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鮑照詩歌的創(chuàng)新

 人教版高中語文 2011-05-25

一、生平與個性

1、生平。鮑照(約414466)字明遠,祖籍上黨,后遷于東海(今江蘇漣水附近)。出身寒微,少有文思,“幼性猖狂,因頑慕勇”。(《侍郎報滿辭閣疏》)隋王通說他是“古之狷者”。(《中說·事君篇》)《南史》本傳載:時臨川王劉義慶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鮑照雖已謁見義慶,卻未蒙賞識,于是獻詩言志。有人以為鮑照地位太低,想勸阻他,鮑照勃然大怒說:“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聞者,安可數(shù)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因此博得了劉義慶的賞識,當了臨川王國侍郎。后來他又先后充任過始興王劉浚、衡陽王劉義季等國侍郎,入朝任過太學博士,《宋書·臨川王義慶傳》也提及鮑照在元嘉中,因獻《河清頌》被擢為中書舍人的事實。因為宋文帝愛好文學,不愿別人超過自己,鮑照因此為文故作“鄙言累句”以迎合其意,人稱鮑照才盡。此外他還先后擔任過海虞令、秣陵令、永嘉令等低級地方官,最后成為荊州刺史。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刑獄參軍,兼掌書記之任。劉子頊舉兵叛亂失敗,鮑照被亂兵所殺。卒年五十余。嵇康、陸機、潘岳、張華、謝靈運、鮑照、謝脁都是被殺的。

2.個性。鮑照的人生道路是向著士族門閥制度抗爭,同時又是郁郁不得志和悲劇性的。他盡管出身低微,很難取得較高的政治地位,卻自始至終保持著強烈的不可遏止的功名欲望,在《飛蛾賦》中,他寫道:“本輕死以邀得,雖糜爛其何傷,豈山南之文豹,避云霧而巖藏!”竭盡全力地顯示才華,不顧一切地爭奪政治地位,被他看作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唯一目標。因此,當個人的努力受到社會、政治的壓抑時,他的心靈往往激起強烈不平,他憤世嫉俗:

 

    瓜步山者,亦江中渺小山也,徒以因迥為高,拒絕作雄,而臨清瞰遠,擅奇含秀,是亦居勢使之然也。故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

——《瓜步山檄文》

 

這正是窺透鮑照作品所以構成獨特風格的門徑。在他的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儒家傳統(tǒng)的入世精神,而是對個人人生價值的積極追求。盡管這種追求與實現(xiàn)的可能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但他仍然堅持不懈地付出了生命代價的努力。因而,“鮑照的詩文常常是用一種急促的節(jié)奏傾瀉出來的、充滿著感情色彩的文字,沖動、激蕩和緊張,其格調之險急、力度之強烈、色澤之濃郁、詞藻之艷麗,形成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著意追求刺激的整體風貌。”《南齊書·文學傳》云:“發(fā)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斯鮑照之遺烈也。”可見鮑照在當時已“自成一家”。

 

二、鮑照的創(chuàng)作

鮑照詩歌現(xiàn)存約二百首,其中樂府凡八十余篇,除《吳歌》三首,《中興歌》十首為當時流行之五言四句體外,其余皆屬古調,即擬漢樂府。這些作品有五言樂府和雜言樂府。作者將人生遭遇的各種悲愁苦悶和怨憤不平的意緒發(fā)而為詩。

1、鮑照詩歌的突出內容,就是表現(xiàn)其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抒寫寒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其中充滿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代表了寒士不平的呼聲。

2、鮑照的主要貢獻在樂府詩,特別是七言為主的雜言樂府詩方面。鮑照是到南北朝為止創(chuàng)作樂府詩最多的詩人,被前人譽為“樂府獅象”。

3、代表作。鮑照的七言和雜言樂府詩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擬行路難》十八首。以詩中“余當二十弱冠辰”、“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考之,這組詩當為作者少年之作?!稑犯蓬}要解》說:“《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行路難》在晉宋間已風行,不但歌辭感人,音樂也哀婉,到鮑照“亦有得于聲道之助耳”。也就是說,鮑照這十八首,仍是依據(jù)它的本來題旨所寫的。

