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藥前為什么要浸泡?
問:煎中藥前為什么要浸泡?該泡多長時間呢? 答:中藥煎煮前應將藥物預先浸泡濕潤,這是因為植物性中藥大多數是干品,有一定的體積、厚度。在煎煮前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其目的為使中藥濕潤變軟,細胞膨脹,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藥材組織中,產生滲透壓,然后有效成分便滲透擴散到藥材組織細胞外部的水中。 浸泡時間要根據藥材性質而定,一般對葉、莖等類藥材為主的復方藥劑可浸泡20~30分鐘,以根、根莖、種子、果實等類為主的藥材,可浸泡60分鐘。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藥物酶解和霉敗。 煎煮中藥應該放多少水? 問:煎煮中藥時應該怎么掌握加水量?該加生水還是熱水? 答:藥的加水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藥多水少,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發(fā)藥汁即干涸,藥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熱而被破壞;藥少水多,雖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湯藥液量過大,不宜病人服用。 中藥材質地不同,其吸水量有顯著差別,一般為藥物重量的5~10倍,個別的如胖大??蛇_20倍,因此,煎藥用水量,要根據藥物的用量及質地而定。重量相同的藥物,質地輕松其容積必大,吸水量多。質地堅實,其容積必小,吸水量亦少。煎煮花、葉、全草及其質地輕松的藥物,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礦物、貝殼及其它質地堅實的藥物,其用水量應小于一般用水量。傳統經驗為,將飲片置煎鍋內,可水至沒過藥物表面,靜置30分鐘左右,待藥物吸足水分后,把水加到高出藥物表面3~5厘米,可以用手的中指來衡量,沒過中指兩個指節(jié)就可以了。 煎中藥最好不要用生自來水。為了消毒殺菌達到飲用安全,自來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而氯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同許多有機物可發(fā)生氧化反應。若是用這種水來煎中藥,必然會對中藥有效成分有所影響,使藥效大打折扣。那么,怎樣去除生自來水中的余氯呢?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將水燒沸即可。水在加熱的過程中,其中的余氯會隨水汽逐漸蒸發(fā)掉。但要注意,剛燒開的水(包括溫水)煎中藥也不好。這是因為用開水煎中藥不利于水分滲入藥物組織內部,有礙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別是含有淀粉的中藥,如山藥、芡實、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結,導致有效成分無法煎出。 所以,煎煮中藥最好使用涼白開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