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冉求 (前522——前489),字子有,亦稱
冉有。
春秋末年
魯國(今
山東-
曲阜)人。生于
魯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冉求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孔子的教導(dǎo)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歷史成就
冉求像
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的家臣,前487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shù)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
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yán)厲批評“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后隨孔子
周游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于政事,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
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wù)??鬃油砟隁w隱魯國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
彭城翁,必封徐公。
典籍記載
有一回孟武伯問孔子說:「冉有是否能夠辦政治?」孔子就回答說
冉求畫像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咕褪钦f冉求可以在諸侯國當(dāng)邑宰,或在
卿大夫家里當(dāng)家臣。這也就表示說;冉有他很有政治才華。而政治是一門很深的學(xué)問,要辦好政治必須具備各種才能。像子貢通達物理,以及
子路的果敢、果決,都是辦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賦,主要是多才多藝。像有一次季康子就問孔子:「冉有可以從事政治嗎?」孔子回答他說:「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就是說冉求多才多藝,對于辦政治有什么困難呢?又有一次,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完備的人?孔子回答說:「要有
臧武仲的智慧,
孟公綽的克制,及
卞莊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藝以及禮樂的
陶養(yǎng);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人格完備的人了?!箍梢娙角蟮牟潘囋诋?dāng)時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夠受到當(dāng)政者的賞識,有機會出來辦理政事,雖然冉有跟子路同樣有政治才華,同屬政事科,但兩個人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子路是較果敢、果決,冉有比較退讓。也因此孔子對子路、冉有的教導(dǎo)方式有所不同。比如說同樣聽到一件合于義禮的事,孔子對子路說要請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對冉有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這表示冉有天性較遲緩、穩(wěn)重,所以孔子鼓勵他要勇于實行,而子路因為好勇勝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些?!∪接胁粌H在辦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顯出他謙退的個性。像有一回,冉有就跟孔子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的道,實在是我能力不到??!」孔子即鼓勵、指正他說:「能力不夠總要做,做一半才停止,而你現(xiàn)在自己卻先為自己劃定一個范圍,停在那里不前進呀!」可見冉有并不是沒有能力求道,且說孔子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才那么鼓勵他。─由于冉有這種謙退的個性,有時在辦事上,難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如有一次,公西華出使齊,他替公西華的母親申請「安家費」,所給的數(shù)目超過孔子所說的很多倍,雖然他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則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濟窮迫的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孔子的理想在推行仁政,弟子們皆懂仁義,如有不合仁義的,孔子必會指責(zé)與糾正他。當(dāng)時三家把持政權(quán),季氏比周天子天朝的
周公,還要富有,而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勸諫季氏,減低人民賦稅,還替他搜括,使他更富有。孔子就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一方面指責(zé)冉有,同時也希望借此使季氏感悟。另有一次季氏將要政打
顓臾;冉有與子路去見孔子;孔子即指責(zé)他們,不能及時的勸諫季氏。并且也教導(dǎo)他們治國安民的方法。
當(dāng)時三家掌握政權(quán),想做官須經(jīng)過三家或在三家當(dāng)家臣,
冉子才藝高,被選用了,多少也希望能將孔子的教誨,實現(xiàn)出來,只因三家太跋扈,要辦理政治,施展他個人之政治理想,實在是困難重重??!
