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配置mount掛接方法
在這里,配置的對象并非內(nèi)核,而是軟件。至于網(wǎng)絡(luò)的配置,主要在安裝系統(tǒng)是已經(jīng)基本完成;也可以進入GUI界面從菜單選擇liloconf來配置。
與WINDOWS一樣,在LINUX系統(tǒng)可以從光盤、軟盤安裝應(yīng)用軟件;但不同的是,它需要用命令mount來
登錄光驅(qū)、軟驅(qū)。而且,軟件大多是經(jīng)過壓縮的,所以還需要懂得如何解壓。最后必須配置、編譯才能運行。下面分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mount登錄
LINUX的軟驅(qū)設(shè)備用特殊文件/dev/fd0,文件系統(tǒng)是msdos,因此用以下命令登錄,讀取軟盤內(nèi)容:
# 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 cd /mnt/floppy
同理,鍵入以下命令讀光盤:
# mount -t iso9660
/dev/hdb /mnt/cdrom
# cd /mnt/cdrom
然后,用cp命令將所需的軟件拷貝到系統(tǒng)中。
退出軟驅(qū)、光驅(qū)用umount命令。注意,不能在其目錄中使用此命令,而應(yīng)先cd到其他目錄,再使用:
umount /mnt/cdrom。
二、安裝軟件
for LINUX的軟件一般是以.gz或.tar或者.tar.gz結(jié)尾的。前者是由gzip壓縮的,后者是先用tar歸檔
,在用gzip壓縮而成的。
1、以.gz結(jié)尾的為壓縮文件,用命令:gzip -d filename來解壓,得到的文件在當(dāng)前目錄中,但已沒
有了.gz。
2、以.tar結(jié)尾的為歸檔文件,用命令:tar -xvf filename來展開,生成的文件與源文件在同一目錄
中,只是少了.tar。
3、以.tar.gz結(jié)尾的文件最常見,可直接用命令:gzip -cd filename | tar xfv -來安裝。
一般情況下,這類文件的第一項是一個目錄,所以用上面的命令時會創(chuàng)建出這一個目錄,并把所有的
文件都存在此目錄之下。如果是特殊情況,可先用命令:tar
-tvf filename | more 來查看文件的第一
項。倘若它并不是目錄,則先創(chuàng)建一個目錄,把文件放在此目錄之下,在用命令:tar -xvf filename來
安裝。
經(jīng)過以上步驟,會生成README及INSTALL等文件。用vi來仔細閱讀這些文件造處于LINUX有關(guān)的部分,
更具體是進行配置。一般的步驟是:(1)./config,(2)make install,(3)make。主要的變化在第一步,其后面需要參數(shù),可見入命令來選擇:./config --help。
三、實踐舉例筆者曾配置了apache(阿帕其服務(wù)器)、php3兩個軟件。
先從網(wǎng)上下載for LINUX的軟件apache.tar.gz、php3.tar.gz。
1、由于apache.tar.gz大于1.44M,所以筆者在center_5的MSDOS上用telnet命令登錄LINUX,通過put
將其上傳。
2、筆者將這兩個軟件放在/usr/src目錄之下,用命令gzip -cd apache.tar.gz(php3.tar.gz)|
tar xfv -來安裝。這樣會看到兩個目錄:apache_1.3.6和php-3.0.7。
3、在第一個目錄之下,會看到非常重要的文件:README、INSTALL。如果此時是在GUI界面,則可以
打開兩個xterm,一個用于仔細閱讀,一個則用于根據(jù)文件的提示進行配置。
4、在第二個目錄中,也會很快的找到文件:INSTALL、INSTALL.DSO、README.QNX。步驟與3相似。由
于這兩個文件相互關(guān)聯(lián),必須先配置前者。
5、配置完后,進入/apache_1.3.6/conf/httpd.conf。在文件里面,理解其注釋,刪除或增加一些選項前的"#"。保存文件后,執(zhí)行命令/usr/src/apache_1.3.6/bin/apachectl start,即打開http,然后可以在Netscape Communication來瀏覽網(wǎng)頁。
心得體會在學(xué)習(xí)的一個多月來,筆者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tǒng),絕大多數(shù)操作是通過自己鍵入命令來實現(xiàn)的,從而能夠深入到一定層次的了解操作系統(tǒng)內(nèi)核。
1、懂得了UNIX的一些基本命令;
2、熟悉vi文本編輯;
3、知道如何在LINUX、UNIX上編寫、編譯C、C++、JAVA程序;
4、進一步了解了網(wǎng)絡(luò)原理,動手配置了網(wǎng)絡(luò)應(yīng)用軟件,從而也清楚了軟件安裝的一般步驟。
5、畢竟現(xiàn)今for LINUX的應(yīng)用軟件少,而且RedHat LINUX不支持中文,因而還不能完全脫離WINDOWS。因此,應(yīng)發(fā)揮LINUX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網(wǎng)絡(luò)服務(wù)器操作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揚長避短。
由于有關(guān)操作系統(tǒng)的知識不夠,所以還不能自己修改、開發(fā)內(nèi)核,暫時停留在一般性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礎(chǔ)上。因為筆者學(xué)習(xí)LINUX是為了先在PC機上了解UNIX,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dāng)然,這一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就是圍繞著這個目的開展的。
引:linux是一個優(yōu)秀的開放源碼的操作系統(tǒng),可以運行在大到巨型小到掌上型各類計算機系統(tǒng)上,隨著linux系統(tǒng)的日漸成熟和穩(wěn)定以及它開放源代碼特有的優(yōu)越性,linux在全世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yīng)用。
