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瘡癤、痱子、嬰兒濕疹用藥篇

 隨風(fēng)消散 2011-04-29


蛇床子別名  野茴香、野胡蘿卜子、蛇米、蛇粟

來源  為傘形科蛇床屬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以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達(dá)80 厘米。莖直立,中空,多分枝,表面具棱,幼莖臥地似蛇狀,隨生長而立起?;~有長柄,基部膨大呈葉鞘而抱莖,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長3-10厘米,最終裂片窄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夏、秋季開白色小花,復(fù)傘花序具傘幅10-30條,不等長,總苞片8-10,小總苞片2-3,均為條形,邊緣有細(xì)毛。萼齒不明顯,花瓣5,倒卵形,先短凹而有向內(nèi)折的狹窄小舌,無毛,雄蕊5,花絲長達(dá)2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長1毫米,花柱基部圓錐形。雙懸果橢圓形略扁,灰黃色或黃褐色,有香氣,成熟后分成2個(gè),分果具5棱,果棱有窄翅,棱間凹入部有油管1個(gè),結(jié)合面有油管2個(gè)。

生境與分布  多生于田野、河邊、路旁草地等潮濕地方。全國各地廣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成熟果實(shí),曬干。

藥理作用  1.類似性激素樣作用:既能延長小鼠交尾期,有能使去勢小白鼠重新出現(xiàn)交尾期,并使子宮及卵巢的重量增加。2.蛇床子素在體外對滴蟲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3.在體外,蛇床子有抑制絮狀表皮癬菌的作用,有抑制新城病毒、流感病毒的作用。4.蛇床子提取物有驅(qū)蛔作用。5.蛇床子粉能滅孑孓、滅蠅。

性味功能  辛、苦、溫。驅(qū)風(fēng),燥濕,殺蟲,止癢,補(bǔ)腎。

主治用法  陰癢帶下,陰道滴蟲,皮膚濕疹,陽痿。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參考配方  1.滴蟲性陰道炎:①蛇床子15克,川椒6克,苦參、白礬各10克,每日1劑,煎湯熏洗陰道1-2次。本方亦可治濕疹。②蛇床子、苦參各15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一次。

2.婦女更年期陰道搔癢,或外陰部濕疹:蛇床子15克,白礬3克,煎湯熏洗患部,每日1次。

3.嬰兒濕疹,慢性濕疹的急性發(fā)作期,汗皰疹糜爛期:蛇床子制成軟膏,涂抹患處。

4.咽喉腫痛,吞咽困難:蛇床子適量,搗爛,放煙斗中做成卷煙,當(dāng)煙吸,每日2次。

5.陽事不起:蛇床子、五味子、菟絲子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30丸,溫酒下,日3服。

6.痔瘡腫痛:蛇瘡子煎湯熏洗。

雞腿堇菜別名  走邊疆、紅鏵頭草、雞腿菜、胡森堇菜

來源  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雞腿堇菜Viola acuminata Ledeb.,以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通常無基生葉。根狀莖較粗,垂直或傾斜,密生多條淡褐色根。莖直立,通常2-4條叢生,高10-40厘米,無毛或上部被白色柔毛。葉片心形、卵狀心形或卵形,長1.5-5.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銳尖、短漸尖至長漸尖,基部通常心形(狹或?qū)捫男巫儺惙容^大),稀截形,邊緣具鈍鋸齒及短緣毛,兩面密生褐色腺點(diǎn),沿葉脈被疏柔毛;葉柄下部者長達(dá)6厘米,上部者較短,長1.5-2.5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托葉草質(zhì),葉狀,長1-3.5厘米,寬2-8毫米,通常羽狀深裂呈流蘇狀,或淺裂成齒牙狀,邊緣被緣毛,兩面有褐色腺點(diǎn),沿脈疏生柔毛?;ǖ仙蚪咨?,具長梗;花梗細(xì),被細(xì)柔毛,通常均超出于葉,中部以上或花附近具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5-2.5毫米,外面3片較長而寬,先端漸尖,基部附屬物長約2-3毫米,末端截形或有時(shí)具1-2齒裂,上面及邊緣有短毛,具3脈;花瓣有褐色腺點(diǎn),上方花瓣與側(cè)方花瓣近等長,上瓣向上反曲,側(cè)瓣里面近基部有長須毛,下瓣里面常有紫色脈紋,連距長0.9-1.6厘米;距通常直,長1.5-3.5毫米,成囊狀,末端鈍;下方二枚雄蕊之距短而鈍,長約1.5毫米;子房圓錐狀,無毛,花柱基部微向前膝曲,向上漸增粗,頂部具數(shù)列明顯的乳頭狀突起,先端具短喙,喙端微向上噘,具較大的柱頭孔。蒴果橢圓形,長約1厘米,無毛,通常有黃褐色腺點(diǎn),先端漸尖。花果期5-9月。

