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的勇氣我們都不會長到五層樓那么高,可我希望我們對生命的勇氣,對生活的熱愛,能長到五十層樓那么高……
七毛錢的勇氣
他是個膽小的孩子,像一株敏感的含羞草,依戀著熟悉的水土和空氣。換教室、換老師,這些別人眼里的尋常事,樁樁都令他不安。這孩子完全復制了幼時的我,連怕喝牛奶這樣的細節(jié),也一樣!爺爺耐心勸道:“牛奶有什么好怕的,它能讓你長高長大,去很遠的地方上大學。”孩子惶然搖頭:“我不要長高長大,我要一直上小學,離家近。”
眾人哄堂大笑。因為膽怯,他的理想像風吹草低,低到泥土才算安心。
沒幾天,兒子忽然嚷嚷著要喝牛奶,說樓下就有賣的,只要7毛錢一份。于是,我看見了那個中年婦人,守著膝前的木桶,坐在冬天的風里,像一片單薄的葉子。問起來,說是自家養(yǎng)的牛,凌晨起來擠奶,趕到這里天還未亮。早餐桌上,看兒子端起牛奶梁山好漢般豪飲,我忍不住問:“幾時變得這么勇敢的?”他不回答,直到憋著氣將牛奶灌下去,才輕輕吐出一句話:“阿姨冷!”我的心微微一動,仿佛被什么撞了一下。
小雪過后,寒流忽至,呵氣成霜。那婦人舀牛奶的手已經變成青紫色。兒子的班主任竟也來了,他幽默地指著兒子:“你說這兒的牛奶能讓人長高,我老頭子也來試試!”那婦人滿面驚喜,恭敬起身,原來老師也教過她女兒,師生至今仍有聯系。老師說那女孩在國外讀書,非常優(yōu)秀,做母親的又歡喜又靦腆,幾乎弄灑了牛奶。
回到家我才發(fā)現,牛奶多給了一份,兒子鄭重其事地找出7毛錢,說明天還給阿姨。可世上的事偏偏這樣不巧,日日風雨無阻的人,竟再也沒有出現過。兒子天天揣著錢,念叨著:“什么時候才能還給阿姨呢?”這筆小小的債務,成了他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我建議他去問一下班主任,下午就有了消息:阿姨家的牛停奶了,她不肯喂激素,只是用食物調養(yǎng),要過一陣子才有奶。
雪一場接一場地下,阿姨總也不來。周末的晚上,兒子面色凝重:“我今天又去問老師,原來阿姨摔傷了,早就被親戚接到山里養(yǎng)傷了。”
我吃了一驚:怎么會是這樣?他懇求道:“我們現在去坐夜班車,進山找阿姨吧!”我啼笑皆非:“如今大雪封山,所有車都停開了,要進去非得有直升機不可。”他沮喪地蹲下來:“我只有飛機模型,欠阿姨的7毛錢怎么辦呢?”我拍拍他的肩:“相信我,春暖花開時,她一定會回來的。”
可是直到暮春,我們仍沒有等到那熟悉的身影,卻等到了老師的電話:阿姨不會再來了,她女兒在英國找到工作,已經把媽媽接走了。開心之后,兒子忽然關掉動畫片,到書桌前咿咿呀呀地背英語單詞。我驚詫地追問緣由,兒子捂著耳朵說:“媽媽不要吵,我要考上英國的大學,才能去給阿姨還這7毛錢啊!”
就算換老師時會哭紅眼睛,就算做客時不敢說出自己的名字,就算黑夜不敢一個人留在家里,那又怎么樣呢?只要有這7毛錢的勇氣,我相信有一天,他定會長出一副有擔當的肩膀。
一毫米的勇氣
五樓的茅爺爺又去做化療,車子前,兒子雀躍揮手:“爺爺記得早點回來,再給我講大樹的故事呀!”老人臨窗微笑,慈祥的臉漸遠。那一瞬,我忽然覺得無比傷感:生命如此脆弱,人生簡直無法把握。
到家后,兒子依然嘰喳不停,他指著窗外的那棵楊柳,無限羨慕:“我也想長那么高,一直長到五樓茅爺爺家的陽臺上。”我不禁苦笑,自問家族基因沒那么特異,敷衍道:“你怎樣長那么高呢?”他倒頗為老實:“一毫米一毫米地長唄。”
夜半,風雨大作,早晨看到的情形令人觸目驚心。那棵楊柳已從中間裂開,柔枝碧葉鋪了滿地,像一只巨大的翠鳥,折斷了鮮艷的翅膀。工人爬上梯子,鋸掉那些受傷的枝干。兒子仰頭自語:“原來大樹真的會斷掉啊!”他怕疼似的吸著氣:“那剩下的半棵樹,像茅爺爺說的那樣,真的會活下來嗎?”