4、作品精讀。這一組詩,表現(xiàn)了受壓抑的下層知識分子對門閥制度的強烈憤慨——這是鮑照詩歌中最為普遍的主題。詩人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懷,緊緊地圍繞“人生”這一主題反復吟詠,極其強烈地抒發(fā)了詩人對于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悲哀;對于人世不平、人生多艱的憤慨,對于更高的人生價值與理想的追求。

如《擬行路難》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瑁玉匣之雕琴。七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jié)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一)《擬行路難》組詩的思想內容

1)詠嘆著他對時光易逝、人命無常的悲哀。“這種對于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從建安直至晉宋,從中上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彌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鮑照在《擬行路難》十八首中所詠嘆的正是這樣一種“典型音調”,而且他吟詠得格外集中、尖銳而強烈。

2)對于人世不平、人生多艱的憤慨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擬行路難》其四)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ā稊M行路難》其六)

 

前首以自然界中的水瀉地比喻人的家庭出身決定人的不同命運,由此突現(xiàn)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瀉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古詩源》卷十一)。后首表現(xiàn)了一位才高氣盛、敏感自尊的詩人在社會壓抑下的苦悶。“棄置罷官去”以下數(shù)句,故作輕松之筆,把詩人要求擺脫名利的羈絆,追求理想生活的意愿抒寫得形象具體。最后兩句體現(xiàn)了詩人對孤高、正直的內在人格的追求和堅持。

3)對于更高的人生價值與理想的追求。如《擬行路難十八首》之三: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蘊芳藿。

春燕參差風散梅,開幃對景弄春爵。含歌攬?zhí)楹惚С?,人生幾時得為樂?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七言詩,從字面上看它似乎是表現(xiàn)了一位貴婦在春天來臨之際哀嘆自己愛情的不幸,表達了她對美滿愛情的強烈愿望。然而我們披文以入情地分析詩人的言外之意,不難看出它表現(xiàn)的仍然是詩人自己對于人生失意的感受。詩人為了表達對于理想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由直抒胸臆而變?yōu)橥形锸闱?,借盛年女子青春年華卻獨守空房得不到愛情的遭遇,用以比喻志士有才能有理想?yún)s不得施展機遇的不公平處境,從而哀嘆詩人個人的不幸。

4描寫游子、思婦和棄婦的詩在鮑照詩中占有相當比例。這些詩歌的共同特點是哀怨凄愴,情感真摯,寓意鮮明。如《擬行路難》其十三,描寫征夫思念家人和故鄉(xiāng)的情懷:“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fā)素髭生。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已盈。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每懷舊鄉(xiāng)野,念我舊人多悲聲。”其十二則描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執(zhí)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繞繞最傷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借反映普通百姓的悲哀描寫人生多艱,以申發(fā)詩人自己的共鳴之情。同上第二首(“洛陽名之鑄為金博山”)和第九首(剉檗染黃絲)也是描寫棄婦的詩,同樣哀婉感人,頗有漢樂府民歌的韻味。

鮑照另有《梅花落》一詩: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借梅喻人,贊譽正直而有才華的寒士具有“梅”的堅強品性,同樣悲憫其懷才不遇的不幸,而將那些“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的雜樹,比作平庸無節(jié)操的權貴,其間,流露出對現(xiàn)實不合理現(xiàn)象的強烈不滿和對正直人品的崇尚。這首詩與《擬行路難》主題是一致的。而直抒胸臆和托物抒情手法的交互運用亦與《擬行路難》異曲同工。

此外,鮑照的五言樂府和古詩,不少篇章都圍繞一個基本主題。正如方虛谷在談到他的詠史詩時所概括的那樣:“明遠多為不得志之辭,憫夫寒士下僚之不達,而惡夫逐物奔利者之茍賤無恥。每篇必致意于斯。”

描寫邊塞戰(zhàn)爭,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是鮑照詩歌五言樂府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疾風沖塞起,砂礫自飄揚。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著力描寫邊塞將士誓死報國的決心和詩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與“梗概多氣”的建安詩風甚為相近。又如《代東武吟》寫一位征戰(zhàn)一生,年老歸來的士兵的痛苦: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仆本寒鄉(xiāng)士,出身蒙漢恩。始隨張校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輕車,追虜窮塞垣。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肌力盡鞍甲,心思歷涼溫。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世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腰廉刈葵藿,倚仗牧雞豚。昔如上鷹,今似檻中猿。徒結千載恨,空負百年怨。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愿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