生境與分布  生于雜木林林下、林緣、灌叢、山坡草地或溪谷濕地等處。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河北、陜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區(qū),主產(chǎn)于東北及黃河流域。

采集加工  春、夏、秋均可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淡、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嫩葉可作蔬菜食用。

主治用法  肺熱咳嗽,跌打腫痛,瘡癤腫毒。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裂葉堇菜別名  疔毒草、深裂葉堇菜

來源  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裂葉堇菜Viola dissecta Ledeb.,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植株高度變化大,花期高3-17厘米,果期高4-34厘米。根狀莖垂直,縮短,長約5-12毫米,粗3-8毫米,節(jié)密,常自下部發(fā)出數(shù)條較肥厚的淡黃色根。基生葉葉片輪廓呈圓形、腎形或?qū)捖研?,長1.2-9厘米,寬1.5-10厘米,通常3,稀5全裂,兩側(cè)裂片具短柄,常2深裂,中裂片3深裂,裂片線形、長圓形或狹卵狀披針形,寬0.2-3厘米,邊緣全緣或疏生不整齊缺刻狀鈍齒,亦或近羽狀淺裂,最終裂片全緣,通常有細(xì)緣毛,幼葉兩面被白色短柔毛,后變無毛或僅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葉脈明顯隆起并被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度、毛被物常因植株個(gè)體不同變化較大,長1.5-24厘米,幼葉之柄常被短柔毛,后變禿凈無毛;托葉近膜質(zhì),蒼白色至淡綠色,約2/3以上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狹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xì)齒?;ㄝ^大,淡紫色至紫堇色;花梗通常與葉等長或稍超出于葉,果期通常比葉短,有毛或無毛;在花梗中部以下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4-7毫米,先端稍尖,邊緣狹膜質(zhì),具3脈,基部附屬物短,長約1-1.5毫米,末端截形,全緣或具1-2個(gè)細(xì)齒;上方花瓣長倒卵形,長8-13毫米,寬6-9毫米,上部微向上反曲,側(cè)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7-10毫米,寬約6毫米,里面基部有長須毛或疏生須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4-2.2厘米;距明顯,圓筒形,長4-8毫米,粗2-3毫米,末端鈍而稍膨脹;花藥長1.5-2毫米,藥隔頂端附屬物長1.5-2毫米,下方雄蕊之距細(xì)長,長3-5毫米,粗0.5-0.7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1.8毫米,無毛,花柱棍棒狀,長2-2.5毫米,基部稍細(xì)并微向前方膝曲,柱頭兩側(cè)及后方具稍增厚而直展的緣邊,前方具短喙,喙端具明顯的柱頭孔。蒴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18毫米,先端尖,果皮堅(jiān)硬,無毛。花期較長自4月至9月,果期5-10月。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雜木林緣、灌叢下及田邊、路旁等處。分布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河北、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浙江、四川、西藏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春夏秋均可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微苦、涼。清熱解毒,消癰腫。

主治用法  無名腫毒,瘡癤,麻疹熱毒。用量6-1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蓮子草別名  蝦鉗菜、節(jié)節(jié)花、水牛膝、鱉腳菜

來源  為莧科蓮子草屬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 (L.) DC.,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45厘米。莖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縱溝,溝內(nèi)有柔毛,在節(jié)處有一行橫生柔毛。單葉對生,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8厘米,寬0.2-2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鋸齒。夏秋開白色花,頭狀花序1-4個(gè)腋生,球形或矩圓形,無總梗,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白色,宿存,雄蕊3,花絲基部合生成環(huán)狀,花藥1室,退化雄蕊三角狀鉆形,全緣,子房1室,有胚珠1枚。胞果倒心形,邊緣常具翅,包于花被內(nèi)。

