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不斷深入,在其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美國肝病學會(AASLD)于2010年發(fā)表了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診療指南以及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試驗設計原則的會議文件。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組(IAIHG)也發(fā)表了關于重疊綜合征的立場文件?,F(xiàn)對2010年自身免疫性肝病領域里的主要進展進行簡要回顧。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 AIH多見于女性,是一種以不同程度的血清轉氨酶升高、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和自身抗體陽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慢性肝臟疾病。其組織學特征為界面性炎及匯管區(qū)大量漿細胞浸潤。2010年AASLD發(fā)表了關于AIH的診療指南,對于AIH的診斷、治療指征、治療方案、初始治療終點及治療中的策略、停藥后復發(fā)等給予了具體的推薦意見。此外,關于藥物誘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關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也有報道。 1.藥物誘導的AIH(Drug-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DIAIH) 較早的研究已經證實,藥物誘導的自身免疫反應可以導致發(fā)生AIH,但是目前關于DIAIH的報道多為個案或小樣本量的研究,DIAIH對免疫抑制劑的應答、長期預后尚不清楚。近期Bjornsson等對261例AIH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24例(9.2%)為DIAIH。呋喃妥英(N=11)和米諾環(huán)素(N=11)是導致DIAIH的最主要藥物。DIAIH與其他AIH患者相比ANA及SMA陽性率、組織學表現(xiàn)無差異。盡管兩組患者對激素的應答相似,但是DIAIH組14例患者成功停用激素,復發(fā)率為0%,而其他AIH患者停藥后的復發(fā)率高達65%(P <0.0001)。此外,DIAIH組患者在隨訪過程中均未發(fā)展至肝硬化。因此作者認為,盡管DIAIH與其他AIH相比臨床和組織學特點相似,但DIAIH可能無需長期免疫抑制劑治療。 2. IgG4相關性AIH(IgG4-associated autoimmune hepatitis) 2007年Umemura 等報告了1例IgG4相關性AIH。近期日本學者報道更多關于IgG4相關性AIH的研究。Chung等對26例AIH、10例PBC、3例PSC、20例HCV的組織學切片行免疫學染色檢測IgG4,結果AIH患者中9例IgG4陽性漿細胞≥ 5/高倍鏡視野,而PBC、PSC、HCV中無陽性。IgG4陽性的患者在激素治療早期(4周)ALT下降程度高于陰性組,維持階段(48周、72周、96周)ALT無反彈。此外,陽性組未觀察到復發(fā),而陰性組6例復發(fā)。因此作者認為,AIH也許可以分為IgG4相關性AIH和IgG4無關性AIH,其中IgG4相關性AIH對激素應答較好。Umemura等對60例AIH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2例患者(3.3%)血清IgG4≥ 135 mg/dL、IgG4陽性漿細胞≥ 10/高倍鏡視野,其中1例患者隨訪5年后發(fā)展為Ig4相關性PSC。盡管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AIH患者可見IgG4陽性漿細胞,但IgG4相關性AIH是否為獨立的疾病或者AIH的變異形式,其發(fā)病機制、診斷標準等尚不確定,仍需進一步研究。 二、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PBC是以肝內小膽管進行性、非化膿性炎癥為特征的慢性膽汁淤積性疾病,可發(fā)展至肝纖維化及肝硬化。近期的多項研究表明,對UDCA生物化學應答較好的PBC患者的生存率與健康對照組相似,而對UDCA治療無應答的患者生存率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因此多項研究探索應答欠佳患者的治療。 1.對UDCA生物化學應答欠佳的治療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Kaplan等對91例應答欠佳的患者,給予秋水仙堿治療6個月,如果ALP無改善,加用MTX(0.25 mg/kg每周1次)。結果顯示從加用MTX到最后一次隨訪,ALP、AST、病理學纖維化和炎癥指數改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布地奈德(Budesonide):近期的一項研究,評估布地奈德聯(lián)合(6mg/d)MMF(1.5 g/d)及UDCA(13?15 mg/kg·d)治療應答欠佳的PBC,結果15例患者中7例生物化學指標降至正常,6例部分應答,治療3年后組織學炎癥活動度及纖維化程度較治療前顯著改善。 非諾貝特(Fenofibrate):較早的日本學者的研究表明,非諾貝特可以改善生物化學應答欠佳的PBC患者的生物化學指標。近期美國及歐洲也先后報道了非諾貝特在生物化學應答欠佳PBC中的應用。