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hjh2004 2011-04-13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斷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1、《全唐詩》卷一零六:“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為斷句。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說道:(浩然)閑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咸閣筆不復(fù)為繼。傳說秋天雨后的長安,一大幫才子聚集談詩,各自寫句吟誦,競相比試。窗外,秋雨后的夜空,長空如洗,一抹淡云拂過銀河;秋雨乍停,梧桐林依然淅淅瀝瀝。忽然孟浩然捻須而起:“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語驚四座。所有才子佳人全都撂筆。因為不需要再寫了,再寫也超過不了這一句了。可惜這么好的句子卻是斷句,沒有成為一首完詩。2.河漢,就是天河,銀河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有兩三抹微云飄在銀河間,而幾點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為心情導(dǎo)引的形容吟詠。3、微云、河漢、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詩人把這四種物象由兩個動詞巧妙地串連起來,組成一幅靜謐清幽的秋夜畫面。“淡”、“滴” 二字就是詩中之眼,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4.他的這兩句詩之所以能夠技壓群芳,就是因為表現(xiàn)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古人說:“詩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詩歌,是要表現(xiàn)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是流傳頗廣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寫視覺形象,“滴”狀聽覺體驗,均極有味道,活現(xiàn)出微云將散未散之時,夜雨欲住未住之際的詩意境界。讀者只要閉上眼睛,這個極富動感的優(yōu)美畫面,便會立時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

    明月清霽,天上微微地點綴著一些云彩,使得銀河顯得稍稍暗淡了下來,朦朦朧朧的,更增加了幾分風(fēng)韻;稀稀疏疏的雨點,滴在了清秋的梧桐葉上,發(fā)出了嘀噠嘀噠的響聲,更顯示出這清秋夜晚的凄清來。

    孟襄陽這句詩應(yīng)該是“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而并非“微星”,“微云”即淡云。這題太難了,不過看門人曾嘗試補出五律下聯(lián):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西風(fēng)撫古幔,對影話悠然。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素手點芙蓉,謫仙吟蓮峰。

    我想這么美好的夜晚,應(yīng)當(dāng)對影把酒,吟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喝的是酒,品嘗的卻是孤獨和清雅。暫時也不要去管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了。
    一直非常地驚訝于有這么好的句子。將雨后的夜色寫得如此的生動,仿佛雨聲就在耳邊。似乎看見:雨滴從梧桐葉上逐漸下滑,將梧桐葉尖端慢慢壓低了,在雨滴滑落的瞬間,樹葉倏地彈起。
    不知道為什么,一看到這個句子,就想起了另外一句: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不同的是春天,但是同樣的有天空,有雨滴。
    我想有景還要有聲才是最好的立體的享受吧。
    這幾天一直有雨。所以寫下如此文字。
    這句詩既然是絕對,那當(dāng)然得細(xì)細(xì)審題了:“疏雨”兩字還算好對的,只是“梧桐”很難對,“河漢” 和 “梧桐”  都是兩個字組成的聯(lián)合詞,而且該聯(lián)合詞是具體指一個事物,所以如果對成“天地”、“燕雀”均不符合,而“暮色”、“刻漏”屬于偏正詞組,也不行的。
    不知大家有沒注意,“河漢”和“梧桐”不但同是聯(lián)合式,而且它們的偏都相同的,之所以是絕對,就是說不能隨隨便便就能換字的,如果上聯(lián)換成“微云淡宵漢”或“微云淡星漢”,其意境律韻都不變,但從字形上看,不如河漢協(xié)調(diào)。如果拿“漣漪”“蒹葭”對“梧桐”,字面上都行,但卻不合律了。拿“楊柳”來對的話,上面的都符合,但從字面上看全是“木”字旁,不美觀。
    千古絕唱總是很考究很細(xì)致的,無論從韻律從語法從意境從字面看都協(xié)調(diào),要不怎么叫絕呢?可憐孟浩然如此文采如此風(fēng)雅,竟為一句“不才明主棄”而落得一生不得錄用,真是天妒英才,造化弄人!
