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享樂?為長壽?武則天好男色真實原因分析 花隨月轉陰晴收錄于新浪-倪方六博客
我在前面的博文曾不只一次聊過武則天,這里發(fā)上來的是《中國人盜墓史》中寫的,供博友閱讀。 武則天到底應該叫什么?《新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卷四)上,開頭有這樣的一句話:“則天順圣皇后武氏諱珝”,這里明明白白說,武則天叫武珝。珝念xǔ,與旭日東升中的“旭”是一個讀音,本意是一種美玉。這是武士彠給她起的“學名”,相當于現在大家身份證上用的名字。 武則天卻不喜歡別人叫她武珝,她樂意聽到的是——武曌。這是她自己起的,有點像現在文人的筆名,雖然不是正式名字,卻是公開的。 武曌一名是怎么來的?“曌”這個字就很怪,是武則天自己造的字。其實武則天一開始給自己起的筆名是武照,明明有名字武珝,為什么要弄一個“筆名”。這就要說到武則天的后宮生活了。 武則天是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14歲那年入宮的,李世民讒于武則天的美色,生病時也把她帶到病床前,讓她侍寢,就是陪著他睡覺。皇帝生病可不是小事,除了女人,接班人太子是不能離開的。所以,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臨死前,后立的太子李治是“晝夜不離側”,24小時陪護在病床前。 你想一想啊,其時武則天才21歲,還是女孩子年齡呢,李治呢也是21歲,這對美女帥哥,晝天白夜地混在一起,不弄出點故事來才怪。史家有一種觀點,武則天傍上李治,就是這期間發(fā)生的事情。至于李治是否如隋煬帝楊廣那樣,霸王硬上弓,搞了父親的寵妃,就不知道了。反正后來,李治想方設法將已入感業(yè)寺為尼的武則天弄出來,之前沒有那種事情似乎是不可能的。 武則天二度入宮當了“昭儀”后,很快就把李治搞定了。三年后,李治廢了王皇后,讓武則天當了皇后。從此,武則天在大唐王朝的歷史舞臺上以主角身份唱大戲了。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時年僅31歲的李治得了怪病,“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我懷疑他是吃了壯陽藥過量所致)。大事只好全委托武則天來處理,此時,武則天也成了事實上的皇帝,并稱“二圣”。李治甚至一度想禪位于武則天,遭到了當時的宰相郝處俊的強烈反對。武則天記恨在心,后來找理由扒了他的墳,這是后話。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在位35年的李治病死,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她先后立了李顯、李旦,又先后讓她廢了,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干脆自己做皇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 男皇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女皇也要建后宮,于是“天后(武則天)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開始公開蓄養(yǎng)男寵。我說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個合法消費男色的女人,就是這個意思。 武則天男寵多多,薛懷義(金庸筆下的馮小寶)、張易之、張昌宗、沈南謬,這些據說陽具超比例粗大、且精力過人的美男、猛男,甚得武則天的歡心,先后上了這位女皇帝的香榻。 武則天的后宮生活很豐富的,當時她的姐姐武順,因為與李治媚來眼去,被她搞死了。武則天還有與女兒太平公主“共夫”的說法,這“共夫”就是共同享受一個男人的意思。像上面的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這些美男,都是太平公主“試用”過的,滿意后才會推薦給母親。武則天因此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歷史評語:“洎(jì)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 未稱帝之前,便有拍馬屁的僧人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 薛懷義這些靠生殖器吃飯的男寵,千方百計哄武則天開心,吹武則天是個活菩薩,是從天上下凡而來普渡眾生的,華日普照、皓月當空。武則天的堂外甥,鳳閣侍郎宗秦客,可能揣摩透了武則天心思,造出不少新字進獻女皇,其中就有“曌”字,武則天遂易“武照”為“武曌”。 實際上,武則天青睞“曌”并非這么簡單,與陰陽學有關,皇帝屬陽,即“日”,皇后屬陰,即“月”。郝處俊反對李治禪位給武則天,理由就是陽陰不能亂來。而武則天則想跨陰陽兩界,男人和女人一塊統(tǒng)治,皇帝與皇后一人兩兼,所以特別喜歡“明”字,日月同輝,這與后來大明開國皇后朱元璋喜歡“明”又有不同。 那么,武則天為什么對消費男色那么有興趣,幾乎到了如饑似渴、著迷的地步?實際上從“曌”字上也能看出端倪,我猜想,武則天考慮在先的并非為了從性體驗中獲得極度的快感,那么老的女人欲望再強也是有限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生理上的陰陽平衡啊,養(yǎng)生經上想永壽啊,即過去迷信的所謂的“采陽”。這大概是武則天對床上功夫了得的薛懷義一班男人,寵幸有加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