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李煜傾國一戰(zhàn) 力盡無悔
于是,李煜殺了林仁肇??杀?,可嘆!
林仁肇被殺之后,北宋的大軍開始逼近,開始,進軍非常順利,一直攻打到了金陵對岸??墒情L江天險阻擋,宋軍很難逾越。雖然說宋軍訓練了一只水軍,但主力卻依然是以步兵、騎兵為主,若在江面作戰(zhàn),必然不利。如何解決渡江作戰(zhàn)而不被中途進攻,是宋軍面對的最大難題。
而長江,也確實是南唐所能倚仗的天然屏障。古今多少北方政權,因為長江而止步!
可惜,上天不眷顧南唐,南唐李煜君臣以為宋軍必定為長江阻礙的時候,根本沒料到有個叫做樊若水的人會出現(xiàn)。而他的出現(xiàn),迅速粉碎了李煜倚仗長江阻擋宋軍的美夢,更進一步加速了南唐的滅亡。
樊若水是南唐人,早年多次參加南唐科舉,可屢試屢敗??吹皆谀咸魄巴緹o望,樊若水便想北上,可是若空手投降,趙匡胤如何會重用自己。樊若水了解到北宋若攻南唐,渡江作戰(zhàn)必定是最大的難題,若自己能解決這個問題,趙匡胤必然重用自己。
于是樊若水苦思冥想,翻閱歷代典籍,終于想出了在長江搭建浮橋渡江的計策。若是在別處,在一條小河上,搭建浮橋當然不是問題,可要進攻金陵,必須越過采石磯,而采石磯正是南唐軍事要塞,有重兵把守。而且,江面寬廣,暗流洶涌,根本沒法子直接在江面上搭建浮橋。更不要說有南唐軍隊的日夜巡視了。
這樊若水真是一位狠人,為了自己當官,什么事情都做的出來。他找到采石磯附近的寺廟,表示要出家為僧。做了和尚之后,去長江沿岸四處釣魚,以測量水紋,并繪制《橫江圖說》。于是,金陵附近水深水淺,哪里有暗礁暗流,樊若水一清二楚。之后他又假借江水急迫,經常有船只傾覆,四處化緣,在采石磯附近深挖了一個山洞,在山洞中修建了一個高大堅固的石塔。附近的軍民都很感激他,誰有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以后為宋軍搭建浮橋,固定鐵鎖做的準備呢?
一切就緒之后,樊若水前往汴梁,提出“請造浮梁以濟師”,并呈上他親手繪制地圖。趙匡胤聽了計策之后大喜!而之后樊若水親自到湖南都監(jiān)千艘大戰(zhàn)艦,以備搭建浮橋,以及大量的竹排、繩索,以備搭建浮橋之用。(在南唐滅亡之后,百姓得知樊若水獻計之事,氣憤異常,將樊家祖墳刨便。此舉也可證明百姓對南唐對李煜的擁護。)
于是,南唐軍隊按照自己的預定,還在集結的時候,北宋軍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了長江天險,逼近金陵。
兩軍交戰(zhàn)之初,李煜把軍權全權交給了神衛(wèi)統(tǒng)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勛,皇甫繼勛是南唐名將皇甫暉之子,也算是熟悉陣戰(zhàn)了。可他自以為南唐水軍強勢,又有長江天險,且十月江水寒涼,水流急迫,根本不可能搭建浮橋,于是放松警戒,沒有及時做出應對。等到李煜知道宋軍大部隊已經渡江,逼近城下的時候,只能怒斬皇甫繼勛。
此時情況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宋軍的全力進攻,李煜緊急下令調來附近守軍十萬余眾,在金陵城下布陣,企圖依托秦淮河背城一戰(zhàn),挽回危局。本以為宋軍只有前鋒一萬余人渡江,勢必不能發(fā)動總攻,于是南唐的軍隊集結速度也比較慢??蓻]想到宋軍將領潘美見南唐軍布陣未完備,而自己一方已經多次打了勝仗,于是下令不等渡河船只到達,率部強涉秦淮河,大軍隨進,斬俘南唐軍萬余人。宋軍乘勝進逼城下,對金陵形成包圍。
此時的李煜,還是沒有投降,他再次下令緊急征調急調神衛(wèi)軍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10萬軍東下赴援??芍炝钰S因受東路軍王明軍牽制,不敢貿然輕進,遲遲不能入援金陵。直到十月下旬,朱令赟才進至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但又遭到宋軍的阻擊。朱令赟以火攻宋軍,宋軍稍退,后因風向改變,火焰反燒南唐軍,南唐軍大亂,不戰(zhàn)自潰。宋軍乘勝追殺,殲滅了南唐援軍。
觀史至此,不禁悲嘆,此天亡南唐矣。
從此一役,南唐徹底戰(zhàn)敗,雖然在各地還有一些零散部隊,但主力已經全部被消滅,金陵也無險可守。但是,此時的李煜還是不準備投降!
各地戰(zhàn)敗的消息一件又一件傳來,李煜還是在咬牙堅持,整個戰(zhàn)爭從二月一直到到十一月。而金陵保衛(wèi)戰(zhàn)也持續(xù)了整整一個多月,打到后來,到處都是死傷的士兵,連金陵百姓的砍柴取暖問題都無法解決。面對哭聲震天的民眾,李煜內心悲痛!
公元97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在圍困多日之后,發(fā)動了總攻。此時的金陵,外無援軍,內無后繼,死傷慘重。當趙匡胤宣布,李煜投降之后會善待南唐軍民,李煜選擇了歸降。
李煜此人,喜歡詩詞,擅長詩詞,其實并未以詩詞誤國,當然李煜確實經常和妃嬪,和一些親信大臣吟詩作賦,喝酒享樂??蓪@件事,也可以換個角度看。一方面,面對強大的壓力,李煜希望以此來舒緩自身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也希望以此來麻痹北宋。當然,也不能排除趙宋對李煜的篡改歷史,抹黑李煜。
縱觀李煜一生,面對各路諸侯皆滅與宋的天下大勢,面對南唐國力日漸窘迫的國情,李煜不是毫無作為,而是勤于政事,苦苦支撐,甚至誓死抵抗,和民眾印象中那個沉迷酒色詩詞,無能到只會流淚,只會悲嘆的李后主是完全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