    孟浩然的詩往往有一種“語淡而味終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詩“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歲游京師時,適逢中秋佳節(jié),長安諸學(xué)者邀他賦詩作會,他以此句令在坐眾詩人拍手稱絕,紛紛擱筆不敢再寫。此聯(lián)確實清淡優(yōu)美,宛如天籟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詩風(fēng)。
  孟浩然的詩味清淡,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隱居在襄陽城外,與漢代著名的老牌隱士龐德公(看過三國的都知道,諸葛亮和龐統(tǒng)這兩個“伏龍”、“鳳雛”都敬其為師)所隱居的鹿門山相隔不遠(yuǎn)。也許是受到當(dāng)?shù)赜升嫷鹿鱾飨聛淼碾[居風(fēng)氣的影響,孟浩然也比較欣賞和樂于隱士的生活。孟詩中這樣的詩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又比如:“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當(dāng)然比較能代表孟浩然隱逸生活的還是那首《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黃昏、沙岸,孤舟、月照、煙樹、松徑、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靜謐,凡世俗塵,一洗而凈。
    從沒見過梧桐樹而對它情有獨鐘的人,大約均是受了唐詩宋詞的感染吧。
     想到梧桐,你會想起什么?想起孟浩然“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想起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再就是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能一個愁字了得!”。那些熟稔了的宋詞意象,會不自主的在腦海勾勒一幅遍地落葉,綿綿雨秋的蕭瑟清冷,會驀的涌上一種雨打梧桐的凄涼。梧桐,就具有夜雨離愁的氛圍,具有了某種悲愴哀傷的感受。
    離家不遠(yuǎn)的步行街和中心廣場,栽種的是清一色的法國梧桐,高大挺拔、茂盛壯美,有著光潔的枝干、掌形的闊葉,夏日里葉闊似扇濃蔭如蓋,深秋中滿樹的金黃燦爛的燃燒,但有了“寂寞梧桐”抹不去的印象,在我眼里,梧桐始終有著落寞的亭亭。
    但我從不知這高大挺拔的梧桐竟也開花。梧桐的花和泡桐花極為相似,也是一串串深深淺淺淡紫色的喇叭,一簇簇、一團(tuán)團(tuán)擁擠在伸展著的梧桐樹枝上,如一只只鈴鐺般在風(fēng)中搖曳,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暮春中,在綠葉未展時,占盡枝頭,安詳而美麗,一樹樹宛若云霞。
   這煙霞般的桐花,以凌霄的姿態(tài),裝點幽邃的藍(lán)天。這不可攀折的傲岸,是一種需仰視的美麗,疊和著夜雨秋風(fēng)中“寂寞梧桐”的清寂。
    桐花開了,淡紫的喇叭,吹奏的是一個春天的開始還是結(jié)束?
    一陣風(fēng)過,幽幽的桐花,安靜地飄落。
    孟浩然詩曰:“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妝融化了,晶瑩的雨水便落了下來。我們無法親吻遼遠(yuǎn)的天空,卻能親吻到天空的眼淚——雨。點點滴滴的雨,愁煞過詞人李清照,愁煞過賀鑄:梅子黃時雨。我們堅硬卻裂縫百出的心,被雨潤澤,然后從心靈的旱地上長出一株新綠,從心靈的塵埃上開出一朵潔白。這柔弱的植物吸飽了天空的淚,在風(fēng)中搖曳生長,離天空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
  憑著日晷上的投影,我們可以知道天空在走向永恒。宇宙多大,銀河多寬?此刻都已不重要。
  我們何曾看清了天空?不過是在懷想中,夢見永恒。 2007高考滿分作文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碧云天,黃葉地。 秋天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天是稻浪滾滾,碩果累累。秋天是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秋天是霜葉紅于二月花,萬物霜天競自由。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雅致的;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天是生機(jī)勃勃的。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秋天,品味秋天,擁抱秋天!
