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仁湯(吳鞠通) (《溫病條辮》) 【歌訣】 水用甘瀾②揚(yáng)百遍濕溫初起法堪遵 【詞解】①濕溫:病名。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的一種熱性病。 多因感受時(shí)令濕熱所致。癥可見發(fā)熱持續(xù),頭重身疼,胸脘 痞悶,苔白膩或黃膩,脈濡等。 ?、诟蕿?即甘瀾水,又稱“勞水”。是把水放在盆內(nèi), 用瓢將水揚(yáng)起來,倒下去,如此多次(可揚(yáng)百遍),使水面 上起無數(shù)水泡沫,取泡沫水便是。此水質(zhì)輕不助邪,還可益 脾胃。 【組成】杏仁五錢(15g)白蔻仁二錢(6g)生薏苡仁六 餞(18g)厚樸二錢(6g)半夏五錢(l0g) 白通草二錢(6g) 飛滑石六錢(18g)竹葉二錢(6g) 【用法】上8味藥,用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次服 一碗,日三服。 【功用】清利濕熱,宣暢氣機(jī)。 【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邪在氣分。癥見頭痛惡 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 渴,脈弦細(xì)而濡等。 【分析】濕溫初起,邪在氣分為本方的主證。胸悶不饑 為本方的次要癥狀。故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氣;白蔻仁芳 香化濕,行氣寬中,以暢中焦氣機(jī);生苡仁甘淡寒,利濕清 熱而健脾,導(dǎo)濕熱從小便而去。三仁相合,宣上暢中滲下, 共為君藥?;⑼ú?、竹葉甘寒淡滲,利濕清熱,共為臣 藥。佐以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消痞除滿。諸藥相合,使?jié)?br>去熱清,諸證自除。 按:本方適用于濕溫初起,濕重?zé)彷p者。本證禁汗、禁 下、禁滋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