生境與分布  生于曠野路邊、水邊、田邊潮濕處。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微甘、淡、涼。清熱涼血,利水消腫,外用拔毒止癢。

主治用法  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瘡癤腫毒,濕疹,皮炎,體癬,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水煎服,或鮮全草60-120克,絞汁燉溫服。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水煎濃汁洗患處。

倒地鈴別名  假苦瓜、風(fēng)船葛、帶藤苦楝、燈籠草

來源  為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小果倒地鈴C. 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 (Kunth) Blume.,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倒地鈴:一年生攀援狀細(xì)柔草本,莖長1-3。有縱棱5-6條,無毛或有微毛。二回三出復(fù)葉互生,輪廓三角形,長5-12厘米,頂生小葉較大,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5厘米,側(cè)生的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少數(shù)粗鋸齒,或分裂或有時(shí)羽狀分裂,膜質(zhì)。夏秋開白色小花,長約2.5毫米,成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柄細(xì)長,具4棱,最下面的1對花梗發(fā)育成下彎的卷須,花雜性,兩性花與雄花萼片4,花瓣4,雄蕊8。蒴果倒卵狀三角形,腫脹,囊狀,膜質(zhì),成熟后開裂為3果瓣。圖示為倒地鈴。

  2.小果倒地鈴:外形與倒地鈴甚相似,果較倒地鈴小一倍。

生境與分布  生于村邊、草地或灌木林下。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微辛、寒。散瘀消腫,涼血解毒。

主治用法  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濕疹,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孕婦忌服。

交讓木別名  畫眉珠、虎皮楠

來源  為交讓木科交讓木屬植物交讓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以種子及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dá)15米。樹皮灰白色,平滑,枝粗壯,小枝灰綠色,無毛,疏生橢圓形皮孔,葉痕明顯。單葉互生,而多密集于枝端,新葉開放時(shí),老葉即全部凋落,故稱"交讓木",葉柄紅色,長3-4厘米,葉片近革質(zhì),長方橢圓形,長15-20厘米,寬3-5.5厘米,兩端均較尖窄,全緣,中脈帶紅色,側(cè)脈常不明顯,上面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初夏開淡綠色小花,成短總狀花序,雌雄異株,花不具萼、瓣,雄花有雄蕊8-10各,雌花有8-10各退化雄蕊,貼生子房基部,子房2室,柱頭2枝,密生深紅黑色柔毛,花后變黑色。核果長橢圓形,黑色,被白粉。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林中或?yàn)樵耘?。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及臺(tái)灣省等地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涼。消腫拔毒,殺蟲。

主治用法  瘡癤癰腫。用量15-30克,外敷適量。種子和葉加食鹽搗爛敷患處。葉煎水噴灑,可殺蚜蟲。

雪藥別名  毛花點(diǎn)草

來源  為蕁麻科花點(diǎn)草屬植物毛花點(diǎn)草Nanocnide lobata Wedd.,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叢生狀、上部分枝草本,高15-30厘米。莖上有倒生的柔毛。葉互生,有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扇形,長0.5-2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有粗鈍齒,上面有白色點(diǎn)狀突起,兩面均具散生的白色長毛。春季開白色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出于枝梢葉腋,雄花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具短梗,雌花花被片4,柱頭畫筆頭狀,有時(shí)雌花序邊緣有雄花數(shù)朵。瘦果卵形,有點(diǎn)狀突起。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陰濕地區(qū)草叢或石縫中。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蘇、安徽、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春、秋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酸、涼。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  燒燙傷,瘡癤、痱子。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燒傷:雪藥全草1斤,洗凈陰干,菜油10斤,將全草浸泡于菜油中1個(gè)月以上,取上層油輕搽燒傷面。

苦瓜別名  癩瓜

來源  葫蘆科苦瓜屬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根、瓜、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多分枝,常被細(xì)柔毛,卷須不分枝。單葉互生,葉柄長3-6厘米,葉片近圓形,長和寬各約5-12厘米,通常5-7中裂至深裂,裂片倒卵窄橢圓形,邊緣有波狀齒,兩面稍有毛或近無毛。夏季開黃色花,花雌雄同株,均單生于葉腋,花梗長達(dá)10厘米以上,中部或基部有腎狀圓心形苞片一枚,花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5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雄花有3雄蕊,花藥聯(lián)合,藥室折曲,開花后分離,雌花子房紡錘形,具刺瘤,先端有喙。果實(shí)長橢圓形、卵形,全體具鈍圓不整齊的瘤狀突起,成熟時(shí)橘黃色,自頂端3瓣開裂。種子多數(shù),橢圓形,扁平,包于紅色肉質(zhì)假種皮內(nèi)。