    那是一棵立在城市街頭的梧桐。   
    站在城市的一角,無論氣候怎樣季換,蒼桑如何異變,仍舊驕傲而孤獨的生存著。。
    雨中桐桐,落寞就象是淚的影子,傾聽微雨輕叩樹葉,細(xì)訴內(nèi)心的那份寂寞和悸動, 那么哀傷,那么凄惋,那么愁腸,那么幽怨。
    它雖然沒有象鮮花一樣贏得那么多掌聲和喝彩,也不如小草給孩子帶那么多歡笑和美麗,它不能象柳葉彈奏出那么美妙的音符,更不能象自由翻飛的鳥兒一樣有動聽的歌聲....... 
    它為滿足鮮花、小草的驕傲去撐起一片天空;為鳥兒棲息撐起一片安寧;為來來往往的人們送去一份清涼,溫馨和寧靜;為我們和諧著生命的和諧。
    夜色沉默不語,天的那一邊有風(fēng)吹過。站在風(fēng)中的梧桐于是寂寞。有舊歌在記憶里輕唱:梧桐輕輕揺,月夜繁星老。琴弦輕輕搖,抖落幾許年少。 
    它就這樣孤傲的生存著,痛苦并深愛著,寬厚并仁慈著,寂寞而惆悵著。一生過著“以天為蓋地為家”的生活。
    它默默的守候在城市的一角,守候著多年未回歸的鳳凰,它目送那片藍(lán)色天際,就這樣企盼著,守望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秋天的梧桐會更顯寂寞,站在蕭蕭秋風(fēng)里唱著哀怨的悲歌,愁了更愁,刻骨的痛楚在心頭涌動,頓時淚水漣漣,將心境澆得透濕。
    梧桐到底也只是站在秋風(fēng)里。停下來,你總能聽到時光深處有人漫吟:“金風(fēng)細(xì)細(xì),葉葉梧桐墜。”或者是“砧杵敲殘深巷月,搖落梧桐故園秋。”“秋色到深閨,夜掃梧桐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夜瀟瀟辭夢去,方知垂露掛梧桐。”然后不能忘掉的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就是這樣孤傲的它,略顯落寞的梧桐著一顆容易破碎的心,等到秋風(fēng)初起,霜冷長河時,在城市的燈火闌珊,歌舞升平的背后,在夜色的盡頭,黑暗的深處,你是否聽到,梧桐在哭! 
    冬天的時候,于是便讓自己矯情的憂傷。街上的梧桐也終于老去。于是我在雪域的荒原駐足,讓自己停留在你的背景里。
    孟浩然詩境明秀,平淡清遠(yuǎn)而意興無窮。詩多單行運筆,一氣渾成,無刻畫之跡,自然他的詩中也有刻畫細(xì)致、用字精審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如《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寫自己春曉時的感覺,不經(jīng)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應(yīng)該說孟浩然詩中的“清淡”美主要是通過詩中的意象和文字音韻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首先看詩中意象所形成的清淡美。孟浩然詩中的清淡美所顯現(xiàn)出來的風(fēng)韻,許多是出自他獨特的意象經(jīng)營而得的,如:“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描述出朗朗夜空中,微云輕抹映襯出無限疏闊的天空。間歇稀疏的輕雨使得低落在梧桐葉上的聲響更加清脆。詩句構(gòu)成的意象讓讀者自然會從心理生起一種清逸淡遠(yuǎn)的幽趣。《題大禹義公房》也是隱含孟浩然清逸淡遠(yuǎn)的意象的好詩。“義公習(xí)禪處,結(jié)構(gòu)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慈∩徎▋?,應(yīng)知不染心。”《孟浩然詩集箋注》卷上)。就本詩的內(nèi)容而言,正是經(jīng)由一種清逸淡遠(yuǎn)的幽趣,來帶出清淡的詩風(fēng)。孟浩然在《聽鄭五愔彈琴》中整首詩全都透過意象來表達(dá)。“阮籍推名飲,清風(fēng)滿竹林。半酣下衫秀,拂拭龍唇琴。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宿心。”所有選取文字構(gòu)成的意象都是為了要表達(dá)出孟浩然聽琴時感受到的清淡美。換言之,當(dāng)我們在閱讀這首詩時,真正受到感動的并非文字表面所組成的內(nèi)容,而是孟浩然透過這些文字意象所帶出的清淡美。
    今夏多雨,古城的睡夢中就多了些許夜雨的伴和,讓清晨的步履便顯得更加的輕快。今夜的雨又不期而遇,憑欄而立,一股泥土的氣息隱隱襲來,攜著入秋的涼意。我深深地吸足,讓這種清涼彌散全身,然后舒展開肢體臨窗探望。“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在寒梅心上尋”,又是一個“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季節(jié)。