linux是一個優(yōu)秀的開放源碼的操作系統(tǒng),可以運行在大到巨型小到掌上型各類計算機系統(tǒng)上,隨著linux系統(tǒng)的日漸成熟和穩(wěn)定以及它開放源代碼特有的優(yōu)越性,linux在全世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yīng)用?,F(xiàn)在許多企業(yè)的計算機系統(tǒng)都是由UNIX系統(tǒng)、Linux系統(tǒng)和Windows系統(tǒng)組成的混合系統(tǒng),不同系統(tǒng)之間經(jīng)常需要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介紹一下如何在linux系統(tǒng)下掛接(mount)光盤鏡像文件、移動硬盤、U盤以及Windows網(wǎng)絡(luò)共享和UNIX NFS網(wǎng)絡(luò)共享。
掛接命令(mount)
首先,介紹一下掛接(mount)命令的使用方法,mount命令參數(shù)非常多,這里主要講一下今天我們要用到的。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tǒng)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盤或光盤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tǒng):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tǒng):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tǒng):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wǎng)絡(luò)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wǎng)絡(luò)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shè)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shù)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dāng)成硬盤分區(qū)掛接上系統(tǒng)
ro:采用只讀方式掛接設(shè)備
rw:采用讀寫方式掛接設(shè)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tǒng)所用字符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shè)備。
4.dir設(shè)備在系統(tǒng)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掛接光盤鏡像文件
由于近年來磁盤技術(shù)的巨大進步,新的電腦系統(tǒng)都配備了大容量的磁盤系統(tǒng),在Windows下許多人都習(xí)慣把軟件和資料做成光盤鏡像文件通過虛擬光驅(qū)來使用。這樣做有許多好處:一、減輕了光驅(qū)的磨損;二、現(xiàn)在硬盤容量巨大存放幾十個光盤鏡像文件不成問題,隨用隨調(diào)十分方便;三、硬盤的讀取速度要遠遠高于光盤的讀取速度,CPU占用率大大降低。其實linux系統(tǒng)下制作和使用光盤鏡像比Windows系統(tǒng)更方便,不必借用任何第三方軟件包。
1、從光盤制作光盤鏡像文件。將光盤放入光驅(qū),執(zhí)行下面的命令。
#cp /dev/cdrom
/home/sunky/mydisk.iso 或
#dd if=/dev/cdrom
of=/home/sunky/mydisk.iso
注:執(zhí)行上面的任何一條命令都可將當(dāng)前光驅(qū)里的光盤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
2、將文件和目錄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執(zhí)行下面的命令。
#mkisofs -r -J -V
mydisk -o /home/sunky/mydisk.iso /home/sunky/ mydir
注:這條命令將/home/sunky/mydir目錄下所有的目錄和文件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光盤卷標為:mydisk
3、光盤鏡像文件的掛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mydisk.iso /mnt/vcdrom
注: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訪問盤鏡像文件mydisk.iso里的所有文件了。
掛接移動硬盤
對linux系統(tǒng)而言,USB接口的移動硬盤是當(dāng)作SCSI設(shè)備對待的。插入移動硬盤之前,應(yīng)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tǒng)的硬盤和硬盤分區(qū)情況。
[root@pldyrouter /]#
fdisk -l
Disk /dev/sda: 73.4
GB, 734078208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892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4 32098+
de Dell Utility
/dev/sda2 * 5 2554
20482875 7 HPFS/NTFS
/dev/sda3 2555 7904
42973875 83 Linux
/dev/sda4 7905 8924
8193150 f Win95 Ext'd (LBA)
/dev/sda5 7905 8924
8193118+ 82 Linux swap
在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系統(tǒng)有一塊SCSI硬盤/dev/sda和它的四個磁盤分區(qū)/dev/sda1 -- /dev/sda4, /dev/sda5是分區(qū)/dev/sda4的邏輯分區(qū)。接好移動硬盤后,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tǒng)的硬盤和硬盤分區(qū)情況
[root@pldyrouter /]#
fdisk -l
Disk /dev/sda: 73.4
GB, 734078208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892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4 32098+
de Dell Utility
/dev/sda2 * 5 2554
20482875 7 HPFS/NTFS
/dev/sda3 2555 7904
