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理性、感性;啟蒙和悟性。||| 理性、感性;啟蒙和悟性。應(yīng)新到里的abada
又見好敵手們“開掐”,忍不住“摻和”進來。 記譜、包括五線譜,都是屬于“算術(shù)”級別的東西,還有“解析學(xué)”級別的音樂紀錄法。五線譜的紀錄辦法是考慮到演奏者的“可操作性”,如果單從“完整性”考慮,“物理”的紀錄法是最完備的了:可以紀錄任何音,也可以合成任何音及其他的音樂要素。但是演奏現(xiàn)場的“氣氛”是合成不出來的,這也是音樂會存在的理由。 “考試悖論”熱鬧了一陣之后,總算是出來個很得要領(lǐng)、但不見得被多數(shù)“認可”的說法。“理性”和“感性”的對立好理解,理解與此“平行”的“啟蒙”和“悟性”的一對兒就難了。困難在于:如果“理性”和“感性”是對面的話,“啟蒙”和“悟性”既是相對立的又是表里相連的。對一個集團、社會,與其講是“理性的啟蒙”,不如講是“悟性的提高”。 觀看不毛的“敬仰”之爭,就可以知道:國人缺乏的不是“感情”、也不是“理性”,而是認識整個課題的“悟性”。納粹時代的德國也并不是因為缺乏“理性”??茨菚r國家墓地的設(shè)計規(guī)劃、對死人的認識,比國人搞“大食堂”要像樣多、“理性”多了。 什么是“悟性”?大詩文章最后一部分就是有關(guān)“悟性”的,雖然那里用的是“理性”,沒有直接用到“悟性”這個詞兒。能給出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是“理性”,而提出這個猜想的就是“悟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