  窗外,長長的街衢,沒有行人。驀地,幾句詠雨的詩文涌上嘴邊,細(xì)細(xì)品來竟生出了許多的悵然。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詩人在夜雨中追憶逝去的從前時略顯的悔意,也是我在寂寞的遙想中,因一些不堪回首的從前而浮現(xiàn)的凄楚與無奈,而生活的苦澀里卻也夾雜著遙遠(yuǎn)記憶中的甜蜜。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 一種莫名的傷楚讓人感同身受,把積郁的戀念都默默地在暗夜里釋放。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夜?fàn)t茶語中沁潤著幾多親情、友情與愛情,讓我們從真摯里感受到人世間的溫馨,而獲得些許奔忙中的閑適。香茗的氣氳里,芬芳滿懷,使人籍慰油生。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xì)雨中。”夜的寧靜隔絕了車水馬龍的喧囂,泛著微光的雨絲滌蕩著世事的煩雜。此時,功名利祿的欲望早已隨風(fēng)而逝,富貴榮華的貪念也遁形的無影無蹤,留下的只是一種平實,一些淡然,讓我在獨處中品味心靈的干凈和精神的高貴。
    古典文學(xué)中梧桐意象探究
    梧桐又名青桐,古代也稱為“榮”,本無節(jié)而直生,理細(xì)而性緊,高聳雄偉,干皮青翠,葉缺如花,妍雅華凈,雄秀皆備。遠(yuǎn)古時,有虞氏大舜部落的社樹即樹神就是梧桐。虞音與梧相通,故有虞氏稱我為“吾”。舜的后裔殷人也以梧桐為社樹,以梧桐木為棺。歷史上有著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史記》載“成王與書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汝’”,后因周公說“天子無戲言”,于是封叔虞于唐。桐葉因周天子一言,便為葉中至尊。后來就把“桐圭”指稱帝王封禪。梧桐的形象,帶著濃郁的中國古典意味。
    一、梧桐和鳳凰聯(lián)袂  相得益彰
    翻開《詩經(jīng)》:“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也,于彼朝陽”,打開《莊子》:“南方有鳥,其名鵷鶵……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閱讀杜甫《秋興八首》:“香稻啄得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由此我們對“栽得梧桐樹,招得鳳凰來”有了清楚的認(rèn)識。傳說鳳凰產(chǎn)于丹山,只棲息于梧桐枝上,鳳凰和梧桐一為鳥中神異,一為木中靈材,所以從鳳凰棲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語。后來鳳凰被換作其它的飛禽。如唐代詩人虞世南在《蟬》這首詩中將至尊至貴的鳳凰換成了秋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古人認(rèn)為蟬棲高飲露,自然是生性高潔。蟬所棲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潔也就更加卓煢不凡。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潔,所以人們將它與松柏放在一起,稱為美材。李白有這樣的詩句“寧知鸞鳳意,遠(yuǎn)撫依桐前”,“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李商隱寫過“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詩中寫遙遠(yuǎn)的丹山路上,美麗的桐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的鳴聲,應(yīng)和著老鳳的聲音,顯得十分悅耳。陸游也有“自慚不是梧桐樹,安得朝陽鳴鳳來”的詩句。不難看出在古詩文中梧桐是最先作為良木的形象出現(xiàn)的,后來引申為優(yōu)異人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寫過“云裘數(shù)曲秀蘭惠,鳳蓋相摩擢梧檟”,其中梧檟指的是桐木和檟木,兩者都是良木,用來喻指優(yōu)異人才。
    二、梧桐和良琴相關(guān)  靈異妙絕