42973875 83 Linux
/dev/sda4 7905 8924
8193150 f Win95 Ext'd (LBA)
/dev/sda5 7905 8924
8193118+ 82 Linux swap
Disk /dev/sdc: 40.0
GB, 4000776192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486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510
4096543+ 7 HPFS/NTFS
/dev/sdc2 511 4864
34973505 f Win95 Ext'd (LBA)
/dev/sdc5 511 4864
34973473+ b Win95 FAT32
大家應(yīng)該可以發(fā)現(xiàn)多了一個SCSI硬盤/dev/sdc和它的兩個磁盤分區(qū)/dev/sdc1?、/dev/sdc2,其中/dev/sdc5是/dev/sdc2分區(qū)的邏輯分區(qū)。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掛接/dev/sdc1和/dev/sdc5。
#mkdir -p /mnt/usbhd1
#mkdir -p /mnt/usbhd2
注:建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tfs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dev/sdc5 /mnt/usbhd2
注:對ntfs格式的磁盤分區(qū)應(yīng)使用-t ntfs 參數(shù),對fat32格式的磁盤分區(qū)應(yīng)使用-t vfat參數(shù)。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格式。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c5 /mnt/usbhd2
linux系統(tǒng)下使用fdisk分區(qū)命令和mkfs文件系統(tǒng)創(chuàng)建命令可以將移動硬盤的分區(qū)制作成linux系統(tǒng)所特有的ext2、ext3格式。這樣,在linux下使用就更方便了。使用下面的命令直接掛接即可。
#mount /dev/sdc1
/mnt/usbhd1
daociyiyou 發(fā)表于 2008-10-1 10:20
掛接U盤
和USB接口的移動硬盤一樣對linux系統(tǒng)而言U盤也是當(dāng)作SCSI設(shè)備對待的。使用方法和移動硬盤完全一樣。插入U盤之前,應(yīng)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tǒng)的硬盤和硬盤分區(qū)情況。
[root@pldyrouter
root]# fdisk -l
Disk /dev/sda: 73.4
GB, 734078208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892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4 32098+
de Dell Utility
/dev/sda2 * 5 2554
20482875 7 HPFS/NTFS
/dev/sda3 2555 7904
42973875 83 Linux
/dev/sda4 7905 8924
8193150 f Win95 Ext'd (LBA)
/dev/sda5 7905 8924
8193118+ 82 Linux swap
插入U盤后,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tǒng)的硬盤和硬盤分區(qū)情況。
[root@pldyrouter
root]# fdisk -l
Disk /dev/sda: 73.4
GB, 734078208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892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4 32098+
de Dell Utility
/dev/sda2 * 5 2554
20482875 7 HPFS/NTFS
/dev/sda3 2555 7904
42973875 83 Linux
/dev/sda4 7905 8924
8193150 f Win95 Ext'd (LBA)
/dev/sda5 7905 8924
8193118+ 82 Linux swap
Disk /dev/sdd: 131
MB, 131072000 bytes
9 heads, 32
sectors/track, 888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88 * 512 = 14745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d1 * 1 889
127983+ b Win95 FAT32
Partition 1 has
different physical/logical endings:
phys=(1000, 8, 32)
logical=(888, 7, 31)
系統(tǒng)多了一個SCSI硬盤/dev/sdd和一個磁盤分區(qū)/dev/sdd1,/dev/sdd1就是我們要掛接的U盤。
#mkdir -p /mnt/usb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vfat
/dev/sdd1 /mnt/usb
注:現(xiàn)在可以通過/mnt/usb來訪問U盤了, 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d1 /mnt/usb
掛接Windows文件共享
Windows網(wǎng)絡(luò)共享的核心是SMB/CIFS,在linux下要掛接(mount)windows的磁盤共享,就必須安裝和使用samba軟件包?,F(xiàn)在流行的linux發(fā)行版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包含了samba軟件包,如果安裝linux系統(tǒng)時未安裝samba請首先安裝samba。當(dāng)然也可以到[url]www.samba.org[/url]網(wǎng)站下載samba軟件包,現(xiàn)在最新的版本是3.0.10版。
當(dāng)windows系統(tǒng)共享設(shè)置好以后,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了,具體操作如下:
