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規(guī)模增長的理論觀點 根據(jù)各國財政支出的實踐,財政支出從長期看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對財政支出增長現(xiàn)象的解釋主要有: 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漸進增長理論”、 馬斯格雷夫的“經濟發(fā)展階段增長理論”、 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理論”等。 一、政府活動擴張法則 又稱為“瓦格納法則”。 瓦格納是19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是德國社會政策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對19世紀80年代的英、美、法、德、日等國公共財政支出的資料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公共支出規(guī)模不斷擴大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客觀規(guī)律的結論。他認為,公共支出之所以會不斷增長,是因為伴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增加了對政府活動的需求。 首先,工業(yè)化所引起的市場的擴張,使市場中的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由此而產生的沖突和矛盾增多,引起對商業(yè)法律和契約的需要。因此為維護社會和經濟的正常秩序,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支出。 其次,為了糾正外部效應等市場失靈問題對資源配置效率的負面影響,客觀上增加了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需要,這將引起公共開支的增加。 隨著經濟的增長,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項目的增長率將越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這也將要求增加公共支出。 瓦格納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的結論,為許多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歷史所證實。 二、梯度漸進增長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皮科克(Peacock)和魏斯曼(Wiseman)在20世紀60年代初對英國公共支出的歷史數(shù)據(jù)進行了經驗分析,從而提出了“梯度漸進增長理論”。(Peacock,A.T.,and Wiseman,1961,The Growth of Expenditure in the Kingdom,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 這一理論認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現(xiàn)一種漸進的上升趨勢,但當社會經歷“劇變”(如戰(zhàn)爭、經濟大危機或嚴重災害)時,公共支出會急劇上升;當“劇變”期結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會下降,但不會低于原來的水平。 皮科克與魏斯曼認為,導致公共支出增長的內在因素是人們“可容忍稅收水平”的提高。在正常年份人們可容忍稅收水平比較穩(wěn)定,公共支出不可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但隨著經濟的增長,即使稅率不變,稅收收入也會自動增加,相應的公共支出水平會大大提高,從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升。當社會“劇變”時期結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就會下降,但政府會設法維持可容忍稅收水平,結果公共支出水平雖有下降,但不會回復到原來的水平。 皮科克與魏斯曼還認為,社會“劇變”會暴露出許多社會問題,使公眾認識到有許多社會經濟活動應納入政府的職責范圍之內,公共支出的增長也會得到支持。他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審視效應”(Inspection Effect)。 另外,在社會“劇變”時期,中央政府會集中較多的財力和較大的財權,即使“劇變”時期結束之后,中央政府仍然會維護其活動范圍和支出規(guī)模。他們又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集中效應”(Concentration Effect)。無論“審視效應”還是“集中效應”都會使公共支出呈現(xiàn)出梯度漸進增長的態(tài)勢。 三、 發(fā)展階段增長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Rostow)從經濟發(fā)展階段的角度解釋公共支出增長的原因。他們認為,在經濟發(fā)展的早期階段,政府須為經濟發(fā)展提供社會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橋梁、電力、環(huán)境衛(wèi)生、法律和秩序等,因而公共投資占社會總投資之比往往較高,這些公共投資會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長;當經濟發(fā)展進入中期階段之后,公共投資會減少,但由于市場缺陷日益暴露,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會加強,干預活動恰恰是以公共支出增加為前提的;隨著經濟發(fā)展由中期階段進入成熟階段,公共支出結構也發(fā)生變化,教育、保健、社會福利等支出逐漸增加,從而進一步推動公共支出增長。所以,發(fā)展階段增長理論實際上是關于公共支出結構長期變化的理論。
四、非均衡增長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通過分析公共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的狀況對公共支出增長原因做出解釋。 他將國民經濟部門區(qū)分為生產率不斷提高和生產率提高緩慢兩大類別,前者被稱為進步部門,后者被稱為非進步部門。兩個部門的差異來自技術和勞動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在進步部門,技術起著決定作用;在非進步部門,勞動起著決定作用。假設兩個部門工資水平相同,且工資隨著勞動生產率提高而上升。由于勞動密集的公共部門是非進步部門,而該部門的工資率與進步部門的工資率呈同方向等速度變化,因此,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率偏低的公共部門的規(guī)模會隨著進步部門工資率的增長而增長,換言之,政府部門的投資效率偏低導致政府支出規(guī)模不斷擴大。 衡量財政支出規(guī)??刹捎脙纱笾笜?,即絕對規(guī)模指標和相對規(guī)模指標。常用相對規(guī)模指標來衡量財政支出規(guī)模,我國常用兩種測量方法來反映: (1)當年財政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2)當年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 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