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醫(yī)療保健】治療白癜風的中藥方(內服+外用)

 玫 瑰 夫 人 2011-06-17
 
關鍵詞】白特靈
 
    白癜風是一種皮膚病頑癥,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部分患者病后白斑迅速擴散,久治不愈,給患者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損害了病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學習和工作,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筆者自擬白特靈湯內服,配合外擦消白酊治療白癜風567例,臨床取得了較好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白癜風患者567例,男273例,女294例,年齡3個月~67歲,發(fā)病時間1個月~22年,治愈時間1個月~29個月,泛發(fā)型125例,局限型225例,散發(fā)型188例,節(jié)段型29例,合并風濕性關節(jié)炎7例,合并腎小球腎炎1例,繼發(fā)于其它過敏性皮膚病6例,繼發(fā)于外傷、感染后21例。
 
    1.2 治療方法
 
    1.2.1 白特靈湯內服處方 當歸10g、川芎12g、桂枝12g、丹皮12g、防風9g、白蒺藜12g、生首烏12g、女貞子12g、旱蓮草12g、生地12g、黃芪14g、甘草9g。辨證加減:憂郁者加柴胡、郁金、遠志;濕重加蒼術、地膚子。水煎3遍,日服3次,服藥期間忌食煙酒、辣味。
 
    1.2.2 消白酊外涂處方 補骨脂15g、白芷10g、肉桂5g、95%酒精100ml浸泡10d,取澄清液皮損區(qū)外涂,每日2次。
 
    1.3 療效標準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顯效:周身白斑均長出戰(zhàn)點、片狀黑色素斑,白斑面積縮小,部分小片白斑愈合。好轉:部分白斑長出黑色素斑點。
 
    2 治療結果
 
    567例白癜風患者,治愈301例,治愈率63%;顯效51例,顯效率9%;有效147例,有效率26%;無效68例,無效率12%。總有效率88%見效最短時間15d,最長90d,平均30d。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43歲,患白癜風16年,泛發(fā)型,白斑面積約占體表總面積1/3,治療2個月顯效,9個月治愈?;颊?,男,21歲,患病6個月,急性泛發(fā)型,腹部、背部大小不等白斑30多片,治療半個月顯效,3個月痊愈。例2,患者,女,5歲,局限型,左頸部白斑3.0cm×3.0cm,治病1周顯效,1個月治愈。
 
    例2:患者,男,3歲,肛周白斑3個月,治療12d顯效,25d治愈。
 
    4 討論
 
    白癜風是一種黑色素細胞脫失而發(fā)生的皮膚白斑,祖國醫(yī)學對其病因,病機有較詳細的論述,《諸病源候論》中稱為“白癜”,《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中稱“白駁風”。中醫(yī)認為白癜風病因是肝血虛腎陽虛,腎氣不足,或是七情內傷,肝氣郁結,氣機不暢,致令陰陽失調,氣血失和,血不榮膚,復感外邪客于肌膚則發(fā)病?,F代醫(yī)學認為與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筆者20多年臨床觀察認為肝腎不足、氣血失和是其內因,導致發(fā)病還有五個方面外在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即心理因素―長期的心理壓力,精神緊張;潮濕―濕熱風邪侵入肌膚、環(huán)境、食品污染,繼發(fā)外傷,感染后,治療需依據病因運用白特靈湯加減辨證施治,方中首烏、枸杞、女貞子、當歸、旱蓮草,滋腎養(yǎng)肝填精血,肉桂、黃芪、桂枝、川芎助腎陽,行氣開郁,活血化瘀通絡,白蒺藜、防風祛風除濕消斑,白芷、丹皮、地黃、甘草,泄熱解毒。本方特點是祛風除濕,振奮陽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消斑。
 
    作者單位:114001遼寧省鞍山市康瑞皮膚病醫(yī)院

==================
張作舟治療白癜風經驗介紹
 
劉麗濤(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礦區(qū)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山西古交030200)
 
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年第34卷第2期
 
關鍵詞:白癜風;張作舟;經驗中圖分類號:249;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000—1719
 
