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意大利冬季奧運會女子花樣滑冰比賽的戲劇,頗能展示我們的天才理論。當時,奪冠
的大熱門是美國選手關(guān)穎珊、薩莎·科恩(Sasha Cohen)和俄羅斯選手伊琳娜·斯魯茨卡
婭(Irina Slutskaya) 。日本選手荒川靜香最多不過是匹“黑馬”。但是,賽前關(guān)穎珊受
傷被迫退出。短節(jié)目比賽過后,斯魯茨卡婭和科恩占據(jù)了領(lǐng)先地位??上В瑑扇饲髣傩那?,
過度緊張,在最后的長節(jié)目中都摔倒,緊隨其后的荒川靜香一馬殺出,為日本贏得了歷史上
第一枚奧運會花樣滑冰金牌。當時她已經(jīng)24歲,在這個被十幾歲的孩子統(tǒng)治的運動中已經(jīng)算
是老邁了。她是80年來獲得奧運會女子花樣滑冰金牌年紀最大的運動員。 這枚意外的奧運金牌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什么是天才的決定性素質(zhì)?如果要論花
樣滑冰的天賦,關(guān)穎珊無疑是世界第一??贫骱退刽敶目▼I論經(jīng)驗和素質(zhì),也有明顯優(yōu)勢。
這些人如果能夠正常參賽、正常發(fā)揮,荒川靜香怕是沒有機會,說她是個偶然的冠軍并不離
奇。不過,這個“偶然”只會發(fā)生在極少數(shù)人身上,偶然中自有其必然的因素。這恰恰展示
了我們反復強調(diào)的天才成長的“十年定律”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樣的挑戰(zhàn)。 荒川靜香從5歲練滑冰,到冬奧會奪金時已經(jīng)練了19年。根據(jù)保守的計算,她在這19年間至
少承受了兩萬多次臀部著地的重摔。有研究表明,二流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喜歡重復訓練他們
已經(jīng)掌握的動作。其實這就是我們一直討論的在“自動期”中躲在自己的“舒適域”中的本
能。而一流運動員則更傾向于挑戰(zhàn)他們沒有掌握的動作,即突破“自動期”,自討苦吃地尋
求新的挑戰(zhàn)。結(jié)果就是懲罰性的重摔。這樣摔十幾年,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毫無結(jié)果。荒川
靜香算是碰上千載難逢的運氣,才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更有天賦、水平確實也更高的關(guān)穎
珊,竟沒有摸到過這枚金牌。如果你從那些在冰場上奮斗的人的角度看,就不得不問這樣的
問題:這些人十幾年反復地把自己的身體重重地砸在冰面上,最終的獎賞經(jīng)常是遙遙無期,
甚至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會有結(jié)果的。他們怎么還會干下去?是什么力量驅(qū)使著他們堅持? “十年定律”對人最大的挑戰(zhàn)是能力還是意志?看看荒川靜香就明白。她有著美麗的身材。
但是,作為花樣滑冰運動員,她1.65米的身高似乎太高了,腿也略嫌粗重。她的對手科恩僅
1.57米,體輕如燕;“大個兒”斯魯茨卡婭也才1.6米;未能參賽的關(guān)穎珊也是1.57米,身
體輕巧柔軟。另外,荒川靜香的爆發(fā)力也并不突出。斯魯茨卡婭在這方面明顯高出一籌。應
該說,在頂尖的花樣滑冰運動員中,荒川的身體條件不過中等。你到世界去找,比她有更好
的身體條件從事這項運動的女孩子,無論在哪個城市都能找到一堆。顯然,能力雖然很重要
,但并沒有決定誰最后成功。最關(guān)鍵還要看:有誰能像她這樣在昨天重摔過的身體部位還疼
著的情況下,又去做一個明明還會導致重摔的三周跳,并且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 要成為天才,毅力比智商更重要。 即使是智商決定論者也承認,成功的層次越高,智商所扮演的決定性角色就越小。比如,以
智商理論構(gòu)造的“美國高考”SAT的成績,在一般大學生中很能預測其學業(yè)的表現(xiàn),但是,
在精英大學中,這種預測力則明顯減少。理由是精英大學的學生成績都很高,彼此之間的差
距已經(jīng)沒有太大意義。另外,成功要求一定的智商。但智商達到一定的基準后,你就“夠聰
明”了,成功就需要更多智商之外的因素。SAT并不預測你的品性、毅力、學習習慣等因素
,而這些因素即使對大學生而言也是成功的關(guān)鍵??茖W是對智商要求最高的領(lǐng)域之一。對牛
頓、哥白尼、伽利略、達爾文等一流科學家的研究也證明,這些人智商都非常高,在
160~190之間。按現(xiàn)在的統(tǒng)計,智商到145就屬于千里挑一了。就算這些巨人的智商是萬里挑
一吧。以萬里挑一的標準,在中國的13億人口中也能挑出13萬人!可是,別說牛頓、伽利略
、達爾文,我們連個諾獎得主也沒有。可見,高智商為這些巨人提供了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