# mkdir –p /mnt/samba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administrator,password=pldy123 //10.140.133.23/c$ /mnt/samba
注:administrator
和 pldy123 是ip地址為10.140.133.23 windows計算機的一個用戶名和密碼,c$是這臺計算機的一個磁盤共享
如此就可以在linux系統(tǒng)上通過/mnt/samba來訪問windows系統(tǒng)磁盤上的文件了。以上操作在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 4.1、suse server 9以及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環(huán)境下測試通過。
掛接UNIX系統(tǒng)NFS文件共享
類似于windows的網(wǎng)絡(luò)共享,UNIX(Linux)系統(tǒng)也有自己的網(wǎng)絡(luò)共享,那就是NFS(網(wǎng)絡(luò)文件系統(tǒng)),下面我們就以SUN Solaris2.8和REDHAT as server 3 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在linux下如何mount nfs網(wǎng)絡(luò)共享。
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NFS磁盤共享之前,必須先配置好NFS服務(wù)端。
1、Solaris系統(tǒng)NFS服務(wù)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dfs/dfstab, 增加共享目錄
share -F nfs -o rw
/export/home/sunky
(2)啟動nfs服務(wù)
#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3)NFS服務(wù)啟動以后,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增加新的共享
# share
/export/home/sunky1
# share
/export/home/sunky2
注:/export/home/sunky和/export/home/sunky1是準備共享的目錄
2、linux系統(tǒng)NFS服務(wù)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exports,增加共享目錄
/export/home/sunky 10.140.133.23(rw)
/export/home/sunky1
*(rw)
/export/home/sunky2
linux-client(rw)
注:/export/home/目錄下的sunky、sunky1、sunky2是準備共享的目錄,10.140.133.23、*、linux-client是被允許掛接此共享linux客戶機的IP地址或主機名。如果要使用主機名linux-client必須在服務(wù)端主機/etc/hosts文件里增加linux-client主機ip定義。格式如下:
10.140.133.23
linux-client
(2)啟動與停止NFS服務(wù)
/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在REDHAT中PORTMAP是默認啟動的)
/etc/rc.d/init.d/nfs
start 啟動NFS服務(wù)
/etc/rc.d/init.d/nfs
stop 停止NFS服務(wù)
注:若修改/etc/export文件增加新的共享,應(yīng)先停止NFS服務(wù),再啟動NFS服務(wù)方能使新增加的共享起作用。使用命令exportfs -rv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3、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其他linux系統(tǒng)或UNIX系統(tǒng)的NFS共享
# mkdir –p /mnt/nfs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fs -o rw
10.140.133.9:/export/home/sunky /mnt/nfs
注:這里我們假設(shè)10.140.133.9是NFS服務(wù)端的主機IP地址,當(dāng)然這里也可以使用主機名,但必須在本機/etc/hosts文件里增加服務(wù)端ip定義。/export/home/sunky為服務(wù)端共享的目錄。
如此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通過/mnt/nfs來訪問其它linux系統(tǒng)或UNIX系統(tǒng)以NFS方式共享出來的文件了。以上操作在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4.1、suse server 9以及Solaris 7、Solaris 8、Solaris 9 for x86&sparc環(huán)境下測試通過。
在linux下如何訪問windows下的資源:
作者:先鋒網(wǎng)絡(luò)… 文章來源:素娟 點擊數(shù):90 更新時間:2006-7-13
在linux下安裝了samba后,只要配置完成,windows下訪問linux下的文件就非常簡單,就如同訪問局域網(wǎng)上的其它windows電腦一樣。但是如果linux要訪問局域網(wǎng)中windows電腦的資源,就不那么簡單了。
其實只要知道怎么操作,其實linux下要訪問windows中的數(shù)據(jù),也很簡單,只要通過以下命令即可: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sti,password=sti //terminal/software
/home1/tournet/soft_bk
其中//terminal/software表示terminal主機下的software共享目錄。
/home1/tournet/soft_bk
指本地linux下的目錄。
本命令執(zhí)行完后,software目錄下的內(nèi)容就mount到本地/home1/tournet/soft_bk目錄下了,現(xiàn)在要操作windows機器terminal下software目錄,其實就是操作本地的/home1/tournet/soft_bk目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