張作舟教授是原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皮膚科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著名中醫(yī)外科專家,學驗俱豐,對多種疑難性皮膚病的診治立足整體,內外兼調,療效顯著。張老雖年逾八旬現仍堅持門診工作,筆者有幸隨師出診,獲益匪淺?,F將其白癜風的治療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白癜風又稱白駁風,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白癜風,以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白色或乳白色斑片為特征的皮膚病,表面光滑無鱗屑,邊緣不規(guī)則但境界清楚,邊緣色素增加呈現不規(guī)則的色素沉著環(huán),也可表現為邊緣境界不甚分明而無色素沉著環(huán)。西醫(yī)認為白癜風的病因不明確,與多種因素有關。中醫(yī)認為本病由于風邪外襲,跌打損傷或七情內傷,損傷精血,氣血不和肌膚失養(yǎng)而致。
 
張老認為氣血不和,肝腎不足,或瘀血阻絡是白癜風發(fā)病的根本病機所在,外感六淫,內傷七情以及跌打損傷是其發(fā)病的誘因,終致肌膚失養(yǎng)而發(fā)病。臨床治法雖多,不外調和氣血,滋補肝腎,兼祛風通絡。張老主張從整體辨證治療,內外兼調,如能配合適當的光照治療(包括日光照射)可明顯提高療效。并強調皮損小片初發(fā)者易治,大片多發(fā)久患者難醫(yī)。避免外傷,勞累及情志不暢對疾病的恢復亦很重要。
 
1、內治法基本方:羌活10g、獨活10g、防風10g、白芷10g、桃仁10g、紅花10g、骨碎補10g、威靈仙10g、川芎10g、補骨脂15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何首烏15g、菟絲子15g、雞血藤15g。加減:痰多者加陳皮9g、法半夏9g、白芷10g、厚樸10g;氣虛乏力者加黃芪15g、黨參15g;瘀血明顯者加丹參15g、三棱6g、茜草10g;頭暈耳鳴、腰膝疼痛明顯者,可加杜仲20g、桑寄生15g;惡風者,加桂枝10g、白芍15g;瘙癢者加白鮮皮15g、刺蒺藜10g、浮萍10g;冬季加重者加細辛3g,制附片6g。
 
2、外治法:(1)補骨脂30g、菟絲子20g、當歸10g,以75%酒精150ml,浸泡1周后取汁擦于色素脫失處。(2)丹參30g、何首烏30g、紫草10g,以75%酒精浸泡1周后同前法外用。(3)對于新發(fā)者可選用膚萬醑或新適確的涂擦于患處。
 
3、飲食調護(1)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yǎng),忌辛辣刺激及酒類食物。(2)忌勞累,緊張及情志不暢。(3)要保證足夠的睡眠。(4)避免外傷及機械性刺激。
 
4、病案舉例:劉某,男,55歲,初診日期:2005年7月7日。主訴:右腹及右背部小片白癜風半年。患者素患失眠多夢,膝酸軟,不耐勞累。診見:右腹及右背部散在數片大小不等的色素脫失斑,最大者約23,邊緣色素增加,界限分明,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診斷為:白癜風(中醫(yī)診斷:白駁風),辨證屬肝腎不足,肌膚失養(yǎng)型。治則:滋補肝腎,祛風和絡。
 
方選白駁湯加減。藥用:羌活10g、獨活10g、白芷10g、當歸10g、防風10g、川芎10g、補骨脂15g、夏枯草15g、骨碎補、女貞子15g、墨旱蓮15g、何首烏15g、菟絲子15g、遠志10g、雞血藤10g、桃仁10g、紅花10g、威靈仙10g、甘草10g。水煎服。連服1個月。外用:白駁酊,膚萬醑。囑咐:擦藥后適當日曬。
 
