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桂枝茯苓丸 組成:桂枝、茯苓、牡丹、芍藥、桃仁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臨床也可改用湯劑內(nèi)服。 經(jīng)典方證: 1、婦人素有癥??; 2、經(jīng)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以上均見《金匱要略·第二十篇·二條》) 原文提示本方主治婦人癥病而漏下不止者,這應(yīng)該是指胎死腹中。桂枝茯苓丸是后世婦科下死胎方?!秼D人良方》將本方稱為奪命丹,治婦人小產(chǎn),下血過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厥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胎動氣,下血不止。若胎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以蜜丸為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鹽湯送下。速進兩丸,至胎腐爛腹中,危甚者,定可去除?!稘幘V目》將本方改丸為湯稱為“催生湯”,用于下胎。《類聚方廣義》:孕婦顛仆,子死腹中,下血不止,少腹攣痛者,用之胎即下。以上諸證,加大黃煎服為佳。 經(jīng)驗用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水煎,日分兩次服用。 體質(zhì)要求:體格比較健壯,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紅或潮紅,或暗紅,或發(fā)青,或面部皮膚粗糙或鼻翼毛細血管擴張,眼圈發(fā)黑,唇色暗紅、舌質(zhì)暗紫暗淡,舌邊紫色或舌底靜脈怒張等。皮膚干燥易起鱗屑,特別是下肢皮膚更為明顯,或小腿易抽筋,靜脈曲張,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腫或獨腳腫,或下肢肌肉有綁緊感,或下肢皮膚色暗,發(fā)黑,膝蓋以下發(fā)涼,易生凍瘡,足底龜裂、雞眼。腹部大體充實,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臍兩側(cè)尤以左側(cè)下腹更為充實,觸之有抵抗,主訴大多伴有壓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瘡、闌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容易頭痛、失眠、容易煩躁、發(fā)怒、情緒易激動。容易頭昏,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語言蹇澀。容易便秘。 主治疾病譜: 1、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內(nèi)膜增殖癥; 2、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 3、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 4、卵巢囊腫、子宮肌瘤; 5、閉經(jīng); 6、老年性腔隙性腦梗; 7、冠心病、心絞痛; 8、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EPH); 9、下肢深靜脈血栓; 10、腎功能不全; 11、糖尿??; 12、高粘血癥; 13、高脂血癥; 14、腰椎間盤突出; 15、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睪丸炎; 16、痔瘡; 17、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潰瘍; 18、痤瘡; 19、麥粒腫; 20、酒糟鼻; 21、脫發(fā); 22、銀屑病。 說明: 1、桂枝茯苓丸體質(zhì)在面部、腹部、腿部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可以稱之為面證、腹證、腿證。腿征的診斷意義最大,是一個必見的指征。 2、日本學(xué)者為此專門進行了丸劑和湯劑的藥效對比研究,結(jié)果表明丸劑比湯劑有效成分高。從目前臨床運用的情況看,湯劑和丸劑都有效,湯劑見效相對快一些;丸劑服用更方便,容易堅持,便于一些慢性病人長期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