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網(wǎng)上又在討論研究生培養(yǎng)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得說兩句。
1、在國外一些一流大學(咱就說一流大學吧,野雞大學就算了),如果一個教授招了研究生之后不管不顧,既不和研究生討論問題,也不組織組會,任由其自生自滅,那么這是公認的失職行為,是教授沒有盡到義務的表現(xiàn)。
對吧,“教授教授”,你既不“教”也不“授”,肯定是失職了。
可是在國內(nèi),我們?nèi)ψ永飬s普遍把招了學生又放羊的行為美其名曰為“培養(yǎng)研究生獨立自主做科研的能力”。
什么意思?就是說把你招進來,又不管你,這樣能逼著你自己學習,自己摸索,讓你不獨立不行。獨立或滅亡,你自己選吧。
所以,你知道,大陸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比國外而言還是低不少,這種低不是指論文數(shù),不是論文指影響因子和引用率,而是指人們普遍的水平和認識。
我們的水平普遍不夠高,所以我們把研究生招進來,卻沒有能力指導,想不放羊都不行。我們的意識上不去,所以我們會給明顯的失職行為起個無比好聽的名字,自己騙自己,自己哄自己,自娛自樂,自己意淫。
2、“放養(yǎng)”,真的能培養(yǎng)研究生獨立研究的能力嗎?告訴你一個我親眼所見的事實:
我所見過的被放養(yǎng)的研究生中,百分之九十最后都沒有學會獨立的做科研,而是在畢業(yè)拿到學位后離開了學界,永遠不再從事科研工作。
為什么?因為他們在讀研究生這個科研入門的最關鍵階段沒有受到良好的指導和教育,讀了幾年研究生,盡管最后不管采用何種手段都能整出幾篇垃圾論文來畢業(yè),但對如何做科研卻是根本找不到北,完全沒有入門。這樣在他們畢業(yè)要找工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比起那些國外高校畢業(yè)的導師指導過的同齡人水平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在應聘工作崗位時完全沒有競爭力?;蛘咧卑椎恼f,沒有單位愿意要他們。想不離開學界也不行。
就這樣,獨立沒獨立成,最后都滅亡了。
3、中國的研究生沒能在放養(yǎng)中獨立,最后滅亡了,導師是不用負什么責任的。因為現(xiàn)在的中國是一個奇怪的國家,這個國家比較流行的價值觀是“自我負責制”。
通俗的理解:
如果說你怪自己的導師沒有盡到職責,就總會有人反過來質(zhì)問你:你今天埋怨你的導師,可誰讓你選他了?活該!自己為自己負責吧。
就好像你一個大老爺們兒去醫(yī)院看病,本來是感冒輸液,結果輸死了,臨死時醫(yī)院開的診斷書上卻寫著“閉經(jīng)”。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大老爺們兒,閉什么經(jīng)?可更荒唐的是,周圍卻會有人質(zhì)問你:誰讓你去醫(yī)院了?活該!自己為自己負責吧。(注意:這是真事兒。)
所以,我們強調(diào)的是“自己為自己負責”,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國度,就只能自己為自己負責,因為除了你自己,沒人會為你負責。如果你受了什么委屈,那么你活該,誰讓你生在這個國度了?
4、科學網(wǎng)的陳安老師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當中國有了一億研究生》,如果他不是正話反說的話,那么對于他這篇文章的觀點,我十分不同意。
我認為當中國有了一億研究生后,中國的高等教育水平非但不會上升,反而會下降得更厲害。理由很簡單:
中國根本就沒有那么多(或者說足夠多的)具備能夠指導研究生的水平的教授。
現(xiàn)在國內(nèi)的情況是,研究生與導師的數(shù)量比例超負荷,導致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徹底被放養(yǎng)。如果將來招到1億研究生,那么結果也很簡單:這1億研究生全部放羊,讀研究生的幾年全部上自習,沒人管,沒人問。最后考個試,炒個論文,拿個學位。
這樣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就變成了:頒發(fā)碩士與博士學位的成人自考教育。
對吧,大家都是自學成才,只不過頒發(fā)的學位換成了碩士與博士而已。
如果有一天,中國大學的博士碩士教育都變成了學生自考自學的教育,那我想那一天就是中國所有研究生院的末日,因為不再會有傻孩子愿意讀研究生了——既然在哪里都是自學,我為啥要去讀研究生,在家自己學多好,還省得交學費呢。你說對不對呀?呀呀呀。
5、還“培養(yǎng)”研究“生”?呵呵,都給培養(yǎng)死了,哪里來的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