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戰(zhàn)國典籍,目視諸侯紛爭。硝煙還未散盡,土塵又重重揚起。刀與戟相撞的聲響,王與侯爭霸的號角,合成戰(zhàn)國流動的歷史圖畫。 我站在著歷史的畫面前,看著你昂著頭挺著胸自信地走來。用你洪鐘般的嗓音,誦讀你傳世的儒經(jīng)。徹耳清心之音,撥開茫茫歷史霧靄,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響徹華史。 多年的戰(zhàn)亂,河山早已滿目 俯視中原大地,“民有饑色,野有餓殍”,你心中是怎樣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腸,你為民請命的豪舉,便顯現(xiàn)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說中。你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王則勃然大怒:哼,君為輕?君為輕我當什么王?!你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殺人?不殺人打什么戰(zhàn),又怎奪得了天下!你又說,“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窮”者們于是以“善其身”來自我安慰,而“達”者們誰又能“兼濟天下”?多數(shù)是明哲保身,躲得遠遠的罷。 自古才子多孤獨!任你跑破了鞋底,憑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說破了唇舌,還是話斷了歷史,仍然沒有一個君王愿意實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獨變的孤傲了。齊宣王稱病,你也稱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可歷史決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傳播者,不能做“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了君王。你開始蔑視統(tǒng)治者,見了梁襄王后說,“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這樣的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可你不怕。難怪后來的李大詩人也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激越之語,是受到了你的影響的吧。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圍煙塵這么重,你顯然已經(jīng)“昭”不過來了。你漸漸疲憊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當權(quán)者發(fā)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齊國田氏卻廢姜氏而成為諸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仍然是齊國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寢,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終繼五國遷滅”。唉,他們不聽,也只能隨他們?nèi)グ汀?/font> 硝煙仍在不斷地涌起,紛爭還在無奈地繼續(xù)。你也只能淚眼朦朧地心痛萬分地看著哀鴻遍野尸骨滿地。硝煙埋沒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愛民之情顯得更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懷顯得更為高貴! 關(guān)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動得淚流滿面。 |
|
來自: 天下鳥賊 > 《經(jīng)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