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茱萸
![]() ![]() 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味歸經(jīng)酸、澀,微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nèi)熱消渴。應(yīng)用1. 用于肝腎不足,頭暈?zāi)垦?,耳鳴,腰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及虛汗不止。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可應(yīng)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于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經(jīng)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jīng)過多等癥,可與熟地、當(dāng)歸、白芍等配伍應(yīng)用。用法用量煎服,6~12g。編輯本段中草藥別名別名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棗,蜀酸棗,鼠矢,雞足,實棗兒,肉棗,藥棗。寇思,思益,萸肉,凈萸肉,于內(nèi),棗皮,芋肉。商品名杭萸肉:為產(chǎn)于浙江杭州一帶者。皮肉厚,色鮮艷,味酸濃,品質(zhì)最優(yōu),為地道藥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為各地所產(chǎn)萸肉的統(tǒng)稱。以皮內(nèi)肥厚、色紅油潤、酸味濃、干燥無核、潔凈者為佳。處方名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棗皮等。 生山萸 肉為原藥剝?nèi)」麅?nèi)生用入藥者。 處方中寫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棗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黃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為生山萸肉置籠內(nèi)蒸至紫褐色再曬干入藥者。補肝腎功效增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