著的。忘記了是從誰那里弄過來的。先謝謝了。我在這里又添加了一些圖片幫助大家理解。 我們都知道寫論文,參考文獻的修改很麻煩,刪除一個,添加一個,就需要改一長串數(shù)字。怎么辦呢。這是一種簡單方法:尾注法 方法如下(以Word2003為例): 1.光標移到要插入?yún)⒖嘉墨I的地方,菜單中選擇“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
2.對話框中選擇“尾注”,編號方式選“自動編號”,位置選“節(jié)的結(jié)尾”或是“文檔結(jié)尾”,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一般的論文在最后可能是致謝,這里我們選擇“節(jié)的結(jié)尾”。具體的情況大家可以自行分析。格式一欄中,根據(jù)大家自己的需要選定,這里我們編號格式選擇阿拉伯數(shù)字,起始編號選擇“1”,編號方式選擇連續(xù)。 應(yīng)用更改選擇“整篇文檔”。 3.點擊“插入”后就在在該處就插入了一個上標“1”,而光標自動跳到文章最后,同時出現(xiàn)了一個上標“1”,這就是輸入第一個參考文獻的地方。 4.將光標移動到行首,既“1”前面,同時雙擊光標輸在位置,光標就回到了文章內(nèi)容中插入?yún)⒖嘉墨I的地方,可以繼續(xù)寫文章了。 5.同樣的,我們在下一個要插入?yún)⒖嘉墨I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會出現(xiàn)一個“2”(Word已經(jīng)自動為你排序了),繼續(xù)輸入所要插入的參考文獻。 6.所有文獻都引用完后,我們來修改尾注的格式以便符合你自己的要求 (1)你會發(fā)現(xiàn)在第一篇參考文獻前面一條短橫線(頁面視圖里才能看到),如果參考文獻跨頁了,在跨頁的地方還有一條長橫線,這些線無法選中,也無法刪除。這是尾注的標志,但一般科技論文格式中都不能有這樣的線,所以一定要把它們刪除。 首先切換到普通視圖,菜單中“視圖”—“普通”。 接著我們切換到腳注編輯狀態(tài),菜單中“視圖”—“腳注” “腳注”,這時最下方出現(xiàn)了尾注的編輯欄。 然后在尾注右邊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分隔符”,這時那條短橫線出現(xiàn)了, 接著,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延續(xù)分隔符”,這時那條長橫線出現(xiàn)了,選中它,刪除。 (2)現(xiàn)在,我們來修改參考文獻的格式,首先我們要切換到“頁面視圖”,同樣是菜單里面,“視圖”—“頁面”。 首先將文章最后的上標“1”的格式改成正常(記住是改格式,可以先清除格式在建立新的格式,而不是將它刪掉重新輸入,好處是參考文獻以后就是移動的位置,這個序號也不會變即使是在后來修改文章又添加了參考文獻,其他序號會自動更改,這樣省心不少啊),然后我們修改后面的文字部分的格式(這里可以首先修改一條參考文獻,然后我們用格式刷把剩下的部分都刷了就行了)。 附1:清除格式方法——首先選中所需修改格式文檔,然后再菜單欄里面“格式”—“樣式和格式”,然后選擇“清除格式”。 附2:添加修改上標(下標)快捷鍵。 “Ctrl鍵” + “=鍵”可以添加下標,再按一次回復(fù)正常;“Ctrl鍵” + “Shift鍵” + “=鍵”可以添加上標,再按一次回復(fù)正常。
(3)還沒完,標號上的方括號如何加呢?很簡單:首“”先在全文中,查找尾注標記^e,然后全部替換為[^&]即可;如果用了腳注就查找腳注標記^f,再全部替換為[^&]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時讓“不限定格式”按鈕為灰色) 呵呵,別看步驟多,操作一遍,就知道很簡單了。 對了參考文獻越多,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的越大,可以隨意增加或是減少人任意位置的參考文獻,不會弄亂。同時雙擊注腳,可以自動在添加處和文章參考文獻內(nèi)容處切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