聽見這親切的名字,想起老人家的病,我頓時胸口酸熱:“那要看它的運氣了。”思索片刻,兒子奔回家中,找出一堆鈣片、魚肝油、維生素,然后拿了家里炒菜的鍋鏟去樹下,挖坑,倒水,埋藥。他仰起臉,笑:“你看它運氣好不好?”
我愣住,蹲下來,擦去他鼻尖上的泥土。
此后,他常常去給這半棵樹“喂藥”,只是在茅爺爺的指導下,改用了花肥和營養(yǎng)液。這精衛(wèi)填海式的努力,注定了失敗的結局,在一片蓬勃張揚的濃翠中,傷樹漸黃漸枯。兒子并不沮喪,仍一如既往地照料它。我忍不住提醒這個傻傻的小孩:“很快就會有工人來鋸掉這棵樹了。”他捧著花灑平靜地說:“我知道,可它也許明天就發(fā)芽了。”從花灑中噴出的細密水珠歡涌著,穿過陽光,落入泥土,像一場小小的繽紛的太陽雨。
面對一棵樹的生死,我多了一毫米的世故,而他卻多了一毫米的勇氣。這勇氣,如鄉(xiāng)野車轍里怡然開著的小花,叫人心生羨慕。
可奇跡并沒有發(fā)生,樹還是被鋸掉了。這孩子似乎并不難過,有時,還會去給那剩下的樹樁澆水,有時去找茅爺爺,要他講大樹的故事。我有些納悶:這普普通通的樹,能有什么傳奇呢?
又是春日,滿眼的鵝黃淡粉,風里沁著微甜。那樹樁的殘枝上,竟也冒出了點點淺綠,聽見我驚呼,孩子表情神秘,拉我去看那幾棵最高的樹。我疑惑地看著樹,原來,那些粗大的樹干上,每一棵都有受傷后愈合的痕跡,每一處傷痕,都刻著無窮無盡的勇氣。這些北國的樹,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生命里有折斷夢想的颶風,也有噩夢后重生的喜悅,生命是這個世間最堅強的溫柔。
而我,幾乎錯過了這個秘密。
我忽然發(fā)現,不知何時,兒子的頭頂已與我的第三顆紐扣平齊。他愿意一毫米一毫米地長高,我也愿意在每一寸光陰里成長。我們都不會長到五層樓那么高,可我希望我們對生命的勇氣,對生活的熱愛,能長到五十層樓那么高。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觸摸到生命中那最迷人的深藍。
五分鐘的勇氣
兒子通知我,下午兩節(jié)課后,他們年級要舉行詩歌朗誦會,地點在教學樓西側,歡迎家長前去觀摩。
我抬起頭,搜索到鳥窩的位置,還好,不算太高。將相機和手袋胡亂放下,我小心翼翼,捧著這黃嘴小肉團,借著旁邊的柵欄上了樹。5分鐘后,我狼狽地吊在樹中央,上不去也下不來。此時才知道,爬樹是件技術活,更要命的是,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歡笑著,潮水般涌來。
多虧體育老師趕到,救下汗流浹背的我,又將這嬌嫩的小家伙安放在巢中,圍觀的孩子高聲喝彩。兒子大叫媽媽,我拼命低頭,恨不得雙手掩面。孩子卻把
推到同學們面前,自豪地宣布:“這是我媽媽!她害怕一切沒長毛的小動物,可剛才居然敢去救小鳥!”我忽然反應過來,舉起雙手,觸電般尖叫。孩子們大笑,鼓掌,落葉紛紛飄下。
我知道,剛才那5分鐘的勇敢不是神給的,是我與那個親愛的小孩,一起成長時產生的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