8月7日2診。眠增夢減,自覺乏力。上方加生黃芪15g、丹參15g。8月21日3診時背部軀干部皮損已消退,睡眠增加。前方減雞血藤15g、威靈仙15g,加黨參15g、三棱10g、茜草10g。繼服半月后,患者睡眠正常,勞則腰困,余無不適。首用方減遠志15g、威靈仙15g,加黃芪15g、黨參15g、白鮮皮15g、刺蒺藜15g、丹參15g。服用3劑后,右腹部皮損范圍縮小,偶有輕微瘙癢。調整處方為:黨參15g、黃芪15g、雞內金10g、羌活10g、獨活10g、防風10g、當歸10g、川芎10g、補骨脂15g、骨碎補10g、焦山楂30g、焦神曲30g、炒麥芽30g、何首烏15g、菟絲子15g、雞血藤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白鮮皮15g、刺蒺藜15g、浮萍10g、甘草10g。服用1個月后皮損基本消退,一般情況均好。上方減焦山楂、焦神曲、炒麥芽、當歸、川芎、白鮮皮,加入厚樸、陳皮、白芷、桃仁、紅花。繼予14劑以鞏固善后,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


===================
治療白癜風的中藥方(內服) (轉載)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男女老少均可發(fā)病,慢性過程,相當頑固。本病可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單側或對稱分布。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男女老少均可發(fā)病,慢性過程,相當頑固。本病可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單側或對稱分布。白癜風的皮疹是境界清楚、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的色素脫失斑。無自覺癥狀。病變部位毛發(fā)也可變白,白斑周圍皮膚可正?;蛴泻谏卦龆喱F象。

    現代醫(yī)學認為,白癜風發(fā)病機制尚未研究清楚,有關病因學說有:①自身免疫紊亂學說;②黑素細胞自身破壞學說;③神經介質障礙學說;④遺傳基因問題學說。主要根據皮損特點較易作出診斷,可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白癜風皮損反光,呈瓷白色,可與其他炎癥后暫時性色素脫失斑鑒別。眼底檢查,白癜風患者脈絡膜和視網膜的色素上皮內常有散在的色素脫失區(qū)。

    本病西醫(yī)主要選用能增加黑色素的藥物治療,如8-甲氧補骨脂素、苯丙氨酸等,但療效欠滿意,更應重視安全,需正規(guī)耐心交替用藥。

    中醫(yī)稱之為“白駁風”。認為是由于氣血不足,瘀血阻滯,肌膚氣血失和所致。治宜補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祛風補腎。此外,治療中可適當加入具有光敏作用的中藥,如白芷、補骨脂、白蒺藜、荊芥穗、前胡、小茴香、仙鶴草等,可加強療效。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蘇木、茺蔚子、蟬蛻、赤芍各10g,白蒺藜15g,何首烏20g,大棗6枚。肝腎虛加生地、熟地、枸杞子、黃精、黑芝麻;血瘀加丹參;濕熱加茯苓、薏苡仁、黃芩。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劑。同時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3次。不宜強光暴曬。

    本方有補腎活血,通絡消斑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6例,結果痊愈20例,好轉12例,無效4例。療程最短1個月,最長1年半,以6~10個月為多數。

    川芎、赤芍、紅花、老蔥白(切碎)、防風各9g,桃仁(研泥)12g,桔梗15g,黃酒、浮萍各30g,紅棗7枚(去核),麝香0.1g(沖服)。

    本方出自《醫(yī)林改錯》,有活血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0例,結果痊愈14例,顯效7例,有效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一般服藥6~20劑見效,多數服藥在4個月左右。

    生地、徐長卿各15~20g,秦艽、知母、芡實、茜草各15g,天冬12g,白蒺藜12~15g,八月札15~30g,自然銅30g,甘草6~10g。

    每日 1劑,水煎分2次服,2個月為1療程。同時配合潑尼松隔日服15mg,連服1.5~2個月,以后逐漸遞減。并外涂30%補骨脂酊。

    本方有滋陰活血,祛風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248例,結果痊愈76例,顯效36例,有效70例,無效66例。

    白蒺藜40g,豨薟草、天花粉、蒼耳草、地骨皮、菝葜、六月雪各50g,松香5g,紫草15g,麥冬25g。

    水煎服,每日1劑。在服藥同時加用制斑霉素涂擦患處,每日3~5次。并用紫外線照射患處,每日1~2次,每次3~5分鐘,或日光浴,每次10~30分鐘,每日1~2次。3周為1療程。

