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生烏梅丸加味治療各種息肉
組成:烏梅500克 僵蠶500克 象牙屑30克 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適量。
用法:烏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蠶(半拌炒黃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黃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開水送下。兒童酌減,1劑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主治:各種息肉。
療效:龔氏用本方治療各種息肉都有顯著效果,斐氏驗證2例結(jié)腸息肉收效滿意。周氏用上方治療直腸、聲帶息肉收效滿意。某患者聲帶息肉服用西藥和中藥百余劑不效而加重,以上方加減(烏梅250克 僵蠶200克 桔梗200克 丹參200 甘草30克,每服9克,每日3次),一料后息肉完全消失。
附方
中醫(yī)認為“膽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緊密結(jié)合,互為因果所致。在10年中,我采用自擬的烏僵薏四湯治療50例″膽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方法介紹如下:
烏僵薏四湯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殼、烏梅、僵蠶、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連翹各15克,甘草6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煎服3次,?;蛑瞥伤?,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個月為一個療程,重者需2—3個療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脹重者加厚樸,便秘者加生大黃,以瘀為主者加丹參、桃仁。 該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絡(luò);白芍、甘草柔肝緩急止痛,枳殼行氣化滯;薏苡仁具有化痰軟堅作用,可治療多發(fā)性息肉。僵蠶化痰散結(jié),白芥子、連翹、法夏善于化痰散結(jié)。三棱為血中氣藥,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筆者曾用上方加鱉甲、夏枯草、生牡蠣、丹參等,治療肝內(nèi)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療效。如果膽囊息肉超過1厘米,還是以外科手術(shù)摘除為妥。 附醫(yī)案一則 : 年某,女,36歲。右上腹不適五年,加重一年。經(jīng)襄樊、武漢、廣州多家醫(yī)院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患者丈夫為某醫(yī)院普外醫(yī)師,不愿接受手術(shù)治療,經(jīng)同類患者介紹于2006年2月25日來我出就診。 刻診:右肋不適,痛連肩背,時伴頭暈?zāi)垦?,乏力。體胖,身高162cm,體重89kg,食欲旺盛。喜食肥肉、魚類、蛋類、動物內(nèi)臟等食物。B超示:重度脂肪肝,膽囊多發(fā)性息肉,最大一個為1.6mm。慢性膽囊炎。血壓:140~150/100~110mmHg。血脂三項均高。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弦滑。辨為痰濁瘀滯為患,治以化痰祛脂,升清降濁。 處方: 方一:全瓜蔞30g、生半夏15g、焦山楂60g、苡米100g、郁金15g、澤瀉100g、生南星15g、茵陳60g、茯苓30g、橘皮10g、甘草5g、梔子5g、黃連5g、絞古藍30g、烏梅100g、僵蠶30g、浙貝母15g 。一天一劑,水煎服。 2006年6月5日三診: 各種理化檢查均已正常,彩超未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體重68k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