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琳
高血壓這個病說難治也難治,說好控制也的確是挺好控制的,只要注意飲食、作息,按時按量吃藥即可,但如果你還懂得一些降壓的保健方式,那么高血壓就更加不可怕了。
小動作控制血壓十幾年
南寧市民姜女士就有這么一個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按壓一下自己的大腳趾,并活動一下腳腕,她說這樣有輔助降血壓的效果。姜女士在十幾年前被診斷出有高血壓,血壓一度高達145/100毫米汞柱,遵醫(yī)囑服用降壓藥一年時間后,血壓控制在130/100毫米汞柱。后來她聽同事說,在大腳趾上有一個“高血壓點”,經常按壓可以輔助降壓。于是她堅持每天晚上按壓大腳趾,堅持了半年多之后,她發(fā)現,血壓竟然可以保持在130/90毫米汞柱,這個數值已經接近正常值了,于是她養(yǎng)成了常年按壓大腳趾的習慣,至今十幾年過去,她的血壓仍然控制得非常好。
不過姜女士說,單位里的高血壓病號不少,大家都知道這個方法,但是只有她堅持下來,因為有的同事試過認為沒有效。于是姜女士也很困惑:這個方法是否針對某些體質的人才有效呢?
“高血壓點”入肝經
廣西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科的黃月蓮副主任醫(yī)師解釋說,腳底部的確有一些穴位對治療高血壓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同原因引起的高血壓應對的穴位也是不同的。
比如高血壓點,是位于腳的大拇趾趾根上粗的橫紋中央。這個穴位并不屬于中醫(yī)經絡學里的常規(guī)穴位,而是足部全息反射區(qū)的穴位之一。黃月蓮表示,這個穴位其實位于十二經脈中的足厥陰肝經上,因此對肝陽上亢導致的高血壓有比較好的療效。對于姜女士所說的,她的同事覺得沒有效果,可能就是因為高血壓的類型不一樣。
按壓這個穴位時,需要慢慢的吐氣,用兩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6秒鐘。在兩腳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做10次,長期堅持可有一定療效。
足底其它可降壓的穴位
黃月蓮說,高血壓還可能由腎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所引起,因此平時活動一下腳腕,自己捏一下足底,對于控制血壓都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的涌泉穴,可以輔助治療神經衰弱、倦怠、失眠、高血壓、眩暈、更年期障礙等;而另一個位于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的昆侖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穴道之一,刺激它可以治療頭痛、腰痛、高血壓、怕冷癥等。
轉腳腕的方法,可以手握著腳掌轉動,也可以踮著腳尖自行轉動腳腕,一般每次轉100次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可。
控制血壓不能光靠穴位
黃月蓮提醒說,高血壓的患者,要想降壓或控制血壓,單靠按摩或按壓穴位是不夠的,還應做到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比如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要先平肝,腎病引起的高血壓則應先治療腎病。其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自我管理、定期檢查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黃月蓮認為飲食配合尤其重要,有些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鐵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如圖所示,按壓大腳趾對肝陽上亢導致的高血壓有較好的療效。本報記者 趙含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