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蘇孝慈墓志(蘇慈墓志)【精品】》
《蘇慈墓志》,正書,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立。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陜西蒲城縣出土。 《蘇慈墓志》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筆劃勁利。清康有為說:“《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年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干祿之資而筆劃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xué)”(《廣藝舟雙楫》)。在隋代墓志中,《蘇慈墓志》以書法精工,字跡清晰完好而著稱。 此碑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帶圓,字體又小,兼有南帖之綿麗和北碑之峻整,集秀麗與雄勁于一身,由此可見,唐代的楷書在隋時(shí)已定下根基,風(fēng)格和歐相近,章法整齊,結(jié)體平正。 隋·蘇孝慈墓志 《蘇孝慈墓志》,正書,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字。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立。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陜西蒲城縣出土。 蘇孝慈,扶風(fēng)人。北周時(shí)曾做過工部上大夫,隋時(shí)仕兵部、工部尚書等職。此志書法結(jié)字謹(jǐn)嚴(yán),用筆勁利,神采飛動,是隋代書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歐陽詢一派楷法的先驅(qū)。是初學(xué)者的極佳范本。 此志出土后,即由知縣張榮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鑿去,在整紙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鑿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