Levy 等對20例患者進行隊列研究,經過非諾貝特160 mg/d聯(lián)合UDCA治療48周后,ALP、AST、IgM顯著下降,而膽紅素和白蛋白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Liberopoulos等將10例對UDCA應答欠佳的PBC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4例繼續(xù)使用UDCA,另外6例給予非諾貝特(200 mg/d)聯(lián)合UDCA(600 mg/d)治療8周。聯(lián)合治療組ALP、GGT、ALT較基線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單用UDCA組生物化學指標治療前后無改善。 對UDCA生物化學應答欠佳的患者,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2009年EASL指南建議可給予無肝硬化(組織學分期1~3期)者UDCA聯(lián)合布地奈德(6~9 mg/d) 治療(III/C2)。目前仍需對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UDCA治療方案,以及其他治療方案進一步進行設計合理的臨床研究,以積累更多的循證醫(yī)學依據。 2.PBC臨床試驗設計 PBC與病毒性肝炎相比患者數量少,難以進行大樣本量的研究。此外疾病進展緩慢,限制了評估藥物對生存率、肝移植率的有效性。另外還有一些因素增加了試驗設計的復雜性,包括疾病的嚴重程度、對UDCA的生物化學應答等。因此AASLD組織專家研討PBC臨床試驗的設計和終點,并對試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具體的推薦意見,包括:試驗入選標準、試驗持續(xù)時間、如何根據臨床、生物化學、組織學特點及門脈高壓進行疾病分層、UDCA在治療PBC新藥研究中的應用、主要研究終點、次要研究終點、組織學研究終點、癥狀研究終點等,從而為PBC的臨床試驗開展制定了可行的標準。 三、重疊綜合征(Overlap Syndromes) 目前關于AIH-PBC、AIH-PSC的診斷與治療標準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2010年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組發(fā)表了關于重疊綜合征的立場文件。該文件認為重疊綜合征不是獨立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應分為AIH、PBC、和PSC/小膽管PSC。不推薦IAIHG評分系統(tǒng)診斷重疊綜合征。對具有AIH特征的PBC或PSC可考慮免疫抑制劑治療。此外,對于合并AIH特征的PBC、PSC的診斷與治療提出了流程圖。 四、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PSC是慢性膽汁淤積性疾病,其特征為肝內外膽管炎癥和纖維化,進而導致多灶性膽管狹窄。大多數患者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失代償。2010年AASLD發(fā)表了PSC的診治指南,對于診斷、治療、疾病的監(jiān)測、妊娠PSC、兒童PSC等方面根據現(xiàn)有的循證學依據給予了相應的推薦意見。 1.關于診斷 有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GGT)升高等膽汁淤積生物化學特征的患者,如果膽管造影[磁共振膽管造影(MRC)、內鏡逆行膽管造影(ERC)、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顯示典型的多灶性狹窄和節(jié)段性擴張的膽管改變,并除外繼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即可以診斷PSC。 盡管ERCP是診斷PSC的金標準,但作為有創(chuàng)性的操作,會導致胰腺炎、細菌性膽管炎、穿孔、出血等并發(fā)癥。而影像學檢查MRCP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成為診斷的首選。近期的薈萃分析表明,MRCP診斷PS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6和0.94,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大多數懷疑PSC的患者通過MRCP即可診斷,從而避免了ERCP的并發(fā)癥。因此,2009年EASL關于膽汁淤積性肝病的指南及2010年AASLD的指南均推薦:對于懷疑PSC的患者首先行MRCP,不能確診時可考慮ERCP。 2.關于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PSC的有效藥物。治療的主要目標為PSC的相關并發(fā)癥,包括: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骨質疏松、大膽管狹窄、膽管癌。肝移植是終末期PSC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既往治療PSC的主要藥物為熊去氧膽(UDCA),但是最近的薈萃分析表明UDCA對于PSC的病死率及肝移植無改善。此外,大劑量UDCA(28~0mg/kg·d)嚴重不良事件增多。近期Sinakos等檢測了56例PSC患者基線和經大劑量UDCA治療后的血清中膽汁酸成分,結果發(fā)現(xiàn)UDCA組治療后的UDCA、總膽汁酸、石膽酸(LCA)顯著升高。提示大劑量UDCA導致不良事件的增多,可能是由于結腸內的細菌作用于未被吸收的UDCA,從而產生導致肝毒性的膽汁酸,如石膽酸(LCA)增多。 對于UDCA是否適用于PSC患者,AASLD的推薦意見為:成年PSC患者,不推薦使用UDCA作為藥物治療;EASL的建議為:由于數據有限,目前無法對UDCA用于PSC給予具體推薦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