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說三死看事在人為
當(dāng)初,魯哀公問孔子:“智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對以“三死”之說,并非其命,是自取死路;
其一:夫?qū)嬏幉粫r,飲食不節(jié),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簡稱疾殺)
一個人生活起居沒有規(guī)律,飲食沒有節(jié)制,過度安逸和過度勞累,就會因疾病而死亡?,F(xiàn)實生活確實如此甚多!
其二: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簡稱刑殺)
原文直譯為:處在下位而冒犯國君,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的人,會觸犯刑法而死亡;其實看一看那些貪官污吏,為非作歹,魚肉百姓之下場;不真是刑殺嗎?
其三: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簡稱心殺)
自己勢力小而去招惹人多勢眾的人,自己弱小卻去招惹強大的人,不合常理的發(fā)怒怨恨,做事不考慮實際情況的人,會在戰(zhàn)亂中丟掉性命。
當(dāng)然對于兵荒馬亂的時代,是這樣的。那么對于和平時代是怎么樣的情況哪?如果說疾殺是因疾病而亡的話,心殺則可以稱之為“心病之殺”---因心理壓力、情緒不穩(wěn)、忿恨、妒忌、爭強、好勝、欲望而導(dǎo)致心病而亡。
好了,再來說幾句命運話題;命運可以掌握嗎?是命由天定還是自己掌握?事在人為又作何解釋?
從三死可以看出,死于非命是咎由自取,而非天定;一個人的命運何嘗不是如此?流年有吉有兇,運氣有順有逆,如何應(yīng)對則是事在人為也。
“志士仁人,將身有節(jié),動靜以文,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聰明的人啊,知道保養(yǎng),飲食起居有節(jié)律,行為有規(guī)范,心態(tài)平衡,寬宏大量,不傷害自己的本性;這樣的話,他們的長壽不也是理所當(dāng)然嗎?
咦,事在人為哉!事在人為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