    本方有清熱養(yǎng)陰,涼血解毒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56例,結果痊愈41例,顯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治愈后隨訪2年,49例中復發(fā)者僅有3例;隨訪3年,7例中復發(fā)者1例。

    刺蒺藜30g,紫草、重樓、天花粉、白薇、蒼術、海螵蛸、生首烏、龍膽草各10g,桃仁、紅花各3g,甘草6g。病灶

擴散較快者加黃芪15g,白術、防風各6g;體弱者去桃仁、紅花,加丹參10g;毛發(fā)變色不退者,加烏蛇粉3g(吞服)。水煎,分2~4次服用,每日1劑。

    本方有補養(yǎng)肝腎,活血利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20例,結果:經治1~2個月后,6例白斑消失,皮膚顏色恢復正常;6例白斑由白轉紅,由紅變紫,顏色加深,范圍逐漸縮??;8例白斑由白轉紅。

    炒柴胡、白芍、香附、當歸、防己、蒼耳草各15g,川芎20g,刺蒺藜45g,炙何首烏、黃芪、自然銅各30g,補骨脂、紅花各10g。發(fā)于頭面部加升麻、白芷;發(fā)于胸腹部加瓜蔞皮、郁金;發(fā)于下肢加牛膝;肝腎陰虛者加旱蓮草、黑芝麻;血瘀明顯者加水蛭、丹參。

    本方有疏肝理氣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56例,結果痊愈14例,總有效率88%。

    丹參、桑寄生、蒺藜、破故紙、豨薟草、何首烏各25g。肺虛者加黨參25g,陳皮、紫蘇各15g,當歸9g;脾虛者加茯苓、白術各15g,山藥25g,當歸12g;腎陽虛者加制附子、肉桂、干姜各15g,黑芝麻25g,當歸12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本方有活血化瘀,疏風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58例,病程2個月~30年。結果治愈36例,顯效15例,好轉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4%。

    川芎、木香、荊芥穗各10g,丹參、白蒺藜、當歸、赤芍、丹皮各15g,雞血藤20g,靈磁石30g。情志抑郁者,加娑羅子、郁金;面色萎黃者,加黃芪、熟地、甘枸杞子;皮損廣泛者,加桔梗、百部。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2次口服。同時可予以中藥酊劑外搽,其配方為:紅花、白蒺藜、川芎各等量,加30%酒精適量浸泡后備用。每日3次,并用手在患部摩擦,使表皮輕度充血,然后暴露于日光下曬5~20分鐘。30天為1療程。

    本方有活血祛風,養(yǎng)血寧神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0例,病程1個月~40年。結果痊愈11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7%。

    當歸、白術、補骨脂、紫草各10g,白芍、丹參各15g,首烏、菟絲子、桑椹子各12g,黑芝麻、白蒺藜各20g。

    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同時可加用局部外搽復方補骨脂酊:補骨脂25g,膚輕松粉0.025g,于75%酒精100ml中浸泡備用;每日外涂1~2次。

    本方有養(yǎng)血活血,祛風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50例,病程3個月~5年。結果痊愈9例,顯效16例,有效20例,無效5例。

    補骨脂15g,生地30g,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桔梗、淮牛膝各10g。若頭面型屬于肝腎虛挾瘀者加黃精、枸杞子各15g,女貞子10g,旱蓮草25g,石斛、銀柴胡各12g;痰火交織者加石菖蒲、郁金、柴胡、蒼術各10g,瓜萎皮、黃柏各15g。若軀干型屬于脾腎虛挾瘀者加桑寄生、雞血藤、淫羊藿各15g,白術、神曲各10g,薏苡仁30g;氣血虛挾瘀者加黨參、北黃芪、雞血藤各15g,何首烏、黑芝麻各10g,黑棗5枚。

    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用外搽方(補骨脂、何首烏、生姜、當歸各10g,墨旱蓮、紫草各15g)以高純度米酒或優(yōu)質白蘭地密封避光浸泡1個月即可外用,涂搽傷損皮膚。