    梧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有《詩經(jīng)》中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作證。《后漢書·蔡邕傳》載:“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清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蔡邕不愧為一代音樂宗師,善識良材。庾信的“桐孫待作琴”,桐孫指的是梧桐的小枝。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首句“吳絲蜀桐張高秋”,吳絲蜀桐指代箜篌,絲之精者出自吳地,宜作弦;蜀中桐木宜為琴身。這里寫物也是寫人,有吳地的精絲、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憑的高超技藝,當(dāng)然能彈奏出“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般的藝術(shù)效果來。
    被譽為“奇男子”的譚嗣同曾用自家庭院中的梧桐自制兩具琴,一名“雷殘”,一名“崩霆”,并為之作《琴銘》:“破天一聲揮大斧,干斷枝折皮骨腐??v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嗚咽哀鳴莽終古”,無限感慨之情,寄之于詩。又言“雷經(jīng)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無益于桐”。古詩文中常以梧桐指代琴瑟。王闿運“一夜梧桐老,聞君江上琴”,此句中梧桐即是琴,琴為之老,則足以想見友人彈奏時間之長,用力之猛,作者仿佛聽到友人的琴聲里傾訴的離別情懷。由此我們對古人的“劍膽琴心”之說能窺一二。
    三、梧桐和悲愁結(jié)伴  如影隨形
    老盡秋容何足惜,鳳巢吹墮月明中?!痘茨献?#183;說山》載“以小明大,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痘ㄧR》上說:“此木能知歲時,清明后桐始畢,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結(jié),睹物傷懷,見葉落更覺秋深。所以大詩人李白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呈現(xiàn)出一片蒼寒景色,使人感到秋光漸老,透漏出季節(jié)、環(huán)境的氣氛。杜甫的“丹桂風(fēng)霜急,青桐日夜凋”,不僅寫出了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李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的是詞人舉頭是殘月,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不言愁而愁自見。王昌齡的《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寫梧桐渲染了深秋的色彩,烘托了蕭瑟冷寂的氛圍,刻畫出了深宮中青春少女的孤獨寂寞。司馬光有《梧桐》詩曰:“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張耒的《題堂下桐》“寒枝向月空余影,隕葉知時不待風(fēng)”、蘇軾的“缺月掛疏桐”,陸游的“黃落梧桐覆井欄,莎根日夜泣寒螀”,元代的方回《桐花》“等閑春過三分二,憑仗桐花報與知”、清代的黃遵憲“桐陰瑟瑟搖微風(fēng),桐花垂垂香滿空”,這些詩句看是寫景其實是用來寫心,都是來表現(xiàn)時光流逝,可見文人眼中桐葉隕、桐花墜與傷懷悲秋不免相牽連。
    四、梧桐與秋雨不離  凄涼悲苦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天,注定是讓人感傷著傷感的季節(jié)!梧桐葉大,可以借以聽雨與芭蕉同功,又與孤獨結(jié)下不解之緣。“梧桐雨”表現(xiàn)的大多是離情別緒。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寫出了唐明皇被幽禁時的孤獨和對楊貴妃的無盡思念。晏殊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寫思念遠(yuǎn)方情人望眼欲穿,黃昏之際雨打梧桐,真是凄涼滿懷。元代著名劇作家白樸則將其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命名為《梧桐雨》,其中“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窗兒外梧桐上的雨瀟瀟”的句子,使那悲苦愁悶的意緒籠罩全劇。“梧桐葉上聽秋雨”,秋雨中的桐葉則更添愁悶孤獨落寞的情緒。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寫雨點打在枯槁的桐葉上,其聲特響,值三更人靜時分,自易傷情,尤其在離人情思正苦之際。周紫芝的“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葉宏緗的“那堪月上又黃昏,聲聲露滴梧桐漏”,都是將雨露與梧桐的意象相連,營造出一種令人心碎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此外,宋朝周邦彥的“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元代的張鳴善“風(fēng)蕭蕭梧葉中,雨點點芭蕉上”,莫不是愁心寄寓梧桐細(xì)雨。