 

最后兩句是說希望國家象晉文公不捐棄席,象田子方對待老馬那樣避免老而見棄。描寫人生各種愁怨,反映百姓疾苦和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在鮑照詩中也占獨特地位?!稊M古》其六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澗陰。朔風傷我肌,號鳥驚思心,歲暮井賦訖,程課相追尋。田租送函谷,獸藁輸上林。河渭冰未開,關隴雪正深。笞擊官有罰,呵辱吏見侵。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黃節(jié)注此詩說:“幽篁里無薪,寒澗陰無黍。物之失所也。”此注甚確。“物之失所”正暗喻勞動人民失去土地,“收以乘軒、伏櫪,相對成文,亦見人之失所。”陳胤倩曰:“固是實事真至,此等最為少陵所摹。”方植之曰:“極賤隸之卑辱,以寄慨不得展志大用于世也。而詩之警妙,皆杜韓所取則,亦開柳州。”鮑照的這些詩歌,不僅與《詩經·國風》和漢魏樂府民歌的傳統(tǒng)精神一脈相承,而且在元嘉詩中也展現(xiàn)出嶄新的時代精神。明人胡應麟云:“宋人一代,康樂外,明遠信為絕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第康樂麗而能淡,明遠麗而稍靡。淡故居晉宋之間,靡故涉齊梁之軌”。其間透露了鮑照對齊梁詩歌開啟之功的消息。

鮑照樂府以外的詩歌,如《擬古》八首、《學劉公干體》五首、擬阮公“夜中不能寐”、《詠史》、《學陶彭澤體》等等,一方面廣泛繼承了曹植、劉楨、阮籍、陸機、左思、陶淵明,以及同時代人如謝靈運等人的成就;另一方面又自創(chuàng)新意,有所發(fā)展,對后代詩人影響很大。

(二)《擬行路難》的藝術特色

首先,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與情調來看,鮑照以寒士的身份抒發(fā)了貧寒之士的人生感觸,表現(xiàn)為昂揚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氣和難以壓抑的怨憤。他通過描寫邊塞戰(zhàn)爭、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婦和棄婦的生活等各個層面,描繪了人生的艱難感受,寫情曲折有致,收到了意苦筆曲的美學效果。這些情緒在陶淵明、謝靈運那里往往能夠用山水田園的自然之景與玄理的妙合,達到“與道冥合”的境界,使他們所感受到的人生悲哀得到某種程度的消解、淡化,這里多少體現(xiàn)了貴族化的人生態(tài)度。而對鮑照來說,他的悲哀來自于向往富貴又得不到滿足的嚴峻現(xiàn)實,來自于自負、自傲而又不為社會所認可的內心沖突,這樣的悲哀無法用抽象的哲學解釋來淡化。加上鮑照又不屬于那一個談玄說理佞佛的世族中的成員,他也缺乏高門世族的文化素養(yǎng),因而他的思想是屬于別一格的,更多地表現(xiàn)為寒士高潔的品格,流露在抗爭中憤激不退縮又感到無可奈何的悲哀。這寒士的不平正是宋玉《九辯》所說的“貧士失職而志不平”。這種情感使他從樂府里獲得了解放,他代表了“向統(tǒng)治階級要求民主的具體斗爭”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當時是清新的,也是更為有力的,因而鮑照成了南北朝最為杰出的詩人。

其次,從詩歌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技巧等方面看,鮑照的詩歌尤其是樂府詩,多得益于漢魏樂府古詩及南朝民歌,他模擬的古詩,主要是古詩十九首、建安詩、阮籍《詠懷詩》、左思的《詠史詩》等,因此風格比較剛健清新。他是建安風骨的繼承者。鮑照《擬行路難》,其機軸出自陳琳《飲馬長城窟》。這正是他高出同輩詩人的地方。他學習漢魏樂府,這些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當時,不少文人也在學習民歌,但主要學習的是江南民歌和荊楚新聲。鮑照卻是“出入漢魏,自鑄偉詞,使?jié)h樂府得以振拔,其為樂府,能稍存漢魏之宗旨,惟鮑照一人矣。”(夏敬觀《八代詩評》)這也是他不同流俗的地方。同時鮑照還注意學習南朝樂府民歌,創(chuàng)作了《吳歌》三首、《采菱歌》七首、《幽蘭》五首、《中興歌》十首等。學習民歌,在當時曾被文壇盟主顏延之等人輕視,鮑詩也被視為“俗”。鮑照就是在這些俗體調的詩中,又以跳蕩雄肆、酣暢淋漓的筆力,“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劉熙載《藝概·詩概》),盡情發(fā)泄孤寒之士的慷慨不平的激憤之情,因而被視為“險”或“險急”。實際上,這個俗,正是他的特色。