    本方有活血化瘀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40例,結果臨床治愈5例,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8例。

    黨參15g,黃芪、茯苓、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20g,白術、紅花、當歸、防風、白扁豆、山藥各10g,砂仁6g。白斑發(fā)生于面部者。加柴胡10g或白芷10g;頭部加羌活10g或川芎10g;項背部加葛根20g;腰骶部加續(xù)斷10g;上肢加姜黃10g;下肢加牛膝10g;泛發(fā)者加威靈仙10g;進展期者加烏梅、五味子各10g。水煎,每日1劑,日服2次,兒童用量酌減。同時配合外搽氮酒精或補骨脂酊,每日2~3次。

    本方有補氣益血,祛風和血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84例,結果痊愈17例,總有效率為78.57%。

    當歸、白芍、郁金各9g,八月札15~30g,益母草、白蒺藜各12~18g,蒼耳草12~15g,豬苓9~12g,靈磁石(或自然銅)3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疏肝解郁,活血祛風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00例,結果痊愈12例,顯效32例,好轉46例,無效10例。

    當歸、赤芍、白芍、枸杞子、生地、白芷各12g,川芎、桂枝各l0g,紅花6g,何首烏、黃芪、白蒺藜各15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養(yǎng)血祛風,活血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200例,結果痊愈136例,總有效率為99%。

    沙苑子、女貞子、全當歸、何首烏、白蒺藜各15g,覆盆子、枸杞子、生地、熟地、赤芍、川芎、白芍各10g,黑芝麻10~2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健脾補腎,活血養(yǎng)血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85例,結果痊愈9例,顯效28例,有效47例,總有效率為98.8%。

    刺蒺藜、生地、丹參、鉤藤各15g,丹皮、赤芍、當歸各10g,雞血藤、夜交藤各30g,白糖適量。

    本方有養(yǎng)血活血祛斑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85例,平均用藥100天左右,51例白斑半數以上消退,116例有效,1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0.3%。

    草河車、丹參、浮萍各50g,紫草、丹皮、劉寄奴、威靈仙各25g,川芎15g,琥珀、地龍、土鱉蟲各1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活血通絡,補腎壯腰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4l例,結果痊愈5例,顯效10例,好轉107例,總有效率為91.4%。一般服藥3~10劑見效,且無副作用。

    黑豆衣120~180g,羌活6~12g,獨活、荊芥各12g,蜂蜜30g,靈磁石90~150g(打碎,先煎)。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同時配合外治法:川椒30g,膽礬、白附子各6g,穿山甲10g,骨碎補、補骨脂各60g,靈仙12g;上藥以白酒浸10天后擦患處。

    本方有祛風燥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多例,結果均收到較好療效。

    柴胡、白芍、川芎、桔梗各9~12g,當歸12~25g,郁金、桃仁、紅花、防風、荊芥、龍膽草、補骨脂、白術、陳皮各6~10g,丹參、首烏各10~15g。夾風者酌加蟬蛻、地膚子、白鮮皮、白僵蠶、地龍;夾濕者酌加茯苓、薏苡仁、車前草、澤瀉;氣滯者酌加香附、木香、枳殼;氣虛者酌加黃芪、黨參、甘草;血虛者酌加雞血藤、熟地、阿膠;血熱者酌加生地、玄參、梔子、丹皮;虛寒者酌加附子、桂枝、干姜、鹿角膠。

    本方有疏肝解郁,活血養(yǎng)血,祛風除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22例,結果治愈3例,顯效9例,好轉7例,無效3例?;颊叨嘣诜?~3個月內出現明顯效果。在治愈的3例中已隨訪2年以上未復發(fā)。

    鮮桑枝l500g,桑椹子、益母草各500g,何首烏、生地、白蒺藜、補骨脂、玄參各250g。上藥用水煎煮,去渣,濃縮成1000ml,加人蜂蜜500ml,收成1200ml。每次服20~30ml,每日3次。

    本方有疏風通絡,養(yǎng)血益膚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屢用屢驗。如患者魯某,女,38歲。右頭面部遍布白斑,經多方醫(yī)治無效。用上方2料后,白斑基本消退,僅額角處遺豆大點白斑。隨訪5年來,未見增大。