充分條件。智商不過是個基準線。過了這個基準線后,比如160,智商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幾乎微不足道。當然我們還不要忘記,達爾文、托爾斯泰等天才,小時候一直被
視為是普普通通的孩子。 為什么會如此?想想荒川靜香就明白了。她無疑有滑冰的天才。這種天才,如果用智商來比
喻的話,大概也就在130~140之間。這很出色,接近千里挑一。但是,即使按千里挑人的標
準,在100萬個女孩子里就能挑出上千個。她完全可能被教練視為尋常之輩。她的對手薩莎
·科恩和伊琳娜·斯魯茨卡婭顯然高于她,大概在140~150之間,關(guān)穎珊可能過了170。為什
么荒川能成功?除了運氣外,在成千上萬有她那樣的天才和訓練條件的女孩子中,肯像她那
樣十幾年如一日反復在冰面上近乎殘酷地摔打自己身體的人,就那么幾個。能力淘汰了大多
數(shù)人,條件和環(huán)境又淘汰了剩下的人中的大多數(shù),在經(jīng)過這兩道門檻后剩下的人中,大多數(shù)
人則被毅力給刷掉。最后剩下來的,就看努力加運氣了。 牛頓的智商據(jù)說高達190分。我們都知道牛頓看蘋果落地的神話:1666年他為了逃瘟疫而避
居鄉(xiāng)間,一天出去散步偶然看見蘋果落地,一下子頓悟出萬有引力定律?,F(xiàn)在人們幾乎可以
肯定,這樣的故事是伏爾泰杜撰出來的。牛頓的智商,也許確實達到百萬分之一的程度。但
是,以他這樣的聰明,要想明白這樣的問題,即那些他所謂的“上帝的法則”,也必須有二
十多年不懈的奮斗才行。他觀察鐘擺運動就花了至少幾個星期,筆記滿滿的幾大本。他甚至
記錄了鐘擺平均每小時擺動1512次的數(shù)據(jù)。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在物理學上,鐘擺的擺動次數(shù)
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主要由擺長決定。這里說的“平均”,并無什么物理學的意義,顯
然揭示了牛頓的工作過程:在還不知道這一道理時,他為了發(fā)現(xiàn)重力原則,對不同鐘擺進行
了大量觀察記錄。這要求花不知道多少小時在那里數(shù)鐘擺的滴答點數(shù)。這是天才的工作,還
是個連現(xiàn)在的大學生也無耐心完成的“簡單低級”工作呢?人們總注意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落地的
傳奇,因為那說明他聰明得出奇,但很少注意記錄鐘擺擺動次數(shù)這種煩瑣、耗時的工作。要
知道,牛頓討論包括萬有引力在內(nèi)的力學問題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到1687年才出版
。這距離他避居鄉(xiāng)間思索萬有引力定律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看來,問題并不僅僅在于他的悟性
,更在于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這樣不停地想下去。他不這么奮斗,我們今天就不會知道他的
名字。人類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的文明。任何領(lǐng)域,幾乎都被人類所造就的最聰明的人以鍥而不
舍的精神開拓過。智商再高,不用功也無所成。智商190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罕見,在
人類史上則有的是。許多這種高智商的人最終默默無聞。所以,你即使智商190,也無法回
避激烈的競爭。要想取勝,就必須有牛頓那種超人的毅力。 如前所述,天才研究的開山之作是高爾頓(Francis Galton)的《遺傳的天才》。顧名思義
,此書的中心就是強調(diào)先天因素對成功的決定性意義。高爾頓因此也成為智商學派的鼻祖。
但是,正像最近有學者所指出的,他所謂的先天素質(zhì),主要有三個方面:內(nèi)在能力或自然能
力,激情和刻苦精神。天才是那種“能把激情和能力結(jié)合而進行艱苦的工作的人?!备郀栴D
特別強調(diào),天才在選定自己的事業(yè)前,可以非常多變無常。但是,他一旦選定自己的事業(yè),
就義無反顧、全身心地投入,乃至對其他事情都不聞不問,注意力超人地集中。這種氣質(zhì),
當然是智商之外的素質(zhì)??上?,高爾頓所講的這三點,只有第一點(能力)被后人發(fā)揮,后
兩點則被忽視。智商的發(fā)明人比奈也曾強調(diào),人的意志力、持久力等,可以補償智商上的不
足。美國心理學的先驅(qū)威廉·詹姆士 (Williams James) 更是一語中的: “和我們應該
成為的人相比,我們只是半醒著的。我們內(nèi)心的火焰被潑上了一盆冷水,我們的努力被抑制
。我們只利用了我們心智中很小的一部分潛力……只有非常優(yōu)異的人才會把自己所擁有的資
源利用到極限?!?/span> 總之,人所擁有的“自然能力”或“內(nèi)在能力”是一種才能。充分地開
發(fā)、利用這些能力,發(fā)瘋忘我地工作,則又是一種才能。在有第一種才能的前提下,第二種
才能就成為成功的關(guān)鍵。 《天才是訓練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