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智詩欣賞——蘇軾《晚眺》
更多精彩點(diǎn)擊:http://hbs.360doc.com
![]() 在我國文字學(xué)上有所謂“象形字”,有趣的是,在古代詩壇上也有所謂“象形”詩。 宋神宗熙寧年間,北朝使臣,每每以詩才自負(fù),拿些問題來疑難翰林文人。有一次,神宗皇帝叫蘇東坡去接待一位使臣。這位使臣不識時務(wù),在蘇軾面前也班門弄斧。蘇東坡便意味深長的對他說:“作詩,那是容易的事,讀詩卻要難一些。”說著便拿起筆來寫了一首《晚眺》給他看。這位使臣張口結(jié)舌,讀不出半句來。自此之后,就再也不敢亂來了。 蘇軾當(dāng)時寫的詩是這樣的:
這首《晚眺》叫做“神智體”,靠心領(lǐng)神會和智慧來“破譯”。按其實(shí)來說,它和回文詩一樣,是“難能而不怎麼可貴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它有嚴(yán)重的形式主義傾向。但是由于它“以義寫圖,使人自悟”,兼有會意的性質(zhì),可謂“察之于未形”,因此,對于訓(xùn)練人們的思維或許還有一些作用。如果把它當(dāng)成一種智力游戲,我看也未嘗不可。
乍看起來,這首詩的確離奇古怪,不過,讀起來的話,它卻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七言絕句:
回首斷云斜日暮,曲江倒醮側(cè)山峰。
神智體詩:又稱“怪字詩”?!稏|坡情趣錄》宋神宗熙寧年間,有遼使至,自夸能詩,帝命蘇軾為館伴,遼使以詩詰軾。蘇軾就是用神智體詩《遠(yuǎn)眺》 ( 又稱《晚眺》 ) 難倒遼使,使他莫知所云,自此不再言詩的。上邊的十二個怪字,組合起來是一首詩,題為《晚眺》。
據(jù)蘇自己的解釋:“亭”字寫的很長,“景”字又寫的極短,畫字寫成了圖中的怪樣子,表示內(nèi)中無人。這句念成“長亭短景無人畫”。下面第二句“老”字寫的特別大,“拖”字橫寫,“笻”的竹頭寫的極瘦,這句念作“老大橫拖瘦竹笻”。第三句首字反著寫,“云”(繁體)字中間寫斷了,“暮”中間之日字傾斜了,這句念作:「回首斷云斜日暮」。那第四句,江字中的“工”字曲寫,“蘸”字倒寫,峰字邊的“山”字側(cè)寫,這句便念作“曲江倒蘸側(cè)山峰。”整體合念便成一首《晚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