    生黃芪、何首烏、桑寄生、丹參各30g,茯苓20g,白術、女貞子、菟絲子、補骨脂、黑芝麻、紅花各10g。伴瘙癢者加防風、荊芥、浮萍、烏梢蛇各10g;煩躁易怒者加柴胡、佛手、青皮、陳皮各6g;白斑在頭部者加白芷、川芎各10g;在腰背部者加川斷、杜仲、金毛狗脊各10g;散在四肢者加桑白皮、牛膝、雞血藤各6g。

    本方有益氣補腎,活血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00例,結果痊愈33例,顯效30例,有效25例,無效12例。

    防風、地骨皮、山梔子、王不留行、荊芥穗、枳實、黨參、干地黃、甘草各適量。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紅花、甘草各5g,牡丹皮、紫草、靈芝各12g,蒼術、龍膽草各10g,白蒺藜18g,補骨脂、何首烏各20g,丹參15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蛑瞥擅弁?,每次1粒,每日3次。

    本方有活血燥濕,化瘀祛風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458例,結果顯效61例,有效264例,總有效率為70.95%。

    白蒺藜、桑椹子各300g,旱蓮草200g,丹參150g,白附子100g,甘草50g。濕熱型去丹參、白附子,加女貞子150g,苦參100g;寒濕凝滯型去桑椹子,加何首烏300g。上方藥共研細末,制成蜜丸,每次服用9g,每日早晚各1次。

    同時配合用蛇草散(蛇床子、密陀僧各12g,雄黃10g,土茯苓、苦參各8g,硫黃、白芷、輕粉各6g;共研細粉,用醋調外搽皮損處)。

    本方有滋補肝腎,活血祛風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02例,結果痊愈31例,顯效58例,好轉11例,無效2例。

    白蒺藜750g,丹參、紫草、降香、重樓、白藥子、白薇、紅花、生何首烏各50g,蒼術、龍膽草各20g,海螵蛸、甘草各35g。上藥按常規(guī)制成片劑,每片0.25g。每日8片,分2次口服。

    本方有解毒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10例,結果痊愈163例,顯效63例,好轉45例,無效39例,總有效率為87.42%。

    補骨脂、當歸、丹皮各100g,陳皮、自蒺藜、赤芍、茜草、雞血藤、沙參各200g,甘草120g,磁石600g,白糖l 200g。上藥經煎煮,制粒,干燥,整粒而成,每包10g。每日3次,每次1包,2個月為1療程。

    本方有補腎活血,滋陰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50例,結果痊愈12例,顯效17例,有效18例,無效3例。

    白蒺藜、白鮮皮、皂角刺、桃仁、紅花、片姜黃、赤芍、補骨脂、川芎、桑螵蛸、當歸各80g,蒼術、麻黃各50g,苦參、檀香各40g,旱蓮草、何首烏、黑芝麻、桑椹子各100g,生地黃、熟地黃各12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內服,每日早晚各2丸,兒童量減半。

    本方有祛風除濕,和血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13例,結果:65例白斑面積縮小1/2以上;22例白斑面積縮小1/4~1/2;其有效率為77%。

    當歸20g,黃芪、丹參、墨旱蓮、赤芍各15g,首烏、桃仁、蒼術各12g,紫河車30g,白蒺藜35g,美登木22g,白花蛇6條。將上藥共研細末,煉棗花蜜為丸,每丸重10g以備用。每日2次,每次1丸,用豨薟草3g泡水送服,15天為l療程。用藥期間禁食酒、辛辣刺激和魚腥動風等物。

    同時用消白酊外用(石硫黃5g,雄黃、密陀僧、梔子各6g,補骨脂26g,冰片3g,白芷8g;上藥共研粗末,加入75%酒精300ml中浸7天,濾渣后加入輕粉裝瓶備用),每日2~3次用棉簽蘸藥外搽皮損處。

    本方有祛風活絡,清熱除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200例,病程2周~26年。結果治愈112例,顯效3例,好轉8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5%。