生境與分布  全國各省區(qū)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分別處理,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瓜、根、葉:苦、涼。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  瓜、根、葉:中暑發(fā)熱,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瘡癤腫。用量60-9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搽患處。

石薺寧別名  痱子草、熱痱草、紫花草、荊蘇麻、北風(fēng)頭上一枝香、小蘇金、土荊芥、沙蟲藥、蜻蜓花、香花草

來源  唇形科石薺寧屬植物石薺寧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莖方柱形,多分枝,被下曲的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3-20毫米,葉片卵形,長1-4厘米,寬8-25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兩面均有銹色腺點(diǎn)。秋季開花,花在枝頂部輪集成間斷的假總狀花序,苞葉較花梗長,卵狀披針形至卵形,先端漸尖,背面和邊緣均有長柔毛,花萼鐘形,長1.9-2.5毫米,有10條縱脈,外有長柔毛及金色腺點(diǎn),二唇形,上唇3齒,下唇2齒,花冠淡紅或紅色,二唇形,長4.5毫米,外被有微柔毛,花冠管基部收縮,收縮處上面有環(huán)毛,向喉部漸漸擴(kuò)張,上唇較短,頂端微凹,下唇兩側(cè)裂片近于半圓形,中裂片大而外折,倒心形,內(nèi)有長柔毛,頂有圓齒,雄蕊2,假雄蕊2。小堅(jiān)果近于球形,黃褐色,有網(wǎng)狀突起的皺紋。

生境與分布  生于低山區(qū)的山坡、路旁、山溝、溝邊濕地。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tái)灣、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鮮用或陰干備用。

藥理作用  本品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辛、微溫。疏風(fēng)清暑,行氣理血,利濕止癢。

主治用法  感冒頭痛,咽喉腫痛,中暑,急性胃腸炎,痢疾,小便不利,腎炎水腫,白帶,炒炭用治便血,子宮出血,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痱子,皮炎,濕疹,腳癬,多發(fā)性癤腫,毒蛇咬傷。用量3-1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軟組織挫傷:石薺寧適量,洗凈,和紅糖共搗爛,取汁內(nèi)服,藥渣敷患處。

2.感冒、中暑:石薺寧全草15克,水煎服。

3.痱子:鮮石薺寧全草2斤,煎水外洗。

4.無名腫毒:鮮石薺寧全草搗爛外敷患處。

5.蜈蚣咬傷:鮮石薺寧葉擦患處,或燒存性,研粉加麻油調(diào)敷。

小魚仙草別名  土荊芥、假魚香、野香薷、熱痱草、痱子草、月味草、紅花月味草、姜芥、四方草、山蘇麻、疏花薺寧

來源  唇形科石薺寧屬植物小魚仙草Mosla dianthera (Buch.-Ham.) Maxim.,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揉碎后有香氣。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有灰白色柔毛。單葉對生,具柄,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菱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1-2厘米,邊緣有尖齒,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均有金黃色透明腺點(diǎn)。秋季開淡紫色小花,常2朵對生,集成花輪,排成間斷的假總狀花序,生于枝頂,苞片針狀或條狀披針形,萼鐘狀,長約2毫米,外面脈上被短硬毛,5齒裂,上唇3齒,齒卵形,中齒較短,下唇2齒披針形,果時(shí)萼增大,花冠二唇形,長4-5毫米,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具圓齒,雄蕊2,假雄蕊2。小堅(jiān)果近球形,具疏雕紋。

生境與分布  生于干燥坡地、山崗、村邊或濕潤的草地上。分布于江蘇、福建、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辛、溫。祛風(fēng)發(fā)表,利濕止癢。

主治用法  感冒頭痛,扁桃體炎,中暑,潰瘍病,痢疾,外用治濕疹,痱子,皮膚瘙癢,瘡癤,蜈蚣咬傷。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或鮮草搗爛敷患處。半干全草燒煙可以熏蚊。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