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 H Erikson:艾里克森(1902-1994),美國神經病學家,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祖籍丹麥,1902年生于德國法蘭克福。1939年入美國籍。 埃里克森1933~1939年先在波士頓開業(yè),對兒童進行精神分析,并在哈佛、耶魯等醫(yī)學院和人類關系學院任職,又曾與人類學家一同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對蘇人和尤洛克人進行文化人類學調查。1939~1944年參加加利福尼亞大學兒童福利學院“縱向兒童指導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階段中沖突的解決及兒童游戲的性別差異等。后去加利福尼亞、堪薩斯等處任教,逐漸形成人格發(fā)展?jié)u成說。 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重要著作《兒童期與社會》一書。該書內存廣泛,包括精神分析(特別自我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兩方面的材料,對同一性、同一性危機、心理社會延緩期等概念都有初步探討。在該書及后來一些著作中,他制定了一個有關兒童發(fā)展的新學說。1961年后任哈佛大學人類發(fā)展學和精神病學教授。這時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所發(fā)展的新學說為基礎并著重研究自我同一性問題。近十多年來研究深入到美國社會現階段的一些棘手問題,如黑人的地位、婦女作用的變更、青少年的異常行為等。他的自我心理學理論已超出精神分析的臨床范圍,廣泛滲透到社會科學諸領域,其聲譽也超出了美國國界。 埃里克森的主要著作:《童年與社會》、《青年人路德: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同一性:少年和危機》、《甘地的真理:論不抵抗精神的來源》、《新同一性的因次》、《杰佛遜講演集》、《生活史和歷史的瞬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