    生地250g,旱蓮草、黑芝麻、補骨脂、當歸、菟絲子、枸杞子、桑螵蛸各120g,何首烏、熟地、桑椹子各150g,龍膽草、知母、黃柏、白蒺藜各40g,麻黃、川芎、皂角刺、桃仁、丹參、赤芍、檀香、紅花、路路通各60g。

    上藥共研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10g備用。每日服4丸,早晚2次分服,溫水送下。服完1料為1療程,一般可服1~2個療程。服藥期間忌辛辣厚味、煙酒、濃茶,戒惱怒,節(jié)房事。

    本方有滋陰通絡,活血養(yǎng)膚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24例,病程1個月~10年。結果:1/2以上病灶皮膚顏色轉為正常者42例;1/5~1/2的病灶皮膚顏色轉為正常者63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84.69%。

    補骨脂、枸杞子、牛膝、茯苓、柴胡、枳實、川芎、桃仁、紅花、當歸各10g,菟絲子、白芍、白蒺藜各15g,生地、制首烏各30g,桔梗6g。上藥依法加工成丸劑,每丸重10g。溫開水送下1丸,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本方有補肝益腎,益精填髓,疏肝柔肝,調和氣血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69例,結果痊愈111例,顯效147例,有效103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84%。隨訪復發(fā)7例,3例在服藥后皮膚出現丘疹、瘙癢等過敏反應而改用其他療法。

    阿膠、熟地、當歸各600g,胡麻仁450g,川芎、赤芍、苦參、防風各350g,肉桂、威靈仙各250g,附子150g,薄荷200g。瘙癢明顯者加蒼耳子180g,白鮮皮150g;面色不華,舌淡者重用阿膠、熟地、當歸;舌有瘀斑或瘀點者加丹參300g,紅花150g;兼肝氣不舒者加柴胡、制香附各300g,郁金250g;皮損在腰以上者加羌活300g,桔梗150g;腰以下者加獨活300g,牛膝180g。

    本方有養(yǎng)血活血,疏風燥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8例,結果痊愈23例,好轉13例,無效2例。

    紫草、降香、草河車、白藥子、白蘞、桃仁、紅花、烏梢蛇各150g,蒼術、龍膽草各60g,海螵蛸75g,甘草105g,白蒺藜、補骨脂各250g,白芷1000g。上

    本方有滋養(yǎng)肝腎,活血除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00例,結果:經治療3個療程后,痊愈38例,顯效25例,有效18例,無效19例。

    白蒺藜50g,白茯苓、生黃芪、補骨脂、當歸、丹參、雞血藤各30g,紅花、防風各15g。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1個月為1療程。

    本方有益氣活血,疏風通絡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100例,結果:用藥l~2個療程后,痊愈56例,好轉41例,無效3例。

    炒補骨脂、白芷、石菖蒲、蒼術、黑豆皮、桂枝、防風、羌活、獨活、桔梗、郁金、白蒺藜、川芎、陳皮、當歸3000g,元胡500g,巨勝子、黃芪、旱蓮草各6000g,制何首烏、虎杖、雞血藤各9000g,紅花、甘草各1500g,蜂蜜20000g。上藥按常規(guī)制成丸劑。每次10g,每日2次餐后1小時服用。

    同時配合外涂液:生補骨脂300g,白蒺藜、菟絲子、沙苑子、決明子、骨碎補、白鮮皮各150g,肉桂90g,斑蝥20g,75%酒精2150ml。上方藥浸泡2周,取液1500ml,加氟美松813mg,氯霉素8.12g,搖成溶液備用。用時涂搽皮損周緣內2mm,涂后2小時后日曬患處1小時,每日1次,白斑發(fā)紅起泡。改搽復方呋甘油,每日3~4次,停止日曬。泡干脫屑后,再用本法,日曬10~20分鐘,可逐漸延長。120天為1療程。