其三、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chuàng)格調,而且還發(fā)展了七言詩,創(chuàng)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變逐句押韻為隔句押韻,同時還可以自由換韻,從而為七言體歌行奠定了發(fā)展的基礎。此外,他有意識地仿制民歌便逐漸地形成了文人的五言四句的絕句。

其四,鮑照詩歌的語言不避俚俗,汲取“里巷歌謠”的營養(yǎng),“頗傷清雅之調”。相對于傳統(tǒng)五言詩的“清雅”風格,七言詩既不習慣,也不規(guī)范,鮑照以他一氣呵成的七言,沖破了五言的藩籬,顯然七言比起五言來更為豪放,比較俚俗。這正是學習民歌的結果?!鄂U照集》中許多詩篇,語言硬朗奇特,多用散體,不一定用俳言儷句,這是與當時風氣格格不入的,與元嘉顏謝作風亦頗不相同。

 

 

三、鮑照詩歌的藝術風格

1、豪放,奇矯凌厲

鮑照詩歌的藝術風格豪放,奇矯凌厲,但在當時卻被目為“險俗”或“險急”。

《許彥周詩話》說:“明遠《行路難》壯麗豪放,詩中不可比擬,大似賈誼《過秦論》”,劉熙載《藝概》說:“明遠長句,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在當時不可無一,不能有二。”“鮑照《行路難》、《梅花落》這一類七言和雜言樂府,在音調句法方面都有全新的創(chuàng)造,是南朝文人樂府最杰出的作品。”歌行里流轉奔放一派從這里開端,對于唐詩有極顯著的影響。這些評論,詩人是當之無愧的。

 

2、俊逸的文勢

“六朝文氣衰緩,唯劉越石、鮑照遠有西漢氣骨,李杜筋于此。”就此而言,鮑照的詩歌成就,遠遠超出了以顏延之為代表的“錯采鏤金”式的士大夫之“雅致”。他的詩以凌厲之勢和“發(fā)唱驚挺”的獨特魅力,不僅在當時標舉獨出,別開生面,而且也深得后代詩人與詩論家的贊許。如唐代詩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來稱美李白;宋代敖器之說“鮑明遠如饑鷹獨出,奇矯無前”(《詩評》);明代陸時雍說“鮑照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人世之所未有。當其得意時,直前揮霍,目無堅壁矣。駿馬輕貂,雕弓短劍,秋風落日,馳騁平岡,可以想此君意氣所在”(《詩鏡總論》);清代劉熙載說“‘孤蓬自振,驚沙坐飛,’此明遠賦句也,若移以評明遠詩,頗復相似”,又說明遠“驚遒絕人”(《藝概·詩概》),這些都足以說明鮑照詩歌突破時風,形成俊逸豪放、奇矯凌厲的藝術個性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突出地位。錢鐘書《談藝錄》云“《閱微草堂筆記》謂秋墳鬼唱鮑家詩,當是指鮑照,照有《代蒿里行》、《代挽歌》。亦見《四庫總目》卷一百五十。頗為知言。長吉于歷代作家中,風格最近明遠,不特詩中說鬼已也。”這些都足見鮑照詩歌的特色和對后代詩人的影響。

總之,鮑照是南北朝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詩文繼承了漢魏風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內容充實,能夠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貼近現(xiàn)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苦難和寒族懷才不遇的心聲,在劉宋時代,與貴族文學的作風迥異;而且在藝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風格俊逸豪邁,奇矯凌厲,不同凡響,無怪乎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常常提到他,并稱他為“俊逸鮑參軍”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