再談冉有的志向;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侍著孔子時,孔子就引導(dǎo)他們各自談?wù)剬淼闹鞠?,孔子問他們說:「如果將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么本領(lǐng)可用呢?」當(dāng)時冉有就回答說:「假定有個六、七十里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里的,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興禮作樂一類的事,那我就沒有這本領(lǐng)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shè)施了?!谷接械闹救な菑恼闶且粋€君子儒。他十分謙虛,其實,憑他的才藝是可以治理
千乘之國的。他也能夠隨時的關(guān)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隨孔子到衛(wèi)國去,看到衛(wèi)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就問:「人民已經(jīng)這樣眾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孔子說:「使他們富有」。冉有說:「人民已經(jīng)富有了以后呢?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受教育??!」。
死后葬于
奚公山(今山東棗莊境內(nèi)),其墓緊鄰車神奚仲之墓。
故里考證
冉求漫畫
冉求的故里何處?據(jù)考證在山東省
棗莊市的庵上村。庵上村位于薛城區(qū)
陶莊鎮(zhèn)西北部,在奚村北一里許。庵上村內(nèi)東首有一座廟,廟堂內(nèi)供奉的就是冉求。曾聽高齡老人劉家啟說:“庵上村有一庵一廟,庵叫
紫竹庵,廟叫冉子廟。家鄉(xiāng)人為緬懷先賢在故里建造了祭祠”。
據(jù)考證在山東省
棗莊市的庵上村。庵上村位于
薛城區(qū)陶莊鎮(zhèn)西北部,在奚村北一里許。庵上村內(nèi)東首有一座廟,廟堂內(nèi)供奉的就是冉求。曾聽高齡老人劉家啟說:“庵上村有一庵一廟,庵叫紫竹庵,廟叫冉子廟。家鄉(xiāng)人為緬懷先賢在故里建造了祭祠”。古時代的圣人、
賢人、智人逝世后,多在他們的家鄉(xiāng)、故里建祠、立碑,一是不忘前人的功績,二是勉勵教育后人。雖然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
冉子祠經(jīng)過多次復(fù)修,仍香火不衰。
冉求在春秋時代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家臣時,曾在奚村與后灣一帶打過仗?!峨h志》載:“(冉求)宰于季戰(zhàn)于郎”。根據(jù)《
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biāo)方位,“郎”就在夏代所封奚仲
侯國的“奚都”(也稱
奚邑)遺址上。這個遺址,根據(jù)出土的器物判斷,上從新石器時代下至商、周、秦、漢,有多屬遺址疊壓,延續(xù)的時間特別長,截止到明代,后奚村遷到薛
河南支西岸時止,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后奚村的村落就在“古奚都”和“郎城”的遺址上,為懷古起見原村名叫“奚村”,因在奚村的東南方里許,又形成了村落,名為“前奚村”,將原奚村稱其為“后奚村”。后奚村的土地大部分在村西,村西有一條南北小
沙河,不影響村民來回種地。因明代在小沙河的基礎(chǔ)上開挖薛河南支,后奚村的居民為種地方便遷到
河西岸。薛河的走向從北向南又折東向南。村落就建在河的拐彎處,村名俗稱“
灣里村”,原來的“后奚村”消失了,“前奚村”的“前”字不用了,就是今天的“奚村”。冉求就生活在這方土地上,因為他是魯國人,又是季氏宰,對外來的侵?jǐn)_勢力當(dāng)然要奮力反抗,既保護季氏的生命財產(chǎn)也為當(dāng)?shù)厝嗣駝?chuàng)造了平安生產(chǎn)的環(huán)境。
古時候有葉落歸根,人死葬在故土的習(xí)俗。因而冉求墓就在庵上村東一里許的小山上。這座圓形小山名為“繡球山”,在小山頂端偏東南15米處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冉求之墓”字樣。碑已破碎,碑座尚存。
歷史評價
實際上,孔子也是很欣賞冉有的?!墩撜Z·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
冉求立像
[1]
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說三人皆可從政,但孔于卻分別道出三人之優(yōu)點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墩撜Z·先進》說:“德行:
顏淵、閔子騫、
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
子貢。 政事:冉有、
季路。文學(xué):
子游、子夏。”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養(yǎng),從來沒發(fā)表過關(guān)于仁、義、禮、孝等
儒家道德觀念方面的看法,也沒向孔子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他認(rèn)為自己學(xué)習(xí),“仁”的力量不夠,孔子批評他根本不努力學(xué)習(xí)有關(guān)“仁”的學(xué)說。他不重禮樂修養(yǎng),認(rèn)為禮樂教化之事,要等待賢人君子去做。他對孔子不是絕對服從,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
陳壽認(rèn)為他的政事可和
顏回的仁、伊尹、
姜尚的政績相媲美。東漢
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時以他為配。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以他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徐侯”,
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1009年)又封為“彭城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從祀孔子。
軼事典故
有一回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華,陪侍著孔子時,孔子就引導(dǎo)他們各自談?wù)剬淼闹鞠?,孔子問他們說:如果將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么本領(lǐng)可用呢?當(dāng)時冉有就回答說:假定有個六、七十里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里的,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興禮作樂一類的事,那我就沒有這本領(lǐng)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shè)施了。冉有的志趣是從政——算是一個君子儒。他十分謙虛,其實,憑他的才藝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國的。他也能夠隨時的關(guān)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隨孔子到
衛(wèi)國去,看到衛(wèi)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就問:人民已經(jīng)這樣眾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孔子說:使他們富有。冉有說:人民已經(jīng)富有了以后呢?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受教育??!。