    最能表達(dá)觸景生情的莫過于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樹本來就牽惹人們愁思,更何堪綿綿的滴答敲擊聲呢!那雨越下越大,打落了桐葉,也滴穿了孤單無依的詞人的心。抒寫了女詞人喪夫亡國之后歷盡滄桑、飽經(jīng)憂患的無限哀愁。正因為寫盡了凄涼,難怪《三百詞譜》便把這首《聲聲慢》直名《梧桐雨》了。從此“梧桐細(xì)雨”的意象,總能勾起人們的滿腔愁緒和無限遐思。
    五、梧桐與伉儷互比   生死不棄
    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我國有“梧桐相待老,鴛鴦合雙死”之說,因此,詩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漢代枚乘在他的《七發(fā)》中說:“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使琴摯斫以為琴”,聲音為天下至悲。賀鑄取這個典故寫《半死桐》,來悼念亡妻,“梧桐半死青霜后,頭白鴛鴦失半飛”,此詞是至悲之哀音。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有“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寫松柏喻其節(jié)操不改;寫梧桐喻其情意不絕。這幅美妙、神異的圖景既寄寓了人們對純潔愛情的企盼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時也借助神話表達(dá)了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憤慨。清初的王士禛寫過“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被他的朋友稱為“王桐花”,留下一段少年風(fēng)流韻事。
    六、梧桐與氣節(jié)相牽  正直高尚
    陳翥在《桐譜》中說:“桐之材,采伐不時而不蛀蟲,漬濕所加而不腐敗,風(fēng)吹日曬而不折裂,雨濺污泥而不枯蘚,干濡相兼而其質(zhì)不變,楠雖壽而其永不敵,與夫上所貴者舊矣。”戴叔倫別有深意地稱贊梧桐:亭亭南軒外,貞干修且直。廣葉結(jié)青陰,繁花連素色。天資韶雅性,不愧知音識。張耒的“梧桐真不甘衰謝,數(shù)葉近風(fēng)尚有聲”,寫出了梧桐剛強的抗?fàn)幘?、強勁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了梧桐不甘心不屈服于惡劣的環(huán)境,暗示詩人內(nèi)心的倔強之態(tài)。王安石的《孤桐》就是一份政治家的宣言書!“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作者托物言志,以物自比。梧桐孤高不屈,老當(dāng)益壯,純?yōu)樨懯繉懻?。寫梧桐天生枝葉繁茂,雖孤獨卻樹干筆直高聳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強勁,越是曝曬越是茁壯。正是借孤桐表達(dá)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甘愿為解救百姓的疾苦而獻(xiàn)身!
    七、梧桐與春天攜手  和諧歡快
    梧桐常在圖案中與喜鵲合構(gòu),“桐”與“同”諧音,兩者相偕為“同喜”,與梅花鹿、仙鶴配合組成“六合同春”,也是寓意吉祥。春天明媚燦爛,文人的心境決定詩詞的意境,李清照有一首《念奴嬌》,其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筆下梧桐冠蓋華碧,透著新鮮濃烈的春的氣息。與之異曲同工的還有陸游的“桐陰清潤雨余天”、丘丹的“露滴梧葉鳴,風(fēng)秋桂花發(fā)”、嚴(yán)蕊的“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筆調(diào)歡快,春意盎然,畫面生動,流露出輕松喜悅。
    李漁云:“梧桐一樹,是草木中一部編年史也。觀樹即所以觀身”,令人拍案叫絕。梧桐,良禽久棲于上,為琴妙音不絕,撥人心弦,啟人情思。梧桐是經(jīng)過歷代文人的情熔煉過的美的特征,它傳承著細(xì)膩綿長的歷史淵源,永遠(yuǎn)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