    有報道運用本綜合法治療白癜風78例,結果痊愈57例,顯效18例,有效3例。

    升華硫黃、制馬錢子各5g,醋煅銅錢10g,百部30g。共研極細末裝入30個膠囊,成人每日1次,每次1粒,兒童酌減,晚上睡前半小時服。

    同時配合外涂白癜風藥液(75%酒精1000ml,白芷150g,補骨脂60g,紫草、硫黃、鴉膽子、硫酸銅、硇砂各10g,烏梅20g,五倍子30g,銅綠3g;其中五倍子水煮取汁,鴉膽子、烏梅砸碎,硫酸銅水溶,共合浸泡1周過濾外用),每日1~2次,涂后日光照射15~20分鐘,連用l~3個月。

    本方有祛風通絡殺蟲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白癜風30例,一般1周后見效,治愈15例,顯著進步11例,有效3例,無效1例。

    個別患者外用藥液后有局部皮膚潮紅、水泡,停藥數日可自愈。

    Ⅰ方(風濕熱型):旱蓮草、白芷、刺蒺藜、紫草、丹參各10g,何首烏30g,苦參、蒼術、黨參、重樓、黑豆各15g,防風5g,白附子8g,麝香0.05g。

    Ⅱ方(脾肺氣虛型):生黃芪30g,川芎、當歸尾、紅花、桃仁、何首烏、旱蓮草、雞血藤、白蒺藜、真降香、紫草、黨參、枸杞子、石菖蒲各10g。

    Ⅲ方(氣血兩虛型):當歸、川芎、人參、白芍、熟地、丹參、紫河車各10g,黃芪、白術、茯苓、刺蒺藜、女貞子、旱蓮草、黑芝麻、何首烏、補骨脂各15g,麝香0.05g。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同時可用白癜精(麝香、烏梅菟絲子、補骨脂、白芷、肉桂、山梔各等份以酒精浸泡),每日搽患處2~3次。并每日日曬3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15分鐘。30天為1療程。

    有報道運用本系列方辨證治療白癜風2016例,結果痊愈1706例,顯效70例,無效118例。

   】】】】】】】】】】】】】】】】】】】】】】】】】】】】】】】】】】】】】】】】】】】】】】】】】】】】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0克,黃芪2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20克,黑芝麻20克,何首烏15克,黑故紙10克,甘草3克。

【辨證】風邪侵犯皮膚,襲入毛孔,致使氣血瘀滯,毛竅閉塞,血不榮膚。

【組成】旱蓮草90克,白芷60克,何首烏60克,沙蒺藜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樓30克,紫丹參30克,苦參30克,蒼術24克。

白與黑是兩個相對立的矛盾,日常生活中可以白來淡化其黑,或者以黑來著色其白。皮膚病的“以色治色”法,即是利用這種常規(guī)的調理現象,取象比類,在中醫(yī)傳統(tǒng)辯證的基礎上提出論治的方藥中,多選用與病變皮損顏色相左的中藥材,從而達到以“白”反其“黑”,或以“黑”反其“白”的效應。臨床上對于白癜風的白斑,黃褐斑的黑斑兩種色素性皮膚病的治療,都有較好的正面反饋信息。

  白癜風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雖無痛癢,但多發(fā)在人體外露部位,特別是在頭、面、頸、項、手腕上的大片白斑,礙于容貌,會給人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根據其氣血不和,干腎不足的發(fā)病機制,當立調和氣血,滋益肝腎的方法去治療,這其中有意選擇與白斑相反的外觀顏色較深的中藥,如紫丹參、紫背浮萍、紫背天葵、紫河車、紫云英、紫草、紅花、玫瑰花、凌霄花等,取其一、二味做單方,或取三、五味組成復方。這種方法直觀、便于操作,又能顯示出大眾化的治療特點,群防群治。若是中老年人患白癜風,普遍適應有效的驗方是:黑豆、紅豆、黑木耳、黑芝麻、紅棗、核桃共燉煮服食,適當加少許冰糖或胡椒粉調味,有調氣攝血、助善肝腎的作用,3個月1療程,堅持服食1-2個療程,既治了白斑,還補了身子,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來自: 玫 瑰 夫 人 > 《醫(yī)療保健》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喜歡該文的人也喜歡 更多
    熱門閱讀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